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七章 改革兵制

朱玉刚听了王阳明的话将信将疑的看了他一眼他发现自己对这个历史名人越来越陌生了以前刚接触的时候凭着对他的那点了解以为可以好好的利用他来振兴大明王朝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二人相处久了他才感到王阳明远非他想象的那么简单自己连他心里想的什么根本就不知道看来现代人跑到古代也没多大的优势啊对古人只能从整体上有个大概的了解而他们具体的性格、脾气等等还得慢慢摸索。

“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你说说看吧。”朱玉刚强忍着没有表现出惊讶的表情来。

“皇上臣罪该万死臣没有向您禀报经过您的同意就将宁王府的财产变卖成官银替江西的老百姓上缴国家的赋税所以刚才臣是说了谎了。”

朱玉刚皱了皱眉头王阳明的做法的确欠妥如果遇到的是昏君再加上一些小人从中挑拨离间的话恐怕他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不过朱玉刚认为王阳明这么做必定有他的道理因此微微一笑道“朕相信伯安的为人但是你为何要这么做呢?”

王阳明叹了口气道“皇上您有所不知江西遭受宁王的兵祸之乱又遇上了几十年未见的洪涝灾害饥荒非常严重。老百姓的日子本来就很困难一碰到这种罕见的自然灾害更是雪上加霜。不要说交朝廷摊派的赋税了就连简单地生活都过不下去!臣为了减轻他们的痛苦所以自作主张将宁王的财产变卖了。小说网请皇上惩罚吧。”

朱玉刚听了松了一口气原来王阳明将宁王的财产用在了这里这样看来他还真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好官呀。那么那些人即使知道了也无话可说了。

“伯安原来你还有这份心啊!朕差点错看了你!”朱玉刚赞道“你将江西地百姓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不仅平定了江西的隐患。因为一旦老百姓吃不饱肚子他们就会造反的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是很多地不是老百姓天生爱造反大多数都是官府逼迫不得已而为之而且你还替朝廷节省了一大笔开销啊这份功劳简直比剿灭宁王的叛军还要大啊!”

王阳明欣喜的露出了笑容他问道“皇上怎么说臣替朝廷节省了开支呢?要知道臣是私自将应该是朝廷的银子去救济老百姓的呀!”

“伯安你的用意朕十分明白。如果老百姓吃不饱饭再被逼着交税那他们肯定起来造反到时候朝廷花的钱不是比现在更多吗?你这是着眼于未来比那些只会吃朝廷的俸禄的人强多了朕不会怪罪于你的相反朕还要下旨嘉奖你呢!”朱玉刚笑呵呵地说道连连摇手。

“为什么?”朱玉刚不解的问道。皇帝的封赏竟然还有人不要!

“皇上您想您的圣旨一下去那么下面的人还以为您鼓励臣的这种做法呢如果人人都像臣这样那么国库不是很快就会空了吗?”王阳明笑道。手机小说站wap

朱玉刚一愣继而哈哈大笑起来说道“对对。对伯安说的对极了差点就被他们钻了空子去了呵呵!”

王阳明也随之笑了起来忽然他将眉头一皱道“皇上臣还有一事。埋在心里很久了。觉得不吐不快今天一定要向皇上禀报。”

朱玉刚猜不透王阳明的心思。他看了王阳明一眼他地脸上显示出来的是一种忧虑的表情难道他碰到了什么为难的事吗?于是催促道“那就快点说吧朕听着呢!”

王阳明沉重的说道“不知道皇上注意到了没有这次官军在江西围剿宁王的叛军暴露出了很多严重的问题作战不勇敢贪生怕死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且不守纪律不听指挥极大的影响了官军地战斗力这次因为宁王的叛军本身战斗力不强又不得民心所以才侥幸获胜如果下次遇到强一些的对手微臣实在担心官军能否取胜啊!”

朱玉刚心头一凛王阳明说的确实是明朝军队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这种弊端又不是明朝特有的可以说只要一个朝代存在地时间一长那么这些问题自然而然就会慢慢显现出来。他想起以过地明代史是这样描述明代的兵制地。

明太祖平定天下原定有卫、所制度其实其本质就如唐代的府兵制度一样只不过名称不同而已.的兵区叫卫小的兵区叫所明代的卫所便如唐代的府。当时明太祖曾很自豪的说过他养兵百万而不用费百姓一粒米因为他设立了卫所制度。每一个兵区设在一个府里的叫所连着两个府的叫卫大约五千六百人为一卫一千一百二十八人为一所一百一十二人为百户所外统于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遇到战争朝廷派出将军称作总兵官统率卫所军队战事技术总兵官将兵权交出军队回归卫所。平时卫所军给田自养不用向国家纳税这就是明太祖引为自豪的卫所制度。

这个制度在当时的确是先进的因此朱元璋靠了它打败了蒙古人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为什么后来连一个小小的后金都对付不了呢?这里面确实有值得深思的地方。

“这个问题朕其实也考虑过但是国家养着那么的兵有的地方鞭长莫及实在不好管理。”朱玉刚其实根本没想过经王阳明刚才一提起来他倒觉得真的很重要了现在这个所谓的明朝是自己的明朝了总不能再过一百多年后还让它被满清消灭吧?所以一定要让自己的军队强大起来把满清扼杀在摇篮里!

“刚才他们说你统率的军队被人称作王家军想必是很厉害的了朕猜想你一定在里面进行了小范围的改革对不对?”朱玉刚问道他想如果是真的话就可以让王阳明把他的方法推广开来。

王阳明一听惶恐的说道“皇上不要听他们胡说这都是老百姓的戏称而已当不的真的!”

朱玉刚不料王阳明竟然有这样大的反应转念一想也就明白了自己说话实在有欠考虑封建社会都是君主家天下如果一个臣子拥有了有私人标志的军队那么他就很容易被人误认为有谋反的念头从而没有好下场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岳飞的岳家军。

“呵呵伯安不必紧张朕一直对你信任不疑也许是朕听错了但是即使是真的也没什么呀如果全国的军队都能像伯安率领的军队那样那么天下还有什么敌人值得放在眼里呢!”朱玉刚哈哈笑道打消了王阳明的紧张感。

“皇上说的是但是即使臣所率领的军队所向无敌那也只适合在小范围内应用如果推广到全国去就不一定有效了。再退一步说即使能够应用对整个大明的军队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啊就像一个身患重病的病人如果不替他彻底去除病根那么即使好了一时以后难保不会再犯。”

朱玉刚感到王阳明的话有些深奥但又不好意思明说自己听不懂故沉思了片刻才说道“那么依照伯安的意思该怎样才能挽救大明的军队使他们重新强盛起来呢?”

王阳明欠身道“皇上言重了其实军队的弊端由来已久了当初太祖创立了卫所制度在当时的确立下了大功可以说能够取得天下一半是靠了这种先进的制度它不仅为朝廷节省了军饷粮草而且还节制了带兵将官的军权的扩大大明朝的军威从此扬名天下。但是后来国事隆胜四海升平天下无战事兵卒一生也不见得能打一次仗精神当然会逐渐松懈下来而且一有战事就要从全国各地平均分调这里调一百那里调一千有的地方路途遥远等都调到中央时早已全国骚动等再赶赴到前线也许战事早就有了结果了。这些兵卒来自全国各地风俗语言不尽相同互相熟悉又要有一段时间仓促上阵的话没有一定的配合吃败仗是必然的。即使这些不论等他们打开武库也注定了失败的结局因为里面的武器盔甲都是几十年前就准备好的现在早已生锈还怎么拿它们去打仗呢?”

王阳明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接着说道“所以臣大胆的认为要想让大明的军队强盛起来就必须要从根本上改革现在的兵制否则只从表面上医治是改变不了任何东西的。”

朱玉刚听了王阳明对明代兵制的分析不由得感到由衷的钦佩自己也觉得现在的这一套不行了用一句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不能适应潮流的发展了可却抓不到根本现在才知道原来在哪里!他脱口问道“你的意思是说卫所制度不好吗?”

“臣不是那个意思卫所制度自然有它的优点否则太祖也不会靠它取得天下了但是时间过去了这么久它却还是一成不变恐难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所以臣认为要对它进行改善。”王阳明最终还是没敢说出要彻底推翻卫所制度的话来饭是要一口一口吃的还是慢慢来吧。

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四十二章 山雨欲来第一章 国之栋梁第十章 朝堂之争(三)第三章 通州之行第二十章 将计就计第四章 姐妹之花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四十二章 山雨欲来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六章 大军出征第七章 豹女丰姿第一章 国之栋梁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四十三章 改革风暴落魄江湖载酒行第十四章 宫廷秘药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三十二章 莫衷一是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十五章 比利遇险第二十三章 阳明遇险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三十八章 贪官现形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四十七章 天子断案(下)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二十一章 海国图志第二十七章 铁证如山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四十六章 天子断案(上)第二章 知县千金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三十章 龙虎堂(中)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十七章 中计(上)第一章 转世为帝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六章 大军出征第十一章 朱宁伏诛(中)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十九章 中计(下)第一章 转世为帝第十七章 秦淮河畔(二)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十七章 中计(上)第三章 扬名立万第四卷 宁王之乱 第三十三章 得胜归朝第十三章 古寺惊魂(一)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三十二章 莫衷一是第二章 崭露头角第十四章 宁王造反第十三章 御前会议第十七章 暗藏杀机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十四章 阴谋(中)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二十六章 窃旗大盗第十七章 秦淮河畔(二)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四十二章 山雨欲来第四卷 宁王之乱 第三十三章 得胜归朝第二十八章 险中求胜第十四章 鹬蚌相争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十二章 酒肆惊变第二章 计探学士第五章 三千佳丽第十七章 暗藏杀机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十四章 阴谋(中)第四卷 宁王之乱 第三十三章 得胜归朝第十章 朱宁伏诛(上)第十五章 兵部尚书第一章 转世为帝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四十章 整贪风暴第八章 朝堂之争(一)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三十五章 沧州之行(上)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五章 大闹何府(下)第二十七章 铁证如山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十章 太原之战(下)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四十一章 杀一儆百第十七章 暗藏杀机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十章 朝堂舌战第五章 盛日寻芳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三十章 龙虎堂(中)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十章 太原之战(下)第二章 崭露头角第十六章 红颜知己第四章 姐妹之花第四卷 宁王之乱 第三十三章 得胜归朝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十七章 中计(上)第十三章 黄雀在后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十章 朝堂舌战第十七章 声色误国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四十九章 巨擘落网(中)第十三章 黄雀在后第五章 赈灾风波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三十四章 天下赋税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四十章 整贪风暴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三十二章 莫衷一是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二十九章 龙虎堂(上)第三章 扬名立万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四十九章 巨擘落网(中)第三十一章 刘瑾之死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十六章 攻城第十八章 阳明之计第八章 阴差阳错第二十章 宫闱秘闻第十章 朝堂之争(三)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二十三章 军事学院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二十七章 开学典礼第二十五章 大战鄱阳湖(中)第十五章 渔翁得利第十章 夜半偷窥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一章 回京风波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五十章 巨擘落网(下)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九章 太原之战(上)
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四十二章 山雨欲来第一章 国之栋梁第十章 朝堂之争(三)第三章 通州之行第二十章 将计就计第四章 姐妹之花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四十二章 山雨欲来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六章 大军出征第七章 豹女丰姿第一章 国之栋梁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四十三章 改革风暴落魄江湖载酒行第十四章 宫廷秘药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三十二章 莫衷一是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十五章 比利遇险第二十三章 阳明遇险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三十八章 贪官现形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四十七章 天子断案(下)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二十一章 海国图志第二十七章 铁证如山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四十六章 天子断案(上)第二章 知县千金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三十章 龙虎堂(中)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十七章 中计(上)第一章 转世为帝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六章 大军出征第十一章 朱宁伏诛(中)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十九章 中计(下)第一章 转世为帝第十七章 秦淮河畔(二)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十七章 中计(上)第三章 扬名立万第四卷 宁王之乱 第三十三章 得胜归朝第十三章 古寺惊魂(一)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三十二章 莫衷一是第二章 崭露头角第十四章 宁王造反第十三章 御前会议第十七章 暗藏杀机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十四章 阴谋(中)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二十六章 窃旗大盗第十七章 秦淮河畔(二)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四十二章 山雨欲来第四卷 宁王之乱 第三十三章 得胜归朝第二十八章 险中求胜第十四章 鹬蚌相争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十二章 酒肆惊变第二章 计探学士第五章 三千佳丽第十七章 暗藏杀机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十四章 阴谋(中)第四卷 宁王之乱 第三十三章 得胜归朝第十章 朱宁伏诛(上)第十五章 兵部尚书第一章 转世为帝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四十章 整贪风暴第八章 朝堂之争(一)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三十五章 沧州之行(上)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五章 大闹何府(下)第二十七章 铁证如山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十章 太原之战(下)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四十一章 杀一儆百第十七章 暗藏杀机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十章 朝堂舌战第五章 盛日寻芳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三十章 龙虎堂(中)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十章 太原之战(下)第二章 崭露头角第十六章 红颜知己第四章 姐妹之花第四卷 宁王之乱 第三十三章 得胜归朝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十七章 中计(上)第十三章 黄雀在后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十章 朝堂舌战第十七章 声色误国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四十九章 巨擘落网(中)第十三章 黄雀在后第五章 赈灾风波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三十四章 天下赋税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四十章 整贪风暴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三十二章 莫衷一是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二十九章 龙虎堂(上)第三章 扬名立万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四十九章 巨擘落网(中)第三十一章 刘瑾之死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十六章 攻城第十八章 阳明之计第八章 阴差阳错第二十章 宫闱秘闻第十章 朝堂之争(三)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二十三章 军事学院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二十七章 开学典礼第二十五章 大战鄱阳湖(中)第十五章 渔翁得利第十章 夜半偷窥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一章 回京风波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五十章 巨擘落网(下)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九章 太原之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