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节 根括

靖康二年二月二十七日上午,开封府中,徐秉哲恨恨的说:“梅执礼把官家的恩义都抛之脑后了吗?真是个忘恩负义的小人。”

在这一天,朱皇后终于接受众臣推戴,让太子赵谌监国,皇后垂帘听政。而梅执礼也拒绝徐秉哲的要求,梅执礼回答:“百姓空虚,无从征集,故难从命!”

而且告诉徐秉哲,现在皇宫和户部各个内藏库,包括大内、龙德宫、左藏库,京师上四库等各处府库,共有金锭三百万锭,银锭一千万锭,帛和各类为动用的绸缎一千万匹,珍珠玛瑙翡翠等珍宝“未见实数”。

但这些府库都已经被查封,没有枢密院的命令,休想走出一钱银子。

徐秉哲见梅执礼毫不配合,只能去求助于太宰何栗,何栗想办法给了中书侍郎王孝迪一份手札,以王孝迪雍为“根括使”,督促汴梁百姓把犒设拿出来。

开封府勒令权贵、富户、商民全都出资犒赏金军。

汴梁商业繁华,商业集中的市集称作“坊”,在围城三个月之后,仍有二十三坊在稳定运营。平均每坊摊派到金四十五万锭,银九十万锭,丝帛四十万匹。对家产不足十贯的贫民,“网开一面”,只要缴纳黄金百两。

命令一下,开封府的衙役们立即出动,四处捕人,凡不缴纳金银者,一律拉到衙门大刑伺候,在按户,按人头,按官阶缴纳了金银之后,才会放回。

开封府的衙役们出击了,但有些地方,比如都门禁军以往的驻地,由于很多禁军的都拿营房做生意,因而也形成了“坊市”,这些地方去了,就被禁军家属和商人们仗着枢密院的势打将出来。

现在的汴梁,成了两套官府机构并行不悖。一套以枢密院为首的两河道宣抚司,以抗敌为第一要务,另一套是以诸位宰执在后面支持,开封府为执行机构,专门筹措赎回皇帝的犒设。故而史称“府院之争”。

由于枢密院主要关注的是对城外敌人的抗击,而汴梁城内的管理正是开封府当管的事务,因此在这场“根括”刚开始的阶段,枢密院没有料到徐秉哲等人公然会在城内根括,从而部分百姓遭遇了巨大损失。

汴梁城内倾家荡产,投井上吊的百姓不可胜数,衙役根括时又烧屋赶人,往往将一排住宅都烧掉,百姓们到大相国寺避居,二月二十八日晚天气骤然转寒,大相国寺内的难民啼嚎饥寒,一夜之间冻死万余人。

这天夜里,开封衙役冲进徐老爹家中,当即张榜索要黄金一百锭。徐老爹在樊楼里有个茶铺儿,而且有点茶一绝,连太上皇都对他的点茶技艺赞不绝口,但衙役不管这些,冲进徐老爹屋中就开始搬东西,徐老爹要上去阻拦,却被推倒在地。

衙役们看见金银器便收纳起来准备上交,而别的实用的物事,便要自己拿回家去,占些小便宜,把徐老爹屋中珍藏的茶砖打得粉碎。

徐老爹嚎啕大哭:“真正的宝物就被竖子毁了。”

恶狠狠的差役们一齐动手,翻籍倒筐,乱捧乱踢,还在室内挥舞皮鞭,把徐家的人赶来赶去。徐老爹惊鸿不忿,待要上前去与衙役理论,一鞭早已飞来。正好打在他左颊上,顿时肿起一条血痕。

这里正在纷扰之际,忽然门外喧声大作,大门倏地打开,一个矮矮小小,髯发蓬松,却生得结实健壮,双目炯炯有神的老头,提一盏灯笼,灯笼壳上还画着一枝水墨杏花,称为杏花灯,领头走进。

跟着百十个老百姓,也都提着灯笼拥进门来。

他们都是徐老爹的街坊邻居,也有一部分住得远些。他们听到隔壁的喧闹叫喊,就聚拢过来。

“你是何等样人,敢到这里来扰乱本府公干?”

“俺是个小小的染匠,人称何老爹。今日率众来此,就要看看你们如何行事。休道老百姓干涉官府,你们平常净干些鸡鸣狗盗之事,有天没日,人心难容。今天凑巧,狭路相逢,就想跟你们算算这笔帐。”

老头嬉笑怒骂一番,旁观者都帮腔叫好。

“反了、反了!你们快上来把这老泼皮捆上,送府严究。”

“谁敢碰何老爹一根汗毛,俺就与他拼了!”一个精壮汉子,越众踏前一步,怒目瞪视。两名差役不识高低,手舞皮鞭,要想把他赶开。只见他两掌轻轻一翻,就把两个狗头摔倒。

忽然有个差役认出了这个精壮汉子是谁,恐怖地喊出来:“他是小关索李宝!”老百姓们也呐喊助威道:“小关索李宝,小关索李宝!”有人说“他就是东京城里鼎鼎大名专抱不平,专打贪官赃吏的小关索李宝。”

几十名差役一听说是李宝,吓得一齐转身,就想夺路而逃。

“哈哈,哈哈!”何老爹得意地大笑,指着门外道,“你们几个狗贼,放眼看看这镇安坊多少人,今日一家你们也休想抄掠。”

这里门外涌来成千上万的百姓,他们多数是店铺作坊的伙计、工匠、沿街叫卖的小贩,也有店主、士子、太学生,一部分巡街的禁军也加入他们的行列,使队伍的进行通行无阻。

他们或手提灯笼,或高举火把,把镇安坊一带照耀得满天通红,到达徐老爹家门口时,大家高呼:

“狗贼,要做金贼的走狗吗?”

“打死这些走狗。”

开封府的班头见机得快,赶紧招呼手下狼狈逃窜。

徐老爹,何老爹,小关索李宝几人商议。

“老头子听那几个衙役说,是奉索虏元帅的命令查抄,只怕他们不会善罢甘休。”

“老爹莫怕,他们来一次,吾李宝就打他们一次。”

“他们还要去别处查抄,你小关索都能打的过来吗?”

“那咱们去宣德门磕阙,现在太子监国,要与索虏打到底,定不会让他们胡来。”说书人陈夫子说道。

这里很多人都参加过去年的宣德门磕阙,那一次磕阙后,官家就召回了李纲和种师道,于是众人都觉得这办法管用。

于是,第二天,一群衣缕阑珊的百姓来到登闻鼓院,登闻鼓院虽然是一个吸取民意的开放性的机构,它和东京大大小小几百个官署一样,早已浸透了腐朽霉烂的官僚气。

这时,早过了应卯上班的时刻,宫署的大门还是闭得沉沉的,署内办事的官吏寥若晨星,对门外陆续到来,已逐渐多至数百人百姓队伍还置如罔闻。

等到百姓已经超过千人的时候,李宝先提起鼓槌,用力在鼓上击上一阵,这登闻鼓果然发音洪亮,一声声、一槌槌都敲进东京人民的心里,召集来更多的百姓参加集会。

两个时辰过后,参加的百姓越来越多,不但附近的过路行人,远住在城西、城北的居民也都闻风赶来,参加义举。现在人数已不是以千计,而要以万计了。镇安坊的街坊们在这支队伍中占的比例已微不足道。

来襄成义举的百姓多数是一般城市居民,其中有店铺主、作坊主、各行各业的行头、行老、小商贩、手工匠,各色手工艺人以至酒肆饭店的博士、铛头、行菜、过卖,官府人家的押番、门子、轿番、小厮儿、火头等等。

参加行列中的还有闲散的小官吏、士兵和低级军官。僧道缁流等出家人,虽然出了家,却并未“出国”。在这个行动中,大多仍然六根未净,关心大家关心的事,纷纷走出庵庙寺观,赶来参加。

邀许多不同阶级、阶层,不同职业、行业,百姓集合在一个统一的行动中,绝不是有人在事前组织,或者临时动员号召,更加淡不上有人在暗中操纵。

没有哪个人有这样大的能量,能够把这么多的人在这么短的时间中集合起来。他们大多数是自发而来的,史载“不期而会者数十万人”,“不期而会”。

如果说,以往汴梁的百姓,对金贼只是出于“忠君爱国”的模糊感情,或者对未开化的野蛮的恐惧,而支持官兵抗战的话,那么从这一刻起,抗战就成为与汴梁每一个百姓生死攸关的事情。

人人都已经知道,如果与金人讲和,如果让金人踏入这座城市,那汴梁的每一家每一户,都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千百万百姓的行动指南,只需要一个简单的信念一句简单的口号。“绝不贿敌”,就是这样的一个信念,一句口号。在百万户东京人民中有九十多万人都成为主战派。

这是因为人民百姓积累了千百年的经验教训,最后得出了一个惨痛而有益的结论:对于来犯之敌,只有坚决抵抗,把他们打败、消灭才有自己的生路,其他谋和、妥协、投降都是死路一条。

他们把复杂的斗争简单地概括成为一个信念、一句口号,那就是:禁绝根括,绝不贿敌。

东京人民在升平时节曾经是浮华的,脆弱的,追求虚荣和享乐的。

但是在战争的考验下,他们坚强起来了。三个月的围城,苦战,粮食的匮乏,金国贪婪的勒索,和主和官员恬不知耻的根括,让他们懂得国家和民族在受到压迫和侵犯的时候,应当怎样保卫自己的尊严与生存。

这时,内侍童穆从宫中出来,站到一处高台上:“监国均旨,百官百姓接旨。”

求红票、收藏、评论、月票

第六十七节 劫收第四十节 打探第八十二节 救魏第一百二十七节 呼家将演义大纲第四十七节 阻截第八十四节 分裂第七节 战长安(一)第八十五节 根括第一百一十三章 消除隐患第二十五节 归信县第五十七节 索女建炎篇 誓扫胡尘不顾身 第两百一十一节 童穆的作用第二百五十一节 良机第二十二节 郑伟第三十七节 明志第五节 溃兵第二百二十三节 取汾州第八十九节 赵构第八十九节 赵构第一百九十三节 历史的惯性第九十四节 秦桧第六节 成军第六十节 刘彦宗第二十六节 突围第七十节 压力第三十七节 明志第六十四节 联姻第十五节 卢龙第一百七十五节 设计第一百四十节 出发第七十五节 移驾第一百八十四节 幕府第四十九节 邀击第六十四节 巡城第一百五十八节 受困第二十节 练兵第九十八节 改元第一百一十七节 断我一臂第一百六十二节 海运第二百三十九节 祭黄帝第二百三十六节 质子营第一百四十节 出发建炎篇 誓扫胡尘不顾身 第二百零五节 求情第一百四十一节 齐州第四十五节 变田第七十节 压力第六十节 雁门关第六十八节 军纪第二十五节 归信县第二十六节 霸州第九十四节 秦桧第五节 溃兵第二百五十九节 旧法第一百五十节 襄阳第五十四节 张崇第四十节 赛跑第一百一十七节 断我一臂第一百四十一节 齐州第二节 大名第一百九十五节 首谋第一百一十二节 纵马公堂第一百三十六节 责任之争第二百四十八节 自转第一百五十一节 淝水第一百五十八节 受困第十二节 宣赞第二百三十八节 义无反顾第八节 激进第八十六节 团练第一百零三节 理顺第三十四节 结阵第八十八节 新安抚第一百九十六节 退军第二十六节 突围第四十六节 少府寺第一百零一节 火并第二百三十九节 祭黄帝建炎篇 誓扫胡尘不顾身 第二百零九节 皇帝失踪了第二十四节 故人第两百一十八节 平乱第五十节 青眼虎第五十六节 兑赏第六十七节 劫收第二百五十七节 解释第一百四十节 分道第四十八节 宴请第一百五十九节 候援第三十五节 杀阵第二百三十九节 祭黄帝第一百八十三节 僵持第三十二节 襄汉失守第一百三十六节 责任之争第八十二节 堡垒第九十六节 折冲第十二节 宣赞第一百六十九节 遍地烽火第一百七十一节 拒绝第一百九十七节 时代的转折第十八节 穿越者的弱点第一百三十九节 邓州
第六十七节 劫收第四十节 打探第八十二节 救魏第一百二十七节 呼家将演义大纲第四十七节 阻截第八十四节 分裂第七节 战长安(一)第八十五节 根括第一百一十三章 消除隐患第二十五节 归信县第五十七节 索女建炎篇 誓扫胡尘不顾身 第两百一十一节 童穆的作用第二百五十一节 良机第二十二节 郑伟第三十七节 明志第五节 溃兵第二百二十三节 取汾州第八十九节 赵构第八十九节 赵构第一百九十三节 历史的惯性第九十四节 秦桧第六节 成军第六十节 刘彦宗第二十六节 突围第七十节 压力第三十七节 明志第六十四节 联姻第十五节 卢龙第一百七十五节 设计第一百四十节 出发第七十五节 移驾第一百八十四节 幕府第四十九节 邀击第六十四节 巡城第一百五十八节 受困第二十节 练兵第九十八节 改元第一百一十七节 断我一臂第一百六十二节 海运第二百三十九节 祭黄帝第二百三十六节 质子营第一百四十节 出发建炎篇 誓扫胡尘不顾身 第二百零五节 求情第一百四十一节 齐州第四十五节 变田第七十节 压力第六十节 雁门关第六十八节 军纪第二十五节 归信县第二十六节 霸州第九十四节 秦桧第五节 溃兵第二百五十九节 旧法第一百五十节 襄阳第五十四节 张崇第四十节 赛跑第一百一十七节 断我一臂第一百四十一节 齐州第二节 大名第一百九十五节 首谋第一百一十二节 纵马公堂第一百三十六节 责任之争第二百四十八节 自转第一百五十一节 淝水第一百五十八节 受困第十二节 宣赞第二百三十八节 义无反顾第八节 激进第八十六节 团练第一百零三节 理顺第三十四节 结阵第八十八节 新安抚第一百九十六节 退军第二十六节 突围第四十六节 少府寺第一百零一节 火并第二百三十九节 祭黄帝建炎篇 誓扫胡尘不顾身 第二百零九节 皇帝失踪了第二十四节 故人第两百一十八节 平乱第五十节 青眼虎第五十六节 兑赏第六十七节 劫收第二百五十七节 解释第一百四十节 分道第四十八节 宴请第一百五十九节 候援第三十五节 杀阵第二百三十九节 祭黄帝第一百八十三节 僵持第三十二节 襄汉失守第一百三十六节 责任之争第八十二节 堡垒第九十六节 折冲第十二节 宣赞第一百六十九节 遍地烽火第一百七十一节 拒绝第一百九十七节 时代的转折第十八节 穿越者的弱点第一百三十九节 邓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