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 举贤不避亲

思索良久,赵子良对站在旁边的亲兵吩咐:“去把诸将和幕僚们都请来!”

“诺!”

没过多久,主要将领和幕僚官员们纷纷赶来。

“见过大帅!”

“诸位都免礼!”赵子良抬了抬手,对众人说道:“刚刚收到消息,吐蕃人派了一支兵力达五万之众的大军由大将铁刃悉诺罗统领从大斗峡谷杀进了河西腹地,并且一路势如破竹地攻城略地,前几日更是攻破了凉州武威城!”

“嗡嗡······”大帐内众将和官员幕僚们顿时炸了锅。

“这可怎么办呐?”

“这如何是好啊!”

“完了完了,河西走廊被切断,朝廷与西域属地就彻底断绝了联络,这如何是好?”

诸如此类的话语一句接一句的从大将和官员幕僚们的嘴里说出来,整个大帐内如同菜市场一般闹哄哄的。

赵子良抬了起手,众将和官员幕僚们顿时都停了下来。

高尚站出来拱手道:“大帅,吐蕃人杀进河西腹地、攻破武威城事关重大,须派人火速上报朝廷!再者,我军不能只顾陇右而不顾河西,河西被吐蕃军攻占,我们就与安西、北庭失去联系,时间长了,朝廷对西域各地的控制就会减弱,这只是其一;其二,每日都有大量的商旅来往中原和西域,是丝路的必经之路,即便河西走廊只被吐蕃军攻占一日,对我朝的财赋损失也是极为巨大的;其三,河西若长期被吐蕃军占据,势必对当地百姓进行劫掠和杀戮,造成极大的破坏,而我军若不前往救援,河西百姓们必对朝廷失去信心啊!”

赵子良点点头,说道:“高先生把此事的影响和厉害关系说得很通透,咱们确实不能放着河西不管,本帅决意派一员大将领兵五万从金城出发前往河西收复失地,哪位将军愿意领兵?”

李晟和白孝德双双站出来抱拳道:“启禀大帅,末将愿意领兵前往河西平定吐蕃之祸!”

“你们二人?”赵子良分别看了看两人,随后摇头道:“你们两个不行,明日本帅就要率主力西进鄯州,如若你们二人之中走了一人,本帅十几万大军麾下连一个可用、得力的大将都没有了,不行不行!”

李晟和白孝德听了赵子良的话既觉得可惜,但同时又很高兴,这说明赵子良对他们二人很重视,是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两人犹豫了一下便退回了原位。

大帐之中不但有北庭军主要将领,还有中原军的主要将领,这些人互相看了看,都有站出来要领兵的意思,赵子良却说道:“此次统兵,从来没有去过河西的将军们就不要站出来毛遂自荐了,不熟悉沙漠地带天气和地形的将军也不要想了,这河西、陇右的地形和天气与中原截然不同,因为你从来没到过河西,一旦出现异常天气情况,你根本不知道如何应对,只怕还没有与吐蕃人交手,大军就被不战自溃了!”

大将们一听,大多数都熄了了这个心思,而有这方面经验的不是资历不够,就是从来没有单独领兵出征的经验,因此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接这个任务。

赵霆本来没有这方面的想法,因为他太年轻了,这里很多大将的资历都比他老,但大帐内这么多大将,却没一个人站出来,有资格的楚歌和李嗣业两人都另外有任务,而白孝德和李晟又不能离开,从军职上来说,也只有他有这个资格,但他心里也没底,毕竟年纪小,又从来没有单独统带五万大军打过仗,但没有站出来接这个任务又不行。

想了想,赵霆一咬牙站出来对赵子良抱拳道:“父亲,孩儿愿领兵去河西对付吐蕃人!”

大帐内众将一看,都不由目瞪口呆,让一个毛头小子统领五万大军单独去对付吐蕃人?

赵子良也是一愣,走到座位上坐下,看着赵霆问道:“你觉得你行?”

赵霆硬着头皮反问:“孩儿为何不行?孩儿也不是没有统带过五万大军,孩儿在西域长大,西域的沙漠、丘陵地形比这河西和陇右更复杂,天气更恶劣,在这方面孩儿自认为没问题,孩儿只是从来没有独自统带五万大军出征的经历!父亲可能觉得孩儿年纪小,行事不够稳健、易冲动,但这是孩儿不能担此重任的理由吗?父亲当年不也是十几岁就独领大军与敌作战吗?父亲既然可以,孩儿为何不行?”

大帐内所有人听了赵霆这话都不由心说这孩子胆子也够大的,还说得头头是道,虽然不知道赵霆有没有这个能力,但赵霆身上这种胆魄却是让他们都刮目相看。

赵子良看着赵霆沉默了半响,看向王维说道:“王先生,赵霆年纪轻,对河西也不是很熟悉,你在河西多年为官,熟悉当地情况,本帅向让你跟着他一起去,做他的军师,您看如何?”

王维站出来拱手道:“下官遵命!”

赵霆大喜,站出来抱拳道:“孩儿一定会让父亲失望!”

赵子良道:“任命赵霆为第四路军主将,王维为参军,统领北庭军后军、中原军第一、三、五军,两日后启程前往河西出战吐蕃军!”

二人拱手答应:“遵命!”

次日,赵子良率西征军主力十万人马从金城出发沿着湟水西行前往鄯州,大军走得很慢,比全步兵行军速度还要慢,每日行军的速度最多四十里,要知道之前他们从河北赶来的时候每日行军都是一百多里,现在这种情况这让军中许多将校和兵士们颇为不解。

连续两天之后,赵子良开始把前方侦查任务交给自己的亲兵队,亲兵队的亲兵们都是从北庭军中挑选出来的最精锐的兵士,这些人作战经验丰富,还有不少人就是侦查探马出身,而且亲兵队的亲兵们都在高原上呆过,对于海拔的突然升高适应能力要比其他人快得多。

六月初二,大军行军途中,李晟策马走到赵子良身边问道:“大帅,行军速度是不是太慢了一些?而且您让亲兵队去负责侦查,这不合适吧!军中又不是没有探马,干嘛放着他们不用?”

赵子良指着前方说道:“你小时候在河西,稍大之后由王忠嗣将军举荐去了北庭,但你没有在真正的高原地带呆过,这越往西走,地势越高,大军之中绝大部分都没来过这里,行军速度过快更容易导致兵士们发生高原反应,放慢行军速度就是要让将士们有充足的时间适应,高原反应其实也是水土不服的一种现象,将士们要适应当地水土,是需要时间的!让我的亲兵队去做探马的事情是因为他们有高原侦查的经验,他们比其他人都更容易适应!”

李晟道:“原来如此,看来大帅早有打算,末将心里就有底了!”

这次行军,为了迷惑吐蕃人,在出发之前赵子良特意让各级将校多举旌旗,把原本只有十万人马的大军伪装成二十万大军,同时每日扎营生火造饭时增加一倍的火灶数量,用这些手段来迷惑吐蕃的探哨。

侦骑探马在探查敌军规模和兵力数量时,不可能靠得太近,靠得太近了容易被发现,因此探马在探查时一般选择的距离和位置既要隐蔽又大致能看得见敌军军营或队伍的情况,但是却不可能看得太清楚,要判断一支规模庞大军队的大致兵力人数,不可能一个个去计算人头数量,一般有几种办法:第一是查看旌旗的数量,因为每一个编制的作战单位的旌旗数量都是有定数的,吐蕃人与唐军打仗不是第一次,早就清楚了唐军的编制,这是探查敌军军队在行军过程中使用的一个最有效的办法。

第二个办法就通过计算敌军在野外宿营搭建的营帐数量和整个营地的占地面积来判断一致军队的兵力数量。

第三个办法,等敌军走后,侦骑探马前往敌军之前的宿营地计算灶垒数量,以此来判断敌军兵力数量。

最后再把这些手段探查的结果进行对比,进行综合判断,如果都对得上,就大致可以确定敌军的兵力规模了,但是如果进行对比之后有出入,那就说明敌军使用了迷惑的手段,而如果要探查敌军的兵种组成,也是可以通过旌旗的颜色、大小和形状进行辨别和计算的,但是如果敌军真要布置迷惑的手段,必然会进行周密的布置,不容易被发现,除非近距离观察或潜入敌军营地内部才有可能探查到虚实,但是一般的侦骑探哨都没有这个本事,毕竟人家的警戒探哨和巡逻、岗哨都不是吃素的。

赵子良既然决心要迷惑吐蕃军的探马,就做出周密的部署,不会轻易被吐蕃探马看出破绽,军中严防奸细渗透的措施极为严密,而且警戒哨、岗哨和巡逻这些人都不是简单角色,吐蕃人想要靠近侦查、渗透侦查几乎不可能,只能远距离观察。

第837章 会盟第800章 死战(2)第968章 兵不血刃第1166章 沙漠追击第438章 驸马畏罪第878章 变相软禁第554章 兵临城下第726章 李白当官(2)第1540章 攻打君士坦丁堡(3)第1047章 李忠臣的末路第1514章 君士坦丁六世被拉下马第563章 交换人质第908章 权谋手段第1244章 耶路撒冷之战(7)第238章 口蜜腹剑李林甫第642章 成立泰西都护府第314章 希望破灭第1139章 断水第133章 一夫当关第325章 内应中的内应第1053章 天牢送行第382章 一路相迎第1569章 战略包围第468章 覆灭后突厥第274章 招供第197章 达奚部来袭第957章 破阵之法第718章 来瑱败睢阳破第680章 大胜后的插曲第1139章 断水第306章 一顿饭的作用第1526章 巴尔达尼斯投降第1567章 壮士断腕第692章 李光弼求援第703章 高论(1)第123章 石国王子第74章 升迁第965章 獒第475章 一网打尽(5)第1439章 杀人交易第955章 异阵第1273章 疑难重重第19章 独挡一面第1004章 监考(2)第522章 处置(2)第1068章 震慑诸将第650章 誓师(1)第949章 祭旗第97章 整肃军纪(3)第1373章 道术VS魔法(2)第413章 出手(3)第68章 成交第939章 牺牲品第12章 官吃黑第1192章 停战和谈第1458章 追兵至第982章 物是人非第327章 关门打狗第686章 应对之策第1554章 世纪大战开始第739章 燕军反应第1012章 兵变第842章 屠俘第1032章 整军第209章 都是大名人啊第614章 胜败反转第526章 各显手段第564章 多虑第1134章 夜间袭扰(2)第632章 大刀阔斧(3)第1216章 布防图到手第467章 皇甫惟明之死第486章 一片废墟的西林守捉第1561章 克鲁姆死,保加尔灭第1274章 灭门惨案第1195章 大食君臣第1063章 破格任用李抱真第1576章 抛弃盟友第673章 故人来第270章 再接再励(4)第411章 出手(1)第109章 包庇或惩处?第966章 卓玛第608章 旷世大战(5)第1283章 最终裁决第908章 权谋手段第39章 细节决定成败第855章 策反(1)第766章 四圣齐聚(2)第731章 遇刺第1172章 并波悉林来投效第1281章 酷刑第378章 太子的算计第390章 豆卢军来袭第628章 接掌北庭节度使第1085章 幽州之乱(3)第442章 分兵奇袭第1297章 拂晓刺杀(2)第252章 暗中巡视(3)第1203章 后院起火
第837章 会盟第800章 死战(2)第968章 兵不血刃第1166章 沙漠追击第438章 驸马畏罪第878章 变相软禁第554章 兵临城下第726章 李白当官(2)第1540章 攻打君士坦丁堡(3)第1047章 李忠臣的末路第1514章 君士坦丁六世被拉下马第563章 交换人质第908章 权谋手段第1244章 耶路撒冷之战(7)第238章 口蜜腹剑李林甫第642章 成立泰西都护府第314章 希望破灭第1139章 断水第133章 一夫当关第325章 内应中的内应第1053章 天牢送行第382章 一路相迎第1569章 战略包围第468章 覆灭后突厥第274章 招供第197章 达奚部来袭第957章 破阵之法第718章 来瑱败睢阳破第680章 大胜后的插曲第1139章 断水第306章 一顿饭的作用第1526章 巴尔达尼斯投降第1567章 壮士断腕第692章 李光弼求援第703章 高论(1)第123章 石国王子第74章 升迁第965章 獒第475章 一网打尽(5)第1439章 杀人交易第955章 异阵第1273章 疑难重重第19章 独挡一面第1004章 监考(2)第522章 处置(2)第1068章 震慑诸将第650章 誓师(1)第949章 祭旗第97章 整肃军纪(3)第1373章 道术VS魔法(2)第413章 出手(3)第68章 成交第939章 牺牲品第12章 官吃黑第1192章 停战和谈第1458章 追兵至第982章 物是人非第327章 关门打狗第686章 应对之策第1554章 世纪大战开始第739章 燕军反应第1012章 兵变第842章 屠俘第1032章 整军第209章 都是大名人啊第614章 胜败反转第526章 各显手段第564章 多虑第1134章 夜间袭扰(2)第632章 大刀阔斧(3)第1216章 布防图到手第467章 皇甫惟明之死第486章 一片废墟的西林守捉第1561章 克鲁姆死,保加尔灭第1274章 灭门惨案第1195章 大食君臣第1063章 破格任用李抱真第1576章 抛弃盟友第673章 故人来第270章 再接再励(4)第411章 出手(1)第109章 包庇或惩处?第966章 卓玛第608章 旷世大战(5)第1283章 最终裁决第908章 权谋手段第39章 细节决定成败第855章 策反(1)第766章 四圣齐聚(2)第731章 遇刺第1172章 并波悉林来投效第1281章 酷刑第378章 太子的算计第390章 豆卢军来袭第628章 接掌北庭节度使第1085章 幽州之乱(3)第442章 分兵奇袭第1297章 拂晓刺杀(2)第252章 暗中巡视(3)第1203章 后院起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