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一个好机会

对于可能形成的反高同盟,高务实并非没有预计,不过他不是很担心这一点。

心学派对九边的渗透太迟了,远不如实学派十几二十年的深耕细作,大明九边中原本兵力最集中的宣、大、山西三镇将门,早就投入高党(泛)门下,而蓟镇的戚继光也是高党的铁杆支持者,仅这四镇就占去了九边兵力的一半还多,更何况陕西那边从马自强时代便是晋党的盟友,自然现在也是实学一派在主导。

简单的说,心学派想在九边中掺沙子,目前只有李成梁这里可以打打主意。

但这意义不大,因为朱翊钧现在对于要不要继续用李成梁,还处于模棱两可的心态之中,他实际上是在等高务实的判断,这也是他同意高务实去辽东外任的主要原因之一。

既然如此,高务实自然不必担心李成梁跑去寻求心学一派的支持,因为大明的皇帝要动一名文官大佬虽然不太容易,得有机会才行,但要动一名武将却很容易,尤其是当这名武将头上还顶着爵位的情况下——回朝为五军都督府某都督就完事了。

地位给你拉满,实权请你上交。

对于这样的处理,李成梁是什么办法都是没有的,除非造反,但那之前就说过,完全不可能,他没有那个条件。

所以高务实锁拿了李如桂之后,直接派人安排船只,把他送去山东了——辽东的巡按御史目前还是山东巡按御史兼任的。

而他自己,则开始推进起他心目中规划已久的“建设辽南”计划。

“建设辽南”计划是一个涵盖面比较全面的计划,农工商兵四大项,一个都不缺。

“农”分为两块,一块是种植业,一块是渔业。

辽东半岛有很大一部分土地为棕壤,这是一种发育在花岗岩、片麻岩、千枚岩之上,质地偏砂,土体疏松的土壤,并不太适合耕种。而除了棕壤外,还有滨海盐土、水稻土、草甸土和暗棕壤等。其中滨海盐土,顾名思义是由盐渍淤泥发育而成。

总体来说,适合种植水稻的区域面积不大,不过据高务实派人调查的结果来看,实际上这些本来不适合种植水稻的土壤上,依然在种,只是产量确实不太行。

高务实记得以前户部对此也接到过辽东苑马寺卿好多次奏告,说辽南的粮食产量有问题,现在看来的确不是瞎说,这里粮食的单位产量上不去真的是有客观原因的。

但高务实依然有提高辽南粮食产量的办法——他并没有通天的本事,竟然能改变土壤性质,他只是另有两大撒手锏罢了。

那就是闽海大决战之后,高琦从位于台湾的海盗老巢缴获的番薯和玉米种子。

辽南多山,山上的土壤也谈不上多适合农业,但这种地貌和墨西哥的许多地区颇为类似,墨西哥既然是玉米王国,显然辽南也可以大种玉米。

而且相对于番薯更适合于南方而言,高务实打算在辽南——或者说辽东,乃至将来整个东北地区都主打玉米。

玉米是后世全球最大的单一农作物(你没看错,玉米占全球粮食总产量的35%),全球产量大概是10亿吨出头,而当时中国的玉米产量大概是2.6亿吨。

这说明玉米的产量可以做到很高,但高务实打算在北方主打玉米产业,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饲料。

玉米的特点是,它不光有玉米粒可供人食用,它全身上下很多部位都可以作为优质饲料使用,后世中国玉米产量的60%-70%都被用于饲料加工,就可以证明它在这方面的优秀,甚至卓越。

这就厉害了,因为这是大明骑兵的另一半希望所在——之前那一半是土默特。

至于在更远的将来,是不是还能用于养殖业……这是以后的事了,暂时高务实还不觉得自己能一口吃成大胖子。

农业方面除了粮食,还有一个可能很少有人关注到的东西,叫做柞蚕。

柞蚕也叫山蚕,起源于山东省鲁中南地区,其茧丝的产量仅次于家蚕。其茧同样可以缫丝,主要用于织造柞丝绸,而且虫体不仅可食用,甚至可做药材,还是一种非常厉害的壮阳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

当然,高务实的目的还是用它来缫丝,争取给辽东带来一个新的利润点——随着海上贸易的逐渐兴起,大明丝绸行业的大发展已经近在眼前了,这个时候不赶紧想办法提高产能,那纯粹是傻,因为在这手工业时代,丝绸的市场表现永远都是供不应求,反正都不愁卖。

玉米的栽种比较好办,因为辽南地区是个军管区,高务实从某个层次上来说相当于土皇帝,搞定李如桂之后,其余三位卫指挥使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在高务实面前调皮,别说让他们种玉米,就算让他们搓泥巴玩,他们也不会拒绝的。

卫所指挥使在辽南也类似于地方官,或者说有很大的行政权力,对于地方上的这些事情完全可以强制推进,而不用去说服教育——下头的卫所兵都是农奴一般,还不是东家说种什么就种什么?

当然,高务实也不是一味蛮干,他还是搞了一个奖惩机制,这个机制比较复杂,碍于篇幅,就不详述了。总的来说,就是种得好的,按照名次给奖,种得差的也按照名次处罚。

另外对于“单位亩产”最高的一批人,高务实不仅给奖,还会请他们传授经验,甚至还打了包票,这批人可以派子弟去京师,在高务实的京华工匠学堂读书。

选派读书的孩子,不仅食宿、束脩等各项费用全免,只要在学堂没有受处分,则每个月还有二两银子的赏银。

二两银子不是小数目,在京师也相当于一个没有特长的普通务工者的月收入,在辽东甚至相当于成年长工的标准。

所以,对于玉米种植推广的问题,高务实觉得比较好办。

但是对于柞蚕,麻烦就大了点,首先这个技术人员的问题就不太好办,先得派人去山东找人教授技术——幸好大明的行政体制很特别,高务实还挂了个山东按察使的衔,而且他还有“熟人”在山东为官。

高务实在山东的这位熟人,其实连面都没见过,乃是他的同年王庭撰之长兄王庭诗,此人在高务实中状元的万历八年时为山东按察副使,现在因为弟弟的关系,算是抱上了高党的金大腿,已经高升山东右布政使了,现在管的就是“内政”这一块,请他帮忙应该靠谱。

至于渔业,这一条其实不必过于细说,后世辽宁省就是渔业大省,辽南半岛更是重中之重,不管是淡水还是海产资源,都算得上异常丰富,高务实只需要加大船只投入就行,连渔民培养都可以跨越式发展——以老带新。

船只投入也好办,京华的两大船厂,南边的在广西,北边的在山东,而且由于海贸风潮的影响,两大船厂一直都在拼命扩产,现在也无非把山东的船厂继续加大扩产就行了。

况且这造渔船不比造军舰,不仅船体小了很多,武备要求更是低得没有要求,相应的船体强度要求也就低得多了,制造速度远远高于军舰和武装运输舰,属于只要人力物力资源保障到位,就可以爆产量下饺子的那种。

当然,造船容易,让渔民买船就难了,因为这些辽东渔民根本没钱。

好在高务实之前在京师的时候就已经召集船舶系的大匠们商议妥了,造渔船不造那种三五个人就能扬帆出航,但其实只能在沿海附近撒网的小渔船,直接造那种需要三四十个人出海的中号渔船,乃至需要五六十个人操弄的大号渔船。

一来出海远一点,打捞得更多,二来这个数据基本上是按照辽南的基层体系来把控的。

比如一个自然形成的小村落,大致上就正好适用一艘中型渔船,而大一点村落或者小镇,就能适用一艘大型渔船。

至于船怎么买?这倒简单,首付三成,剩下的分期十年还款,甚至还接受渔获抵账。

什么,首付三成都给不出来?没关系,我这里还提供首付两成、首付一成等各种灵活买卖方式,甚至零首付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咳,当然这个还款的利息肯定会略高一点点。

高兵宪唯一比某些后世之人厚道的一点是,他不要求抵押物。

当然,这也是他不需要抵押物的原因,因为他就是辽南的土皇帝,辽南谁欠了他的债,他都不怕别人赖账。

贴心的高兵宪甚至还有更完善的保障计划:出海打渔可以买保险,遭遇海盗、风浪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而导致的船只损毁,高兵宪负责——风浪损毁半价维修或低价提供新船;海盗抢掠损毁,一应维修或买入新船费用全免!

因为风浪问题高务实没法解决,只能靠着他们的驾驶技术和船体坚固度抵御,而海盗……哼!

第一,辽南不是没有水师;第二,京华的北洋舰队更不是用来吃干饭的!

----------

感谢书友“sugarsugar”的月票支持,谢谢!

第016章 还是勋贵最弱(第5更!)第001章 高拱起复第090章 请按台主持公道第086章 意外之喜第156章 本按十分欣慰呀第075章 追击第105章 各有所求(上)第282章 再造暹罗第133章 盖州上任第165章 父子不同范第005章 升官第083章 宫外反应(上)第156章 马氏昆仲能救第009章 你的面子不小啊第123章 圣眷太隆也麻烦第009章 原料来源(上)第033章 我三伯在蒙古成佛了?第126章 俺答求封(二)第195章 努尔哈赤拜会第079章 瑶蛊异术第207章 京华田庄(4更破万)第116章 阳谋!第094章 贵妃相召(上)第073章 团结才有力量(4更1万)第051章 议定出兵第029章 风箱里的老鼠第093章 命案发酵第135章 蚁穴第039章 靠山吃山(下)第225章 三策(下)第027章 巨富之家(下)第124章 奉旨观政(十一)第039章 郭朴之意第123章 圣眷太隆也麻烦第122章 鹿鸣之宴(上)第4更第020章 畅论盐铁(上)第186章 捷报背后第127章 高拱出题第288章 缅甸跌倒,大明吃饱第060章 异变突生第051章 贼酋叩首(下)第108章 且慢动手!第057章 戚李出兵第019章 开港前提第149章 建设辽南(上)第282章 再造暹罗第139章 应王莫敦让第088章 安南人第148章 一个好机会第124章 道统之争(下)第214章 提前规划第100章 预则立,不预则废(4更过万)第124章 死得明明白白第163章 台吉快走!第119章 务必重视(下)第244章 千帆覆海(中)第156章 本按十分欣慰呀第125章 可战方和(十五)第143章 致谢?第100章 胡闹!第060章 变生肘腋第141章 谁的雷霆第218章 圣心独重啊(4更破万)第129章 滇缅局势第055章 强,不等于无敌第167章 十万雄师过马江第020章 世界局势第038章 不是为了忽悠第022章 天寿山第108章 隐情(中)第089章 早有绸缪第088章 切尽二子之决断第068章 幕后第168章 蒲元毅的投名状(二合一)第108章 隐情(下)第118章 太子出阁(上)第116章 工作安排(下)第030章 河南民变第168章 战象VS大炮第068章 隆庆托孤(四)第068章 万历一式威天下(下)第161章 殿试金榜(下)第018章 谁是王法?第188章 巡抚辽东(二合一)第006章 君臣面谈第144章 背水一战第032章 商场的事商场办(上)第118章 驾临凌云城第100章 别有所图第104章 再别京师第100章 预则立,不预则废(4更过万)第078章 太子伴读(上)第117章 振兴北瓷第045章 “八府巡按”的气派(4更1W1)第125章 可战方和(十二)第197章 老奴兄弟第159章 会元之争(下)第060章 张冯靠拢(上)第067章 倒高风波(一)第123章 俺答封贡(二)
第016章 还是勋贵最弱(第5更!)第001章 高拱起复第090章 请按台主持公道第086章 意外之喜第156章 本按十分欣慰呀第075章 追击第105章 各有所求(上)第282章 再造暹罗第133章 盖州上任第165章 父子不同范第005章 升官第083章 宫外反应(上)第156章 马氏昆仲能救第009章 你的面子不小啊第123章 圣眷太隆也麻烦第009章 原料来源(上)第033章 我三伯在蒙古成佛了?第126章 俺答求封(二)第195章 努尔哈赤拜会第079章 瑶蛊异术第207章 京华田庄(4更破万)第116章 阳谋!第094章 贵妃相召(上)第073章 团结才有力量(4更1万)第051章 议定出兵第029章 风箱里的老鼠第093章 命案发酵第135章 蚁穴第039章 靠山吃山(下)第225章 三策(下)第027章 巨富之家(下)第124章 奉旨观政(十一)第039章 郭朴之意第123章 圣眷太隆也麻烦第122章 鹿鸣之宴(上)第4更第020章 畅论盐铁(上)第186章 捷报背后第127章 高拱出题第288章 缅甸跌倒,大明吃饱第060章 异变突生第051章 贼酋叩首(下)第108章 且慢动手!第057章 戚李出兵第019章 开港前提第149章 建设辽南(上)第282章 再造暹罗第139章 应王莫敦让第088章 安南人第148章 一个好机会第124章 道统之争(下)第214章 提前规划第100章 预则立,不预则废(4更过万)第124章 死得明明白白第163章 台吉快走!第119章 务必重视(下)第244章 千帆覆海(中)第156章 本按十分欣慰呀第125章 可战方和(十五)第143章 致谢?第100章 胡闹!第060章 变生肘腋第141章 谁的雷霆第218章 圣心独重啊(4更破万)第129章 滇缅局势第055章 强,不等于无敌第167章 十万雄师过马江第020章 世界局势第038章 不是为了忽悠第022章 天寿山第108章 隐情(中)第089章 早有绸缪第088章 切尽二子之决断第068章 幕后第168章 蒲元毅的投名状(二合一)第108章 隐情(下)第118章 太子出阁(上)第116章 工作安排(下)第030章 河南民变第168章 战象VS大炮第068章 隆庆托孤(四)第068章 万历一式威天下(下)第161章 殿试金榜(下)第018章 谁是王法?第188章 巡抚辽东(二合一)第006章 君臣面谈第144章 背水一战第032章 商场的事商场办(上)第118章 驾临凌云城第100章 别有所图第104章 再别京师第100章 预则立,不预则废(4更过万)第078章 太子伴读(上)第117章 振兴北瓷第045章 “八府巡按”的气派(4更1W1)第125章 可战方和(十二)第197章 老奴兄弟第159章 会元之争(下)第060章 张冯靠拢(上)第067章 倒高风波(一)第123章 俺答封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