第151章 枕边风(上)

随着王锡爵的到来,国本之争压倒了此前风头正盛的谤君案,一时之间成为京师百官的新焦点、

为此,京师局势自然也出现了新的动向。实学派官员们开始不顾寻常“规矩”,三番五次上门拜访高务实或者许国。在拜访高务实的官员中,甚至出现了张学颜与吴兑这两位阁臣的身影。

心学派的官员们也没闲着,包括申时行在内,都去了王锡爵的府上拜会,美其名曰是庆祝他起复回京,实际上自然是就近期的局势举行一个内部会议。

王锡爵在内阁排名虽然最末,但毕竟身份特殊,而且一来就抢足了风头,申时行也乐意给他这个面子,在这次会晤之中把绝大多数发言的机会都让给了他,看起来一副亲密无间、其乐融融的模样。

其实申时行与王锡爵虽然关系不错,但往日也并没有好到这个份上。但正如同《明史》中对他们两人个性的评价一样,“然时行柔和,而锡爵性刚负气。”

王锡爵幼时便好名,常有惊人之语,又因为是学霸,名头很是不小。昔日在高拱当政之后,他因为自己的耿直和端方之名,逐步引起了高拱的关注,把他从南京国子监司业转任北京国子监司业,不久升为右春坊右中允。

之后,因为一段时间以来王锡爵都表现得很正常,于是又是在高拱的主持下,将他升任为国子监祭酒和詹事府詹事等职。

尤其要提国子监祭酒一职,这是高拱自己当初做过的,他很重视这个位置,任命得很谨慎。若不是名声素佳、学问扎实之人,高拱是绝不肯乱给的。

不过,国子监祭酒就算是小九卿之一了,詹事府詹事也是一样。王锡爵到了这一步,大概是觉得自己翅膀已经硬了,开始暴露出他完全是心学派官员的一面,忽然上疏弹劾内阁忙于政争而懈怠政务,终于成功触怒了首辅高拱,被贬到南京翰林院掌院事。

当时高拱已经在高务实的帮助下击败张、冯联盟,完全掌握内阁,心学派没有人敢出手相助王锡爵,因此王锡爵老实了下来,也明白自己不可能和高拱硬刚,态度有所软化。

如此过去两年,高拱认为王锡爵应该是“想通了”,查其吏部档案,他在南京翰林院的表现也很优秀,于是高拱又把他调回了北京。

这次回京,只“锻炼”了一年左右,王锡爵就被高拱提拔为翰林院侍读学士之职,并依旧让他充经筵日讲官——彼时,王锡爵是日讲官中正式职务最高的翰林学官,正经的帝师地位就是这么来的。

本来,如果时间到此为止,王锡爵几乎就算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表现了,虽是持心学派立场的南榜官员,但偏偏又还挺得高拱器重。

可惜,此时已经到了万历六年,高拱突然逝世,实学派虽有郭朴接过权柄,但一时之间也要先稳住阵脚,顾不得太多其他事。

于是王锡爵又出来说话了,他看似非常公允地上了一道疏文,表示高拱在时,以首辅兼掌铨务,权力太大,不符合祖宗至意。不过考虑到当时高拱是顾命首辅而皇上年幼,这么做也还可行,然而现在既然顾命首辅已经身故,皇上的年纪也逐渐大了,这种兼任就不该继续下去。

因此王锡爵表示,请首辅郭朴辞任吏部尚书。

王锡爵的这一手其实很有想法,不仅道理说得过去,而且时机把握很好,郭朴虽然也是老臣,毕竟不像高拱那么刚直,这样堂堂正正的讲道理,是有可能说服他的。

然而王锡爵还是算漏了一些事。

皇帝虽然年纪逐渐大了,但其实也才十六岁,而且李太后当时根本不觉得皇帝能做得好,她那时候的说法是等皇帝三十岁再让首辅放权——这话估计不是真心话,但至少反应了李太后对皇帝“不成熟”的一种担忧。

在这样的情况下,郭朴又是“顾命辅臣”之一,凭什么不能兼任吏部尚书呢?高先生兼任了八年,难道出了什么乱子了吗?没有嘛!

于是两宫懿旨直接下给了郭朴,让他不准辞去兼职。

王锡爵的主意就此落空,不过经此一事,他就彻底洗脱了自己和实学派的瓜葛,正式被当做心学派大佬之一了。

申时行当时是深知这一幕的,也认为王锡爵是个很有想法的人,开始关注起他来,并很快打算力推,成就一段佳话。(因为申时行、王锡爵、余有丁是同年,而且是三鼎甲。)

可惜那时候郭朴的地位已经巩固,作为唯一还在任的顾命辅臣,申时行在他面前只有唯唯诺诺的份,于是王锡爵也就被卡死在了翰林院,根本挪不动位置。

王锡爵左等右等,觉得不是路,恰好其父病重,于是干脆借口回乡照顾老父,强行辞官而去了。

他这一去,一是避一避实学派的锋芒和对他的压制,二是借机养望。这一去倒也算成效显著,王锡爵的名声地位出现了大幅上涨——要不是他那女儿搞升仙一事对他略有影响的话,恐怕还能更成功一些。

养望,加上局势的变化——比如江南官员和大商人对高务实的越发警惕,以及刘守有的败亡、余有丁的身故等事,使得申时行越发想要把王锡爵引入内阁为援,终于走到了今天。

申时行既然万分希望王锡爵能为自己分摊火力,再加上两人性格差异使然,便有了这次会议上王锡爵侃侃而谈、申元辅颔首连连的神奇场面。若是不知道底细的人见了,恐怕非要搞反他们二位的身份不可。

整体而言,心学派的高层们对于王锡爵这次出手还是很满意也很看好的。他这一手,不仅扭转了己方因为谤君案一事被高务实牵着鼻子走,又被皇帝一棍子打懵的尴尬,而且化被动为主动,反而将了实学派高务实一系一军。

其中最精妙的一点则在于,如果高务实继续不肯出来,恐怕就会有不少高党动摇,反而偏向于许国一方。

许国固然也是实学派的大佬,甚至还是理论上的党魁,但大家都清楚他在于高务实的竞争中是处于劣势的。如果通过这次事件,能够起到平衡实学派内部势力的作用,那就再好也不过了。

这个理由特别简单:一山不容二虎。如果高务实依旧如上次重阳大会之后那样,能够力压许国,那么实学派纵然谈不上多么团结,但至少也还是捏合在一起的,对心学派来说威胁太大了。

而一旦许国的势力能够与高务实分庭抗礼,这二虎相争之下,心学派的日子可就要好过得多了,有些后续的谋划也就更能够有条件执行起来。

甚至申时行还觉得,以王锡爵这次表现出来的手段,弄不好他还能再出奇兵,把许国本人都给弄得立场动摇起来也说不定。

许国虽然是高拱的门生,但他和其余几位大佬不同的一点,在于他是南方人——南直隶徽州歙县人,而且高拱不是他的房师,单纯只是座师。

房师、座师,不管什么师,只要考中之后以弟子礼拜谒而老师接受,这就是定了师生关系,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不过,单纯的座师与门生之间的关系到底还是稍逊一筹,再加上许国出自南榜,又和高务实处于竞争关系,申时行总觉得还是可以找机会拉拢的。

只是许国中式挺晚的,人比较“成熟”,这么些年以来申时行都没找到好机会,现在王锡爵来了,或许……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总之,申时行乐得王锡爵出风头。

你再能耐大,就算把实学派的张学颜、吴兑都弄倒了,甚至把王家屏也干下去,那也无伤大雅,我这首辅依然四平八稳安如泰山。哪怕比年龄,申元辅都不怕——他比王锡爵还小一岁。

所以说当官和出名一样,都要趁早,你出仕时的年纪越小,熬出头的可能性就越高,后劲也就越足。高务实能够在和许国的竞争中稳压他一头,除了三代元辅留给他的政治资产以外,年龄优势也是一个绕不开的坎。

许国比还申时行大了七岁,指望他熬死申时行那基本是不可能的,而高务实呢?他除非意外身亡,否则完全能把这一票阁老通通熬死,或者熬到他们回家养老。

资格比他老的要么死了,要么退了,他就算不靠圣眷,这首辅也当定了。作为官员,不投靠他投靠谁?除非这位官员自己年纪也不小了,自忖等不到那一天。

心学派这边讨论的议题并不少,除了国本之争相关的诸事以外,还有谤君案的善后等等,至于如何团结南榜官员抵制京华南侵,这个倒不会在今晚这种时候讨论,只能放在私下。

实学派一边也没闲着,尤其是高务实的尚书府,今晚又来了不少人求见。但高务实很坚决,只把几位真正的高层请了进门。

人呢,大多还是老面孔,除了张学颜和吴兑之外,就是兵部尚书梁梦龙,通政使张孟男,太仆寺卿雒遵,光禄寺卿涂梦桂,翰林院侍讲学士兼国子监祭酒张一桂,户部左侍郎程文,刑部左侍郎韩楫,吏部右侍郎宋之韩,以及工部右侍郎郜永春。

这其中相比重阳大会时少了许国和沈鲤,他们俩是没来;还少了工部尚书杨兆,这是致仕了。另外韩楫变动了职务,原先他是翰林院侍读学士管院事,这个职务后来陈于陛顶上了,而韩楫本人则调任了刑部左侍郎,算是给心学派掺了一把沙子。

张孟男、雒遵、涂梦桂、韩楫、程文、宋之韩这六位都是高拱的门生,其中张孟男不仅是门生,还是高拱的妻侄。张一桂、郜永春二人则是郭朴的门生。

张四维由于上台比较晚,在中枢层面还没有门生上位,原先有一位好友杨兆,可惜致仕了,因此今天没有他的人到场。

不过,高拱、郭朴的门生,也就足以撑起高务实这一系的门面了,外界已经把他们称之为“高党”——实学派内部的高党。

张学颜在这里地位最高、资历最老,因此最先说话:“求真,王太仓这一手有些说道啊……你还是坚持原意,非要等皇后娘娘诞下嫡子么?”

他这一开口就是直奔主题,所有人都安静下来,盯着高务实看。

高务实平静地答道:“是。”

张学颜又问:“但如今看来,皇上圣眷在贵妃,倘若爱屋及乌,欲立皇次子为太子,则我等岂非没了立场?”

“我等的立场仍然是等待嫡子,怎能说没了立场?”高务实反问一句,又补充道:“至于皇贵妃那边,她或许受宠,甚至或许能说动皇上,然则申元辅等必不肯让其得逞,我等何须着急?”

张学颜皱了皱眉,没有立刻开口。这时吴兑接过话茬,道:“就怕一旦我等不言不语,申元辅等人无法形成对皇上的……示警,如此万一皇上强行册封,则当何如?”

高务实不认为会出现这种情况,但还是简单直接地答道:“那就配合申元辅,封还圣旨。”

吴兑眉头大皱:“要走到这一步?这可不是我们实学派一贯的宗旨和作风。”张学颜也目光灼灼地看着高务实,等他回答。

高务实叹了口气:“自然不是,所以要应付王太仓这一手,又要坚持我等既定的原则,唯有另出奇谋。”

张孟男问道:“求真这么说,想是这奇谋你已经成竹在胸了?”

高务实微微一笑:“今日下午,小弟已然动了手。”

“是吗?”张孟男有些意外:“从哪里?哦,莫非是宫中?是请黄、陈两位大珰说服圣上吗?”

高务实摇了摇头:“现在不是请他们出手的机会,况且即便请他们帮忙,也不能这样做,否则万一操作不当,恐怕连他们自己都要搭进去。”

韩楫也插话问道:“不是他们,那还有谁能影响皇上?”

高务实稍稍叹了口气:“枕边风。”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ASolaF”的月票支持,谢谢!

第068章 舆论造势(上)第039章 催婚那是真的烦第035章 潞王背后有太后第030章 立威(中)第084章 务实回府(上)第080章 燕京欢声动第111章 王恭妃的肚子第164章 手长的优势第060章 异变突生第088章 切尽二子之决断第104章 广西发展大计(上)4更破万第234章 愚兄不及甚矣第154章 皆大欢喜第124章 雨寺二姝第010章 新郑高氏(中)第124章 公主的决绝第056章 太岳烧灶(上)第287章 抵定南疆第152章 天下己任第059章 绝代双娇(中)第117章 意外第035章 添花送炭(下)第107章 科学巨匠(下)第010章 新郑高氏(下)第067章 决战沙城(十五)第091章 居正之叹第032章 全权钦使第152章 一小步,一大步第155章 马家父子到盖州第174章 辽河伏击战(中)第158章 庚辰春闱(三)第168章 蒲元毅的投名状(二合一)第102章 皇上,机会难得第127章 善后安排(4更破万)第171章 大汗,臣确有一计第124章 奉旨观政(十一)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下)第084章 务实回府(下)第018章 香皂厂址(上)第120章 新的任命第148章 一个好机会第037章 高忽悠再次上线第084章 务实回府(上)第134章 战争理由到手(4更1W2)第174章 南掌国又咋了?第004章 初见太子(上)第126章 二位老帅第011章 靠山吃山(上)第038章 你还是有点用的第093章 口蜜腹剑(下)第039章 李文进的指点第129章 关系第039章 郭朴之意第142章 以退为进第181章 壮士断腕第110章 背后的刀第145章 一定转达,一定转达第070章 逐保倒张(二)第077章 说方阵第103章 高文正公(中)第067章 决战沙城(十二)第110章 两个倒霉蛋第096章 兴趣培养(下)第097章 冯张俱陨第017章 理清思路(下)第066章 溶洞私语第122章 鹿鸣之宴(上)第4更第149章 建设辽南(中)第114章 独家代理(上)第162章 二段击第063章 海瑞调职(下)第067章 决战沙城(五)第010章 朕这主意绝了啊第182章 代天行刑第096章 冯保倒台(一)第4更!第081章 内廷行走(上)第129章 滇缅局势第059章 绝代双娇(下)【为盟主单骑照碧心加更第一章】第101章 定调子第068章 舆论造势(下)第093章 改革盐务的契机第124章 公主的决绝第141章 激战谅山(上)第005章 禁卫军!第053章 君臣相商第109章 皇帝不担心第242章 神兵天降铁壁关第112章 锦衣双……犬第106章 图们的远虑近忧第242章 神兵天降铁壁关第118章 太子出阁(下)第122章 相府夜会(下)第088章 戊辰群星(下)第007章 编制与第一任司令第010章 新郑高氏(下)第012章 划分档次(下)第192章 戴罪立功(二合一)第124章 奉旨观政(二)第098章 回柳州!第200章 施比受更有福(4更破万)
第068章 舆论造势(上)第039章 催婚那是真的烦第035章 潞王背后有太后第030章 立威(中)第084章 务实回府(上)第080章 燕京欢声动第111章 王恭妃的肚子第164章 手长的优势第060章 异变突生第088章 切尽二子之决断第104章 广西发展大计(上)4更破万第234章 愚兄不及甚矣第154章 皆大欢喜第124章 雨寺二姝第010章 新郑高氏(中)第124章 公主的决绝第056章 太岳烧灶(上)第287章 抵定南疆第152章 天下己任第059章 绝代双娇(中)第117章 意外第035章 添花送炭(下)第107章 科学巨匠(下)第010章 新郑高氏(下)第067章 决战沙城(十五)第091章 居正之叹第032章 全权钦使第152章 一小步,一大步第155章 马家父子到盖州第174章 辽河伏击战(中)第158章 庚辰春闱(三)第168章 蒲元毅的投名状(二合一)第102章 皇上,机会难得第127章 善后安排(4更破万)第171章 大汗,臣确有一计第124章 奉旨观政(十一)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下)第084章 务实回府(下)第018章 香皂厂址(上)第120章 新的任命第148章 一个好机会第037章 高忽悠再次上线第084章 务实回府(上)第134章 战争理由到手(4更1W2)第174章 南掌国又咋了?第004章 初见太子(上)第126章 二位老帅第011章 靠山吃山(上)第038章 你还是有点用的第093章 口蜜腹剑(下)第039章 李文进的指点第129章 关系第039章 郭朴之意第142章 以退为进第181章 壮士断腕第110章 背后的刀第145章 一定转达,一定转达第070章 逐保倒张(二)第077章 说方阵第103章 高文正公(中)第067章 决战沙城(十二)第110章 两个倒霉蛋第096章 兴趣培养(下)第097章 冯张俱陨第017章 理清思路(下)第066章 溶洞私语第122章 鹿鸣之宴(上)第4更第149章 建设辽南(中)第114章 独家代理(上)第162章 二段击第063章 海瑞调职(下)第067章 决战沙城(五)第010章 朕这主意绝了啊第182章 代天行刑第096章 冯保倒台(一)第4更!第081章 内廷行走(上)第129章 滇缅局势第059章 绝代双娇(下)【为盟主单骑照碧心加更第一章】第101章 定调子第068章 舆论造势(下)第093章 改革盐务的契机第124章 公主的决绝第141章 激战谅山(上)第005章 禁卫军!第053章 君臣相商第109章 皇帝不担心第242章 神兵天降铁壁关第112章 锦衣双……犬第106章 图们的远虑近忧第242章 神兵天降铁壁关第118章 太子出阁(下)第122章 相府夜会(下)第088章 戊辰群星(下)第007章 编制与第一任司令第010章 新郑高氏(下)第012章 划分档次(下)第192章 戴罪立功(二合一)第124章 奉旨观政(二)第098章 回柳州!第200章 施比受更有福(4更破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