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章 大阅很难啊

其实京营的问题,以上提到的处理办法都属于治疗表症,没有一点涉及根源的。

哪朝哪代都不缺聪明人,大明朝廷也是一样,难道看出京营问题的根源很难吗?不难,对于很多官员来讲,这个根源并不难找,只是没法说,没法解决罢了。

都知道大明正统年间,由于英宗盲目出塞,导致土木堡之变,此战明军在京精锐尽失,成为大明军事力量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英宗之后,明军实力从太祖、成祖时代的巅峰逐步下滑,其中虽有多次改革图新,然而颓败的趋势却从未扭转。

很多后世之人把这件事看做京营衰败的源头,认为从此之后,勋贵集团被文官集团压制,于是导致了大明军事力量的下滑。

瞎说。

举个例子,巅峰时期的唐朝不是贞观之治时期的大唐,而是高宗李治时期的大唐,当时的唐朝已经进入文官时代,但是却达到了盛唐扩张的极限,乃至后续经过武周、中宗等,一直到玄宗早中期,大唐的实力也没有明显衰落,难道那个时期的大唐不早就是文官时代了?

国内的例子有人不信,那说国外吧。巅峰时期的荷兰,是商人时代,也可以算文官时代;巅峰时期的英国,没听过哪位牛逼将领敢不听唐宁街10号的吩咐吧?那也是文官时代;巅峰时期的美国……罗斯福难道不是出身“文官世家”,而是“武将世家”?

有人要说了,这些都没用,宋朝的例子怎么破啊?不就是因为文官暗弱,压制武将,这才导致“弱宋”出现吗?

这话要分两方面来说,第一方面,宋朝其实并不算弱,强弱是要看敌人的,大家所谓的“弱宋”,顶住了基本还在强盛时期的大辽;以半壁江山为代价顶住了巅峰时期号称“满万不可敌”的女真金国;又以半壁江山扛住了横扫欧亚的蒙古四十四年……这很弱吗?

就拿蒙古来说,我们先看一看蒙古人灭国的速度:1206年,灭高昌回鹘王国;1206年,灭西哈剌鲁汗国;1206年,灭东哈剌鲁汗国;1218年,灭西辽帝国;1220年,灭后辽帝国;1222年,灭花刺子模汗国;1227年,灭西夏帝国;1231年,灭高丽王国;1233年,灭东夏帝国;1234年,灭金帝国;1236年,灭钦察汗国;1239年,灭罗姆苏丹国;1240年,灭基辅罗斯公国;1241年,灭波兰公国;1241年,灭匈牙利大公国;1241年,灭波西米亚王国;1241年,灭亚美尼亚王国;1241年,灭格鲁吉亚王国;1241年,灭奥地利大公国;1241年,灭保加利亚;1241年,灭摩达维亚;1241年,灭威尼斯共和国;1253年,灭大理王国;1258年,灭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1269年,灭东辽帝国;1279年,灭南宋帝国。

蒙古西征,才花了多少点时间就饮马多瑙河、兵抵地中海了?灭辽吞宋的金国,在蒙古面前扛了几年?区区半壁江山的“弱宋”却扛了四十四年,还打死了蒙古大汗,这很弱吗?

不,这只是说当时的蒙古的确是游牧民族的最高光的时刻,跟开挂差不多罢了。而且要不是蒙古人在西征过程中发现了阿拉伯人工程器械和回回炮,它搞不好还拿不下半壁江山的“弱宋”。

另一方面,宋朝的文官和明朝的文官风格其实根本就不同,虽然大家都搞理学,但宋朝因为开国时期就被草原王朝教训了,所以文官集团整体比较畏惧草原王朝。

明朝则正好相反,它是踏着蒙元帝国的尸体建立起来的!它的太祖太宗(成祖是嘉靖改的)压着蒙古人撵鸡赶狗一样追着打了大几十年!所以哪怕出现了土木之变,皇帝都丢了,也先甚至都开始考虑要拿多大的好处了,结果呢?

结果大明的文官集团根本没当回事,不就是丢了个皇帝嘛,多大点事?再立一个不就完了,老朱家没别的优势,就他娘的能生……

于是也先发现,合着老子手里这不是个香饽饽,是个烫手山芋啊!

所以土木之变后,蒙古人其实根本没捞到什么好处,这事儿谁主导的?以于谦为首的文官集团!

这下清楚了,大明的文官集团根本不怕战争!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文官集团只怕是中国历史上最好战的一个文官集团!

那么问题就转回来了,既然这个文官集团如此好战、如此刚烈,连跟人谈和都视为不能容忍的耻辱,那为何大明的军事实力还是不断下降呢?

甚至大明搞了几次军事改革,也没能抑止这种下降的趋势,顶多也就暂时性的延缓了一下呢?

因为根子就歪了。

朱元璋这位丝毫不懂经济的太祖,制定了一个必然会快速崩坏的卫所制度作为明军的根本制度,而且还特别喜欢搞“祖训”,要求子孙后代不得违背,这才是后来那么多名臣名将都救不回大明来的真正原因。

不可否认,朱元璋所创建的卫所制度在元末明初战乱年代,确实能够提供明军充裕的兵员以及粮草。然而随着国家的安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兼并会自然而然的出现,卫所制度所赖以生存的土地,肯定会被逐渐固化的阶层占据,此制度因此就从根本上遭到了破坏。

正统十年,边防大将蒋贵上疏:“大同、宣府诸塞下,腴田无虑数十万,悉为豪右所占”,连大同、宣府这等军事重镇之中军田,被占据的现象都如此严重,其他地区可想而知只能更甚。

果然,十余年后,形势非但未曾有所改善,反而进一步恶化。正统二十二年,“黄绂出见士卒妻衣不蔽体,叹曰:‘健儿家贫至是,何面目临其上’?”

作为保家卫国的军人,竟然到了妻子衣不蔽体的地步,可见明中期军士地位何其低下,生活何其艰辛。

明中期“海内燕安”,各地边军闲来无事,于是朝廷频繁调动各地外戍兵卒入京驻防,谁知踏入京城的大明将士却发现,自己成为了朝廷各衙门以及勋贵们的奴隶苦工,什么事都要他们去办,尤其是各种工程,不去雇佣工匠,偏让军兵去做。

因此,士卒都不愿到京轮防,而常常耽误期限,朝廷却仍然不恤军情的对其重罚,轻者前往边塞罚班数月,重者长达年余。在这种极端严苛的军事制度下,军人的地位跌至低谷,因此士卒的大量逃亡乃至兵变,便不可避免的在各地卫所相继发生。

弘治年间,明孝宗朱祐樘意识到国家正步入衰落,便从经济民生、朝堂政治等各方面进行了改革。孝宗这个人还是相当不错的,宽厚仁和、勤政躬亲、励精图治,朝堂上下为之一清,史称“弘治中兴”。

然而军事方面的改革却是积重难返。弘治元年,时任兵部尚书马文升便上言“虽解到卫所,随逃者十常八九。”即便经过对将领家臣的清理,却也只清出了百分之二三,相较于大量兵员缺额,这只是杯水车薪。

到了弘治五年、八年,巡按御史张泰接连上疏:甘州多地田地肥沃之处,均被总兵、太监占据,驻防官军之衣食不足,已经到了动不动就饿死人、冻死人的地步!

此外,不仅仅来京换防的士卒遭到奴役,连同京师“十二团营”京营将士也逃不掉徭役之苦。团营十二万精兵中每年被抽拔做工者多达两万,而且一去便是两到三年,因此连待遇相对于其他边军来说还算“较好”的京营将士也多有逃亡。

因此高务实早就认为,卫所制度不改,兵归将有的体制不变动,这个军事改革换了谁来都没用,甚至让他高务实自己挽袖子上去,也干不成什么事,顶多就是跟李鸿章当年的自嘲一样,做个“裱糊匠”罢了。

可是裱糊匠的工作只能吓唬人啊,他也不是没有做,譬如京华火枪厂和京华火炮厂就是典型的裱糊匠工作——对他京华集团来说不是,对大明来说肯定是!

据他了解,京华现在给九边各军提供的隆庆二式火枪已经超过十一万多杆,提供的大小各类火炮超过四千门,但是有多少用处,那真是谁都不敢保证。

这些东西在戚家军、李家军、麻家军之类的家丁部队手里肯定是有用的,但如果发给卫所兵,搞不好依然是个烧火棍。

为什么?人家饭都吃不上,打个屁的仗、卖个屁的命!你当是红军战士啊?

瞧瞧这两位科道官的奏疏,“请罢班军工作,令各都司统领官军,随带器械,同原定营军一体操练,如有工程,听工部将觅夫银两雇募,将各军粮盐银两凑齐,虽勋戚边臣不得违禁冒请”。

这说的就是朝廷和勋贵、边臣随意役使军队做工的问题,可见这两位老兄还算是胆子大的,敢把这事指出来。

可是没用啊,这事现在是个死循环:卫所兵缺钱不肯卖力训练和打仗——朝廷觉得卫所兵无能,只能做做公——卫所兵更缺钱,只能做工,更不肯卖力训练和打仗——

没完没了,越来越烂。

高务实此前让朱翊钧清查勋贵田亩,这事朱翊钧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已经开始干了,成效多少有一点,但也不大,甚至还搞出一点乱子来。

不要误会,并不是哪位勋贵吃了豹子胆敢造反,而是下面的官兵闹了几次骚动。

听起来很神奇吧,皇帝把原先被侵占的军田收回来分给你们,你们居然还骚动了,是不是脑子有毛病?

还真不是。

因为田分给你了,以前该你干的那些做工、种田之类的活虽然可能不用做了,但你该操练、该去打仗你就得去啊。可是这些人祖宗好多代都不操练、不打仗了,完全成了农民兼杂工,现在让他们去打仗,他们自然既不会、也不乐意喽。

更何况,那些做工、种田的事,说不定还会被“大出血”的勋贵们变本加厉地还回去。

这还搞个鬼?不骚动才怪了。

可是这样一来事情就难办了,总不可能铲除勋贵啊,真要是把勋贵铲除了,皇帝一个孤家寡人,不得被文官集团欺负死?

所以现在这件事也搞成了僵局,不清丈勋贵田亩,接下去的清丈工作就没法做了;清丈勋贵田亩,这些也不知道是可怜还是可恨的卫所兵们又要骚动闹事。

于是这次巡视京营的两位科道官也不敢有什么“搞个大新闻”的建议,别看说了七条,其实说穿了就是在两件事上打转:钱粮和纪律。

但由于他们不敢拿卫所制度来说事,所以高务实只能给出这样一个评价:

说的都对,屁用没有。

不过郭朴现在并不是让他就大明的军事制度改革提意见,只是跟他说大阅的事,所以高务实只能压下心中的不满,放下这份奏疏,道:“朝廷应该同意了?”

郭朴微微挑眉,道:“自然。”

高务实无意义地笑了笑,道:“这些东西一时半会只怕也见不到什么效果,光凭这些,怎么搞这次大阅?”

郭朴愁眉苦脸地叹了口气,道:“肃卿在时,边军整肃倒是颇有成效,但京营方面,他也没工夫去动许多。到了为师秉政之时,朝中的局面又有了波动,能够萧规曹随就已经不容易了,更不敢轻易对这京营下手,眼下看这情况,这京营只怕连抽调一万看得过去的军队出来都不容易了,这可怎么是好啊……”

我三伯不是没工夫管京营,是连他都没办法!

高务实心里叹了口气,暗道:京营问题说到底是卫所问题,卫所问题说到底是钱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勋贵的问题。说实话,我倒是有办法解决,但那需要大量——不对,是巨量的钱财做后盾,然后分批次、分地域的处理。您老现在跟我说,我又不是神仙,我也解决不了啊!

可是,郭朴毕竟是自己的恩师,他下台前的最后一件大事,必须办妥才行,纵然不可能彻底解决,至少也要能当时忽悠过去才行。

实际上,京营虽然垃圾,可是也不至于连一万能看得过去的人马都抽调不出来,关键是勋贵们近一年来一直被清查田亩,心里都有怨气,肯定是不会主动配合的。

要让他们主动配合,现在连皇帝都没这个面子,毕竟清丈他们的田亩就是皇帝下的令。

唯一能让他们给面子的人,天底下有且仅有一位:就是我高务实。

“若元辅信得过下官,这件事元辅就不必过问了,只请元辅给下官三日假期,三日之后,下官一定给元辅一个交代。”

高务实换了口吻,做出了保证。

----------

感谢书友“andychen236”、“楚科奇”、“陆森啊”、“霜之宝瓶”、“玄游冥”、“ASolaF”、“年久失修nn”的月票支持。话说昨天是三更破万,我给写错了。今天估计也是三更。

第216章 准备第040章 了解第112章 我愿意借第113章 驸马咳血第284章 设计第155章 马家父子到盖州第004章 初见太子(下)第274章 大战拉开帷幕第082章 库里台大会(完)第158章 庚辰春闱(二)第043章 威逼(4更破万)第134章 朝局变化(上)第016章 还是勋贵最弱(第5更!)第018章 香皂厂址(上)第066章 务实回京(下)第082章 上任之前(下)第151章 枕边风(下)第161章 殿试金榜(中)第003章 徽州异相(上)第207章 京华田庄(4更破万)第162章 廷争状元第050章 招降纳叛(下)第089章 暗杀高务实(4更破万)第040章 必有隐情(上)第112章 初会戚帅(下)第129章 滇缅局势第085章 官场百态(下)第085章 冯保遇袭第001章 旷世恩典第081章 内廷行走(下)第083章 宫外反应(上)第123章 千钧一发(4更破万)第215章 明缅开战了!第016章 还是勋贵最弱(第5更!)第181章 壮士断腕第130章 胜利的大会(4更破万)第038章 园内收支(下)第003章 这是唱哪出?第125章 可战方和(七)第045章 三寸不烂之舌第100章 预则立,不预则废(4更过万)第201章 吹,尽情的吹!第212章 归化户籍制第067章 决战沙城(十二)第135章 密奏第187章 叶赫女婿第056章 土司之会第085章 黄承祖(4更破万)第166章 激将(二合一)第124章 奉旨观政(十三)第125章 可战方和(十六)第153章 利用之法第117章 意外第040章 纾驿路疏(中)第089章 早有绸缪第100章 胡闹!第040章 荆州张府第082章 宁夏之变(下)第163章 冠绝京华(中)第268章 揭谜(下)第289章 封赏第068章 舆论造势(下)第029章 何为高门贵第第166章 激将(二合一)第062章 打草惊蛇第153章 在商言商第149章 建设辽南(上)第123章 俺答封贡(八)第085章 官场百态(上)第211章 目标第010章 新郑高氏(下)第159章 会元之争(下)第067章 决战沙城(十一)第155章 马家父子到盖州第125章 可战方和(四)第110章 何时可以回京第137章 以直报怨疏第025章 河运海运(上)第042章 料人如神(上)第107章 努尔哈赤出兵第068章 万历一式威天下第202章 婚事的背后第208章 剿杀第033章 宅心仁厚(上)第020章 畅论盐铁(上)第086章 意外之喜第136章 三员大将第209章 加衔第070章 逐保倒张(一)第082章 宁夏之变(上)第042章 料人如神(下)第047章 地方也有党争第072章 敢问路在何方第135章 蚁穴第084章 西暖阁中(补)第038章 盛名之下第122章 鹿鸣之宴(上)第4更第041章 议编卫队(下)第074章 朱翊钧的烦躁第191章 争做狗王莫茂洽
第216章 准备第040章 了解第112章 我愿意借第113章 驸马咳血第284章 设计第155章 马家父子到盖州第004章 初见太子(下)第274章 大战拉开帷幕第082章 库里台大会(完)第158章 庚辰春闱(二)第043章 威逼(4更破万)第134章 朝局变化(上)第016章 还是勋贵最弱(第5更!)第018章 香皂厂址(上)第066章 务实回京(下)第082章 上任之前(下)第151章 枕边风(下)第161章 殿试金榜(中)第003章 徽州异相(上)第207章 京华田庄(4更破万)第162章 廷争状元第050章 招降纳叛(下)第089章 暗杀高务实(4更破万)第040章 必有隐情(上)第112章 初会戚帅(下)第129章 滇缅局势第085章 官场百态(下)第085章 冯保遇袭第001章 旷世恩典第081章 内廷行走(下)第083章 宫外反应(上)第123章 千钧一发(4更破万)第215章 明缅开战了!第016章 还是勋贵最弱(第5更!)第181章 壮士断腕第130章 胜利的大会(4更破万)第038章 园内收支(下)第003章 这是唱哪出?第125章 可战方和(七)第045章 三寸不烂之舌第100章 预则立,不预则废(4更过万)第201章 吹,尽情的吹!第212章 归化户籍制第067章 决战沙城(十二)第135章 密奏第187章 叶赫女婿第056章 土司之会第085章 黄承祖(4更破万)第166章 激将(二合一)第124章 奉旨观政(十三)第125章 可战方和(十六)第153章 利用之法第117章 意外第040章 纾驿路疏(中)第089章 早有绸缪第100章 胡闹!第040章 荆州张府第082章 宁夏之变(下)第163章 冠绝京华(中)第268章 揭谜(下)第289章 封赏第068章 舆论造势(下)第029章 何为高门贵第第166章 激将(二合一)第062章 打草惊蛇第153章 在商言商第149章 建设辽南(上)第123章 俺答封贡(八)第085章 官场百态(上)第211章 目标第010章 新郑高氏(下)第159章 会元之争(下)第067章 决战沙城(十一)第155章 马家父子到盖州第125章 可战方和(四)第110章 何时可以回京第137章 以直报怨疏第025章 河运海运(上)第042章 料人如神(上)第107章 努尔哈赤出兵第068章 万历一式威天下第202章 婚事的背后第208章 剿杀第033章 宅心仁厚(上)第020章 畅论盐铁(上)第086章 意外之喜第136章 三员大将第209章 加衔第070章 逐保倒张(一)第082章 宁夏之变(上)第042章 料人如神(下)第047章 地方也有党争第072章 敢问路在何方第135章 蚁穴第084章 西暖阁中(补)第038章 盛名之下第122章 鹿鸣之宴(上)第4更第041章 议编卫队(下)第074章 朱翊钧的烦躁第191章 争做狗王莫茂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