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北极的宝藏

ps:上章的燃气轮机功率有误,应为20兆瓦,我把资料数据记错了,外行伤不起……

另,书友“沉默狮子头”为本书制作了新的地图(1920年5月后),有兴趣的书友可以去贴吧看。帖子标题“《大逆转1906》——世界形势图”。

………………

共和2762年(西元1921年)8月9日,北冥郡烛龙群岛。

北冥郡是中国目前最北方的领土,而烛龙群岛(原名新西伯利亚群岛)就是北冥郡的最北方,这里位于东西伯利亚以北的北冰洋水域,纬度最南约73度,最北约77度,已经属于北极圈了。

嗯,这里要稍微介绍下,“郡”的前身是“中央直辖特别区”,主要是用于那些人口稀少,距离偏远的新领土,比如原德属太平洋殖民地的“太平洋中央直辖特别区”,波斯湾以南的“海湾中央直辖特别区”等等。

后来大伙觉得“中央直辖特别区”这个名字实在是冗长了点儿,写起来、叫起来一点儿不方便,很多人就建议政府修改一个简洁好听的名字。于是政府顺应民意,在广泛征求了大众意见后,将“郡”这个古老的行政单位名字复活了,在今年1月1日开始,以前的“中央直辖特别区”正式用“郡”取代。并且正式定义了“郡”的性质,这是一个副省级行政单位,适用于辖区较大或地处偏远,且辖区人口稀少,或其他比市更大,但不适合设置省的领土。

现在被设置为“郡”的一共有六个大陆郡,五个海岛郡。五个海岛郡在太平洋有四个:南海郡,首府万生(纳土纳);中太平洋郡,首府关岛;南太平洋郡,首府云山(特鲁克);东太平洋郡,首府红花(苏瓦)。印度洋地区一个,首府西迪(迪戈加西亚岛)。

六个大陆郡里除了中东的海湾郡,地跨红海两岸的红海郡,另外四个都在东西伯利亚,分别是从东到西分别是极东(楚科奇和勘察加、千岛群岛)、兴北(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北部和马加丹)、北冥(雅库特共和国的勒拿河以东部分)、安北(科图伊河以东到雅库特共和国的勒拿河以西部分)四郡。

烛龙群岛中国最北方的领土,这里气候严寒,一月平均气温-28度至-31度之间,即使气温最高的七月,最高温度也只有8度至11度,最低气温甚至在-3度,“六月飞雪”在这里根本就不算个事。

因为环境太恶劣了,居民极为稀少。当中国收复这里之后,进行人口普查时,在这片面积3。86万平方公里的群岛上,只发现了不到100人的原住民。他们全都是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以狩猎业和渔业为生。

按照“集村并寨”的计划,这种地区就是属于被“关停并转”的对象,这批原住民因纽特人就被转移到了大陆上,以小家庭为单位打散分配到几个新村里面。不单单是烛龙群岛,整个中国所属西伯利亚地区,乃至中国所有新领土的原住民,都是按照这种方法安置的,和本土一视同仁。他们原有的很多聚居区分别都极不科学,太过偏僻,太过分散,既不便于管理,也不便于建设,所以必须集村并寨。

文德嗣的科社党政府一向都是这样,一切政策都以公平公正、现代化、科学化、标准化的宗旨为准。从来没有那种刻意去“尊重少数民族传统习俗”、“优待少数民族”的圣母情怀,也没有那种“体味原始风情”,“保留风俗情趣”的小资情调。所以在本位面的中国,已经没有那种自然村了,除了在一些特定的民俗博物馆,在正常的聚居区里是看不到所谓“原汁原味的异民族风情”的。

因为在文总看来,那种为了满足自己浅薄的猎奇心理,却要让他人生活在文明世界之外的想法,是非常缺德的,也是极不尊重他人的。当然如果他们喜欢自己去身体力行的当原始人,用最原始的方法捕鱼狩猎,那是他们的自由,但请不要妨碍他人进入文明世界。至于什么开发“民俗旅游”,文总是一点儿兴趣没有,在他看来,那种行为类似把人类当成鸟兽参观的行为,才是真正的不尊重人。当然如果有人自愿被人当动物围观,那也是他的自由,但是政府是绝对不会支持和鼓励的。

烛龙群岛现在没有了原住民,但并不是没有人。该群岛是北冰洋的重要区域,对开发北方航道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和科学价值。中国在拿到这里之后,就开始在烛龙群岛上修建了军事基地和机场、港口、灯塔、雷达站等设施,还有北极水文站、气象站、北极观测站等科研机构。

另外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为内地提供资源,目前烛龙群岛上有1000人左右,其中大部分都是中国矿业集团和北冥远洋渔业公司的工作人员。

在最大的烛龙岛上,一群中国矿业的员工正在一片矿场忙活着。烛龙岛原名科捷利内岛,是该群岛最大的岛屿,面积11665平方公里。他们开着挖掘机直接从地面挖出石块,然后放进运矿卡车,再送到旁边的选矿场进行选矿。但是现在已经在国内普及的机械选矿不同,他们现在选矿竟然还是人工为主。

当然也不是那种的人工选矿,只见选矿工们坐在一条输送带上,他们戴着一个把两眼都遮住的造型奇异的头罩,两眼部分是浅蓝色的玻璃罩,里面有很多小点,看起来像是昆虫的复眼,额头部位上是一个头灯似的设备,还有一条线拖到腰间,连接着一个金属盒子。

又一批经过初步打碎的矿石从输送带送到选矿工面前,这时他们按动腰间金属盒的按钮,头罩上的指示灯开始闪烁起来,“头灯”射出一种紫蒙蒙的光线,然后工人们就开始熟练挑选起来。他们根据目镜中的反应,将符合要求的矿石拣出,扔到脚边的桶里。最后他们挑剩下的矿石,再通过输送带被送到矿石粉碎机那边,然后才是真正的机械化选矿。

最终他们得到的精矿成品是一种呈银白色或暗灰色,带着金属色泽的石块,大部分是一种不规则的粒状或鳞片状集合体,少数集结成不规则的大矿块。大的有鸡蛋大小,小的和瓜子差不多。

一个检验员从送来的桶里拿起一块指头大的矿石,用放大镜看了看,又放在旁边的比重计上称了下。满意的说道:“这块含量起码有百分之七十,都可以算是天然白金块了,这种高纯度的自然铂矿相当少见,想不到这个岛上居然有那么多。”

是的,他们是在开采铂矿,而且是非常珍贵的自然铂矿,不是那种以化合物存在的铂矿,而是直接以金属态形成的罕见矿场。

这当然不是他们用不起机器或者没有机器用,中矿集团还不缺这点东西。而是这种自然铂矿本身纯度就很高,已经可以直接送进厂冶炼了,也就用不着再经过那些工序。再加上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要是像普通采矿场那样粉碎了再选矿,就有些划不来了,一块完整的天然铂比粉碎的价值高多了。

再说,他们虽然看起来是人工选矿,但他们所用的“光谱反射选矿镜”却是真正的高科技产品,全世界独此一家。这是一种利用光谱原理选矿的仪器,紫光照射在矿石上,不同金属的反射光谱不同,结果直接就反应在头罩的目镜上。他们事先就把铂族金属反射光在目镜里的显示调成红色,选矿的时候一目了然,非常方便。

他们人工选出的都是金属铂含量超过40%,体型较大的天然铂块,这些天然铂里面除了金属铂之外,还有钯、铱、铑等铂族金属,另外的主要成分就是铁。这块铂矿的含量极为惊人,就算他们挑剩下的那些送去粉碎的矿,铂含量也在20%左右。

现场经理也拿起一块纯度极高的自然铂观赏着,一脸感慨的说道:“真是不可思议!世界上竟然还有这样的矿产,我觉得这片矿就只算白金,起码都有三五千吨吧……”

“估计还不止,我们现在开采的仅仅是地面。像这种天然铂矿,下面肯定有矿脉的……”一个工程师笑着说道。“也幸亏这里荒无人烟,要不像这种宝地早就没了,哪里还轮得到我们。我们中国最缺铂矿了,而且这种东西是稀有金属,全世界储量都不高,就算想进口都进口不了多少,现在有了这个大矿,总算可以松口气了……”

“不过这地方条件实在太恶劣了,地下矿脉就不好开采了。”现场经理想了想说道:“我估计,等我们把地表的这些矿采完,地下部分会暂停。”

工程师点点头:“也对,反正地表这么多矿也够我们用很久了,地下部分就等以后北极铁路修好了再说,现在开采成本太高了……”

旁边的检验员也说道:“是啊,这地方好东西真多,就是环境太讨厌了。一年里有半年黑夜,黑灯瞎火的能干什么?”

“没错,除了极昼极夜,再加上冰天雪地,这地方一年里最多小半年能干活。”现场经理也是很不甘心。“咱们最多干到十月,就要回去了,还有一个多月时间,大家好好干。”秋分之后,这里就要进入漫长的极夜,同时气温也会下降到零下10度以下,那时候就不好干活了。

在极夜之前,这里各个企业的工作人员都会撤回内地,等到明年4月之后再来。

……………

在距离中矿的铂矿场不远的一片山谷里,也有一群人正蹲在地面上忙碌。他们大多是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附近还有几个拿着枪的士兵,警惕的注视着四周。

“吴哥,我们就是采集些样本,你们用不着这么紧张吧?现在世界大战都停了啊……”一个学生模样的小伙子和一个士兵说着话。

士兵翻了翻白眼,说道:“你说的对,现在世界大战确实都停了。你知道,我知道,但是北极熊不知道啊……”

“哇,这里还有北极熊啊……”大学生吓得一个激灵。士兵

“当然有,你们来的前一天,我们才打死了一只。要不你以为我们司令叫我们来干什么,还不是怕你们遇到熊了……”士兵看了看学生,邪邪一笑:“像你这身板,如果遇到白熊,一巴掌你就废了……”

“没错,这里不但有白熊,还有狼和海象,都是危险生物……”另一个士兵也凑了过去,和战友一起吓唬人。没几句,大学生就被吓得落荒而逃。

“真是难以想象,这种地方居然有如此优质的煤……”一个中年人看着手里的标本,一脸喜色。“像高挥发烟煤,全世界都很少见。”

另一个同事走过来,兴奋的对他说道:“王教授,刚才我们检测了一下样品,其平均热值超过每公斤12000焦耳。硫0。1%以下,灰分8%以下,含水5%以下,差不多是全世界最洁净的煤,具有极高的蒸汽和炼焦质量,可直接用于能源和工业原料。真是难以想象,这个岛上就有200亿吨这种优质煤。”

王教授连连点头:“是啊,这里就是一处被冰封雪藏了数亿年的极地宝藏。烛龙岛的资源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清华的人去极东那边考察,发现了一个超级大煤矿,从从楚科奇海岸向东延伸至内陆480公里处,是世界上最集中连片分布的特大煤田,煤炭储量差不多相当于我们中国内地30个省的煤炭资源总和!而且那边还有个超级大铁矿,储量30亿吨。”

“听说南大的人也在北冥找到一个大油田,估计有90亿吨……”同事想了想,很遗憾的说道:“就是这些地方实在太难开发了,现在也就是铂矿这类高价值稀有矿值得开采,像煤矿铁矿这种用量大,目前恐怕很难被用上,成本太高了。”

“等北极铁路修好就好了……”

“但是现在国家需要建设的地方太多了,北极地区的优先度是很靠后的。”

两人正聊着,这时一个学生跑了过来:“王教授,教科书上不是说,石油和煤炭都是树木和动物的尸体炭化后堆积产生的吗?那么北极的石油和煤炭资源是哪里来的?这里的动植物不多啊……”

王教授说道:“哦,这就要说到大陆漂移了,在几亿年前,这里并不是那么寒冷的……”

这时,一个士官过来提醒他们:“王教授,李教授,时候不早了,该回去了……”

王教授看了看手表:“哎呀,都快7点了,这个极昼季节真不好把握时间……”

不一会,这支考察队收好东西,坐上了几辆军车回营了。

这些师生是来自华中大学,他们在这里进行野外考察作业。像这种野外考察活动,全国的理工科大学都有组织,凡是专业涉及到自然界的,全都要进行野外考察。即使是那些文科和社科专业的,也有大量的社会实践作业。文德嗣可不想培养一群五谷不分的宅男宅女出来。

这个时期的中国大学生们可没有原时空大图朝的同行那么好玩儿,他们每年寒暑假都有大量的校外任务,各种实习、考察和实践任务,日程都排得满满的,保证他们不会觉得无聊。

这也是因为中国的底子还是太薄,哪怕有文德嗣带来的各种金手指,但仍然有太多东西需要补课。生化人虽然好用,但这么大的国家光靠生化人是撑不起来的,不死命培养本时空的土著人才,怎么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呢?

20多分钟后,他们回到了营地。因为这里没有城镇乡村,本地军营就成了临时来往人员的落脚点。而当地的驻军也专门腾出了一处营房,安置这些临时外来人员。

食堂里飘扬着一股浓郁的饭菜香味,在野外忙碌一天的大学生们此时都饥肠辘辘,一闻到这味道,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一个大学生忍不住向旁边的士兵问道:“今天有什么好吃的?”

士兵笑着说道:“渔业公司今天上午送来了很多北极鲑鱼、北极墨鱼、蝶鱼和毛鳞鱼,还有我们基地养殖场自己养的鸡和兔,还有温室大棚里种的蔬菜和蘑菇……”

“哇,好棒啊!这里还有温室大棚和养殖场?你们不是军队吗?”大学生好奇的问道。

士兵不以为然的说道:“我们当然是军队,但我们军队也要吃饭啊。我们差不多每个营地都有温室大棚和养殖场,这都是传统了。不要说我们陆军,就连海军的军舰上都种菜呢。我们政委说,这叫减少后勤补给压力,还可以改善生活……”

当然,按照某人的原话就是,我大吃货帝国的军队就应该这样。

第54章 平衡贸易第707章 大胡子跑了,小胡子怒了第135章 北洋降服第226章 飞艇、火箭、铀矿第518章 西班牙武器展销大会(下)第310章 新的局面第705章 新局面第508章 环球访问第16章 笔厂第404章 往沟里带人第726章 中国参战,灭国舰队第510章 考古当如孙殿英第353章 王师王师这是路(下)第427章 “出嫁税”事件第571章 浴血熊猫(下)第315章 法罗群岛的烽烟第290章 重建的联合舰队第406章 提前的《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第438章 逼出来的大西洋公约组织第500章 新型合金核潜艇第600章 志愿者第197章 舟山海战(四)第186章 焦虑的日本(上)第394章 席卷全球的瘟疫第325章 外交官在行为第415章 石原莞尔的中国行(中)第43章 天下震动第65章 起义前夜第127章 苏皖鲁战役(九)第211章 战后处置第460章 南美烽火(上)第507章 大德意志帝国第329章 高尔察克的求助第488章 国内国外的人才第246章 第三代计算机第283章 中美密谋第670章 西门总督第492章 黑鱼和黑蛋第54章 平衡贸易第424章 看电影第314章 法罗群岛的烽烟第84章 地主和模范第468章 大蘑菇的栽培(中)第24章 布局美国第269章 阅兵式上的新装备第369章 红色哥萨克的覆灭(下)第645章 新一代的巡洋舰第254章 躺着中枪的奥斯曼帝国(中)第715章 根本停不下来(2)第290章 重建的联合舰队第578章 国庆前夜第651章 治安战(1)第530章 人革联峰会(上)第301章 进击的联合舰队第460章 南美烽火(上)第237章 倒霉的约翰牛(中)第177章 我是自干五马克(下)第592章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中)第456章 四五计划第581章 三十周年阅舰式第189章 中日癸丑战争(一)第13章 忽悠锡良第62章 爆红的《清宫热》第304章 沙俄的崩溃第515章 苏联的总旗舰(下)第83章 西门村长第693章 打击(1)第39章 第八镇的进攻第405章 阅舰式第162章 脸,就不要了第513章 铁路大建第655章 日落帝国第663章 应得的报酬第27章 拉羊与被拉羊第338章 南洋攻略(六)第553章 全面换装(下)第587章 三把宰牛刀第160章 缘何点错科技树?第221章 一战爆发第151章 “一五计划”(2)第530章 人革联峰会(上)第394章 席卷全球的瘟疫第276章 本土舰队的日落第294章 旧船换海湾第415章 琉球的秋收(上)第571章 浴血熊猫(下)第686章 印度犹太人问题第392章 德国狼群的末日第388章 国内的情况第65章 起义前夜第33章 红旗漫卷华蓥山第571章 浴血熊猫(下)第334章 美国佬的“非裔回归行动”第106章 引刀成一快第553章 全面换装(下)第414章 石原莞尔的中国行(上)第611章 崩溃第684章 次大陆战争(3)第685章 次大陆战争(4)第169章 法国远东舰队覆灭(上)
第54章 平衡贸易第707章 大胡子跑了,小胡子怒了第135章 北洋降服第226章 飞艇、火箭、铀矿第518章 西班牙武器展销大会(下)第310章 新的局面第705章 新局面第508章 环球访问第16章 笔厂第404章 往沟里带人第726章 中国参战,灭国舰队第510章 考古当如孙殿英第353章 王师王师这是路(下)第427章 “出嫁税”事件第571章 浴血熊猫(下)第315章 法罗群岛的烽烟第290章 重建的联合舰队第406章 提前的《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第438章 逼出来的大西洋公约组织第500章 新型合金核潜艇第600章 志愿者第197章 舟山海战(四)第186章 焦虑的日本(上)第394章 席卷全球的瘟疫第325章 外交官在行为第415章 石原莞尔的中国行(中)第43章 天下震动第65章 起义前夜第127章 苏皖鲁战役(九)第211章 战后处置第460章 南美烽火(上)第507章 大德意志帝国第329章 高尔察克的求助第488章 国内国外的人才第246章 第三代计算机第283章 中美密谋第670章 西门总督第492章 黑鱼和黑蛋第54章 平衡贸易第424章 看电影第314章 法罗群岛的烽烟第84章 地主和模范第468章 大蘑菇的栽培(中)第24章 布局美国第269章 阅兵式上的新装备第369章 红色哥萨克的覆灭(下)第645章 新一代的巡洋舰第254章 躺着中枪的奥斯曼帝国(中)第715章 根本停不下来(2)第290章 重建的联合舰队第578章 国庆前夜第651章 治安战(1)第530章 人革联峰会(上)第301章 进击的联合舰队第460章 南美烽火(上)第237章 倒霉的约翰牛(中)第177章 我是自干五马克(下)第592章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中)第456章 四五计划第581章 三十周年阅舰式第189章 中日癸丑战争(一)第13章 忽悠锡良第62章 爆红的《清宫热》第304章 沙俄的崩溃第515章 苏联的总旗舰(下)第83章 西门村长第693章 打击(1)第39章 第八镇的进攻第405章 阅舰式第162章 脸,就不要了第513章 铁路大建第655章 日落帝国第663章 应得的报酬第27章 拉羊与被拉羊第338章 南洋攻略(六)第553章 全面换装(下)第587章 三把宰牛刀第160章 缘何点错科技树?第221章 一战爆发第151章 “一五计划”(2)第530章 人革联峰会(上)第394章 席卷全球的瘟疫第276章 本土舰队的日落第294章 旧船换海湾第415章 琉球的秋收(上)第571章 浴血熊猫(下)第686章 印度犹太人问题第392章 德国狼群的末日第388章 国内的情况第65章 起义前夜第33章 红旗漫卷华蓥山第571章 浴血熊猫(下)第334章 美国佬的“非裔回归行动”第106章 引刀成一快第553章 全面换装(下)第414章 石原莞尔的中国行(上)第611章 崩溃第684章 次大陆战争(3)第685章 次大陆战争(4)第169章 法国远东舰队覆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