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三十四章 天下赋税

在朱玉刚的记忆里中国社会的赋税制度从春秋战国到明代时为止最重要的共有这么几种。一是春秋时期的井田制这是后来中国人理想的土地制度之范本但是却因为当时的贵族阶级为求便利税收制度之简化而终于把此井田制破坏了。北魏时代的均田制也必须有三长制的整理户口册籍作准备。唐代的租庸调制也因为当时的帐籍制度混乱而无法行使。自唐代两税制以下朝廷就把重点放在了税收上而把土地制度完全抛在了脑后但是任何一项制度的制定和推行都不是孤立的它必定要受到其他制度的牵动和影响就以赋税制度和土地制度来说二者就是互相配合互相影响从而形成一整套的制度。

朱玉刚记得很清楚从明代开始国家对于赋税都有一种很重要的册籍名唤黄册和鱼鳞册黄册登记户口鱼鳞册登记田亩黄册以户为主每十年更定一次凡四本但是积久生弊便多变乱了往往造成兼并之风的盛行小户荡家破产的增多。再说鱼鳞册远在宋代就已经有了但是直到明代才为政府所普遍使用而成为一种制度。此项制度不仅便利了政府的收租而且对于兼并也有一定的遏制。但是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田亩虽然正确业主名字却依然可以混淆最后成为一笔糊涂帐。所以远在嘉靖以前。明代的鱼鳞册实际上已经被废弃了。

朱玉刚又想到明代有名地一条鞭法所谓一条鞭就是把民间差役杂项一并归入田赋项下计亩征银。(手机阅读.)以求手续之简便。这一法早在宣宗宣德年间已有人在长江下游东南一带试行过。此后逐渐推行到全国。但是此法在南方觉得便利在北方却深感不便反对甚烈因此一条鞭法施行不久便紊乱了并不能完全遵照那法制来推行。

朱玉刚想得头都大了他本身对经济并不懂多少脑子里装的只是一些死记下来的东西怎么能够理解。并且想出应对的方法来呢?如果问王阳明的话他肯定会顾及到自己地身份、地位说的话必有所保留但是还能再去问什么人呢?

一路上朱玉刚都在想这些问题众人看他神情肃穆都没敢去打扰他所以大家谁都不说话显得非常沉闷。

“你们快看。前面已到河北了!”武玉清突然兴奋的指着前方大声喊道。

众人顺着她指的方向往过去果然看到有一座城池耸立在前方上书三个大字“沧州”。朱玉刚心想这是有名地武术之乡啊不知道现在是否也像以后那样有名。他无心再坐在车上就走了下来四人于是加快了脚步向那沧州城走去。

“皇上前面好象有很多官府的人难道发生了什么事?容臣和陈公公先去看看。您和武姑娘在这儿稍微等待一下。”王阳明眼睛看着城门口谨慎的说道.电脑站

朱玉刚一看果然正如王阳明所说的那样许多官兵列队站在城门口而且还有大小官员数十人似乎正在往这边张望难道他们在等人吗?看他们的样子。肯定有大官驾临了。朱玉刚点点头同意了王阳明的意见。现在自己是微服私访还是低调一点好。

王阳明二人于是快步走了过去朱玉刚二人就停住了脚步装作在欣赏路边的风景其实现在周围一片荒芜逃荒的灾民随处可见哪有什么风景可赏啊所以二人的举动显得特别怪异。

不一会儿朱玉刚就看到王阳明二人回来了令他更加惊讶的是他俩地身后竟然还跟着那帮官员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朱玉刚刚想开口询问王阳明王阳明却朝他苦笑了一下说道“皇上他们早就知道你要经过这里了所以候在这里给您准备接驾呢!”

朱玉刚大怒他看了看众人有眼是谁泄露了他的行踪呢?如果身后有一大帮的官员跟着他还怎么微服私访?就算见到了那些灾民也不会有人敢和他讲真话的。可是自己到河北来私访的事情除了几个士和太后之外没有几个人知道的呀难道是他们说出去的吗?可是这里的地方官怎么知道得这么快呢?

正在疑惑之间只见一个矮胖官员挺着大肚子颤颤巍巍的跑到他地跟前大声道“臣沧州县令林特来迎接圣驾万岁、万岁、万万岁!”说完他扭动着肥胖的身子困难的跪了下去他身后的那些官吏、士绅也急忙跟着跪下去。手机小说站wap

朱玉刚怒气冲天他走到那林跟前冷冷的说道“把头抬起来。”

林依言抬起了头露出满脸谄媚的笑容他说道“皇上您有什么吩咐尽管说卑职一定办到!”

朱玉刚十分厌恶他的这副嘴脸质问道“谁让你来迎接朕的?”

林还以为皇帝在责怪他迎接来迟或者礼数不周呢惶恐的说道“臣该死臣一接到宫中地命令就开始准备了但是没想到皇上来得这么快所以就-

“好了不用说下去了。”朱玉刚喝住了他他想不通自己又没给宫中任何人旨意有谁敢这样大胆呢?假传圣旨的人一定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这样一来自己私访民间的计划又要落空了今天沧州县令这样一搞整个沧州的老百姓都知道自己来了民间谁会相信他呢?

朱玉刚脑子里急切思考着对策是该继续走下去呢还是立刻打道回京?如果继续走下去地话自己地行踪已经公布于天下了微服私访的效果恐怕很达到不过也许能得到什么启发也说不定。

“平身朕今天就在沧州休息一天你前面带路。”朱玉刚决定先住下再和王阳明商量一下对策总不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吧。

林听到皇帝要在他地地盘停驻顿时喜出望外这下他立功表现的机会来了连忙一骨碌从地上爬了起来顾不得去拍身上的灰尘激动的说道“皇上肯在这儿逗留真是小县的福气啊臣一定让皇上不虚此行!”

朱玉刚冷冷的哼了一声一甩袖子看也不看他一眼坐上了早已准备好的轿子就向沧州城而去其他人也急忙紧紧跟上。

沧州城第一次接待皇帝作为一县之主的林当然使出了全副精神来办好这件差使他把全县最好的房子都空了出来来接待朱玉刚等四人并且在周围加派了很多守卫以防不测这年头老百姓吃不饱饭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晚宴当然盛况空前林大概把全城的美食都搜刮了过来看着那些令人垂涎三尺的美味朱玉刚不仅一点食欲都没有反而勃然大怒老百姓都没饭吃正在逃难自己怎么还能吃得下这种东西?更令人感到可恨的是这个林似乎一点都不为自己治下的百姓而担忧一门心思全都花在如何讨好自己之上。

“现在灾情这么严重这些东西你是从哪儿弄来的?”朱玉刚指着那些丰盛的美食质问林。

林一愣他还以为皇上对他的表现不满意呢忙道“皇上是不是不合您的胃口呀?臣马上命人下去换。”

又是一个尸位素餐的贪官!朱玉刚在心中狠狠的咒骂着他冷冷的说道“再好的东西朕也吃不下!沧州的灾情非常严重你们还有心思搞这些马上派人去把这东西分发给那些吃不到饭的灾民你们今天谁都不准吃饭!”

“是、是臣等马上去办!”看到皇上突然大发雷霆林等一帮地方官员知道马屁拍到了马脚上顿时吓得大汗淋漓急忙命人将那些食物撤了下去而他们也灰溜溜的赶紧走了。

朱玉刚进入河北以来的第一餐就这样不欢而散他觉得非常的扫兴自己手下的官员难道就都是这样的吗?他简直不敢再想象下去因此一晚上都是闷闷不乐众人也不敢打搅他谁都不愿说话气氛显得很沉闷。

“皇上既然我们的行踪已经被人知道了再走下去的话也无多大意义皇上原来的目的也不大可能达到了不如就此回宫吧沧州也是受灾比较严重的地方臣恐怕会出乱子。”最终王阳明鼓起勇气进言道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了一丝紧张的味道。

“不行!朕岂是那种鼠头蛇尾的人不达目的朕绝不回宫!”朱玉刚口气非常坚决。

“皇上有句话说得好所谓管中窥豹可见全斑这沧州也是灾情比较严重的地方臣想皇上在这儿多加盘查的话应该也能够达到预期目的的。”王阳明退了一步无可奈何的说道。

朱玉刚沉思片刻说道“好朕就在沧州盘恒几日想必定有收获。”

第十二章 忠肝义胆第四章 姐妹之花第七章 阴谋诡计第二十八章 险中求胜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九章 太原之战(上)第一章 南巡之初第十一章 风雨欲来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二十四章 新式军校第十六章 红颜知己第四卷 宁王之乱 第二十九章 九江称帝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三十九章 垂死挣扎第二十章 会师安庆(下)第十九章 针锋相对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四十七章 天子断案(下)第十三章 欲仙欲死第十七章 秦淮河畔(二)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十六章 攻城第十二章 忠肝义胆第六章 豹房传说第二十六章 先声夺人第二十八章 引蛇出洞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二十八章 大明军威第八章 阴差阳错第二章 计探学士第十六章 挑拨离间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七章 改革兵制第四章 德州艳遇第十章 夜半偷窥第四卷 宁王之乱 第三十三章 得胜归朝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三十二章 莫衷一是第二章 调戏宫女第五章 巫山云雨第十五章 渔翁得利第一章 国之栋梁第四章 叛乱前兆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三十二章 莫衷一是第四卷 宁王之乱 第三十二章 宁王覆灭第三十一章 刘瑾之死第四卷 宁王之乱 第二十九章 九江称帝第十一章 风雨欲来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三十六章 沧州之行(下)第十五章 兵部尚书第二章 崭露头角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八章 初遇阻难第四卷 宁王之乱 第三十二章 宁王覆灭第四章 德州艳遇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四章 真相大白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二十四章 新式军校第六章 神秘乐工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十二章 龙争虎斗第六章 醋海风云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十四章 阴谋(中)第二十五章 安化王反第十三章 黄雀在后第十五章 兵部尚书第十五章 计除妖僧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五章 大闹何府(下)第九章 一网打尽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十九章 中计(下)第十七章 声色误国第三章 扬名立万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十五章 阴谋(下)第二十章 途中遇险第九章 朝堂之争(二)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十六章 攻城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五十一章 烟消云散第二十一章 风流太监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十四章 航海大计第十七章 秦淮河畔(二)第二十章 将计就计第四章 明争暗斗第十二章 朱宁伏诛(下)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四十八章 巨擘落网(上)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四章 真相大白第三十章 权监伏首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二十五章 节外生枝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十二章 龙争虎斗第十一章 怜香之痛第十章 皇后之争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十二章 酒肆惊变第二十三章 会师南昌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二十九章 龙虎堂(上)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二十七章 开学典礼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三章 情报战(下)第十二章 朱宁伏诛(下)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十八章 狐狸尾巴(上)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十章 太原之战(下)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三十二章 莫衷一是第九章 一网打尽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二十七章 开学典礼第二十章 将计就计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七章 改革兵制第十六章 红颜知己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十八章 狐狸尾巴(上)第十八章 居心叵测第二章 调戏宫女第二十七章 铁证如山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四十八章 巨擘落网(上)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十七章 中计(上)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十八章 狐狸尾巴(上)
第十二章 忠肝义胆第四章 姐妹之花第七章 阴谋诡计第二十八章 险中求胜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九章 太原之战(上)第一章 南巡之初第十一章 风雨欲来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二十四章 新式军校第十六章 红颜知己第四卷 宁王之乱 第二十九章 九江称帝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三十九章 垂死挣扎第二十章 会师安庆(下)第十九章 针锋相对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四十七章 天子断案(下)第十三章 欲仙欲死第十七章 秦淮河畔(二)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十六章 攻城第十二章 忠肝义胆第六章 豹房传说第二十六章 先声夺人第二十八章 引蛇出洞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二十八章 大明军威第八章 阴差阳错第二章 计探学士第十六章 挑拨离间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七章 改革兵制第四章 德州艳遇第十章 夜半偷窥第四卷 宁王之乱 第三十三章 得胜归朝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三十二章 莫衷一是第二章 调戏宫女第五章 巫山云雨第十五章 渔翁得利第一章 国之栋梁第四章 叛乱前兆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三十二章 莫衷一是第四卷 宁王之乱 第三十二章 宁王覆灭第三十一章 刘瑾之死第四卷 宁王之乱 第二十九章 九江称帝第十一章 风雨欲来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三十六章 沧州之行(下)第十五章 兵部尚书第二章 崭露头角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八章 初遇阻难第四卷 宁王之乱 第三十二章 宁王覆灭第四章 德州艳遇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四章 真相大白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二十四章 新式军校第六章 神秘乐工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十二章 龙争虎斗第六章 醋海风云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十四章 阴谋(中)第二十五章 安化王反第十三章 黄雀在后第十五章 兵部尚书第十五章 计除妖僧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五章 大闹何府(下)第九章 一网打尽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十九章 中计(下)第十七章 声色误国第三章 扬名立万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十五章 阴谋(下)第二十章 途中遇险第九章 朝堂之争(二)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十六章 攻城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五十一章 烟消云散第二十一章 风流太监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十四章 航海大计第十七章 秦淮河畔(二)第二十章 将计就计第四章 明争暗斗第十二章 朱宁伏诛(下)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四十八章 巨擘落网(上)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四章 真相大白第三十章 权监伏首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二十五章 节外生枝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十二章 龙争虎斗第十一章 怜香之痛第十章 皇后之争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十二章 酒肆惊变第二十三章 会师南昌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二十九章 龙虎堂(上)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二十七章 开学典礼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三章 情报战(下)第十二章 朱宁伏诛(下)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十八章 狐狸尾巴(上)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十章 太原之战(下)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三十二章 莫衷一是第九章 一网打尽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二十七章 开学典礼第二十章 将计就计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七章 改革兵制第十六章 红颜知己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十八章 狐狸尾巴(上)第十八章 居心叵测第二章 调戏宫女第二十七章 铁证如山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四十八章 巨擘落网(上)第六卷 塞外风云 第十七章 中计(上)第五卷 重振朝纲 第十八章 狐狸尾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