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两年后的初春

光阴荏苒,一晃两年过去了,时间到了皇佑二年的上元节。

上元节可是大节日,县学放了七天假。

蒋湾村的上元节和平时变化不大,新年的气氛还没有完全褪去,但家家户户又挂上了灯笼。

正月十四一早,范宁便在家仆老元的协助下,将两盏沉重的大红灯笼挂在门头上。

“小官人,慢一点,上面有个铁钩子!”

范宁慢慢将两盏灯笼分别挂上了钩子,轻轻从高凳上跳了下来。

两年时间,范宁足足长高了半个头,身高已超过母亲,大概在一米六五左右,他生日前几天刚过,实岁足足有十一岁。

各地风俗不同,年龄算法都不太一样,按照江南地区民间的算法,范宁过了年虚岁就应该是十二岁了。

两年时光,范宁脸上的稚气也消退了很多,年轻人的轮廓开始显现出来,鼻子高挺,两道剑眉下,目光十分明亮锐利。

他皮肤依旧很白皙,和乡下少年相比,他简直就是一个另类,他肤色像母亲,怎么晒也不会轻易变黑。

范宁到了十一二岁这个年纪,饭量变得很大,总像吃不饱一样,人长得很精瘦,笑起来总给人一种吊儿郎当的感觉。

“小官人,明天要去县城看灯吗?我先去雇一艘船,晚了恐怕就被人定掉了。”老元在一旁笑眯眯问道。

老元是范宁家雇的老仆人,已年过五旬,为人老实本份,他也姓范,和范宁家算是同宗不同族。

他十岁就给人做家仆,做了四十年,换了三个东家,孙子也和范宁一样大。

不过他孙子身体不好,需要长年吃药调养,花费很大,前年夏天,老元夫妻二人便被熟人介绍给木堵镇的范医师家当家仆。

老元做管家,老妻做厨娘,夫妻每月可挣四贯钱,吃住都在主家,对老元而言,在蒋湾村当管家,也算是落叶归根。

范宁有点为难,他是和几个好友约好明天一起看灯,就他不知父母要不要一起去。

他想了想便道:“好吧!先去订船,明天吃完早饭就走。”

“我知道了,小官人放心吧!”

老元转身便去张水根家订船了,张水根又买了三艘船,雇了两名伙计替他跑船,生意很不错。

“宁儿!”

内宅传来母亲张三娘的喊声,“你来陪妹妹玩一玩!”

“来了!”

范宁快步向内宅走去,他母亲张三娘前年如愿以偿地生了一个小娘子,乳名阿多,现在一岁两个月,刚刚学会走路,范宁一回到家就被她缠上了。

范宁刚走进内院,一个穿得像小绵羊一样的囡囡正跌跌撞撞向他奔来,张开小手臂,小脸蛋仿佛笑开了花。

“阿锅!”

小家伙说话还有点含糊不清,阿哥喊成了阿锅。

范宁一把抱起她,笑眯眯指着脸道:“给阿哥亲亲!”

小家伙俨如小鸡啄米似的在哥哥脸上亲了两下,一指门外,就像将军下令一般,“去玩!”

这时,张三娘从房间里走出来,用手擦了擦围裙,对范宁道:“外面风大呢!别出去了。”

范宁一脸为难,“娘,阿妹一定要出去,不去她会哭的。”

张三娘瞪了他一眼,“你就不会想想办法吗?”

范宁无奈,只得回头问小使女阿梅,“用什么办法可以哄她不出去?”

阿梅是蒋墩村人,和范宁一样大,皮肤白皙,长得十分清秀,在范宁家做使女也已快两年。

她捂着嘴笑道:“要么就是骑毛驴,员外就是这样哄她的。”

范宁笑着哄妹妹道:“阿哥给你骑毛驴好不好?”

听说要骑毛驴,阿多改变了主意,开始拉着哥哥的脖子‘驾!驾!’兴奋地叫嚷起来。

.......

起居房,张三娘一边给儿子缝补衣服,耳边却听着媒婆徐氏天花乱坠的介绍。

“许小娘子今年十三岁,比你家小官人就大一岁,我们都是乡里人,都懂得家子婆大一点疼丈夫。”

按照吴县乡下的习俗,一般会早早定下亲事,少郎十一岁以后,小娘子在十岁以后,就可以说媒谈姻缘了。

在定下亲事几年后,少郎到十五六岁,小娘到十四五岁,两家人就可以张罗婚事。

尤其是好的姻缘,一旦到了年龄,说媒的就会蜂拥而至,说踏破门槛也不过份。

范宁家从去年春天开始,各路媒婆媒公便开始络绎不绝而来。

张三娘开始还兴致颇高,可媒婆来得太多,她也有点疲了。

更重要是,张三娘现在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无知村妇,她是范员外娘子,是县士魁首的母亲。

儿子每月给她挣近千贯酒钱佣金,存放在朱家银铺内,这笔钱由她掌控,她自己也有仆妇丫鬟,在十里八乡也算是名望人家了。

去年高县令巡视木堵镇,特地来蒋湾村拜访范铁舟夫妇,夸赞范宁为天纵骄子,必成大器。

拥有这样的条件,一般的村姑或者小家碧玉,张三娘怎么还可能看得上眼。

但别人却不知道,张三娘和丈夫极为低调,依旧过着勤俭持家的生活。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缝缝补补的村妇,在朱氏银铺的存银早已超过万两,名下还拥有范记奇石馆这样的万贯名店。

所以大部分人家都是冲着范宁的前途而来,还当范宁家是小户人家。

张三娘用牙齿咬断线头,淡淡道:“其实年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品性、容貌和家世。”

徐媒婆一拍大腿,“就是呀!我给你说,许员外女儿的容貌不敢说是比西施,但也不逊色多少,在越溪镇也是极有名气,那个皮肤水灵细嫩,二月的春花还比不上她娇嫩,那双眼睛,就像两颗黑葡萄落进水银里一样,黑是黑,白是白,大娘子,我都形容不出来。

至于品性你一点不用担心,温柔贤惠,将来过了门,保准把你这个婆婆伺候得舒舒服服。

至于家产,许员外亲口给我说,只要这门婚事成了,他拿五百亩地给女儿做嫁妆,让姑爷安安心心读书考科举。”

若是两年前,张三娘还真会动心,但经历了太多的媒婆上门,张三娘早已看透了媒婆的夸大之辞。

有一次她跟媒婆去周墩村拜访周员外的妻女,亲眼看了那个小娘,她才知道什么叫添一分则太白,减一分则太黑,明明就是长了一张病恹恹的黄脸。

至于今天这位媒婆形容许小娘子的眼睛,就像两颗黑葡萄落进水银里一样,黑是黑,白是白,她公公不就这样的眼睛吗?只是葡萄小一点而已。

更重要是张三娘知道了,一旦儿子考上进士,不知会有多少京城的豪门巨富要争着把女儿嫁给他,现在草草给儿子定下婚事,只会毁了他的前途。

况且张三娘对当初那个朱小娘子依旧念念不忘。

“徐媒婆辛苦了,阿梅,给徐大娘上汤!”

上汤就是送客的含蓄说法,告诉徐媒婆,你该走了。

接触这么多媒婆,张三娘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时候一到,她就直接撵人。

徐媒婆见张三娘不肯答应,只得悻悻起身道:“大娘子再考虑考虑吧!若有了想法,让人给我带个口信就行。”

“我知道了,徐大娘慢走!”

丫鬟把徐大娘送走了。

不多时,范宁走进了屋,“娘,妹妹睡着了。”

“我去看看!”张三娘连忙去隔壁看女儿。

终于把妹妹哄睡着了,范宁也累得筋疲力尽,他坐到火盆前,烘烤着冻得冰凉的手。

不多时,张三娘又回来了,对儿子道:“下次把她外衣脱了再盖被子,否则容易着凉。”

“我知道了!”

范宁犹豫一下,便对母亲道:“明天娘要不要去看灯?”

张三娘重新拿过一件衣服缝补,她半晌叹了口气道:“你妹妹这么小,我哪里能出门,等她三岁以后再说吧!”

“我和几个朋友已经约好,我就一个人去了,晚上回来。”

张三娘早已习惯儿子在外求学,对她来说,儿子已经是一个展翅高飞的小鹰,不用她再操心。

шшш ▪тт kдn ▪c o

她现在整个精力已经被女儿给牵扯住了。

范宁家现在已经被称为范员外家,他父亲范铁舟这两年名气越来越大。

不光是木堵镇的十里八乡,就算在吴县城里也很有名气,去年高县令扭伤脚,还专门派人来请他去医治。

范铁舟去年秋天在木堵镇上开了一间专门的医馆,聘了两名年轻医师坐堂,很多简单的跌打损伤已经不需要范铁舟出手。

这时,张三娘倒想起一事,“对了,上次爹爹说,木堵镇的周员外想请你给他儿子补课,你看.....”

范宁摇摇头道:“娘,我今年秋天就要考童子试,哪里还有时间给别人补课!”

“对哦!你不说我险些忘了,回头我给你爹爹说说。”

“宁儿,你和朱小娘子这两年还有联系吗?”张三娘看似漫不经心地问道。

朱佩的曾祖母前年夏天在睡梦中安然去逝,她是朱贵妃的母亲,她的去世影响很大,连天子也专门派人来平江府吊唁。

老人最后安葬在吴江祖地丈夫的墓旁,整个朱家的丧事整整忙碌了三个月。

朱元甫三兄弟随即在吴江老宅给母亲守孝,连朱佩的父亲也丁忧去职,返回家乡给祖母守孝两年。

朱佩也不得不返回吴江,和父母住在一起,木堵镇朱家已经是一座空府,没有主人居住了,偶然朱元甫会回来一趟,打点一些杂事。

范宁笑了笑,“偶然还有书信往来,我也差不多有一年多没有见到她,估计她快把我忘了吧!”

张三娘轻轻哼了一声,“是你快把人家忘了。”

“哪能呢!”

范宁挠挠后颈笑道:“她还是奇石馆的二东家,我可没有忘记她,不过女大十八变,估计她现在变化很大,见了面,我恐怕都认不出她了。”

“女大十八变要到十五六岁呢!那时女孩儿的变化才大,现在她最多只是略微变化,如果你还认不出,只能证明你把人家忘了。”

“娘,我不会忘记她模样的。”

范宁心中苦笑一声,便站起身道:“那我回房看书去了。”

“去吧!”

张三娘放下针线笑道:“我也要去看看你妹妹,小家伙睡觉喜欢蹬被子。”

第三百二十六章 正式述职(下)第六百九十五章 哑雷事件第五十七章 规则改变了第六百五十六章 正面激战第七十章 比赛要延期第三百二十章 先下狠手第六百九十四章 攻城首战第六百六十二章 朱楼密会第二百二十一章 关键证人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见天子第三百五十章 大喜之日(五)第一百章 打算开补习班第六百七十二章 教改法案(下)第六百四十六章 绝密布防图第二十九章 朱家的背景第五百九十一章 狭路相逢第五百六十二章 摆脱迷惘第七十七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第六百三十三章 停战协议第二百八十九章 盛大回京第三百九十九章 针锋相对第一百八十八章 两堂会审(上)第五百八十七章 南方新城第二章 偏心也是病第五百八十九章 泉州闻敌情第一百九十九章 酒楼偶遇第六百一十二章 困兽之策第五百九十二章 实力碾压第六十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第四百零一章 让他彻底闭嘴第四十七章 矛盾升级第四十七章 矛盾升级第五百六十六章 大纺车的启示第六百一十章 血战保塞(上)第三百三十八章 商讨嫁妆第四百八十二章 家添新口第十四章 回家第一百六十一章 抵达京城第三百一十二章 家族恩怨第七百二十章 云州战幕第六百九十八章 御驾亲征第一百八十章 卖炭翁第一百五十八章 家宴第一百二十四章 县衙前的血案第二百零四章 继续背锅第三百八十八章 从何入手第六百二十四章 被迫求和第三百五十六章 冷淡的背后第五百七十六章 公开出海(上)第七百四十五章 草原贵客第一百三十五章 县考第七百四十三章 突袭锦州(下)第五百七十一章 北方消息第三章 枫桥夜泊第六百五十七章 城内异状第七百三十二章 巡视领地第三百九十一章 幕后真相第五百三十七章 接受新府第一百五十二章 决定北上第六百九十八章 御驾亲征第三百三十二章 之美第五百八十三章 路遇曹诗第四百五十二章 时机已到第六百五十七章 城内异状第二百二十二章 唇枪舌战第五十四章 上元花灯会(下)第九十六章 何处不相逢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喜之日(六)第四百零一章 让他彻底闭嘴第六百零二章 伤亡惨重第四百五十一章 考试辟谣第四百四十九章 视察谷熟第一百五十一章 凤凰暖玉第二百二十七章 宫中来人第九十四章 遇到了熟人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喜之日(二)第七百三十七章 耕田之车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事烦忧第七百一十二章 苏氏兄弟第六十七章 贵客来访第三百四十五章 立下保证书第二百五十三章 制定标准第六十六章 两强相争(下)第四百七十一章 触动利益第五百章 翁婿解冻第三十二章 字帖引发的血案第六百六十五章 收获颇丰第一百九十五章 过犹不及第七百零八章 御书房解惑第二百零一章 忽悠成功第一百一十八章 危局中的机会第四百零九章 调研西北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份考卷第二百二十一章 关键证人第五百四十三章 循循诱导第三百三十六章 张三娘的心思第五百零三章 护犊之心第五百三十三章 循循善诱第五百五十四章 战争升级第七百二十七章 天子决心
第三百二十六章 正式述职(下)第六百九十五章 哑雷事件第五十七章 规则改变了第六百五十六章 正面激战第七十章 比赛要延期第三百二十章 先下狠手第六百九十四章 攻城首战第六百六十二章 朱楼密会第二百二十一章 关键证人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见天子第三百五十章 大喜之日(五)第一百章 打算开补习班第六百七十二章 教改法案(下)第六百四十六章 绝密布防图第二十九章 朱家的背景第五百九十一章 狭路相逢第五百六十二章 摆脱迷惘第七十七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第六百三十三章 停战协议第二百八十九章 盛大回京第三百九十九章 针锋相对第一百八十八章 两堂会审(上)第五百八十七章 南方新城第二章 偏心也是病第五百八十九章 泉州闻敌情第一百九十九章 酒楼偶遇第六百一十二章 困兽之策第五百九十二章 实力碾压第六十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第四百零一章 让他彻底闭嘴第四十七章 矛盾升级第四十七章 矛盾升级第五百六十六章 大纺车的启示第六百一十章 血战保塞(上)第三百三十八章 商讨嫁妆第四百八十二章 家添新口第十四章 回家第一百六十一章 抵达京城第三百一十二章 家族恩怨第七百二十章 云州战幕第六百九十八章 御驾亲征第一百八十章 卖炭翁第一百五十八章 家宴第一百二十四章 县衙前的血案第二百零四章 继续背锅第三百八十八章 从何入手第六百二十四章 被迫求和第三百五十六章 冷淡的背后第五百七十六章 公开出海(上)第七百四十五章 草原贵客第一百三十五章 县考第七百四十三章 突袭锦州(下)第五百七十一章 北方消息第三章 枫桥夜泊第六百五十七章 城内异状第七百三十二章 巡视领地第三百九十一章 幕后真相第五百三十七章 接受新府第一百五十二章 决定北上第六百九十八章 御驾亲征第三百三十二章 之美第五百八十三章 路遇曹诗第四百五十二章 时机已到第六百五十七章 城内异状第二百二十二章 唇枪舌战第五十四章 上元花灯会(下)第九十六章 何处不相逢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喜之日(六)第四百零一章 让他彻底闭嘴第六百零二章 伤亡惨重第四百五十一章 考试辟谣第四百四十九章 视察谷熟第一百五十一章 凤凰暖玉第二百二十七章 宫中来人第九十四章 遇到了熟人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喜之日(二)第七百三十七章 耕田之车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事烦忧第七百一十二章 苏氏兄弟第六十七章 贵客来访第三百四十五章 立下保证书第二百五十三章 制定标准第六十六章 两强相争(下)第四百七十一章 触动利益第五百章 翁婿解冻第三十二章 字帖引发的血案第六百六十五章 收获颇丰第一百九十五章 过犹不及第七百零八章 御书房解惑第二百零一章 忽悠成功第一百一十八章 危局中的机会第四百零九章 调研西北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份考卷第二百二十一章 关键证人第五百四十三章 循循诱导第三百三十六章 张三娘的心思第五百零三章 护犊之心第五百三十三章 循循善诱第五百五十四章 战争升级第七百二十七章 天子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