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考虑不周

“难道没有一点希望了吗?”曹刚不甘心地问道。

“希望当然有!”

范宁笑道:“朝廷对金银矿和铜矿虽然严格管制,但并不是不准民间开采,刚才我说了,去找朝廷批准,然后采炼出来的金银铜锭由朝廷收购,南方各个矿坑都是这样操作。”

“可是朝廷收购价格太狠了,只给市价的一半,每年还要交一大笔钱。”

“那没有办法,毕竟是金银,朝廷准许民间开采已经很不错了,朱家的金田准备申请朝廷批准,说明还是有利可图。”

大宋银矿由私人开采的很多,但并不是采银矿能赚钱,首先朝廷一个低价收购,几乎剥去一半的利润,其次每年还要交数万贯钱的承包费,另外还要支付矿工的工钱,还要管吃饭,除非遇到年产十万两银子富矿,才有赚钱的可能,但算赚钱也不过一两万贯钱,大头还是被朝廷赚走了。

如果承包的是一个贫矿,那很可能会亏本了。

但鲲州的银矿品位很高,金矿砂含量极大,否则曹家不会对朱家淘金那么眼红了,只能得到开采权,肯定能赚钱,而且是赚大钱。

像明仁、明礼兄弟开采的那条河流,历史是北海道的最大金砂矿,被阿伊努人发现,后来累计开采出一千七百吨黄金。

金砂矿储量丰富这一点曹刚非常清楚,所以他抱怨归抱怨,但还是要努力得到矿山开采权。

“多谢使君指点,我先走一步了。”

范宁笑着摆摆手,“不必客气,有机会到我那里常坐!”

“一定去!”

曹刚向范宁拱拱手,催马向马群追了去,范宁原本是想去曹家的牧场,现在看来没有必要了,他看了看天色,已经是下午时分,回唐县已来不及,他随即令道:“返回汉县!”

众人调转马头,又向数十里外的汉县奔去。

.........

次日一早,一阵敲锣打鼓声将范宁从沉睡惊醒,他起身走出大帐,两名士兵正爬在树探头向远处张望。

“怎么回事?”范宁问道。

“启禀使君,好像是渔船要出海了!”

范宁顿时有了兴趣,他草草梳洗一下便向码头方向走去。

鲲州是著名的大渔场,寒流和暖流在这里交汇,带来了数量庞大的鱼类。

范宁早想利用起这项资源,鲜鱼虽然送去宋朝不现实,但可以晒成鱼干,鲲州晴朗日子偏多,有利于晒鱼,大量鱼干送去京城,也算是鲲州特产。

其实这也是所有鲲州官员的想法,战马要很多年后才能看到效果,但朝廷却要年年向海外输送资源,以至于很多人都在批评朝廷经营海外是劳民伤财,这让每个官员心都憋了口气。

范宁当然也不例外,经营鲲州本来是他提出的方案,被批评是劳民伤财,无疑是打他范宁的脸,所以尽快反哺朝廷也是范宁急于要做的事情,至少要尽快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矿产、木材、海产、贸易,这四大块是范宁经营的重点。

不过渔业才刚刚开始,现在他们建造的渔船才三十余条,渔夫不足百人,都是从第二批迁移的汉民挑选出来。

码头停泊着三十几艘型渔船,大多五百石左右,这是工匠们去年用一年的时间建造出来,今天将是渔船正式出海的日子。

在渔船还有数十艘独木舟,鲲族人也准备和他们一起出海捕鱼。

渔夫们正在举行祭祀海神的仪式,一张供桌摆满了面捏的三牲,一名汉子将一只公鸡割断喉咙,将鸡血洒在三牲之,众渔夫轰然跪拜,然后将三牲扔进大海,这便完成了祭祀。

主持祭祀仪式的是知县曹诗,他抱起一坛酒,给每人的大碗倒了酒。

曹诗举起酒碗对海面大喊:“风平浪静,满载而归!”

渔夫们一起高声大喊,“风平浪静,满载而归!”

他们将酒一饮而尽,纷纷登渔船,解开缆绳,张开船帆,一艘艘渔船陆续离开码头,向海湾外驶去,间还夹杂着数十艘独木舟,白帆点点,看起来颇有气势。

这时,曹诗发现了范宁,顿时吓了一跳,连忙前行礼,“属下不知使君也在,属下失礼!”

范宁摆摆手笑道:“你主持得很好,这本来是你份内之事,不用我参与了。”

“多谢使君理解!”

范宁转身望着数里外的城池道:“我昨天忘记一件事,朝廷承诺给每户移民两顷土地,汉县百姓要唐县那边土地肯定不现实,那么汉县这边必须也要有土地供应,这个问题你们考虑过没有?”

“此事事关重大,属下不敢懈怠,这件事交给苏亮负责,方案基本已经定下来了。”

“那他人呢?”

曹诗连忙派人去找苏亮,不多时,苏亮骑着一头毛驴匆匆赶来。

苏亮是朝廷任命的汉县县丞,之前他参与日本伐木劳工的管理,第二批劳工来鲲州后,便由他负责接收管理,并带来汉县筑城。

苏亮看见了范宁,他连忙跳下小毛驴,前躬身行礼,“参见使君!”

范宁笑问道:“怎么不骑马,反而骑驴?”

苏亮挠挠后脑勺,“在附近走走,骑驴更方便一点,去唐县要骑马了。”

曹诗对他道:“刚才范使君问及移民土地分配之事,你给使君汇报一下方案?”

苏亮一拍额头,“方案在大帐那边,我没有带来。”

范宁笑道:“无妨,你口头汇报行了,回头再给我一份书面的方案。”

“要不我们去现场看看,属下实地汇报,会更加清楚一点。”

范宁欣然点头,“这样最好不过!”

范宁和曹诗了马,苏亮骑他的小毛驴,三人向汉县南面走去。

“汉县的北面是草原牧场,所以农业准备放在南面,而且南面有几条河流,可以带来充足的水源。”

范宁又笑问道:“有没有摸过底,多少户准备住在乡村,多少户想住在县城?”

“去年征询过意见,大概是一半一半!”

汉县准备分配的土地离县城很近,距离县城也两里左右,看得出,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地块和地块之间挖了浅浅的壕沟,每块地块插着一根木楔,两千五百顷土地分布在三条河流之间,条件看起来唐县还好。

范宁翻身下马,抓起一把泥土轻轻揉捏,又闻了闻,他问道:“那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分配土地?”

曹诗接口道:“至少要等城池修好,他们搬过后才能着手土地分配!”

范宁摇了摇头,肃然道:“这样不行,你们考虑不周!”

两人吓了一跳,曹诗连忙道:“请使君指示!”

范宁把泥土给他们看了看,“我们去年犯了一个错误,认为土地至少要养一年才能种植小麦,事实,这边的土质非常肥沃,当年种小麦,当年能收获,只是产量稍微低一点,每亩产麦一石半,完全不需要再等一年。

现在是二月旬,再过二十天正好是小麦播种季,你们要抓紧时间把土地分配了,让百姓们开始忙碌起来,耕牛、农具和种子官府都有,这些事情你们必须要抓紧办妥。”

“可是县城还没有修好!”

范宁脸一沉,“县城没有修好没地方住吗?仓库里那么多大帐是干嘛用的?现在天气也暖和了,可以请军队帮忙,扎建一座千帐大营,不可以解决问题了吗?

实话告诉你们,唐县百姓都开始耕地翻田,其他无地百姓都在官府前闹意见,你们作为父母官,却不关心自己的子民,不合格啊!”

曹诗和苏亮满脸通红,两人一起躬身道:“属下知错,这改正,立刻准备分田!”

范宁脸色稍稍和缓一点,又对他们道:“我估计你们人手不足,回头我安排十名官员协助你们,直接在唐县把土地分好,然后用船只把百姓们运到汉县来,至于军队帮忙搭建大营,我来给你们安排!”

“属下明白了!”

“明白了赶紧商议一下,哪些人留下监工,哪些人跟我去唐县,哪些人负责安置大营,我给你们一个时辰,一个时辰后,跟我出发去唐县。”

曹诗连忙召集官员们商议了一下,由他和苏亮去唐县分田接人,其他官员依旧留在汉县负责接收百姓。

半个多时辰后,范宁便带着众人骑马向唐县方向疾奔而去。

第七百四十二章 突袭锦州(上)第六十七章 贵客来访第十三章 辞京归乡第六百九十六章 远程火攻第一百八十二章 紧急救人第一百二十二章 游学第六百一十七章 捷报回京第十五章 送礼记第二百七十六章 耽罗国(下)第二百六十七章 加倍重赏第三十三章 三叔范铁牛第一百三十二章 临行前敲打第二百四十四章 丫鬟小冬第九十六章 何处不相逢第七百三十九章 重返京城第二百四十一章 小试牛刀第三百九十九章 针锋相对第三百四十章 催妆铺床(下)第四十三章 一招鲜第一百八十二章 紧急救人第四百二十五章 安插有眼线第一百二十四章 县衙前的血案第十三章 辞京归乡第四章 客串教授第六百五十五章 家有病人第六百九十二章 兵临幽州第四百七十三章 杀鸡儆猴第三百七十一章 态度软弱第一百九十六章 省试大幕拉开第五百零三章 护犊之心第五百四十章 唯一选择第四百二十三章 韩府策划第四百零七章 罢相传闻第三百四十三章 婚姻危机第五百章 翁婿解冻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遇老友第六章 假亦真时真亦假第四百八十六章 激烈争执第三百九十五章 调查立案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根基第二百三十五章 寻找寿礼第五十八章 范铜钟要上进第五百零三章 护犊之心第二百零二章 省试结束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根基第一百八十五章 不欢而散第十五章 送礼记第五百七十章 力劝天子(下)第二百零八章 开榜报喜第四百三十五章 遗产分配第七百三十七章 耕田之车第六百一十七章 捷报回京第三百九十九章 针锋相对第三百五十五章 小媳妇回门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王手段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子召见第五百六十三章 朝堂激辩第四百八十章 平留刺杀第七百三十章 南去北岛第七百零二章 精钢契机第三百二十八章 最高机密第一百六十三章 意外发现第一百五十一章 凤凰暖玉第四百四十章 上任首日第六百二十五章 私见宋商第七百三十三章 出谋划策第二百六十九章 说客上门第四百三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第五百三十九章 南下吕宋第四百六十四章 钱铺调研第四百六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五百七十四章 曹秀入门第四百一十二章 两女相见第七百四十六章 步步为营第五百五十四章 战争升级第一百二十章 范铁牛打官司(上)第六百零七章 异族异心第三百八十三章 正式卸任第一百六十章 寿山寻宝第三百七十九章 芒川银矿第五百零五章 社稷为大第七百五十三章 辽国灭亡第六百六十三章 吕宋偶遇第二百二十六章 吏部报到第十五章 送礼记第三百九十一章 幕后真相第五百九十八章 慨然受命第十四章 回家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根基第三百八十二章 难以开口第七十二章 隐蔽的相亲第六百二十九章 铜铅活字第五百九十一章 狭路相逢第十七章 去镇里考试第二百七十四章 耽罗国(上)第二百二十五章 书房长谈第三百七十一章 态度软弱第一百八十五章 不欢而散第七百三十九章 重返京城
第七百四十二章 突袭锦州(上)第六十七章 贵客来访第十三章 辞京归乡第六百九十六章 远程火攻第一百八十二章 紧急救人第一百二十二章 游学第六百一十七章 捷报回京第十五章 送礼记第二百七十六章 耽罗国(下)第二百六十七章 加倍重赏第三十三章 三叔范铁牛第一百三十二章 临行前敲打第二百四十四章 丫鬟小冬第九十六章 何处不相逢第七百三十九章 重返京城第二百四十一章 小试牛刀第三百九十九章 针锋相对第三百四十章 催妆铺床(下)第四十三章 一招鲜第一百八十二章 紧急救人第四百二十五章 安插有眼线第一百二十四章 县衙前的血案第十三章 辞京归乡第四章 客串教授第六百五十五章 家有病人第六百九十二章 兵临幽州第四百七十三章 杀鸡儆猴第三百七十一章 态度软弱第一百九十六章 省试大幕拉开第五百零三章 护犊之心第五百四十章 唯一选择第四百二十三章 韩府策划第四百零七章 罢相传闻第三百四十三章 婚姻危机第五百章 翁婿解冻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遇老友第六章 假亦真时真亦假第四百八十六章 激烈争执第三百九十五章 调查立案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根基第二百三十五章 寻找寿礼第五十八章 范铜钟要上进第五百零三章 护犊之心第二百零二章 省试结束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根基第一百八十五章 不欢而散第十五章 送礼记第五百七十章 力劝天子(下)第二百零八章 开榜报喜第四百三十五章 遗产分配第七百三十七章 耕田之车第六百一十七章 捷报回京第三百九十九章 针锋相对第三百五十五章 小媳妇回门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王手段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子召见第五百六十三章 朝堂激辩第四百八十章 平留刺杀第七百三十章 南去北岛第七百零二章 精钢契机第三百二十八章 最高机密第一百六十三章 意外发现第一百五十一章 凤凰暖玉第四百四十章 上任首日第六百二十五章 私见宋商第七百三十三章 出谋划策第二百六十九章 说客上门第四百三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第五百三十九章 南下吕宋第四百六十四章 钱铺调研第四百六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五百七十四章 曹秀入门第四百一十二章 两女相见第七百四十六章 步步为营第五百五十四章 战争升级第一百二十章 范铁牛打官司(上)第六百零七章 异族异心第三百八十三章 正式卸任第一百六十章 寿山寻宝第三百七十九章 芒川银矿第五百零五章 社稷为大第七百五十三章 辽国灭亡第六百六十三章 吕宋偶遇第二百二十六章 吏部报到第十五章 送礼记第三百九十一章 幕后真相第五百九十八章 慨然受命第十四章 回家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根基第三百八十二章 难以开口第七十二章 隐蔽的相亲第六百二十九章 铜铅活字第五百九十一章 狭路相逢第十七章 去镇里考试第二百七十四章 耽罗国(上)第二百二十五章 书房长谈第三百七十一章 态度软弱第一百八十五章 不欢而散第七百三十九章 重返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