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枕边风(下)

自前次给了郑皇贵妃脸色,敲打她一番之后,皇帝是昨日晚上才再次驾临翊坤宫的,而今天他又来了。

郑贵妃由于得了从永宁公主口中听来的消息,从皇帝一进入她的视线起,就开始小心翼翼地注意皇帝的神情。

数年的陪伴,让郑贵妃一眼就能看出皇帝心情不佳,眉宇间始终有一抹浓得化不开地愁绪。再细看,她又仿佛感受到皇帝这愁绪一半是恼怒,一半是担忧。

“皇上是累了吗?臣妾本来还想着去看看荷花呢,这时节再过可就要没啦。”郑贵妃宛如不谙世事的小姑娘一般拉着皇帝的手,把他按在黄梨花木椅上坐下,轻轻帮他捏起肩膀,似乎有些幽怨地说道。

“按”这个动作本身有些逾越,在后宫里恐怕也只有郑贵妃会做,但朱翊钧并不介意,甚至还有些喜欢。

“过几天吧。”朱翊钧叹了口气,把头往后一靠,轻轻闭上眼睛。

“又有人惹皇上不高兴了?”郑贵妃埋怨道:“怎么总有这些恼人的事缠着皇上?”

朱翊钧没睁开眼睛,也没细想,只是漫不经心地答道:“求真以前说过,一个人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朕是皇帝,天下至尊,责任当然是最大的,而责任一大,烦恼事自然也就多。”

“高司徒是文曲星,他说的话自然有道理。”郑贵妃一边帮皇帝捏着肩膀,一边观察他的神色,见皇帝嘴角微微一勾,不由心道:果然只能说高务实的好话,皇上才会高兴。

但郑贵妃又接着道:“既然皇上有烦心事,为何不找高司徒分说分说?臣妾虽然不知道外廷的事,但听说高司徒办事素来得力,还没有叫皇上失望过呢。”

“这次不同,麻烦就出在他身上。”朱翊钧总算睁开了眼睛,但却直勾勾盯着房顶,叹息道:“他前几天被人弹劾了……”

“啊?”郑贵妃“大惊失色”,睁大杏目:“哪个言官这么没眼力价,连高司徒都去弹劾?高司徒能有什么可以弹劾的事?”

朱翊钧没好气地道:“说起这事朕就来气,一群……哼,疯言臆语,说求真前次的《取用疏》谤君。”

“高司徒谤君?”郑贵妃显得更诧异了:“这……怎么可能?”

朱翊钧恨恨地道:“当然不可能,这些人就是因为求真要收他们的商税,所以胡乱攀咬,连轻重都不知道了,朕看他们就是欠收拾!”

“噗嗤!”郑贵妃忍不住一笑,莞尔道:“看皇上这模样,想是已经收拾过了?”

“那是自然,朕还惯着他们不成?”朱翊钧轻哼一声:“两个下了镇抚司,一个革职遣返,一个降调外任。”

郑贵妃抿嘴笑道:“皇上帮高司徒出了这口气,想必高司徒应该出而视事了吧,那不就成了?”

“问题就出在这儿了。”朱翊钧叹了口气:“求真这个人千好万好,就是太重视名声,他上疏求朕既往不咎,朕不肯答应,他就继续闷在家里不肯出山……你说我恼火不恼火?”

“哎呀,皇上就为这生闷气?”郑贵妃摇头道:“这又不算什么,高司徒也是怕外人说他的闲话嘛,您就再下旨温言勉慰一番不就得了?他又不会不遵上意,一道不行就两道,两道不行下三道,无非是中书们忙乎一会儿,高司徒迟早不还是要出来的?”

“这个道理朕当然知道,问题是时间就耽误了,他再不出来就要出大事了!”朱翊钧越说越烦恼,以手扶额道。

郑贵妃明知故问:“事情都处理完了,还能出什么大事?”

朱翊钧叹道:“王先生进京了。”

“哪位王先生?”郑贵妃又问。

“王锡爵。”朱翊钧以为郑贵妃不认识,又解释道:“他是刚刚廷推入阁的新辅臣,和申先生是同年的三鼎甲,过去做过朕的讲官。”

“他进京就进京呗,怎么就是出大事了?”

朱翊钧一时语塞:“他……”

郑贵妃微微瘪嘴,道:“哦,又是朝政吧,那臣妾不问了。”

“呃,也不完全是朝政……”朱翊钧有些纠结,见郑贵妃真的不追问,反而又有些觉得对不住她,犹豫了一下,叹道:“他劝朕早正国本。”

这句话一出口,朱翊钧就发现郑贵妃的手忽然停住了,瞥眼一瞧,发觉她有些失神。

朱翊钧有些不忍,反手抓住她的一只手,轻轻拍了拍:“别急,别动了胎气。”

原来此时郑皇贵妃还有孕在身。

“臣妾有什么好急的?”郑贵妃眼中氤氲泛起,别过头去:“这些事又不是臣妾能做主。”

朱翊钧听了,只觉得有些脸红——这话的言下之意太明显了。“臣妾”做不得主,难道皇帝也做不得主?

理论上皇帝当然能做主,但事实却是皇帝还真没法完全做主。此前皇三子常洵(次子也是郑妃所出,但当日即夭折)出生一月刚到,朱翊钧就火速将郑妃由贵妃升为皇贵妃,已经引起朝臣不满,掀起了第一波国本之争。

好在当时常洵才刚满月,又经过高务实进言,朱翊钧以“虚东宫以待嫡子”的理由压了下去,这才没有闹大。

现在这一次却有点不同,常洵已经一岁多了,长得白白胖胖,身体也结实,从来没得过什么病,而且眉目之间颇有些朱翊钧的神韵,极得皇帝宠爱。

由此,朝臣对皇帝废长立幼的担心也就与日俱增,时不时会有一两道奏疏请皇帝立太子的,虽然皇帝要么不看,要么对上疏之人降调外任,但这种局面并未改善。

此时此刻,王锡爵挟士林名望起复回京,一来就上了请皇帝早正国本的奏疏,即便朱翊钧不去关心外廷的情况,也完全猜得到外廷现在肯定有很多人摩拳擦掌,想要在这件事上好好表现一把了。

简单地说,就是王锡爵这么一搞,“正国本”一下子就成了最受朝野瞩目的大事,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了过来。无论朱翊钧怎么想,都不得不给个交代。

一年多前的事情,算起来其实是高务实配合皇帝压下去的,而现在高务实偏巧在“闭关”,那可不就是要出大事了?

没法给出一个能让朝臣满意的交代,这就是大事啊。

朱翊钧面红耳赤好一会儿,有些泄气地道:“恨就恨王锡爵还提了个要命的建议,说可以让常洛拜皇后为嫡母,请皇后抚养他。如此便把求真去年建议的‘虚东宫以待嫡子’之策给绕过去了,唉!”

郑贵妃并不亲自说什么,只是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抽抽噎噎却不肯多说的模样让朱翊钧更觉得为难。

他干脆起身,将郑贵妃搂在怀里,用手轻抚着她的一头青丝,安慰道:“你别急,朕估计求真也不会同意这个法子……”

“他还在家呢!”郑贵妃终于抽抽噎噎地说了一句。

“是是是,我知道,我明日就下演旨,让他赶紧出来视事。”一着急,朱翊钧也不说朕了。

“可那王锡爵的建议怎么办?”郑贵妃叹了口气:“我知道外廷怎么说我,无非是狐媚惑主那一套,就是生怕皇上再把皇后也……说不定高司徒也有这种担心。”

朱翊钧立刻就要说话,但郑贵妃抬头看着他的眼睛,摇了摇头,道:“皇上不用说了,外廷怎么看我,我总能猜到的,高司徒有这种担忧也不奇怪。我想,要不皇上就遂了他们的心愿算了……”

“胡说八道!”朱翊钧有些恼火道:“凭什么啊?朕是皇帝还是他们是皇帝?朕的儿子,朕要立谁还得他们说了算?”

郑贵妃苦笑道:“皇上何必说这样的气话,自然不是他们说了算,可……这是祖制啊。”

“我……”皇帝明显还想说一句“气话”,但最终还是把话憋了回去,吭哧半晌,咬牙切齿地道:“我看还是求真说得好!”

郑贵妃茫然不解:“什么?”话是这样说,心中却是一紧。

好在朱翊钧立刻道:“求真当年曾说过,‘吾欲从祖宗之本意,未必行祖宗之旧法’,这话说得太对了!”

这种事本非后宫所长,郑贵妃没能转过弯来,心中暗忖:祖宗的本意是什么?懿文太子薨后,太祖宁可培养皇太孙也不肯让其余诸子做太子,这……本意不就是坚持立嫡立长么?

朱翊钧见郑妃面有异色,知道她没明白自己的意思,解释道:“祖宗之本意,若是深究其然,并非简单的立嫡立长,其实归根结底是为了天下安定。立嫡,是名正而言顺;立长,是国赖长君。这都是为了天下安定而计,而不能只以为祖宗不可违便事事盲从。”

郑贵妃愕然道:“最后这话……”

“呃,这……自然是求真说的。”朱翊钧说着,又马上强调道:“但是他说得很对,朕行事不能只囿于祖宗原话,而该深究祖宗本意,如此才算是真正地遵守祖制。”

“那眼下?”

“眼下?眼下众臣逼朕,难道就能天下安定了?”朱翊钧冷哼一声:“朕此前就说过,除非皇后有了嫡子,否则暂虚国本,容后再计!”

郑贵妃心里不托底,暗道:这不又绕回来了么?虽然皇后那边没什么动静,暂时似乎不必着急,但重臣逼宫,气势煊然,众臣纷纷跟进,皇上真的顶得住?

郑贵妃思来想去还是觉得不稳妥,但又没什么好法子,只好用老手段:“若为此闹得天下不宁,是臣妾之过,要不皇上还是遂了他们的意……”

朱翊钧怒道:“朕偏不!朕还就不信了,朕不下这道旨意,他们还能自行推着常洛做太子?”

郑贵妃叹道:“但始终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

“你别急,最多再等三四年,朕一定能解决这件事。”朱翊钧忽然昂然道。

“哦?”郑贵妃也是头一次听见皇帝把这件事说得如此斩钉截铁,不由奇道:“这是为何,皇上有把握在这三年时间里说服外廷众臣工?”

“说服?朕为何要说服他们?”朱翊钧冷哼一声,傲然道:“朕要压服他们!”

郑贵妃明显有些不信,但又不好直言,只好道:“皇上……有把握?”

朱翊钧深吸一口气,道:“只要用好求真,这事就有把握。呃……至少有九成把握。”

毕竟事关切身利益,而且是最大的利益,郑贵妃终于还是忍不住了,小心问道:“皇上为何这般自信,只要三四年就能压服外廷?”她这里特意把“压服”二字加重了语气。

朱翊钧的确很自信,微微扬着下巴,道:“我大明立国二百一十九年,你可知有何患始终相伴?”

郑贵妃想了想,问道:“蒙古?”

“然也!”朱翊钧露出笑容来:“蒙古,始终是大明的大敌,成祖数伐漠北亦不能尽剿,如今也还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此诚我大明二百年之患也。”

郑贵妃有点明白过来了,试探着问:“皇上是想灭了蒙古,完成二祖列宗未尽之遗愿,进而威震天下,比肩开国、靖难之后二祖之威风,天下末敢相争,然后……”

“不错,正是这般。”朱翊钧拉着她的手,一同在小憩用的锦榻上坐下,安慰道:“此事本不该与你说,不过今日朕却不想瞒你。这件事朕与求真筹划多年,甚至可以说是从昔日高先生秉政之时就已经开始筹划的,那时候还是先帝在位呢……

总之,如今大势已明,我大明只需再积累些钱粮,使之无后顾之忧,便可以扫灭北虏,混一寰宇,届时朕自然不必再和外廷某些人多说什么。唯一可虑者,便是今年因为缩减军饷额度,闹出了西北之乱,所以今后不能再从节流上想法子了,也因此朕才用求真为大司农……”

郑贵妃点头道:“高司徒生财有大道,这事交给他办准没错。”

朱翊钧笑了笑,道:“朕也这么觉得,不过这事也不是那么好办的,毕竟户部不像他自家的买卖,户部不是做生意,是找人纳税……你想啊,收税的人高兴了,缴税的人肯定不高兴,对不对?”

“那倒是。”郑贵妃点了点头。

“而且更难办的是,求真觉得不能再加收田赋了,只能收商税,而这商税……嘿嘿,南榜官员自然是不肯的,这才有了刚才告诉你的‘谤君案’一事。”

一听原因如此,郑贵妃这次打心眼里说了一句:“皇上罚那几个言官罚得好啊!”然后又道:“那这么看来,更要早些劝得高司徒出而视事了呀!”

朱翊钧用力点了点头,拍了拍郑贵妃的手,道:“放心,这事儿明天就办好。他要是再不出来,朕就是亲自去请,也要把他请出来!”

----------

感谢书友“曹面子”、“小叶子同学”的打赏支持,谢谢!

PS:接太后懿旨,命我今晚赶去湘潭,明天去韶山玩,所以这一章提前发了,明天的一章会正常更新,但可能比较晚。

第139章 应王莫敦让第032章 全权钦使第206章 弑岳(下)第017章 理清思路(上)第103章 纨绔之王(上)第117章 总能找到茬第067章 小姑娘,好忽悠第005章 好好做,不要怕第022章 轻取案首(下)第123章 准备回京(中)第242章 神兵天降铁壁关第071章 影帝隆庆(上)第086章 意外之喜第148章 谤君案(上)第188章 巡抚辽东(二合一)第082章 暗箭就位第113章 高戚之会(一)第173章 将计就计(下)第135章 蚁穴第290章 蒲州急报第116章 进军瓷器第111章 其实这样更好(4更破万)第108章 隐情(下)第037章 高忽悠再次上线第022章 花厅议事(上)第068章 隆庆托孤(六)第094章 目的第005章 务实献策(上)第131章 御前阁议(下)第024章 最是无情帝王家第035章 根源何在第056章 水中望月第054章 明修栈道(下)第183章 你来,还是我去?第095章 时不我待了啊第009章 你的面子不小啊第059章 惟利不破(上)第086章 蛇打七寸(上)第116章 阳谋!第012章 母子谈商(下)第117章 振兴北瓷第081章 内廷行走(上)第159章 东昌堡的现状第125章 又见故人第067章 决战沙城(六)第053章 善后安排(下)第051章 参将牵马第067章 决战沙城(九)第182章 势不由人第124章 奉旨观政(十一)第062章 陷城还是献城?第159章 会元之争(中)第125章 可战方和(十)第154章 将至第178章 此乃诈降也第112章 我愿意借第073章 无奈应对(下)第287章 抵定南疆第123章 千钧一发(4更破万)第059章 绝代双娇(上)第223章 皇帝的关爱第038章 园内收支(下)第279章 王储之死第036章 同往别院(上)第144章 内因第061章 利益同盟第122章 蒙疆风云(一)第057章 戚李出兵第091章 辽东苑马寺卿无·番外·慎重订阅第174章 南掌国又咋了?第123章 俺答封贡(十)第103章 好,朕信你第002章 王者归来(上)第060章 张冯靠拢(上)第142章 以退为进第131章 战争窗口期第124章 死得明明白白第121章 以勤致仕(下)第099章 高拱秉国(下)第123章 千钧一发(4更破万)第093章 口蜜腹剑(下)第060章 变生肘腋第202章 婚事的背后第049章 谁种的蛊?(四更破万)第106章 春游踏青(上)第034章 刘显述冤(上)第072章 紧急磋商第173章 各种猜测(4更破万)第134章 战争理由到手(4更1W2)第129章 回乡之前(中)第168章 蒲元毅的投名状(二合一)第112章 内阁的对赌第014章 务实读书(上)第034章 高党大隐忧第056章 太岳烧灶(下)第120章 己卯乡试(下)第100章 蒙古局势(上)第044章 《请开藩禁疏》第086章 意外之喜
第139章 应王莫敦让第032章 全权钦使第206章 弑岳(下)第017章 理清思路(上)第103章 纨绔之王(上)第117章 总能找到茬第067章 小姑娘,好忽悠第005章 好好做,不要怕第022章 轻取案首(下)第123章 准备回京(中)第242章 神兵天降铁壁关第071章 影帝隆庆(上)第086章 意外之喜第148章 谤君案(上)第188章 巡抚辽东(二合一)第082章 暗箭就位第113章 高戚之会(一)第173章 将计就计(下)第135章 蚁穴第290章 蒲州急报第116章 进军瓷器第111章 其实这样更好(4更破万)第108章 隐情(下)第037章 高忽悠再次上线第022章 花厅议事(上)第068章 隆庆托孤(六)第094章 目的第005章 务实献策(上)第131章 御前阁议(下)第024章 最是无情帝王家第035章 根源何在第056章 水中望月第054章 明修栈道(下)第183章 你来,还是我去?第095章 时不我待了啊第009章 你的面子不小啊第059章 惟利不破(上)第086章 蛇打七寸(上)第116章 阳谋!第012章 母子谈商(下)第117章 振兴北瓷第081章 内廷行走(上)第159章 东昌堡的现状第125章 又见故人第067章 决战沙城(六)第053章 善后安排(下)第051章 参将牵马第067章 决战沙城(九)第182章 势不由人第124章 奉旨观政(十一)第062章 陷城还是献城?第159章 会元之争(中)第125章 可战方和(十)第154章 将至第178章 此乃诈降也第112章 我愿意借第073章 无奈应对(下)第287章 抵定南疆第123章 千钧一发(4更破万)第059章 绝代双娇(上)第223章 皇帝的关爱第038章 园内收支(下)第279章 王储之死第036章 同往别院(上)第144章 内因第061章 利益同盟第122章 蒙疆风云(一)第057章 戚李出兵第091章 辽东苑马寺卿无·番外·慎重订阅第174章 南掌国又咋了?第123章 俺答封贡(十)第103章 好,朕信你第002章 王者归来(上)第060章 张冯靠拢(上)第142章 以退为进第131章 战争窗口期第124章 死得明明白白第121章 以勤致仕(下)第099章 高拱秉国(下)第123章 千钧一发(4更破万)第093章 口蜜腹剑(下)第060章 变生肘腋第202章 婚事的背后第049章 谁种的蛊?(四更破万)第106章 春游踏青(上)第034章 刘显述冤(上)第072章 紧急磋商第173章 各种猜测(4更破万)第134章 战争理由到手(4更1W2)第129章 回乡之前(中)第168章 蒲元毅的投名状(二合一)第112章 内阁的对赌第014章 务实读书(上)第034章 高党大隐忧第056章 太岳烧灶(下)第120章 己卯乡试(下)第100章 蒙古局势(上)第044章 《请开藩禁疏》第086章 意外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