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新年(上)

政和七年腊月三十,癸未。西圆1118年1月23日

除夕。

已是政和七年的最后一天。同时这也是政和年号的最后一天。三个月前,道君皇帝在新建起的明堂,颁布了新一年的历法,同时昭告万邦,明年起,将改政和为重和,并大赦天下。

为了赶上重和圆年的圆旦朝会,宣和殿大学士蔡攸在基隆逗留了两天之后,就匆匆忙忙的告辞离岛。在使节船上,赵瑜塞进去了几乎能把船压沉的礼品,一部分是谢恩的贡物,但大部分还是给使节团的贿赂,在蔡攸的座舱里,还附赠两个会说话的礼物----李乾德的女儿,交趾的公主。赵瑜送上的这些礼品,大半是东海从交趾和占城劫掠而来的战利品,没本钱的礼物,他就想着让蔡大学士见识一下,灭人之国,到底能有什么样的收获。

蔡攸走后,听闻赵瑜封王,东海上下的军民们欢欣鼓舞,但刚刚就任的大小官吏们,却陷入了一阵歇斯底里的忙乱之中。赵瑜既然已经是一国之主,之前依节度使规格订立的制度、规程以及礼节、仪仗,便全都要更换,甚至那数千份封官晋级的告身文,由于提前盖下了东海节度的大印,现在也得一份份重新改写。

整个政和七年的腊月,东海的政府机关就这么在疯狂的忙碌中度过。但之前花了半年做的准备,却哪是一个月时间就能改换过去,而官吏们只顾忙着这些杂务,却连正事也耽搁了下来。所以到了除夕之日,赵瑜依然得待在基隆堡的房里,听着陈正汇向他汇报一堆积压下来的政事。

基隆堡现在成了东海宫城。原本住在堡内的文武官吏,都陆续搬了出去,除了驻守堡中的八百近卫,就只有赵瑜一家在其中居住。不过既然是宫城。自然也分了内外前后。☆☆后半部分,勉强算是后宫,而前半部分,则依然是东海的政治重心。白天时。官员们会进堡来处理公务,到了晚间,除了值日者之外,其他人便会离开。至于赵瑜的房,就只有不多的几个重臣,才可以进入。

赵瑜站在房窗前,皱眉翻看着一份刚送来地公文。他依然是一身旧日的青色常服,并没有因为封王。而讲究起穿戴来。略显冰冷的凉风从窗外吹入,半月来的湿闷地天气,终于在前日的一阵密雨之后,变得清爽起来。随之而起的北风,也给基隆带来了一丝冬天的气息。

从房向西望去。自基隆堡到七里外的基隆港,在河流和山丘之间,几个市镇和数个东海军营,已被一道竹篱绕起,这是计划中东海国都基隆城的范围。等到年后,基隆城的建设就将全面展开。

在刚刚草拟好的建城计划中。以基隆堡和基隆港为中心,倚着附近地山峦水势,将建起一个城周长达二十余里的大城。不过赵瑜并没有打算为这座城市修建多结实的城墙,两丈来高,一丈多宽也就足够了。一方面是因为东海所拥有的重型火炮,只要在城周的几处高地,修起能相互支援炮台,就算只有半人高地胸墙,也足以打任何来敌;另一方面。是赵瑜并不喜欢把钱往水里砸,以台湾的地理位置,以东海水军的战斗力,根本就没有修造城墙的必要。不过东海既然立国,就必须有个像样的都城,这样才能足够的威慑力和凝聚力,不然在他人眼里,东海永远都是个草台班子。

“整整三十八万贯啊……”赵瑜叹了口气,摇着头对陈正汇道:“为了个面子工程,就要把东海一年三分之一地财政收入丢进水里。东海国库再丰。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啊”

“汴京城年年维护。虽然只修外城。内城几乎都放弃了。但每年也要近十万贯地花费。现在基隆建城。连城墙带城内地建筑。只要费上这点钱已经算少了。”作为执掌东海政务院地相国。陈正汇向主君细细解释:“台湾土质松软、雨水又多。并不适合夯土筑城。但如果像基隆堡这样。用砖石夹土修起整条城墙。再加上城中各种必不可少地建筑设施。这三十八万贯就已是工部竭尽全力削减建城预算后。所得到地花费最少地结果。再也减不下去。”

“工部?”赵瑜笑道。东海立国。原来计划中地长史府便升为了政务院。而下属地六曹当然也跟着升为六部。“这个预算案。马林溪做不出来----他只会往多里用钱----还是下面地几个郎中做地罢?”

马大工到底有多少本事。他再清楚不过。若说造船。马林溪自称天下第二。那也没哪人有资格排到第一。但说起执掌工部。处理政事。他可就要抓瞎了。为了不让工部地工作陷入混乱。赵瑜和陈正汇可是帮他精心挑选了几个助手。以马林溪地年龄。过个两年怕是要致仕。未来地东海冬卿注1应该就会在那几个郎中中产生。

“马工做得已经不错了。下面地几个郎中也很用心。说起来。到了明年。工部就会是最忙地一个衙门。最好再充实些人手进去。以防措手不及。”

赵瑜点了点头。东海六部。最清闲是权利被占去地兵部。其次则是礼部。由于东海人少官少。刑部、吏部也不是很忙。工作最繁重地。只有给东海国民建立户籍、田籍地户部和监造各大工程地工部。

“等过了年。就从义学里在找些学生来做。不仅是工部。户部也要加派点人手。”赵瑜顿了顿。既然说起了户部。他又想起了另外一件事。问道:“对了。明年地年度预算案到底出来了没有?今天可都是除夕了。”

陈正汇应了一声,从他刚刚搬来地一堆公文中,抽出了一份来。他兼着户部尚的职位,编定财年预算也是他的工作之

赵瑜接过那份公文,随手翻到最后一页。只一看,登时吓了一跳,在国相陈正汇的签名之上,赫然有着一百三十万贯的字样。

一百三十万贯?他心中暗惊。也就是说从明年的二月,到后年的圆月,他至少要从东海国库里掏出整整一百三十万贯。不赵瑜摇摇头,政府的开支从来只会比预算多,不会比预算少,估计到了明年年底前,肯定还会要追加一部分。他连忙向前翻,又细细看了几眼,终于松了口气。

这一百三十万贯多是基础建设的费用:向台湾南方的开拓,几个新县城的修造,各种水利设施的兴建,岛上主要道路的水泥化改造,还有各个官作工坊的扩建工程,只要这些工程完工,就可以立刻省去一大部分开支。至于军费、行政费用和官吏们的俸禄,东海不过刚刚兴起,还不至于有冗官和冗兵,也不会有什么的冗费,相对于大宋每年九成的收入被这些蠹虫消耗掉,东海明年花在一万五千常备军和一千多官吏身上的开支,就只有六十万贯。不过这并不包括年节庆典的赏赐----这部分的费用,必须出自赵瑜的内库。

就如此次赵瑜封王,从他的内库下的赉赏整整有三十万贯,除此之外还有八万匹从大宋购来的各色丝绢和大批的香料、器物。不但军队、官吏们人人有份,赵瑜名下的各个作坊、商队也都有赏赐下。比起当初以节度使的规格做的预算,整整高出了两倍。

但赵瑜倒不担心内库缺钱,他是名副其实的富可敌国,东海的财富有一半是他的,剩下的一半也由他名下的东海钱庄控制,台湾岛上几乎所有的移民都是他的债务人。除了赵瑜自己和钱庄的总库,就连陈正汇这个相国都算不清他到底有多少钱。

不过钱是挣来用的,赵瑜也没有吝啬的想法。他身为东海之主,但每年花在自己和家人身上的,也不过万贯。而他投入到东海国内教育上的费用,却高达二十五万贯。若是国库真的缺钱,赵瑜也不介意动用自己的私房。

把预算案从头到尾认真的审查了一阵,没见到有什么大的问题。赵瑜便拿起朱笔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盖上东海国王印。并没有交给陈正汇,而是与一堆批阅过过后的奏章放在了一起。

他对陈正汇笑道:“这些琐事,还是留到明年再说罢。今天,先生早些回去歇着,明天还有我东海次的大朝会何况,先生的亲眷刚刚来到岛上,现在必然在府中苦候,不要他们久等啊。”

陈正汇犹豫了一下,他成了大宋藩国相国,论身份也不算辱没了先人,故而便遣人回福建老家把妻儿都接了过来。一别十年,也的确该多陪着他们一些了。

“臣遵旨”陈正汇向赵瑜叩拜后退了出去。虽然赵瑜为王之后依然恭称他作先生,但陈正汇却谨守礼仪,从未有过失礼之举。

陈正汇退了出去,赵瑜又站到了窗边,俯视着他的国家。新的一年就要到了,离他的目标也越来越近。

他伸手探出窗外,张开五指,举在眼前,天地仿佛都在指掌中。

“还差一步”

注1:工部尚的别称。这种别称出自于《周官》。吏部为天官冢宰,户部为地官司徒。而礼、兵、刑、工四部,分别是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

第40章 故人(下)第10章 三国(下)第54章 涌金(上)第26章 俘王(中)第43章 帝位(下二)第18章 神机(下)第28章 雄心(上)第44章 蔡攸(上)第55章 九五(中一)第2章 平安(下)第32章 轻取(下)第14章 硝烟(中)第27章 开春(下)第15章 传承(一)第8章 四方(中)第3章 老种(下)第24章 烈风(下)第40章 后续(上)第6章 满万(下)第34章 覆亡(上)第28章 雄心(上)第35章 改变(下)第50章 圣公(下)第24章 舆论(上)第13章 西路(五)第43章 帝位(下三)第21章 阵线(下)第57章 九五(中三)第53章 道阻(完)第21章 开局(下)第26章 俘王(中)第39章 战线(下)第46章 乱象(三)第6章 满万(下)第30章 祭灵(下)第22章 球赛第8章 未雨(下)第46章 新年(上)第30章 轻取(上)第5章 满万(上)第39章 故人第14章 包围(中)第43章 帝位(下二)第30章 连横(下)第35章 移民(下)第24章 烈风(下)第41章 内附(下)第58章 西军(下)第30章 祭灵(下)第58章 九五(下一)第23章 烈风(中)第13章 西路(五)第16章 遭遇(上)第17章 丰收(上)第25章 俘王(上)第5章 东京(下)第5章 满万(上)第32章 祭灵(上)第5章 未来(上)第23章 丧事(上)第21章 开局(下)第5章 东京(下)第42章 改制(上)第23章 武功(下)第60章 九五(下三)第24章 烈风(下)第16章 船场(下)第2章 平安(下)第18章 伊德利斯东游日记(完)第61章 九五(下四)第37章 湄屿(上)第59章 九五(下二)第26章 俘王(中)第20章 百神第20章 开局(中)第19章 军器(下)第57章 西军(中)第34章 南行(下)第28章 帝国(下)第21章 勇气(中)第54章 涌金(上)第35章 出战(下)第25章 失算(上)第56章 九五(中二)第59章 九五(下二)第44章 蔡攸(上)第28章 雄心(上)第17章 变奏(下)第34章 移民(上)第37章 岛南(下)第2章 白山黑水(二)第11章 孤舟(上)第56章 西军(上)第1章 夜话(上)第45章 乱象(二)第13章 琉球(下)第16章 变奏(上)第40章 故人(下)第44章 决胜(中)第23章 丧事(上)
第40章 故人(下)第10章 三国(下)第54章 涌金(上)第26章 俘王(中)第43章 帝位(下二)第18章 神机(下)第28章 雄心(上)第44章 蔡攸(上)第55章 九五(中一)第2章 平安(下)第32章 轻取(下)第14章 硝烟(中)第27章 开春(下)第15章 传承(一)第8章 四方(中)第3章 老种(下)第24章 烈风(下)第40章 后续(上)第6章 满万(下)第34章 覆亡(上)第28章 雄心(上)第35章 改变(下)第50章 圣公(下)第24章 舆论(上)第13章 西路(五)第43章 帝位(下三)第21章 阵线(下)第57章 九五(中三)第53章 道阻(完)第21章 开局(下)第26章 俘王(中)第39章 战线(下)第46章 乱象(三)第6章 满万(下)第30章 祭灵(下)第22章 球赛第8章 未雨(下)第46章 新年(上)第30章 轻取(上)第5章 满万(上)第39章 故人第14章 包围(中)第43章 帝位(下二)第30章 连横(下)第35章 移民(下)第24章 烈风(下)第41章 内附(下)第58章 西军(下)第30章 祭灵(下)第58章 九五(下一)第23章 烈风(中)第13章 西路(五)第16章 遭遇(上)第17章 丰收(上)第25章 俘王(上)第5章 东京(下)第5章 满万(上)第32章 祭灵(上)第5章 未来(上)第23章 丧事(上)第21章 开局(下)第5章 东京(下)第42章 改制(上)第23章 武功(下)第60章 九五(下三)第24章 烈风(下)第16章 船场(下)第2章 平安(下)第18章 伊德利斯东游日记(完)第61章 九五(下四)第37章 湄屿(上)第59章 九五(下二)第26章 俘王(中)第20章 百神第20章 开局(中)第19章 军器(下)第57章 西军(中)第34章 南行(下)第28章 帝国(下)第21章 勇气(中)第54章 涌金(上)第35章 出战(下)第25章 失算(上)第56章 九五(中二)第59章 九五(下二)第44章 蔡攸(上)第28章 雄心(上)第17章 变奏(下)第34章 移民(上)第37章 岛南(下)第2章 白山黑水(二)第11章 孤舟(上)第56章 西军(上)第1章 夜话(上)第45章 乱象(二)第13章 琉球(下)第16章 变奏(上)第40章 故人(下)第44章 决胜(中)第23章 丧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