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趁火打劫的机会

能做老大谁会选择做老二呢?那些说自己国家对全世界没有野心的国家,一般都只是因为国力问题,做不到全球野心,不代表就真的没有。

套在帕特尔和尼赫鲁在国大党的内部关系上,这一点就尤为明显了。

当初在尼赫鲁上位的问题上,也许甘地的确感到自己老了,也许甘地已经看到自治仍在国大党内占了绝对优势,也许甘地确实觉得已过花甲的长者应该全力扶持年轻人主持工作,他一再在国大党的会议上提出国大党应该由尼赫鲁担任党的主席。

尽管他十分清楚尼赫鲁在英国受的教育,对印度情况不甚了解,他的立即独立的主张显现出幻想成分,但是甘地了解这位年轻人,他的工作热情高,对祖国、对民众有感情,而且又多次经过铁窗烈火的考验。

尽管这位年轻人对甘地的土布运动不太理解与热心,他们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也出现过重大分歧,但是甘地决心已定。

甘地的提议尼赫鲁出任国大党的主席已获通过,但是在国大党内部却有很多人不能理解和接受。甘地便耐心地向这些人解释。

他说:“把权力转到年轻人手里,不用担心,像我这样不中用的人还掌握权力,那才是可怕的。有人觉得他太激动,但是我觉得他有战士般的冲动,也有政治家的谨慎。把权力交给他,国家是安全的。”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今天尼赫鲁之所以在国大党内部,比帕特尔地位高,和当年甘地的扶持有着巨大的关系。帕特尔服么,表面服从,背地里面谁知道?

艾伦威尔逊还知道更多,其实在印度刚刚独立的时候,也有人认为帕特尔和尼赫鲁管理下的印度,是一种双头政治。不过嘛,帕特尔的问题就和阿里真纳一样,几乎刚刚印度刚刚独立没几年就去世了。

不同于疾病缠身的阿里真纳,至少从表面上帕特尔是看不出来问题的,也许他都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现在还想着和尼赫鲁争夺一下。

这个来自伦敦的电报,正好给了帕特尔一个出现在国际舞台的机会,错过了就太可惜了。

“我还是要回去考虑一下。”帕特尔心里虽然已经决定开始伦敦之行,不过经受了多年英国的教育,他还是口头上表示应该考虑一下。

但如果谁让他真的认真考虑,那么毫无疑问就是他的敌人。

“那么下一个就是穆盟了。”眼见着帕特尔离开总督府,艾伦威尔逊念叨着,还要把刚刚的事情重复一遍,只不过换了一个对象。

把讨厌的人送走,能够纾解英属印度现在面临的压力。

其实这一次面临的情况,让艾伦威尔逊想起来了几十年前的另外一次大饥荒,一样的连续两年大旱灾,一样的操作手法。

一八七六年,因干旱导致德干高原农作物欠收,印度南部和西南部都受此影响,第二年饥荒范围扩大,受灾面积达七十万平方公里。

在这期间,当地的总督向英国出口创纪录的六百四十万吨小麦,还为纪念维多利亚女王加冕典礼,举行了六万人的盛大宴会,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印度的经济实力,这场饥荒导致大约五千五百万人受灾,五百五十万人丧生。

现在的优势也是有一些的,比如现在英属印度拥有足足二十万吨小麦,虽然应对目前早已经翻了几番的人口,略微显得有些杯水车薪。

但也不能不考虑,时代总是带来了一些改变,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没准端着饭碗乞讨的印度人,真的会让一些国家捐款捐物呢。

如果美国人能够发一些善心的话,那么在英属印度独立之前,艾伦威尔逊并不介意,把还在手里英属印度的一些自然资源,以合理的价格卖给美国企业。

谁让他天生心善,见不得人们挨饿的场景呢。

国大党内部的讨论,艾伦威尔逊自然是不可能知道,但他知道最近甘地在干什么,扮演圣人的职业,话说回来甘地也塑造几十年的圣人形象了,对怎么拿捏驾轻就熟。

这时的甘地已经七十多岁,貌不惊人,总是赤着身子,系着土织腰布,他的高贵和庄严的风度,他那从容不迫表现出来的谦逊的风采,形成了他的力量和权威,使别人不得不对他表示尊重和敬仰。

他那宁静深沉的目光,总是能够对事物作出深刻的观察,他那清脆和善的声音,总是使人感到沁人心田,引起共鸣。不管他的听众是多少人,都能够与甘地息息相通。

可这一次甘地不得不返回国大党,就在艾伦威尔逊如法炮制对穆盟展开游说的同时,因为帕特尔和尼赫鲁,关于伦敦之行的看法起了分歧。

以尼赫鲁和帕特尔在国大党的地位,这两个人一旦有了分歧,几乎是没有人可以调解的,只有一个人有这种威望,那就是已经开始巡游的甘地。

对于党内两个年富力强的领导人,发生了争执,甘地不得不马上赶回来。

关于伦敦之行,尼赫鲁认为这又是一次帝国主义的阴谋,和前几次圆桌会议不会有什么不同,应该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拒绝这一次的伦敦之行。

但帕特尔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他觉得经过世界大战的洗礼,印度的独立时机已经成熟。

这一次的伦敦之行,和当初的圆桌会议在环境上已经不同,是一个让英国人乃至于全世界倾听印度声音的好机会,机会不可错过。

“多年来,英国人已经证明了他们不会放手。”尼赫鲁坚决的道,“我们必须要明白,这一场斗争的长期性,不能抱有轻而易举的感觉。”

“我们的抗争已经经过了几十年,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现在又经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哪里轻而易举了。恰恰相反,这是一次好机会。”帕特尔当着甘地的面坚持己见道,“这已经是最后的阻碍了,只要冲过去,我们将让次大陆的数亿人重获自由。成为一个光荣的印度人,而不是以大英帝国一块殖民地的面目出现在全世界面前。”

“我不认为去一趟万里之外的城市,比在次大陆抗争更加的重要。”尼赫鲁笑了一声道,“去国际社会上做什么,摇尾乞怜么?”

“甘地先生,我很难想象这是尼赫鲁说的话。”帕特尔转向了甘地道,“我已经决定了,马上就出发,让伦敦人听到印度人的声音,明白殖民时代已经过去了。”

甘地沉默不语,已经明白帕特尔是一定要走了,无奈的点头道,“好吧,我并不会阻拦任何人,希望你的伦敦之行顺利,能够为印度争取到想要的条件。”

很快总督府就得到了帕特尔肯定的答复,在巴伦爵士的办公室当中,艾伦威尔逊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自己的顶头上司,“这个国大党保守派离开印度,能够令人松一口气,要是半路上出现什么意外就再好不过了。”

“不要冲动!”巴伦爵士一听摇着头道,“这样就过于明显了一点,而且他也做不了什么,帕特尔所认为的所谓自身力量,不过是在这个次大陆有用,只要他离开次大陆哪怕一英尺,就什么都不是。”

见到艾伦威尔逊点头,巴伦爵士开口问道,“对旱灾的应对怎么样了?”

“这取决于旱灾的规模多大了,实在是无法估计,如果旱灾只影响到海得拉巴这么大的地方,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再大的话就?”艾伦威尔逊满不在乎的道,“旁遮普省没有传回来消息,虽然当地的气候不怎么样,但却成为了英属印度最为稳定的粮食产地,不过要动用当地的粮食展开救灾的话,那里的和平教徒占据压倒性多数,剩下的是锡克教徒,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那就是没有问题。”巴伦爵士松了一口气,和平教徒的问题也好,锡克教徒的问题也好,那是次大陆的内部矛盾,只要和英国人无关就行。

其实总督府一直都有效率,就看面对什么事情,一八七六年印度大饥荒,次大陆饿死了五百五十万人,总督府不是仍然以极强的效率,往本土运送了六百四十万吨小麦么?

在国大党和穆盟相继表示愿意去一趟伦敦之后,巴伦爵士便把这个消息发往本土,艾伦威尔逊则立刻安排行程,让两个代表团上船。

反而一直被另眼相看的土邦,却没有像是之前的圆桌会议一眼,得到参加的机会。

这种没什么用的露脸机会,不去参加也罢,有这个功夫,不如增强一下土邦的实力,这比什么都重要。

在过一个月,大饥荒到底会蔓延多大的范围,就一目了然了。一直忧国忧民的艾伦威尔逊夜不能寐,在费雯丽的身上缓解着紧张感。

叼着事后烟的艾伦威尔逊,脑袋空灵,费雯丽伸手把半截烟接了过去,也抽了两口道,“怎么了?你不是一直信心满满么?”

“这种事哪有什么信心满满的,换作平时不被趁火打劫就不错了。”艾伦威尔逊说到这停顿了一下,其实这确实是一个趁火打劫的机会,尤其是对葡萄牙而言。

第九百四十章 威尔逊爵士第九百一十一章 殖民者回来了第三百一十三章 宝藏陷阱第五十五章 这是苏联的问题第三百二十四章 一鱼两吃第一百零二章 三个问题第一百九十三章 内阁使团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入主白厅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五亿英镑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万维网第1310章 苏联商品展会第二百零一章 印度的女儿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军备计划第三百五十二章 面授机宜第一百六十四章 如临大敌的艾伦第一百五十六章 英法指导第五百八十五章 美军没问题第九百六十七章 再牺牲一下美国第二百一十二章 大臣大意了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两个赌城第四百九十四章 按下葫芦浮起瓢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汝勿虑也第八百七十二章 有声有色的海军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加薪计划第1646章 简单的复杂化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达卡陷落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印度赚钱印度花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布热津斯基助攻第五百八十二章 舆论漩涡的麦天皇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人一定要靠自己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石油危机第七百四十八掌 奠边府打响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未来在手中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参观中的尼雷尔第三十三章 第二个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欧洲防务里程碑第六百零八章 鸠山家族第九十二章 大杀器第七百四十一章 好人缘的国宝第三百一十三章 宝藏陷阱第四百四十九章 战场信息自由第一千零七章 首相管外交工作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父慈子孝第1652章 中导条约第一百五十二章 输出分治经验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英国决不投降第六百三十三章 空中走廊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基辛格访英第六百一十二章 第一批战俘第八百二十八章 互不侵犯条约第一百六十五章 英苏友谊第二百零五章 一切尽在掌控当中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可靠的国防大臣第八百六十三章 先谈军售第1625章 莫斯科的邀请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匡扶正义的印度第三百九十八章 抵达马来亚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撒切尔访美第六十五章 英军在柏林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你不要想着打仗第1712章 以史为镜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英国不养懒人第二百零二章 有需要找艾伦第三十四章 奥萨瓦根行动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轻装上阵第五百四十一章 本土的订单第1689章 搞定苏联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甩锅的艺术第十一章 朱纳加德土邦第三百九十四章 胜利闭幕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谁失去了印尼?第二百零七章 进步最重要第七百八十八章 手心手背都是肉第八百五十四章 统治者会议第八百二十章 夫妻配合砸车计第九百五十四章 法国最后的男人第一千五百章 就像是美国第二百九十八章 小丑竟是我自己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不针对第三方第五百五十章 农牧业革命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纳赛尔在也门第1710章 甘地的待遇第三百七十七章 岳父救我第四百二十一章 鲍中堂第七百七十二章 转移财产我熟啊第三百九十三章 艾德礼三环外交第一百八十章 建设新印度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团结的法国第1717章 地图头的善意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肯尼迪的不满第1619章 美苏首脑会晤第九百四十章 威尔逊爵士第一百九十九章 巴伦的教导第1590章 罢工和质询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英国回来了第四百六十九章 殖民地国企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史诗巨制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马来亚决不投降第四百三十章 有声有色的开始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强硬和绥靖
第九百四十章 威尔逊爵士第九百一十一章 殖民者回来了第三百一十三章 宝藏陷阱第五十五章 这是苏联的问题第三百二十四章 一鱼两吃第一百零二章 三个问题第一百九十三章 内阁使团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入主白厅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五亿英镑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万维网第1310章 苏联商品展会第二百零一章 印度的女儿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军备计划第三百五十二章 面授机宜第一百六十四章 如临大敌的艾伦第一百五十六章 英法指导第五百八十五章 美军没问题第九百六十七章 再牺牲一下美国第二百一十二章 大臣大意了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两个赌城第四百九十四章 按下葫芦浮起瓢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汝勿虑也第八百七十二章 有声有色的海军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加薪计划第1646章 简单的复杂化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达卡陷落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印度赚钱印度花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布热津斯基助攻第五百八十二章 舆论漩涡的麦天皇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人一定要靠自己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石油危机第七百四十八掌 奠边府打响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未来在手中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参观中的尼雷尔第三十三章 第二个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欧洲防务里程碑第六百零八章 鸠山家族第九十二章 大杀器第七百四十一章 好人缘的国宝第三百一十三章 宝藏陷阱第四百四十九章 战场信息自由第一千零七章 首相管外交工作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父慈子孝第1652章 中导条约第一百五十二章 输出分治经验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英国决不投降第六百三十三章 空中走廊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基辛格访英第六百一十二章 第一批战俘第八百二十八章 互不侵犯条约第一百六十五章 英苏友谊第二百零五章 一切尽在掌控当中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可靠的国防大臣第八百六十三章 先谈军售第1625章 莫斯科的邀请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匡扶正义的印度第三百九十八章 抵达马来亚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撒切尔访美第六十五章 英军在柏林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你不要想着打仗第1712章 以史为镜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英国不养懒人第二百零二章 有需要找艾伦第三十四章 奥萨瓦根行动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轻装上阵第五百四十一章 本土的订单第1689章 搞定苏联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甩锅的艺术第十一章 朱纳加德土邦第三百九十四章 胜利闭幕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谁失去了印尼?第二百零七章 进步最重要第七百八十八章 手心手背都是肉第八百五十四章 统治者会议第八百二十章 夫妻配合砸车计第九百五十四章 法国最后的男人第一千五百章 就像是美国第二百九十八章 小丑竟是我自己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不针对第三方第五百五十章 农牧业革命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纳赛尔在也门第1710章 甘地的待遇第三百七十七章 岳父救我第四百二十一章 鲍中堂第七百七十二章 转移财产我熟啊第三百九十三章 艾德礼三环外交第一百八十章 建设新印度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团结的法国第1717章 地图头的善意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肯尼迪的不满第1619章 美苏首脑会晤第九百四十章 威尔逊爵士第一百九十九章 巴伦的教导第1590章 罢工和质询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英国回来了第四百六十九章 殖民地国企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史诗巨制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马来亚决不投降第四百三十章 有声有色的开始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强硬和绥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