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9章 吾家宝驹(下)

宣府总兵衙门的内书房里,年仅五十三岁却已满头白发的马芳马总戎焦急地踱着方步,一名老仆小心翼翼地站在门口。

这老仆是马芳的内府管事,侍候马芳多年,早年是其家丁亲兵,后来因伤了腰椎,不能再战,遂改家仆管事,甚得马芳信任。此时他见自家老爷焦虑,不由劝道:“老爷,高阁老既然来函说明了情况,老爷何故还这般担忧?现在高阁老既然做出这个宣大两总兵互换的决定,想来赵大洲那厮也不可能真把手插到我们宣大来,老奴以为,老爷大可以安心换防。”

马芳脸色仍然不好,沉声道:“赵贞吉那厮,只会耍嘴皮子,我宣大二镇乃京师门户,何等重要!他倒好,年前刚一入阁,就坚持换了行庵公,好在高阁老及时回朝,才将行庵公保了下来,命其暂时协理京营戎政,又将鉴川公从陕西三边调来替任,否则宣大重地无干臣镇守,天知道要出多大的事!要是再来个庚戍之变,我姓马的一介武臣,倒是死不足惜,可他赵大洲就能保住狗命了不成?”

马芳口里的行庵公,乃是指前宣大总督陈其学,而鉴川公当然是王崇古。行庵、鉴川分别是陈其学和王崇古的号。

那老管事苦笑道:“眼下辅臣知戎政事者,无非高、张二位阁老,那赵大洲不过是个读书读迂了的家伙,他哪里知道什么边事?眼下这边事……是越来越难了啊!”

马芳听了更怒,道:“这废物要是懂边事,会觉得陈部堂有罪?会觉得赵总戎畏敌?至于九边形势这些年越来越糟,我怕就是站在他面前跟他解释,他都听不明白!我大明二百年,北边形势总体就是个越来越吃紧的局面,宣大防务说起来是重中之重,其实现在越来越像个空架子,真正能打的兵还剩多少?就这等局面,他还想撤了赵岢!撤了赵岢别说大同顿时空营,只怕连山西防务都要洞开!怎么着,这么看得起我马芳,老子一个人能守住三镇?妈的,老子三头六臂?”

也不怪马芳盛怒,原来,自去年九月丙子,俺答犯大同,掠山阴、应州、怀仁、浑源之后,新入阁的赵贞吉就拿宣大开刀,无视年初时大同总兵官赵岢败俺答于弘赐堡的功绩,非说宣大总督陈其学、大同总兵赵岢畏敌如虎,要拿下此二人。其实从他二人当时的兵力布置就能看出,明显是怕俺答入寇的军队骚扰皇陵,而且后来见俺答劫掠一番之后欲走,二人便立刻出击企图追杀,只是奈何步兵跑不过骑兵,只抓了大猫小猫三两只,结果就被赵贞吉逮着不放,多亏了高拱回朝及时,才算保住了二人。即便如此,陈其学还是丢了宣大总督的职务,被高拱暂时回调京师。

而马芳更怒的是,从赵贞吉的这种举动来看,他根本不知道宣大乃至山西防务吃紧到什么局面,纯粹是在瞎搞。而最近高拱给他来了信,说赵贞吉仍然不肯放过此事,坚持说赵岢不能继续担任大同总兵。高拱不欲与此人就这件事强争,决定稍微给他点面子,让马芳和赵岢互换防区。

马芳能够理解高拱的反应,毕竟他刚刚回朝,能保住陈其学和赵岢已经不容易了,稍稍做出一点让步,保全一下某位阁老的颜面,也不能说有什么不对。只是马芳知道,自己和赵岢这一动,十有八九会让俺答心里又起歹念,到时候又是一场祸事。

他这么想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北边明蒙力量对比决定的,是双方的战略形势决定的。

明初,在太祖朱元璋的悉心经营下,明之北边防线推至长城以北的辽东、大宁、开平、东胜到嘉峪关一线。当是时,大同、宣府管辖大片口外之地,防务压力尚不明显。朱棣登基后,京师北迁,大宁地界与兀良哈,东胜内徙,兴和亦废,北部防线南移数百里。

宣德年间北边防线进一步收缩,特别是开平内迁独石,使宣、大二镇地域缩小,濒临边地,不可避免的由边防二线而为边防一线,成为遏阻蒙古南下之要冲。对此,明廷除加强二镇防守外,还不断完善该地区的防御体系。为解决镇守官员之间事权不一、相互掣肘和邻镇间遇敌互相推诿、互不策应的弊端,专设了宣大总督以加强协调,促成了宣大防务区的建立,成为明代中后期北部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明朝北边防线的一再南移,宣大地区之战略重要性日益提高,防务压力增大。

“京师尤人之腹心也,宣、大项背也,延、宁肢体也,甘肃踵足也。”

“若以地之轻重论,诸边皆重,而蓟州、宣、大、山西尤重。何则拱卫陵寝,底定神京,宣、大若肩背,蓟、晋若肘腋也。”

特别是英宗时河套弃守后,蒙古诸部“出河套则寇宣府、大同、三关以震畿辅;入河套则寇延绥、宁夏、甘肃、固原以扰关中”,对大明之北边防线造成很大威胁。

此外,宣大地区多是“分土而治,不相统辖,缓急调遣应援事多掣肘”,兵力分散,而蒙古则不然,常常是集中各部乘虚专攻一镇。在这种情况下,一镇之兵根本无法抵御,需要邻镇互相救援。但是各镇巡抚总兵无权调集他镇之兵马,邻镇有难,往往坐视不救,“一遇有警,因地方兵马单弱而各分彼此,不肯应援,纵肯应援,亦多观望,往往坐失机宜”,造成但求自保而难以自保之局面。

“假令并犯宣府,则大同应援为急,如并犯大同,则宣府应援为急,若先事一有所拘,而临事则有所诿,兵革之际,易相推托,将不免于误事。”

有鉴于此,为统一宣、大二镇兵权,加强二镇间的统一领导和协调行动,需设重臣统驭,故明廷于景泰年间设宣大总督以统二镇。宣大总督设置后,置罢不常,至嘉靖二十一年始定设不变。

宣大总督设立后,除统领镇兵协调二镇行动外,还于嘉靖二十一年获得了兼理粮饷之权。

“壬午,升整饬北直隶山西河南军饷右佥都御史翟鹏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军务,兼理粮饷。”

后来防御形势日趋严峻,遂增重宣大总督之权,除事关机密者不得自专外,其余兵马、钱粮许便宜从事,先发后闻。《世宗实录》载:“户科给事中刘绘奏:‘顷者,北虏南侵,陛下特敕兵部侍郎翟鹏总督军务,臣惟虏遁而总督罢,虏至而总督增设,事出仓卒,机不素定,此非所以专责成,而图茂功也臣请陛下自今专任翟鹏,凡军马、钱粮悉得便宜从事。’上是之,即诏翟鹏除事关机密者不得自专,其兵马、钱粮许便宜从事,先发后闻。”

实际上,从嘉靖二十一年开始,宣大总督便常设不废,管辖范围及职权扩大,“翟鹏令兼督山东、河南,巡抚以下,俱听节制,事宁之日如故。”

嘉靖二十三年,又令该总督督令一切兵饷。嘉靖二十四年,宣大总督权力进一步增大,巡抚、总兵官事干兵马者,须关白总督,“宜令巡抚等官凡事干兵马者,俱关白总督,遇有便宜,听其先发后闻,不得互生嫌忌。”

到了嘉靖二十九年),宣大总督定辖宣府、大同、山西三地,自后再不曾变更。

事实证明,宣大总督之设于宣大防务颇有成效。嘉靖二十八年,蒙古入略宣府,时宣府“将庸兵弱,虏素轻其易与”,总督翁万达当即行使职权,调大同总兵官周尚文至宣府御敌,“以大同帅周尚文率领精锐暂代宣府帅以遏虏冲,又移书诸辅臣、本兵,极言虏必深入回测之状,谓宣府主将偏禆无可付托以大同兵付其副帅,而促周尚文以行。于是,尚文昼夜兼行,至曹家庄,而虏已入据险要,不虞尚文之猝至也,大战三月夜,屡围屡解。公(翁万达)躬环甲冑督兵数千人来援虏大惊曰:翁大帅兵至矣。夜解围而遁,公于是督尚文追击出境,保障之功多于斩馘矣”。

宣大总督在设立之后,逐渐获得了兵马调度权,钱粮兼理权,监察、保荐权,后来又获得了开府自辟参佐之权,标志着宣大地区有了一个居中调度和支配应援力量的机构,促成了宣大防务区的建立。

也即是说,宣大加上山西乃是一个防务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而现在本来就因为俺答势大难制,宣大压力极大,基本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谁知赵贞吉不光撤了陈其学,还要拿下赵岢,结果逼得高拱调来王崇古稳定局面不说,还不得不将赵岢与他马芳互换职务。

马芳有一种强烈的预感,他二人对调之时,俺答一定不会置若罔闻——最熟悉你的人很多时候不是你自己,而是你的敌人或者对手。

所以,马芳派了人去京里打探朝廷动向。而今天,按照约定,正应该是回来向自己禀告京中情形的日子。

第057章 戚李出兵第140章 三路平莫第118章 太子出阁(上)第054章 挖角应节(上)第117章 桂南女王第200章 施比受更有福(4更破万)第092章 忽悠,又见忽悠第079章 无品闲官(上)第089章 一支穿云箭第081章 务实授徒第027章 巨富之家(下)第035章 添花送炭(下)第005章 务实献策(下)第048章 叛军旧事(下)第081章 内廷行走(上)第067章 决战沙城(二)第154章 纠结第137章 我即高党第053章 最后一课(中)第188章 巡抚辽东(二合一)第055章 强,不等于无敌第011章 大阅很难啊第125章 又见故人第149章 兵临城下(4更破万)第294章 婚礼筹备中第153章 太顺利了!(4更破万)第096章 冯保倒台(四)第095章 时不我待了啊第116章 工作安排(上)第039章 郭朴之意第036章 临行前的准备第003章 隆庆天子(下)第249章 二虎竞食?第187章 此地:金港第022章 轻取案首(中)第154章 将至第195章 谁在未雨绸缪第124章 奉旨观政(五)第164章 手长的优势第157章 图们之军师第033章 宅心仁厚(上)第085章 官场百态(下)第021章 照高爱卿说的办(5更,祝七夕快乐)第113章 高戚之会(四)第124章 雨寺二姝(上)第067章 倒高风波(三)第076章 七镇经略第040章 必有隐情(下)第041章 议编卫队(下)第068章 万历一式威天下(上)第009章 安阳之行(一)第238章 暗流第128章 恩宪?第046章 冰底潜流(下)第280章 惊喜连连第047章 未雨绸缪(下)第292章 风声鹤唳,所谋者谁?第085章 成交第210章 自废武功还是自残啊?第185章 安南规划!第085章 官场百态(下)第086章 提督西北军务第060章 异变突生第059章 金童玉女第283章 皇上,切蛋糕了第023章 意气高于百尺楼第038章 园内收支(下)第153章 培养嫡系第129章 滇缅局势第003章 隆庆天子(上)第087章 翰林清贵(下)第238章 暗流第123章 俺答封贡(十)第104章 复宁夏(完)第116章 内阁中的争论(下)第095章 破虏(中)第154章 将至第050章 四方会谈(下)第089章 吾家宝驹(上)第059章 惟利不破(下)第070章 逐保倒张(十)第067章 倒高风波(一)第188章 巡抚辽东(二合一)第162章 划分势力范围第112章 锦衣双……犬第122章 覆灭第027章 把汝裁为三截第126章 安得倚天抽宝剑第195章 努尔哈赤拜会第239章 麻城刘,松江徐第068章 幕后第083章 宫外反应(上)第268章 揭谜(上)第073章 厚道人第130章 立威第008章 淡化处理第126章 所为何来(下)第133章 官居一品!第229章 指点
第057章 戚李出兵第140章 三路平莫第118章 太子出阁(上)第054章 挖角应节(上)第117章 桂南女王第200章 施比受更有福(4更破万)第092章 忽悠,又见忽悠第079章 无品闲官(上)第089章 一支穿云箭第081章 务实授徒第027章 巨富之家(下)第035章 添花送炭(下)第005章 务实献策(下)第048章 叛军旧事(下)第081章 内廷行走(上)第067章 决战沙城(二)第154章 纠结第137章 我即高党第053章 最后一课(中)第188章 巡抚辽东(二合一)第055章 强,不等于无敌第011章 大阅很难啊第125章 又见故人第149章 兵临城下(4更破万)第294章 婚礼筹备中第153章 太顺利了!(4更破万)第096章 冯保倒台(四)第095章 时不我待了啊第116章 工作安排(上)第039章 郭朴之意第036章 临行前的准备第003章 隆庆天子(下)第249章 二虎竞食?第187章 此地:金港第022章 轻取案首(中)第154章 将至第195章 谁在未雨绸缪第124章 奉旨观政(五)第164章 手长的优势第157章 图们之军师第033章 宅心仁厚(上)第085章 官场百态(下)第021章 照高爱卿说的办(5更,祝七夕快乐)第113章 高戚之会(四)第124章 雨寺二姝(上)第067章 倒高风波(三)第076章 七镇经略第040章 必有隐情(下)第041章 议编卫队(下)第068章 万历一式威天下(上)第009章 安阳之行(一)第238章 暗流第128章 恩宪?第046章 冰底潜流(下)第280章 惊喜连连第047章 未雨绸缪(下)第292章 风声鹤唳,所谋者谁?第085章 成交第210章 自废武功还是自残啊?第185章 安南规划!第085章 官场百态(下)第086章 提督西北军务第060章 异变突生第059章 金童玉女第283章 皇上,切蛋糕了第023章 意气高于百尺楼第038章 园内收支(下)第153章 培养嫡系第129章 滇缅局势第003章 隆庆天子(上)第087章 翰林清贵(下)第238章 暗流第123章 俺答封贡(十)第104章 复宁夏(完)第116章 内阁中的争论(下)第095章 破虏(中)第154章 将至第050章 四方会谈(下)第089章 吾家宝驹(上)第059章 惟利不破(下)第070章 逐保倒张(十)第067章 倒高风波(一)第188章 巡抚辽东(二合一)第162章 划分势力范围第112章 锦衣双……犬第122章 覆灭第027章 把汝裁为三截第126章 安得倚天抽宝剑第195章 努尔哈赤拜会第239章 麻城刘,松江徐第068章 幕后第083章 宫外反应(上)第268章 揭谜(上)第073章 厚道人第130章 立威第008章 淡化处理第126章 所为何来(下)第133章 官居一品!第229章 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