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

“皇上,东南大捷,钱镠于四月初四在流求南部凤凰城向我军投诚,流求光复。”正在查看河中府和并州的省际铁路合拢仪式的李玄清接到后方总参转来的东南战报,汇报流求光复顿时点了点头。流求作为东南大陆的南大门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掌握住流求为主的东南海域群岛就意味着大唐帝国南北南方的贸易线终于可以依靠海运支撑起半边天了。和北方以及中原等地基本上依靠铁路或者大运河为主要运输途径不同,南方地形复杂,铁路普及速度慢,但是水运却十分发达,东西向的依靠长江水系为主的内河运输体系,在内河动力船只普及之后,以张家的船厂为例,去年一年就出厂三十五艘内河平底江轮,投入长江运输之中。而这还不算北方皇室造船厂送进运河的五十七艘之多的大马力江轮。再加上不计其数的帆船等旧式船舶,长江的黄金水道的地位正在逐步带动周边的数省进入快速发展的道路。不过江南和岭南之间大宗物资的运输却基本上都是依靠海运。基本上从长江口或者杭州、润州等杭州湾港口将来自运河、长江带来的物资转换到大型海轮之上然后运往东南沿海的福州、汕头、广州和钦州等港口,最后启程去往其他各地,部分转运到交州之后翻山越岭和东南半岛上面的其他部族交易,大部分还是走已经越发兴盛的南洋航线输送到南洋的三佛齐等地。在西洋也就是帝国西南的西海港口建设缓慢,内部主要交通枢纽没有完成建设的情况下,可以说整个帝国南部所有的贸易都集中在广州和汕头等几座大型港口之上,这样一来流求就成了扼守整个东南航线的咽喉,民间贸易船队基本上都没有多少武力,如果放任钱镠继续盘踞在流求那么势必长期牵制海军南洋舰队主力无法前往他地巡航,这对于海军战略和李玄清制定的海军拓展新航线的构想是背道而驰的。如今钱镠投诚那么就意味着海军下一步可以依靠流求大岛来建设前进基地,进一步探索南洋乃至于传说中的那个至今还处于莽荒和刀耕火种的吕宋岛。

“去通知内阁首相那边尽快筹建建立大唐的第一个海外行省。”李玄清微微一笑,转身让传令使者带回去自己的最新命令。以流求为基地建立大唐第一个海外行省,按照李玄清的目标,流求省可不光是如今的流求岛,还应该包括附近还没有正是往来的琉球群岛,这串岛链往北可是直接和日本相连接的,也是后世围堵共和国的第一岛链。不过此时在李玄清的规划之中却成了帝国海洋防御的第一道屏障,未来流求省的地位可谓是相当重要。

不过在李玄清这边决定让内阁尽快启动成立流求省的时候,接管凤凰城的陈宇和郭崇韬两人在面对钱镠的时候脸色却不太自然。如果没有当初火烧杭州的事情发生,那么现在依照陈宇的性格说不定早就和钱镠把酒言欢了。不过不管前尘往事如何,至少钱镠是如约交出了自己手下的兵力和底盘,那么陈宇心里再有芥蒂也没有办法表达出来。钱镠也知道自己当初在杭州的行为只怕已经让整个大唐帝国上下各阶层对于自己有莫名的敌视,虽然有玄影卫带来了李玄清的保证,但是看着陈宇脸色不断变化,他也是心情忐忑,现如今自己已经交出了全部的力量如果对方翻脸的话那可真是一点反抗的力量都没有。

“钱将军能够深明大义,战场之上关键时刻选择归顺大唐,本帅深感欣慰,在此代表两军将士感谢将军义举。”陈宇沉吟半晌点了点头,开口第一句话就让钱镠喜出望外,身边的郭崇韬闻言也是松了一口气,如果陈宇想要对钱镠不利他可是没办法劝说,本身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过得去那道坎,再加上陈宇在军中的地位可不是他能够比拟的,郭崇韬实际上只是第二代将领,也是因为海军和陆军分家所以才会挤入一线将领之中。

“多谢大帅称赞,钱镠不敢当。”钱镠急忙站起身来向陈宇行礼,老实说他和陈宇两人在之前战场上就见过,只不过那时候两军对垒算是点头之交而已,此刻见到陈宇没有对于自己的过去发难,松了一口气之余倒也是随即开口说明这流求岛的主要人口情况和岛上资源的开发情况。

“钱将军,对于高山族你了解过多少,之前是否有过接触?”陈宇见到钱镠开始介绍岛内的具体事情知道钱镠也是放下了对于自己的戒心顿时点了点头,开始问起了之前被第一营击溃的高山族,不过他说到一半忽然发现高山族只是李玄清之前跟他们聊天的时候自己给这些部族命名的所以解释道:“就是流求的本土土著部族。”

“这些部族在岛上存在多少年我都不记得了,不过按照史籍记载,只怕会追溯到先秦时代。我们现在所处的凤凰城等地实际上还是从福建等地来此的汉民所居之地。高山族本身对于农耕技艺不佳,在汉人来此之前基本上是靠天吃饭,以渔猎为主,生活在流求的中部山区。汉人来此大规模定居之后也逐渐从山区走向平原,开始学习耕作技巧,部分部族还开始学习唐言。只不过——”钱镠看了一眼陈宇继续道:“高山族虽然和汉人学习耕作,但是对于汉人的态度却不是很友好,经常会发生抢劫汉人财产和粮食的行为,这种事情在以前经常发生。末将来之后对此进行过大规模反击过,并开始修筑凤凰城和赤嵌楼,派兵驻守,才避免了两族大规模的争斗。之前我还派人联络过他们准备,准备对抗大帅,只不过被他们拒绝了。但是没想到在北港他们还是出现了。”

“你的意思是说高山族那边原本是拒绝和你一起对抗我军的,只是后来不知道他们为何自行加入战场的对吗?”郭崇韬接过话茬问道:“那你知道他们的大本营在什么位置吗?”

“郭将军的意思是?”钱镠一时之间不知道郭崇韬话中的意思是什么,所以有点迟疑。不过随即就被陈宇给打断了,“钱将军不必事事小心,既然你已经归顺了大唐,那么以后你我都是皇上的子民,所以大可不必觉得我等会对你不利。如今的大唐和以前历朝历代都不一样,这一点等你去长安的时候就会明白。”

“根据帝国今年的年度会议决定,流求会单独建省,所以很快内阁那边就会派人前来接手民政搭建行政班底,所以有些事情必须在内阁官员抵达之前搞清楚,必要的时候需要清理干净。钱将军如果和他们有联络的话可以提前给他们带句话,大唐帝国对于国内各部族都会一视同仁,但是内部任何部族都不允许持武力对抗政府。如果他们愿意接受帝国政府的改编,那么可以取得和帝国百姓一样的待遇,包括得到帝国的援助,来到平原定居,帝国也会派人援助他们生活和生产物资,并且传授先进的耕作方式。”郭崇韬接着陈宇的话继续说道,但是对于钱镠而言却是透露着另外一层意思,这是给他一个功劳让他平定高山族,在内阁那边派员接收之前恢复流求的安定。

“好了,这件事就交给钱将军了。等到内阁那边派员过来之后钱将军再启程前往长安吧。”陈宇摆了摆手,将这件事交给了钱镠。

事实上这件事也确实在钱镠手上得到了解决,在随后的今天时间里,钱镠亲自带着留守的部分人员前往高山族驻地,开始联络对方的大酋长,商议关于高山族归顺大唐的具体事宜,虽然一开始并不顺利,甚至还让人家给赶了出来。但是在第一营随后开始重兵围剿高山族周边的大小族群之后,情况开始逐渐的逆转,尤其是为了锻炼陆战队的实战能力,陈明征带着陆战队加入战场开始重点打击高山族的大本营之后,高山族内部的反叛实力被逐个清楚,在强大的武力保障之下,钱镠第二次出现在高山族驻地,玉山的部落群中和大酋长展开了第二次谈判,在保证天策军会对于普通部众既往不咎,并且保证传授基本上的生产生活技巧之后,高山族同意了钱镠的意见,并于内阁派遣官员到达的时候率众出现在北港地区,放下武器接受改编。

与此同时,总参那边的军队调动也和内阁官员同一天抵达,第一营在高山族归顺之后开始逐步回撤本土,流求的治安在警卫厅和国民警卫队抵达之前由陆战队负责,并且复兴级回转海岸警卫队之后也开始驻守凤凰城,开始游弋巡航流求,为来往商船提供必要的帮助。

天启四年四月初十,长安那边在传达了调钱镠等原武胜军的高级将领回长安的同时,也开始对外宣布,流求岛包括周边的澎湖列岛等在内的一系列周边岛屿开始单独建省,由此大唐帝国第一个海外行省正式成立,内阁为此单独划拨了一亿唐币用于开发流求,建设港口,开发岛内资源,安定百姓跟进中原的发展步伐。而原本一直在经营北洋航线的徐家此时也开始高调宣布相应内阁的计划,加大力度在流求的投入,并且徐兴夏在徐家内部会议上宣布,在未来两年的时间内将投入主要人力和物力,以流求为中心构建新的贸易中心,将原本以广州和福建为中心的南洋贸易转移到以流求为中心。徐兴夏的言论在随后流传出来之后迅速被张家认为这是徐家不满足日本和三韩等地贸易,准备借流求介入南洋贸易的一个契机。不过张家显然并没有因为徐家进军流求而急于跟进,而是继续将主要精力放在广州为中心的南洋基本地区。

而在长安发表这个言论的徐兴夏却远没有张家认为的那么简单,借机加入南洋贸易的确不假,但是徐兴夏对于流求内部的发展可谓是早有预谋,所以几乎就在内阁那边开始进行流求开发的同时,徐家和慕容家联手开始在岛内进行布置,开始大批量的派遣人手进入流求,探查岛内的自然资源然后制定了一个详尽的发展计划,并且两家联手开始以北部淡水河口为新的港口,一方面进行港口建设,另一方面开始建设码头建立南部造船厂,加入了船舶制造行业,利用航运优势从北方运输原材料来此进行组装。这样一来在东南沿海缺乏大型炼钢炼铁等基础行业的情况下硬生生的开始抢夺南方庞大的海船市场。并在随后南部造船厂和皇室在长江口被命名为上海的帝国第三造船厂合作,成为后来帝国赫赫有名的大型远洋货轮的建造基地,从而一举超越了四平八稳的张家的两家造船厂。而慕容家在流求的发展相比较徐家而言则要低调很多,但是却利用慕容飞雪的关系很早就从巧兮那里获得了樟脑丸的制作方法,在流求迅速建厂然后投产,这种防虫的药丸在随后的几年里风靡全国,为流求带来一个标志性的支柱产业。

不过此时李玄清还不知道六大家族在南部的部署,而是在看到河中府和并州铁路网连接成功之后返回长安开始将视线转移到了北方工业带的产业调整上面,在皇室资产调整完毕之后,李玄清开始指示内阁工商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对于重工业的发展,要求各大型企业建立联合研发中心,借以推动产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并且开始推动各产业朝着上下游发展,在铁路等交通运输不断发展引领全国的情况下尽快补全产业链,然后依靠技术的发展不断相互促进不断发展。

“皇上,钱镠已经启程返回福建,按照内阁命令准备来长安朝见。”玄影卫胡小四前来打断了李玄清的构思,让李玄清将写到一半的计划书扔在了一边。

“等他来长安之后去行政学院学习半年,等到收复藏区之后让他去主政吧。”李玄清想了想之后笑道:“不过跟他说清楚我们的体制,我虽然说过会既往不咎,但是他昔年在杭州做的事情还是需要自己去负责的,让他去律法院那边自首,让杜院正那边酌情处理就行了。”

“好了,总参那边对于东南的战事已经结束,厚纯也已经回到长安了,看来你们都准备好了吧?”李玄清看着胡小四笑道。

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难干(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釜底抽薪(中)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战(七)第三百八十四章 北方工业带第八十三章 疲敌之计第二百七十六章 兵临潮州第三百七十章 诸教隐没(上)第三百二十七章 西出阳关无故人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秦来使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六十六章 灵州改革第一百九十八章 绵州之战(三)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袭(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难干(三)第三百九十三章 唐币结算圈第五百零九章 狂飙突进(上)第三百四十六章 肃州风云(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风云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战前会议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统第二百四十五章 苏州战役第二百五十四章 世家末世第三百八十四章 北方工业带第二十三章 突击强化(五)第二百四十四章 渡江作战第六百一十八章 舍近求远第五百七十五章 图穷匕首现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云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梁换柱第五百二十五章 铁路修到疏勒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开始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复河西(五)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拾民心(下)第七十一章 孤鹰岭之战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军东征(上)第一百九十八章 绵州之战(三)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灭西洋海盗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达岭大捷(上)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变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岛统一进程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国(下)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阗国灭(六)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战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计划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战(下)第五十六章 铁血战魂第八十三章 疲敌之计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枪队第五百三十一章 咸海攻略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一百零三章 关中发展(四)第三百三十八章 玉门关之战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鹘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袭(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风云第四百一十章 瓮中捉鳖(上)第八十四章 转不过来的弯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五百四十三章 东北国营农场第一百二十四章 连环布局(上)第三百二十四章 缺钱与改制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战(六)第五百六十七章 权力交接第三十六章 双雄决斗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国力(上)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场屠杀第四章 鬼门弟子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胜是负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经济刺激计划第十九章 突击强化(一)第五百五十四章 思召城之战(上)第二百七十一章 围点打援第二十六章 突击强化(六)第一百九十六章 绵州之战(一)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战(上)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变第一百一十六章 整编授衔(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并乱局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论泰西局势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诏第一百五十八章 沧州之战(七)第三章 南天门下第五百二十七章 场面压制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钱庄(中)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联盟(下)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银行第三百九十三章 唐币结算圈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鹘会盟第四十七章第四百八十六章 碎叶之殇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出焉耆第二百七十六章 兵临潮州第三百五十章 首鼠两端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战(下)第四百二十七章 突袭交河城(下)
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难干(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釜底抽薪(中)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战(七)第三百八十四章 北方工业带第八十三章 疲敌之计第二百七十六章 兵临潮州第三百七十章 诸教隐没(上)第三百二十七章 西出阳关无故人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秦来使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六十六章 灵州改革第一百九十八章 绵州之战(三)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袭(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难干(三)第三百九十三章 唐币结算圈第五百零九章 狂飙突进(上)第三百四十六章 肃州风云(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风云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战前会议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统第二百四十五章 苏州战役第二百五十四章 世家末世第三百八十四章 北方工业带第二十三章 突击强化(五)第二百四十四章 渡江作战第六百一十八章 舍近求远第五百七十五章 图穷匕首现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云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梁换柱第五百二十五章 铁路修到疏勒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开始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复河西(五)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拾民心(下)第七十一章 孤鹰岭之战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军东征(上)第一百九十八章 绵州之战(三)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灭西洋海盗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达岭大捷(上)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变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岛统一进程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国(下)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阗国灭(六)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战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计划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战(下)第五十六章 铁血战魂第八十三章 疲敌之计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枪队第五百三十一章 咸海攻略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一百零三章 关中发展(四)第三百三十八章 玉门关之战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鹘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袭(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风云第四百一十章 瓮中捉鳖(上)第八十四章 转不过来的弯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五百四十三章 东北国营农场第一百二十四章 连环布局(上)第三百二十四章 缺钱与改制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战(六)第五百六十七章 权力交接第三十六章 双雄决斗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国力(上)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场屠杀第四章 鬼门弟子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胜是负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经济刺激计划第十九章 突击强化(一)第五百五十四章 思召城之战(上)第二百七十一章 围点打援第二十六章 突击强化(六)第一百九十六章 绵州之战(一)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战(上)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变第一百一十六章 整编授衔(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并乱局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论泰西局势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诏第一百五十八章 沧州之战(七)第三章 南天门下第五百二十七章 场面压制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钱庄(中)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联盟(下)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银行第三百九十三章 唐币结算圈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鹘会盟第四十七章第四百八十六章 碎叶之殇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出焉耆第二百七十六章 兵临潮州第三百五十章 首鼠两端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战(下)第四百二十七章 突袭交河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