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章 全权钦使

曹淦这些年虽然地位日高,但因为一直在四处开辟商道,并未养尊处优,是以昔日的骑术没有落下,赶回京师的时间比高务实预计中足足早了一半。

曹淦既然赶回来,高务实就要临时抱佛脚,仔细问一问这十年来的封贡互市究竟干得怎样了,这也是自己去蒙古之前的必备功课。

面对高务实的问题,曹淦早有准备——他在高务实麾下,最早就是以蒙古通著称,这可是他的看家本事,哪里会不重视?

据曹淦介绍,隆庆、万历以来,大明和蒙古互市的场所,一共有十—处之多。

在大同有三处,分别是得胜堡、新平、守口;在宣府只有一处,但这一处地位紧要、交易量也很大,就是张家口;在山西者一处,叫做水泉营;在延绥者一处,叫红山寺堡;在宁夏有三处,分别是清水营、宁夏中卫和平虏卫;在甘肃有两处,分别是洪水扁都口和高沟寨。

这些互市之处,均由守边将领管辖。同时,每当开市期间,大明朝廷和蒙古贵族们又共同派出军队充当守市人员,维持市场秩序,用曹淦的话说:“令各支虏酋各差一人为首领,统夷兵三百,驻扎边外。各镇各令本路副参等官,各统本支精锐官军五百,驻扎市场”。

而互市的市场,一般都设在边墙处,四周围以高墙,犹如“瓮城”,关内关外各有—闸门,闸门可以启闭。

按大明旧制,凡诸部互市,筑墙以规市场,谓之市圈。在“市圈”内设高楼,供驻扎市场的官军嘹望。

曹淦道:“虏每一入市,少者四五十,多者百余骑,并皆就瓮城,闸封。”然后进行互市贸易。这就是互市市场的设置状况。

互市的交易日期,大多以一月为期。不过曹淦也说了,在互市初开的时候,每年的交易日期往往不足一个月。

高务实问了问具体情况,曹淦介绍道:“隆庆五年时,大同得胜堡互市的日期是五月二十八日到六月十四日;新平互市的日期是七月三日到七月十四日;宣府张家口市是六月十三日到六月二十六日。以后,随着互市之兴盛,交易日期便不断延长,到最后才至一个月时间。”

高务实点了点头,这很符合大明的风格,一开始扭扭捏捏,后来发现有利可图,自然就先把面子放在一边了——至少穷成狗的九边各地是不要节操的。

曹淦又继续介绍,说在互市上,—般商品由侩人(牙人)定物价,朝廷要求下面不得欺压蒙古人,但马匹的价格则是由大明朝廷规定的。

具体一点的价格是,上等骟马一匹,拟价十二两,搭配段布官货一分,实价银八两余;中骟马一匹,定价十两,货实值银七两余;下骟马一匹,定价八两;货实值银六两余。

这个价格,可比当年便宜多了!高务实犹记得十年前的时候,曹淦告诉他,一匹上等骟马价值至少是二十两以上,而且还不容易拿到货,当时只有他能搞到。

想不到十年发展下来,别说京师的牛羊肉比猪肉便宜的情况一直持续下来,甚至连马价都降下来了,这互市的功劳,真是谁也不能抹杀。

朝廷规定价格的原则高务实倒是知道:“务使客商有利,夷价无亏”——也就是要使蒙汉双方两获其利,所谓双赢是也。

曹淦也佐证了这一点,他说如汉族商民,概以故衣杂货,每值银七、八两;即买儿骒马一匹,可卖银十余两,各以次从便加减,率得厚利,远迩欢腾。

由于价格规定得较为合理,蒙古方面,诸部落首领“感德日深,赴市日众,市马日多”,这就使互市中马匹的成交量越来越多。

曹淦甚至还给了一个早期的统计数据:隆庆五年,宣府、大同、山西三处互市成交的马匹有6850匹;隆庆六年为7845匹,到了万历元年,直接激增到19103匹,而万历二年又增加到27316匹。光是这头四年之间,马匹的成交数量就几乎增加了三倍。

至于后来,由于曹淦去西北开商路去了,就没了具体数据,但他很确信地表示是“年年增长”的。

当然,这仅仅是上述三处互市中马匹交易的情况,如果将其他互市之处的马匹成交数也计算在内,那么将是一笔更为可观的数字!

高务实点了点头,心中暗道:由此可见,合理地规定价格,对互市贸易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光想着宰人可不行,蒙古人虽然不读书,但生意做赚了还是做亏了,那肯定还是看得出来的……果然做生意必须坚持“双赢”。

然后高务实还从他在曹淦口中问来的一些细节中得出了几点发现,比如从互市贸易中的商品构成来看,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开始占有主要地位,奢侈消费品虽然在他的大力提倡下也处于增长中,但其整体占比却一直在下降。

现在互市中的商品,以马匹、粮食、布匹为主,当然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商品。

蒙古方面输入的商品主要是粮食,布匹,丝织品及其他手工业产品;大明内地输入的商品主要是畜产品,有作为军事物资的战马、作为运输工具的驽马,以及作为农业生产资料的耕畜如牛、骡子等,当然更少不了作为食品的牛羊肉——京师牛羊肉比猪肉便宜就是这么来的。

曹淦说在互市中,汉人“以缎绸、布绢、绵花、针线索、改机、梳篦、米盐、糖果、梭布、水獭皮、羊皮盒等物,跟蒙古人交换马、牛、羊、骡、驴及马尾、羊皮、皮袄诸物”。

另外,他还提到一点,就是在互市之初,大明朝廷为防止蒙古人冶炼铁制兵器,曾禁止输出蒙古牧民生活必需的铁锅,这事造成了很大的不便,蒙古方面怨言很大。

后来经时任宣大总督王崇古疏请:“及查得辽东开元、建宁之市,以京华粗铁锅入市。盖此锅生铁不受炼炒,行之已久,此可效行。及查得宣大沿边山程险远,铁锅鲜至,今既有此锅,即当容照辽右之卫例,以该锅入市易,商夷攸便也。”

王崇古提到的“京华粗铁锅”,乃是京华特意推出的一种廉价锅,其铁质比较差,一般是做其他工具时的淘汰的那种,就拿来制造成铁锅卖给女真、蒙古,结果这玩意儿出乎意料的好卖——对于蒙古人和女真人来说,这锅能用而且便宜,有这两点就够了。

于是大明朝廷准予京华粗铁锅进入互市交易,但还是将硝黄、铜铁、盔甲、兵刃列为违禁物品,严禁进入互市交易。当然这很正常,就好比美国佬不可能把航母卖给中国一样。

曹淦又介绍道,在互市之中,既有大明朝廷经营的“官市”,也有民间商人经营的“民市”,一般来说,“官市毕,听民私市”,而毫无疑问的是,京华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又是个商业体量上的巨无霸,现在自然掌握着各个交易地点的民市。

“官市”主要交易缯帛、马匹;而“民市”中交易的商品种类就多了,除了最主流的布帛锅釜,还有针、线、梳、篦、米、盐、糖果之类。

其实在互市初开之时,“官市”交易所占比重更大一些,毕竟当时“边氓畏虑,不敢贸易,虏入不市,衅怨易生。今岁且宜官为处置,使边氓睹利,则人必乐从”。

“官市”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官出“市本”,与蒙古商民进行交易。

大明朝廷的“市本”主要由管理马政的机构太仆寺发放,具体定额是“各边年例市本每年二十余万,毫不可少。”

但如果交易量太大,“市本”不足怎么办呢?则“请借客饷”,或“请发兵部马价银”,甚至将“各营死马椿朋内脏银两,尽充市本”。

边将领取“市本”后,遣指挥一人偕商贾往内地各种商品的产地买进货物,然后运回互市,与蒙古商民交易马匹。

这个高务实是知道的,因为京华不仅自己掌握民市做买卖,其本身也是供货商,他是看过高国彦交给他的“财报”的。

曹淦对于民市的发展之迅速十分得意,说“客商岁得虏货之利,将源源自至”。

高务实笑着夸了他几句——这事他功劳确实大,当得起夸赞。

不过这种由民间商人经营的民市,即便有京华主导,也仍然是有明一朝蒙汉贸易发展中的新事物。

根据曹淦所说:“自隆庆五年北虏款贡以来,始立市场,每年互市,缎布买自江南,皮张易之湖广。彼时督抚以各部夷人众多,互市钱粮有限,乃为广召四方商贩使之自相贸易,是为民市之始”。

也就是说,九边的督抚们最开始是由于官市本钱不够用,交易不了那么多蒙古货物,只好广招“四方商贾”来跟蒙古人交易,四方商贾嘛,自然是以京华最强,所以民市的主导权就这么被京华悄悄拿走了。

不过京华虽然自己有不少货物生产,却也不是“世界工厂”,不能包产万物,所以民市中的商货,如曹淦就说:“缎布狐皮等杂货,来自苏杭湖广,由天津私港运抵,我京华商社乃运至市口”。

世间万事万物都有相应的联系,这天津私港之所以贸易额一路攀升,与大明和蒙古的贸易越做越大是有密切关系的。

高务实又问了问商税的问题,这个东西最早还是他主动对高拱提出来的,不过他当时只提了个思路,具体怎么操作的没有细问。

曹淦便介绍说,在现在的互市贸易之中,大明朝廷按所定税例向蒙汉双方的贸易商民征收比较轻微的商税,“凡夷马商货,各有税例,每年即以收获银充抚赏之用”。

这里所谓“充抚赏之用”,就是大明朝廷在每年互市结束之后,对恪守条规的蒙古守市人员,奖给一定数量的银两及其它物品,市易“即毕”,还要“筵宴酋长,犒劳诸夷酋,人日牛肉一斤,粟米五合,麦面一斤,时酒一瓶,小菜油盐酱醋及马草银七分二厘,饭柴炭银二分,皆取给尖丁银及商税”。

与此同时,对汉民这边的守市人员也有一定的奖励。因此,蒙汉双方的守市人员都有维持互市秩序的积极性,从而使交易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至于具体税率,曹淦说那个太复杂了,几乎是按照不同的商品分类来定的,细说起来太费事,但如果简单的讲,就是高务实所说的“超低税率”。

还有一个现象很重要,就是蒙汉互市贸易兴起以后,蒙古牧民觉得互市每年仅开一次,实在是周期太长,于是经常成群结队来到互市的市口,要求开设“小市”。

尤其在每年春天的时候,那些贫苦牧民缺少粮食,“愈见狼狈,有畜者每次于巡边各口,求官权易。一牛易米豆石余,一羊易杂粮数斗。无畜者或驮盐数斗,易米豆一二斗,挑柴一担,易米二三升。或解脱皮衣,或执皮张马尾,各易杂粮充食。其瘦饿之形,穷困之态,边人共怜之”。

因此,朝廷在万历元年时,由高拱决断,允许在宣府、大同、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地分别设立“小市”,亦称“月市”。

关于“小市”的详细情况,据曹淦表示:“每月小市一次,每次不过三二日。虏人擐甲市口之外,官兵擐甲市口之内,两相戒防,无异对垒。各夷或以羊皮,或以马尾,或以板木,谷米之数与口内军余互相贸易。原无奇货异产,每年所税银,少不过二三百两,多不过四五百两,俱佐前开赏功等项支用”。

也就是说了这么几点:一是“小市”的开市日期为每月一次,每次仅二三天,一般于每月十五日以后开市二三天,让蒙古牧民前来贸易;二是“小市”开市之日,蒙汉双方都派出军队维护市场秩序,保障贸易正常进行;三是“小市”中交易的商品主要是粮食等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需品。

在“小市”中,蒙古牧民以牛羊、皮张、马尾、毡裘、盐碱、柴草、木材等商品,向汉族商民换取粮米、布匹、锅釜、耕具、绒线及其它日用百货,“牛,米豆石余;羊,杂糗数斗;无畜,间以柴盐数斗,易米豆可一、二斗,柴一担易米可二、三升”。

可能还得有个第四,就是高拱要求驻扎“小市”的“参将守备官”主持公平交易,“量抽税银”,“关吏得税其物,以充抚赏”。

由于“小市”便于蒙古牧民生产的畜产品及时登市,就近交易,换取他们所急需的粮食、布匹等生活用品,因此对蒙古地区社会经济的影响,较之每年开市一次的“大市”要更为广泛深远,曹淦说蒙古人都非常感念高阁老,认为他是活着的佛。

他拿出一张画像来,道:“老爷请看,这是民市中很畅销的‘高文正公像’,蒙古民间甚至称为‘高菩萨像’,经常被蒙古人买回去供在家中拜祭。”

高务实愣住了,接过那画像打开来看,画中倒依稀的确是三伯的模样,只是三伯的威严之态在画中没有多少展现,反而画得慈眉善目,一看就是个菩萨心肠的大好人。

这……我三伯在蒙古成佛了?

第061章 挑唆居正(下)第182章 势不由人第067章 高渊抓周第022章 轻取案首(上)第096章 冯保倒台(三)第131章 御前阁议(上)第093章 改革盐务的契机第162章 划分势力范围第021章 天下为棋第056章 漠南之战(七)犹豫就会败北第105章 京师大局第005章 无关道理(下)第040章 了解第112章 初会戚帅(下)第125章 可战方和(十四)第067章 倒高风波(二)第029章 郭阁老的担心(4更破万字)第050章 四方会谈(中)第089章 吾家宝驹(下)第007章 申阁老之庙算(下)第四更第258章 被劾事件无·番外·慎重订阅第058章 老师法眼第173章 将计就计(中)第118章 太子出阁(上)第023章 连中三元(中)第070章 岑七公子的决断第171章 文治才是我的专业第046章 商政相连(上)第046章 冰底潜流(中)第080章 燕京欢声动第122章 蒙疆风云(八)第182章 势不由人第055章 雾里观花(下)第122章 蒙疆风云(一)第130章 立威第114章 独家代理(上)第014章 北洋海贸同盟第049章 殷去郭来(下)第249章 二虎竞食?第070章 逐保倒张(六)第012章 划分档次(下)第067章 高渊抓周第163章 冠绝京华(上)第009章 安阳之行(七)第124章 公主的决绝第058章 互为倚仗(上)第054章 明修栈道(上)第043章 绕开祖制第002章 歙县逃犯(下)第067章 茶楼听报(下)第031章 你下罪己诏吧第173章 将计就计(上)第049章 三寸之舌(下)第080章 姑娘教训得是第093章 博硕克图的野望第013章 五伯高才(上)第141章 激战谅山(下)4更1W1第007章 申阁老之庙算(下)第四更第053章 君臣相商第041章 议编卫队(上)第140章 雷霆之前第077章 龙文鞭影(下)第125章 可战方和(十四)第122章 朝争之第一次立储风波第027章 倒潘第125章 可战方和(十四)第070章 逐保倒张(九)第083章 冯保心思第096章 冯保倒台(三)第126章 俺答求封(六)第111章 其实这样更好(4更破万)第084章 西暖阁中(补)第060章 张冯靠拢(下)第030章 立威(上)第011章 靠山吃山(上)第150章 张四维小出一手第070章 逐保倒张(八)第104章 权贵子弟(下)第055章 缺朝第066章 务实回京(下)第173章 将计就计(上)第084章 西暖阁中第078章 两道命令第034章 军制改革的第一步第037章 别院隐富(上)第157章 图们之军师第070章 西北望第279章 王储之死第275章 勃固会战(中)第157章 郑松的决断(4更破万)第105章 京师大局第149章 建设辽南(下)第121章 以勤致仕(上)第086章 蛇打七寸(上)第144章 内因第122章 蒙疆风云(一)第127章 刘氏献药第121章 以勤致仕(下)第106章 春游踏青(下)
第061章 挑唆居正(下)第182章 势不由人第067章 高渊抓周第022章 轻取案首(上)第096章 冯保倒台(三)第131章 御前阁议(上)第093章 改革盐务的契机第162章 划分势力范围第021章 天下为棋第056章 漠南之战(七)犹豫就会败北第105章 京师大局第005章 无关道理(下)第040章 了解第112章 初会戚帅(下)第125章 可战方和(十四)第067章 倒高风波(二)第029章 郭阁老的担心(4更破万字)第050章 四方会谈(中)第089章 吾家宝驹(下)第007章 申阁老之庙算(下)第四更第258章 被劾事件无·番外·慎重订阅第058章 老师法眼第173章 将计就计(中)第118章 太子出阁(上)第023章 连中三元(中)第070章 岑七公子的决断第171章 文治才是我的专业第046章 商政相连(上)第046章 冰底潜流(中)第080章 燕京欢声动第122章 蒙疆风云(八)第182章 势不由人第055章 雾里观花(下)第122章 蒙疆风云(一)第130章 立威第114章 独家代理(上)第014章 北洋海贸同盟第049章 殷去郭来(下)第249章 二虎竞食?第070章 逐保倒张(六)第012章 划分档次(下)第067章 高渊抓周第163章 冠绝京华(上)第009章 安阳之行(七)第124章 公主的决绝第058章 互为倚仗(上)第054章 明修栈道(上)第043章 绕开祖制第002章 歙县逃犯(下)第067章 茶楼听报(下)第031章 你下罪己诏吧第173章 将计就计(上)第049章 三寸之舌(下)第080章 姑娘教训得是第093章 博硕克图的野望第013章 五伯高才(上)第141章 激战谅山(下)4更1W1第007章 申阁老之庙算(下)第四更第053章 君臣相商第041章 议编卫队(上)第140章 雷霆之前第077章 龙文鞭影(下)第125章 可战方和(十四)第122章 朝争之第一次立储风波第027章 倒潘第125章 可战方和(十四)第070章 逐保倒张(九)第083章 冯保心思第096章 冯保倒台(三)第126章 俺答求封(六)第111章 其实这样更好(4更破万)第084章 西暖阁中(补)第060章 张冯靠拢(下)第030章 立威(上)第011章 靠山吃山(上)第150章 张四维小出一手第070章 逐保倒张(八)第104章 权贵子弟(下)第055章 缺朝第066章 务实回京(下)第173章 将计就计(上)第084章 西暖阁中第078章 两道命令第034章 军制改革的第一步第037章 别院隐富(上)第157章 图们之军师第070章 西北望第279章 王储之死第275章 勃固会战(中)第157章 郑松的决断(4更破万)第105章 京师大局第149章 建设辽南(下)第121章 以勤致仕(上)第086章 蛇打七寸(上)第144章 内因第122章 蒙疆风云(一)第127章 刘氏献药第121章 以勤致仕(下)第106章 春游踏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