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新型合金核潜艇

共和2774年(西元1933年)2月9日,南印度洋。

今天是元宵节。

这一年的春节,中国人民是过得非常愉快的,游戏机和网络学习机的推广使得人民的娱乐方式更加的丰富了。不过某些人就享受不到这一切热闹了。

这片海域位于澳大利亚西南,远离主要航线,也远离渔区,除了一些科考船或者有什么特别目的的船只,否则都不会来这里。此时这片洋面上,却有一艘大型潜艇正在上浮。

这是一艘没有舷号,没有标记,国籍不明的水滴形造型潜艇。这是一艘白鲸级核动力攻击潜艇,从未公开露面过的神秘型号。

这艘潜艇是白鲸级的第四艘“长喙鲸号”(前三艘为白鲸、独角鲸、槌鲸),去年9月竣工,现在还正在海试期间。

“报告艇长,据数据链传来消息,在我们附近300公里内没有船只和飞机。”情报士官向艇长报告道。

何其幸的点点头,说道:“据我们现在最近的地标是哪里?”

“是法属印度洋领地的阿姆斯特丹岛,在我们4点钟方向,距离约270公里。该岛目前没有常住人口,据高空侦查,也没有发现人类活动迹象。”

“好,保持数据链连接,放出无人机在附近警戒……”何其幸下达命令后,就对艇长助理说道:“安全等级暂时确定为绿色,全体人员可以轮流上甲板活动,分三批,每一批半小时。安排专家组去第一批……”

“是,艇长……” шшш ¤ttкan ¤¢ O

“嘭……”一声急促的喷射声响起,只见长喙鲸号的指挥塔上一个圆洞突然朝左舷喷出一根圆滚滚的柱子。这不是导弹或者鱼雷什么的,只是一架无人机。

柱子飞出去三十几米就裂开了,里面的无人机就露了出来,随后无人机的机翼弹开,又向后面喷出一道火焰,一下子就冲了出去。两边的外壳掉进海水翻腾了几下就沉入海里,这是一种可降解的塑料外壳,一旦暴露在海水中,最多三个月时间就会自动分解掉。

无人机上的助推火箭工作时间不长,但无人机的发动机开始工作后,这个助推火箭就自动掉落了。几秒钟之后,一架翼展两米多,怪模怪样的无人机就开始围着潜艇打转了,这架无人机的外形看起来有点儿像是《星球大战》里面的x战机,两对机翼呈交叉分布,螺旋桨在后面,推进式。

它盘旋了几圈之后,就向着高处爬升,开始以潜艇为圆心,在上空警戒。这种无人机是从第二批开始配置,而且长喙鲸号和槌鲸号的无人机还不一样,长喙鲸号是从指挥塔上的专用发射管发射,而槌鲸号则是通过鱼雷发射管发射。这种安排很明显,是为了验证哪一种更好用。白鲸级的头几批都是带有很强的实验性质。

长喙鲸号的指挥室里,几名士官正在无人机操作台前忙活着。

“01号就位,发动机工作正常,电磁波探测器工作正常,光学摄像头工作正常,红外探测器工作正常,预警程序开启,进入自动驾驶状态……”

等到无人机进入自动驾驶状态后,操作无人机的几位就松了口气。领头的那个上士忍不住说道:“哎,艇长,咱们这无人机是挺好用的,可就是用一次就报销一架,用起来真是心痛啊,我一想到我指头一动,就砸出去三千大洋,心里都在流血……”

另一个水兵也说道:“这无人机也真是的,居然比真飞机还贵,我们村的社会主义农药机也才买成650块,可这一架无人机就要3000大洋啊。”

“呸,无人机怎么就不是真飞机了!”何其幸白了几个土包子一眼。“这无人机可是先进技术,比你们村的农药机先进了不知多少,20年多前的东西能和去年才出来的东西比吗?咱们这潜艇那样东西不贵,三千块已经很便宜了好不好。你们无人机就嫌贵了,人家鱼雷组该怎么说?打出一条鱼雷就好大几万呢……”

“啊,那么上头就不能想办法回收吗?”

“我也问过啊……”何其幸摊摊手:“你猜他们怎么说?他们说,像潜艇用的无人机,如果用可回收型号的就要贵得多,而且还得加一套回收装置。还不如这种一次性的便宜,反正上面有自毁装置,也不用怕别人拣去……”

一个士兵说道:“能不能加一个渔网,无人机回来的时候撞在渔网上,就像捕虫网那样。这样就算把机翼机身撞坏了,里面的零件总能回收些吧……”

何其幸拍了拍他肩膀,笑道:“哎,小伙子,你这想法不错。回头咱们再研究一下,做个试验,要是可行的话,就可以给上头提建议了……”

“不过这次可能不行,我们这次的任务是要对潜艇进行各种试验,在项目完成前,我估计没有这个时间啊。”

“可是我们的无人机只有八架,现在还剩一半了……”

“没关系,明天我们就能与补给船汇合。”

此时,在距离长喙鲸号500多公里外的海面,一支科考船队正在向南极驶去。这支船队名叫“南极星一号”,是中国科学院派遣往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船队,这是这一支非常齐备的科考船队,他们不但在南极洲登陆,并建立南极科考站,而且还要对南印度洋进行水文方面的研究工作,比如气候、海洋资源调研、绘制海底地形图什么的……

这是中国首次组织赴南极科考,科学界对此表示了极大的赞赏,总之任务很艰巨,很伟大,很有开拓意义。像这么有意义的工作,我们派艘潜艇过去保护,也不算过分吧?至于为什么不同路,那是另一个问题了,那是因为我们使用了错误的地图。

………………

“哐当……哐当……”甲板上的水密门被打开,一队穿着海蓝色制服的水兵就兴奋的钻了出来。在他们后来还有几个几名穿着便服的男人。

“都在里面闷了一个月了……”

“呼,总算能呼吸新鲜空气了啊……”

“一个月都没闻到海腥味了,还怪怀念的……”

他们一上到甲板就忍不住做了几个深呼吸。长喙鲸号在水下潜航了一个月,期间一次都没有上浮。当然能这么玩的,也就是只有核潜艇了,常规动力潜艇是不可能憋这么久的,更不说长喙鲸号这一个月都是以20节以上的高速潜航。

其实核潜艇理论上在水下憋多久都可以,只要不出故障,关键是人憋不了那么久。

“其实也没这么夸张,其实这是心理作用。根据测试,潜艇里面的空气质量还更好些……”在大伙都兴高采烈的时候,一个戴眼镜的青年却很不识趣的说道:“我们在设计本级潜艇时,就考虑到了长时间水下作业的问题,我们增加了专门用于空气质量控制的整套设备,可以自动调整空气中的氧、氮、二氧化碳等成分的含量和负离子浓度,还能自动去除空气中的尘埃和异味……”

你妹的心理作用!这番言论听得大伙直翻白眼,你丫说下面空气好,还急忙忙的跑上来干啥?

这人很淡定的说道:“我都说了,这是心理问题。虽然在仪器上的分析结果没有任何问题,但就是心理上觉得外面的空气更好,我当然也不例外……”

“儿子都是自己的好,所以在黄副总看来,这白鲸级肯定是极好的,里面的空气就不用说了……”旁边一个偏瘦的专家笑着说道。

“哎,江工,你也别只说别人,这潜艇上的核电系统也是你们的产品啊……”旁边一个专家也说道。

这个叫江晨的核电工程师笑了:“这一路上我们的电气系统可一点儿没掉链子啊……”

“开什么玩笑,你们那东西要是出问题就麻烦了……”

“哈哈哈哈……”众人都开心的笑起来。他们全都是这艘潜艇的设计方和子系统相关单位派来现场蹲点的专家,这艘潜艇或多或少都和他们有关系。

这时,江晨突然眼前一亮,他发现这潜艇的外壳在阳光照射下投射出蓝莹莹的光彩,如同瓷器一样的光华。他连忙蹲下来摸了一把甲板,又摸了一把指挥塔,不禁啧啧称奇:“这潜艇的外壳材料是什么做的?海里潜航了三个月,外壳上居然一点儿没有锈蚀的迹象。”

“是的,这一批潜艇外壳用的材料和以前不同,以前用的z110号钢板。这种材料在理论上是不会生锈的。”那位黄副总扶了扶眼睛,语气中充满了得意。他叫黄振中,广东人,是建国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第一代核潜艇副总设计师。

“那岂不是不锈钢,但是看颜色不对,这颜色不像涂料,倒像是发蓝处理过的本色……”一位专家也摸了一把壳体说道。

“对啊,我记得我们上船的时候,它还是银灰色,现在怎么就变颜色了?氧化反应?这是什么金属?看这颜色,难道是含铜?”

几位专家都起了好奇心,忍不住都随手摸了一把。开始上船的时候,他们可没去注意这个细节。

“哈哈哈,不用猜了,这是一种全新的合金,你们之前不可能见过。”黄振中得意的笑道。

“黄副总,快说说这种具体理化数据,我看我们那边能不能用上?”一位专家一把抓住他追问道。这位是北航的工程师,也是无人机的设备提供方。他很敏锐

“它的特性和钛合金差不多,但加工性更好,也更便宜。不好意思,有保密条例,我只能说这么多。如果上头认为你们需要这种东西的话,自然会让你们知道的。”

“和钛合金差不多?加工性更好,也更便宜。”那位北航的工程师眼睛都绿了。

“长喙鲸号”和它的姐妹艇槌鲸号比起它们的前面两首前辈还有个很大的不同,它们的外壳材质不同。第二批白鲸级艇体使用了一种全新的材料。

其实这就是铁铝合金,一种在原时空的一百多年后烂大街的材料。铁和铝各有优缺点,如果能组合起来形成合金那么就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材料,很早以前就有人想过这个点子,但是二者的熔点相差很大,比重也差很多,又难以亲合,所以很长时间里都没有成果,直到21世纪初,都只能在实验室里少量制取。

后来是冶炼技术发展了,有人试着把含碳量低于万分之一的纯铁溶液,和纯铝液混合采用电磁搅拌加上机械搅拌,等到形成固液混合态时,再用压力机反复揉合,以阻止铁铝各自形成晶粒,终于得到了稳定的铁铝合金。又找到了新的添加剂元素,钒、镍和几种稀土元素,它们能大幅度减少搅拌时的摩擦力,并可以使铁铝结合得更好。后来经过反复试验后,得到了两种主成分金属最稳定的比例,即著名的“黄金分割”372:618。而且更绝的是,把铁铝的比例倒过来居然也是最稳定的,这样就得到了一对“共轭合金”,而且它们的热膨胀系数也极为接近,能很好地焊接结合。铁占大头a合金比重约5。825,铝占大头的b合金比重约4。57。

不过即使到了这时,虽然它已经成为一种稳定的合金,但是它的性能却完全不符合人们的预期,它除了会像铝一样,会产生致密的氧化层之外,并没有保留两者的优点。密度比铝更大,硬度、强度、耐腐蚀度等理化指标还远远不如传统的铝合金……没错,这就是和半履带车差不多的玩意儿。

这种性能极为不堪的合金,被认为没有什么价值的垃圾。人类有史以来就搞过无数种合金,但真正有价值的也不到总数的百分之一,无非就是增加了一种垃圾合金而已,没有什么了不起。

在十年后,有人发明了更吊的新型热处理工艺,就是辐照硬化处理。于是他们就把不同材质的零件加热到不同的温度,再用不同的辐射源进行不同时间、不同剂量的照射。当他们实验到了垃圾一样的铁铝合金时,却得到了一个惊人的玩意儿。这东西在加热到一定温度再进行辐照之后,居然出现“原子微量塌缩现象”。

原子间的挤压现象,使其产生了飞跃式的变化。零件收缩了约百分之一的尺寸,密度上升了约百分之三,但是合金的强度、硬度和高温强度都大幅度提升,a合金的强度和硬度超过了钛合金,b合金和钛合金相当,而高温强度略低于钛合金,但高于不锈钢,最重要的是其焊接性能很好的保留了下来。而且由于原子结构更致密,酸碱物质无法侵入它的表面,使其拥有极好的耐腐蚀性,完全可以与昂贵的钛合金相媲美。这一家伙,就让铁铝合金丑小鸭变白天鹅了,从垃圾一跃成为社会上的主流合金材料。

冶炼这方面是文德嗣穿越前的老本行,这种合金的性能参数和生产工艺他都是倒背如流,只是前些年没有条件,没办法复制出来。这东西的原理虽然简单,但是相关的前期处理、搅拌、冶炼和后期热处理设备都不是20世纪初的工业能够解决的。一直到了前年,相关的科技树都到位了,这才开始制作那些后世烂大街的新型合金和新型材料。

这款合金不但价格比钛合金低得多,更重要的是它的加工费用比钛合金更要低得多。钛合金制品的价格所以贵,有一大部分是在加工费上。而铁铝合金的加工却极为容易,它在刚成型,未经辐照之前是极为柔软的,很容易加工,其后一经辐照强度硬度立即猛增,尺度缩小了1%,比重增加了3%。甚至可以利用现有的加工设备,将坯料加工成所需的各种规格形状的板材、管材,甚至是方管、异型管,还可以预先弯制成各种形状,然后进行辐照强化。只要厚度和宽度的尺寸放大百分之一即可。其他的机加工件和压铸件也是如此处理,只要控制好尺寸,制作的成品经辐照强化后即可使用。

这款合金的比重也接近钛合金,并且继承铝的无磁性特征,可以说是超廉价的钛合金,一旦得以广泛应用其效益是难以估量的。特别是对于海军舰艇来说,高强度、无磁性、耐腐蚀和小比重这都是极难得的性能。原时空的毛熊就玩过钛合金潜艇,还不是全钛合金,但后来发现实在是坑爹的贵,只好不玩了。而有了铁铝合金,中国就可以玩“全钛潜艇”了。

此外,它的这些特性对于陆军的战车、车辆、大炮,空军的飞机、飞艇也是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没有这种便宜的东西,哪里敢想象用全钛合金来造战车和舰艇啊。

而且它在民用方面其价值更是难以估量。钢铁材料的大敌之一就是腐蚀,尽管人类花费巨资采用了涂漆、涂塑、涂油、镀铬、镀锌、镀锡等各种防锈手段,可每年还是有上千万吨的钢材变成了铁锈,不光如此,由于锈蚀造成的事故甚至灾难也是常有的事情。不锈钢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它的强度太低、成本太高,特别是加工性能不太好,导致了应用范围比较狭窄。

而铁铝合金就完全不同了,如果把铁铝合金大量用于造船、工业管道等需要耐腐蚀的领域,那么性能无可比拟。想想全钛合金的船,那画面太美不敢看。

……………

ps:呃,铁铝合金这种东西就是卫华大大的《醒狮》里面出现过的科幻合金“瓷钢”。不过现在也确实已经有了,据说强度比钛合金要高出两倍,而且其价格只有钛合金的十分之一,只是还不能量产。另外还有实用化的一种铁铝合金,只是它是用于电机和电缆,代替铜材的。

第210章 《中日上海条约》第461章 南美烽火(中)第411章 北极的宝藏第500章 新型合金核潜艇第3章 开局的计划第56章 进口妹子第107章 清廷的脑洞计划第526章 非洲日本第622章 澳洲攻略之猎杀潜航(上)第364章 带路党和维持会第612章 新加坡要塞之殇(上)第666章 非洲问题(2)第346章 金风细雨楼会议第79章 空中攻击(下)第174章 我是自干五马克!(上)第578章 国庆前夜第342章 爪哇海之战(四)第443章 “海军假日”的海军第446章 蘑菇是怎样栽培的(中)第90章 席卷天南(中)第685章 次大陆战争(4)第381章 地中海风云(三)第439章 崩塌进行时第135章 北洋降服第337章 南洋攻略(五)第104章 刺袁第611章 崩溃第574章 儿子是皇帝631章 纳拉伯装甲大会战中第121章 苏皖鲁战役(下)第247章 电视机第606章 大洋风雨起澳新第315章 法罗群岛的烽烟第496章 小胡子的崛起第401章 非洲的大坑第30章 共同社第89章 席卷天南(上)第501章 飞得比声音还快第296章 国内的情况第663章 应得的报酬第521章 海军大建和西班牙的第三势力第178章 金钱开疆第650章 世界工厂第141章 西北和外蒙第149章 猪队友计划第226章 飞艇、火箭、铀矿第417章 文明之光第380章 土耳其革命第64章 只有弱者才顾全大局第381章 地中海风云(三)第162章 脸,就不要了第390章 攀钢和钛第118章 清廷末日,吸金收网第362章 这些都是我们自古以来的(中)第423章 日本科学研究会第661章 卖队友的高卢大公鸡第560章 熊猫坦克第415章 琉球的秋收(上)第346章 金风细雨楼会议第358章 把尼二那家子捞出来(上)第525章 欧洲局势再起波澜第629章 装甲熊猫(下)第148章 营养餐和俱乐部第108章 魏总工的生意第22章 大水灾第365章 带路党和维持会(2)第507章 大德意志帝国第382章 地中海风云(四)第540章 战争前夜第110章 宗教学家张元渡第201章 钓鱼岛大海战(三)第218章 履新第551章 全面换装(中)第204章 钓鱼岛大海战(五)第3章 开局的计划第394章 席卷全球的瘟疫第649章 雷神之威第273章 英德决战日德兰第714章 根本停不下来(1)第166章 武装干涉(上)第450章 夜起暴风扫日本第41章 第八镇的惨败(上)第291章 打个招呼第483章 1929年的世界局势(下)第326章 叶目夷的泡妞之路第344章 爪哇海之战(六)第605章 大洋风雨起澳新第640章 法兰西救国军第271章 英德决战日德兰(上)第493章 被看到了……第17章 地球牌圆珠笔第79章 空中攻击(下)第510章 考古当如孙殿英第363章 这些都是我们自古以来的(下)第193章 中日癸丑战争(五)第506章 加纳新政第62章 爆红的《清宫热》第514章 苏联的总旗舰(上)第250章 西亚风云(中)第461章 南美烽火(中)
第210章 《中日上海条约》第461章 南美烽火(中)第411章 北极的宝藏第500章 新型合金核潜艇第3章 开局的计划第56章 进口妹子第107章 清廷的脑洞计划第526章 非洲日本第622章 澳洲攻略之猎杀潜航(上)第364章 带路党和维持会第612章 新加坡要塞之殇(上)第666章 非洲问题(2)第346章 金风细雨楼会议第79章 空中攻击(下)第174章 我是自干五马克!(上)第578章 国庆前夜第342章 爪哇海之战(四)第443章 “海军假日”的海军第446章 蘑菇是怎样栽培的(中)第90章 席卷天南(中)第685章 次大陆战争(4)第381章 地中海风云(三)第439章 崩塌进行时第135章 北洋降服第337章 南洋攻略(五)第104章 刺袁第611章 崩溃第574章 儿子是皇帝631章 纳拉伯装甲大会战中第121章 苏皖鲁战役(下)第247章 电视机第606章 大洋风雨起澳新第315章 法罗群岛的烽烟第496章 小胡子的崛起第401章 非洲的大坑第30章 共同社第89章 席卷天南(上)第501章 飞得比声音还快第296章 国内的情况第663章 应得的报酬第521章 海军大建和西班牙的第三势力第178章 金钱开疆第650章 世界工厂第141章 西北和外蒙第149章 猪队友计划第226章 飞艇、火箭、铀矿第417章 文明之光第380章 土耳其革命第64章 只有弱者才顾全大局第381章 地中海风云(三)第162章 脸,就不要了第390章 攀钢和钛第118章 清廷末日,吸金收网第362章 这些都是我们自古以来的(中)第423章 日本科学研究会第661章 卖队友的高卢大公鸡第560章 熊猫坦克第415章 琉球的秋收(上)第346章 金风细雨楼会议第358章 把尼二那家子捞出来(上)第525章 欧洲局势再起波澜第629章 装甲熊猫(下)第148章 营养餐和俱乐部第108章 魏总工的生意第22章 大水灾第365章 带路党和维持会(2)第507章 大德意志帝国第382章 地中海风云(四)第540章 战争前夜第110章 宗教学家张元渡第201章 钓鱼岛大海战(三)第218章 履新第551章 全面换装(中)第204章 钓鱼岛大海战(五)第3章 开局的计划第394章 席卷全球的瘟疫第649章 雷神之威第273章 英德决战日德兰第714章 根本停不下来(1)第166章 武装干涉(上)第450章 夜起暴风扫日本第41章 第八镇的惨败(上)第291章 打个招呼第483章 1929年的世界局势(下)第326章 叶目夷的泡妞之路第344章 爪哇海之战(六)第605章 大洋风雨起澳新第640章 法兰西救国军第271章 英德决战日德兰(上)第493章 被看到了……第17章 地球牌圆珠笔第79章 空中攻击(下)第510章 考古当如孙殿英第363章 这些都是我们自古以来的(下)第193章 中日癸丑战争(五)第506章 加纳新政第62章 爆红的《清宫热》第514章 苏联的总旗舰(上)第250章 西亚风云(中)第461章 南美烽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