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山雨欲来

种师道一出门,便给童贯引到国宾馆,并告诉他,这几天不得自行外出,随时等候圣上的召见。

种师道明白这是变相软禁,待到达国宾馆,见到朱武、宗泽、李夔、李纲、周侗时,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事已至此,他们几人只好呆呆的等着种浩的消息了。不管怎么样,不管以后的路怎么走,毕竟他们是遇到了一名明君。种师道心中明白,这五城兵马指挥可是在京师乃至全国是一支真真正正的私人可以掌控的部队,这近十年以来,长期掌控在枢密院手中,其实是枢密副使蒋之奇控制着。在军队中,恐怕只有西北军的种家亲兵可以与其一较高下了。在这点上,种师道不得不佩服这年轻皇上的眼光是很独到甚至是很毒辣的。

种师道见其它人在说话的时候,悄悄把朱武拉到一边。

“我说朱武啊,在京中你难道不知道这蒋之奇的五城兵马指挥是怎么一回事的吗?”

“我当然知道了,难道你以为皇上会不知道吗?”

其实我当然知道这五城兵马指挥是怎么一回事了,当年的赵佶就是因为一时心肠太软,没有及时地把它们掌控在手中,导致后来屡次的给掣肘,甚至只能孤坐皇城,而在关键的时候靖康城破也是由于五城兵马反水而让金兵攻入汴京的。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厥。”当年岳武穆的一首满江红,曾唱得多少我大宋华夏热血男儿的热泪盈眶,靖康耻啊,这是我华夏大汉民族心中一种永远的痛。我怎么能忘记?又怎么会忘记呢?何况我现在正是作为靖康耻此事中的主角人物出现呢。

对五城兵马指挥的行动除非不发动,一发动就要雷霆万钧的彻底拿下,我是发了狠心的了,这毒瘤,这心中永远的痛,我要一举铲除,让它万劫不复。

“就怕皇上太年轻不经事,一时心血来潮,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不吝是一场豪赌啊。”

“种兄你放心吧,如果皇上真的不知道,不是还有我们两人在一旁还可以说上一会话吗。”

种师道眉头一皱,叹息道:“朱武,你是想看一看皇上是不是你心中的真命天子罢。既然你鬼谷师尊都说皇上是帝星降我大宋,难道你还怀疑吗?”

朱武苦笑,这种师道确实说中了他的想法,其实师尊老了,而鬼谷一门又不能押错宝,事关鬼谷派的一代兴衰,这让朱武又怎么能够大意得了呢。

其实种师道与朱武那里知道,我这个熟知自己大宋历史的知情人赵佶哪还能走北宋这一段老路呢,对于会给我下绊脚石的五城兵马指挥,肯定要提前清除出去。

我哪能心血来潮的来一场豪赌啊。这一赌,是拿我的身家性命和整个大宋江山来开玩笑,我可不会那么傻。

在种师道与种浩还未回来的这十几天里,我与童贯早已秘密出宫,开始为铲除五城兵马指挥一事作准备。

历史,在这里开始偏离轨迹,历史,在这里开始转弯。一个全新的大宋,一个全新的赵佶和我,在这里开始转折。在这个转折点上,我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在骁骑军左营,我见到了北宋除了四大将门之外的最忠心的外戚高家的代表人物高永年。

童贯给高家三人的评价是将才。

“什么人敢乱闯骁骑军大营?”

“告诉高将军,说宫中旧人来见。”

由于是微服私访出门,童贯一身不伦不类的书生打扮,又不敢露出他特有的太监噪门,门卫见我二人衣冠楚楚,气宇轩昂,倒也不敢怠慢,忙进去通报。

“宫中旧人?”高永年听得门卫通报,不禁想,自己哪里有什么宫中旧人,莫非是先姑母高太后的下属有什么事来求自己,想到这,高永年忙叫传见。

待我与童贯两人进去,高永年大吃一惊,见是皇上亲来,正要下跪,我摆摆手,高永年惊醒过来,见皇上微服私访,肯定不会让下面的人知道,忙挥退手下。

待大帐中四下无人,高永年忙不迭的跪下道:“骁骑军都指挥使高永年不知皇上驾到,有失远迎,请皇上恕罪。”

“朕今天是微服私访,高爱卿何罪之有,起来吧。”

“谢陛下。”

高家是官宦世家,高永年见过赵佶后,不象其它人一样会进退失据,从容的站到一边。他知道皇上此次秘密亲来,一定是要和自己说些什么事,便静待皇上发问。

“高爱卿到骁骑军差不多有一年了吧?”

“启禀陛下,臣原来是虎翼军都指挥使,一年前禀皇上和先向太后旨意,出掌骁骑军。臣在此谢过皇上的信任。”

高永年与我都知道,在京师的所有禁军中,只有骁骑军是皇帝的亲兵,属于皇帝本人直接指挥的。能够当上骁骑军的都指挥使,那就证明是忠于皇室的人,是忠臣的象征。

“高家的忠心,朕是知道的。高爱卿啊,朕记得好象五城兵马指挥是属于骁骑军管辖的是吗?”

高永年苦笑:“陛下有所不知,这五城兵马指挥名义上是属于骁骑军管辖,但他们是直属于枢密院指挥的,就是我这个骁骑军的都指挥使,也没有办法调动。”

我故作不知道状,“哦,直属枢密院?现在的枢密使曾布是个文臣,懂什么兵事,枢密副使蒋之奇又长期抱病在家,这五城兵马指挥可牵涉到京师的安危啊,岂可大意。不如这次让它重归回朕的骁骑军来管辖罢。”

“皇上,这万万不可啊。”

“高爱卿,这是为什么呢?”

“皇上有所不知,其实这五城兵马指挥是京师中的惟一一支私兵,因为长期掌控在枢密院手中,五城兵马的所有军士,均是从禁军各军中抽调过去的精锐,他们眼中只有枢密院旨意,当年大行哲宗皇帝要调动五城兵马,还要先征求枢密使蒋之奇的同意。”

“哼,天下兵马均是朕的兵马,这区区五城兵马指挥,难道朕都调动不了。”

第九十章 未雨绸缪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职第三十章 宫内宫外第六十二章 吐露心声第五十七章 重振家声第二十章 侍卫首领第八十六章 东海余孽第四十九章 分兵入陕第一百零六章 长途奔袭第三十二章 内阁问案第一百零六章 长途奔袭第六十四章 相机而动第三章 初识朝政第九十一章 河东路帅第一百零二章 运筹帷幄第六章 将星纷现第三十五章 互市框架第五十五章 两浙沈家第一百章 改变观念第六章 将星纷现第九章 鬼谷传人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六十四章 相机而动第九章 鬼谷传人第五十二章 上兵伐谋第六章 将星纷现第二十四章 大辽通使第三十四章 怡心亭中第七十五章 首战铁山第七十八章 兵阻通会第五十九章 定边伏击第三十三章 借题发挥第十八章 六部尚书第六十二章 吐露心声第五十七章 重振家声第十九章 整军待旦第四十四章 种帅心思第六十六章 错有错招第六十七章 皇城血腥第五十五章 两浙沈家第八十六章 东海余孽第十七章 枢密风云第六章 将星纷现第三十五章 互市框架第七十二章 华山逆徒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势第四十三章 所见略同第八十七章 沈府地陷第三十章 宫内宫外第一百零七章 破敌前夕第十七章 枢密风云第七十章 陈留军营第八十四章 大宋海客第三十四章 怡心亭中第八十一章 西北捷报第一百章 改变观念第五十二章 上兵伐谋第二章 借尸还魂第一百零一章 一个圈套第八十章 朝臣之见第五十一章 以任代罚第五十九章 定边伏击第三十六章 沈家有女第八十四章 大宋海客第五章 微服出游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职第三十八章 贤王后人第三十一章 商战告捷第九十八章 开张大吉第五十七章 重振家声第七十三章 会聚秦州第八十六章 东海余孽第二十七章 皇亲国戚第七章 宋之大害第七十一章 宣武换将第三十章 宫内宫外第七十一章 宣武换将第八十一章 西北捷报第八十章 朝臣之见第五十一章 以任代罚第十四章 山雨欲来第七章 宋之大害第九章 鬼谷传人第四十六章 各出心机第一章 陆判说史第二十七章 皇亲国戚第九十六章 除恶务尽第一百零六章 长途奔袭第二十九章 种浩之计第二十四章 大辽通使第六十七章 皇城血腥第五十五章 两浙沈家第五十七章 重振家声第九十一章 河东路帅第九十一章 河东路帅第九十一章 河东路帅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员第八十二章 德州回军
第九十章 未雨绸缪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职第三十章 宫内宫外第六十二章 吐露心声第五十七章 重振家声第二十章 侍卫首领第八十六章 东海余孽第四十九章 分兵入陕第一百零六章 长途奔袭第三十二章 内阁问案第一百零六章 长途奔袭第六十四章 相机而动第三章 初识朝政第九十一章 河东路帅第一百零二章 运筹帷幄第六章 将星纷现第三十五章 互市框架第五十五章 两浙沈家第一百章 改变观念第六章 将星纷现第九章 鬼谷传人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六十四章 相机而动第九章 鬼谷传人第五十二章 上兵伐谋第六章 将星纷现第二十四章 大辽通使第三十四章 怡心亭中第七十五章 首战铁山第七十八章 兵阻通会第五十九章 定边伏击第三十三章 借题发挥第十八章 六部尚书第六十二章 吐露心声第五十七章 重振家声第十九章 整军待旦第四十四章 种帅心思第六十六章 错有错招第六十七章 皇城血腥第五十五章 两浙沈家第八十六章 东海余孽第十七章 枢密风云第六章 将星纷现第三十五章 互市框架第七十二章 华山逆徒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势第四十三章 所见略同第八十七章 沈府地陷第三十章 宫内宫外第一百零七章 破敌前夕第十七章 枢密风云第七十章 陈留军营第八十四章 大宋海客第三十四章 怡心亭中第八十一章 西北捷报第一百章 改变观念第五十二章 上兵伐谋第二章 借尸还魂第一百零一章 一个圈套第八十章 朝臣之见第五十一章 以任代罚第五十九章 定边伏击第三十六章 沈家有女第八十四章 大宋海客第五章 微服出游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职第三十八章 贤王后人第三十一章 商战告捷第九十八章 开张大吉第五十七章 重振家声第七十三章 会聚秦州第八十六章 东海余孽第二十七章 皇亲国戚第七章 宋之大害第七十一章 宣武换将第三十章 宫内宫外第七十一章 宣武换将第八十一章 西北捷报第八十章 朝臣之见第五十一章 以任代罚第十四章 山雨欲来第七章 宋之大害第九章 鬼谷传人第四十六章 各出心机第一章 陆判说史第二十七章 皇亲国戚第九十六章 除恶务尽第一百零六章 长途奔袭第二十九章 种浩之计第二十四章 大辽通使第六十七章 皇城血腥第五十五章 两浙沈家第五十七章 重振家声第九十一章 河东路帅第九十一章 河东路帅第九十一章 河东路帅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员第八十二章 德州回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