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八章 说服英军司令

这算是一个好消息吧,但艾伦威尔逊心知,指望三千五百公里射程的蓝光导弹,还是不能对苏联产生威胁的,陆基导弹英国肯定不能放在自己的国土上,虽然那更近,可以威胁苏联欧洲部分的精华地区。

可同样英国的抗打击能力,和苏联不是一个级别,所以就算是有也不能部署在本土。

部署在其他地点,三千五百公里的射程就不够了,如果部署在加里曼丹岛,必须跨越整个东亚在能够够到苏联,这就要六千多公里的距离。再到苏联欧洲部分,所以蓝光导弹的射程远远不够,至少八千到一万公里的射程才值得部署。

不过蓝光导弹的弹体,用来发射卫星已经够用了,作为监管火箭项目的高级专员,艾伦威尔逊马上把这个想法通过行政命令,告知武麦拉发射场。

蓝光导弹的变体为两个方向,第一是增加射程,为陆基打击做准备。第二个标准截然相反,要缩小蓝光导弹的体积,这样才能被安置在核潜艇当中。

电报中对此做了解释,艾伦威尔逊也告知了妻子帕梅拉蒙巴顿,会过段时间去珀斯看她。

有孕在身的帕梅拉蒙巴顿没闲着,在承接运营西澳大利亚水电系统的同时,因为帝汶岛的油气开采问题,正在和澳大利亚政府和西澳大利亚州政府,谈及修建油气管道,将帝汶岛的油气资源输送到澳大利亚的事。

暂时虽然没见面,夫妻二人却时刻保持联络,互相督促,促进共同进步。

艾伦威尔逊励志为英国打造一个,连接世界矿山和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密集地区的中转站。从这一点来说,马来亚殖民地是最合适的地方。

地利是马来亚殖民地当前最显著的优势,也是唯一能够利用上的优势。

人口规模是不要想了,短期内马来亚是不可能追上日本的,不过日本那破地方,丢了北海道对外依赖更加严重,算是一个利好消息。

人们能够亲身经历的幸福感,用衣食住行四个字就能概括。这个一个人的活动息息相关,为什么后世的日韩账面数字很漂亮,日韩国民却总觉得比欧洲的发达国家更疲惫。

就是因为本土资源贫乏,无法把衣食住行的成本压下来。日本农业是一个拖后腿的存在,天价西瓜用来保护农民利益,同样也需要日本公民买单。

日本的出租车相当贵,乃至于女拳盛行的时候,女人把男人为其打出租车作为是否爱她的标准,根源不就是日本没有油气资源么。

日本的毛病韩国几乎都有,但是欧美却没这个毛病,欧洲有法国这个农业强国。

至于美国可是农业帝国的底子,美国在食物上别说日韩无法相比,比众多总产量超过第二名一大截的中国价格还要低。

美国食物的便宜还是建立在大量浪费的基础上,有这样的底子,通胀百分之五就图一乐。

通胀再翻两倍,才和中国一样,想要迫近日韩的食品价格,还得继续通胀下去才行。

毕竟是号称一个堪萨斯州能养活两亿人的国家,其他国家确实无法相比,日韩都算是幸福的,至少和埃及、沙特相比还算很幸福。

但是马来亚殖民地的基础条件却可以让类似食物的成本降下来,成为工业基地之后,唯一的短板就是衣食住行的行,只要发现油气资源,这方面就不再有缺陷。

马来亚殖民地的资源基础决定,如果能和日本处在一个层次,生活肯定要比日本轻松。

一九五七年开工的西马铁路,在给白厅的报告当中,就是以基础建设完结的名义上报的,艾伦威尔逊为白厅描绘了振奋的场面,本轮建设完毕,以后马来亚殖民地等着收钱就行了。

“你让我联名和你倡议,吸收殖民地兵源组建作战部队?”斯康斯中将对上门的艾伦威尔逊表达惊讶,追问道,“你们前后两任高级专员,不是一直反对以殖民地臣民建立作战部队么?”

这倒是没错,艾伦威尔逊以及前任高级专员杰拉德·爱德华,都反对吸收华人和马来人组建作战部队,这是因为之前,经过日军一番肆虐,英国的统治力度被冲垮了不少。

“现在不同了,将军。”艾伦威尔逊摆出了灵活的态度,“全球各地的驻军加在一起,让英国不堪重负,我们才五千万的人口,八十万常备军。随着马来亚殖民地的重要性提高,我们总不能增加驻军吧。从哪去找人,更不要提刚刚还抽调了一些部队去澳大利亚?”

“在这一轮的城建完成之后,吸收殖民地人口建立作战部队,已经成了必然选择。我更愿意在我的任内做成这件事,这是很重要的事,我不想把事情推给继任者。”

艾伦威尔逊一脸的忧国忧民,“再者说,尼泊尔人用起来也不方便。有了华人和马来亚为主的部队,通过殖民政府负担军方费用,也更加说得过去了。”

有备而来的艾伦威尔逊,嘴巴不停一下就说出了众多理由,负担军事责任是曾经英属印度的责任,如果马来亚不能做到,就谈不上代替英属印度。

当然时代不同了,当年英国需要的是海量的消耗品,那是为了维护英国的世界霸权。

现在世界霸权都丢了,马来亚殖民地的军事责任,是保护英国的既得利益。所以不用像是当初的英印军团,建立几十万的常备军随时待命,马来亚殖民地也没这个人力。

“马来人和华人各自建立一个师,两个师总数为两万八千到三万人规模。大概就可以缓解我们很大的防卫压力了。可以使用二战遗留的装备。”艾伦威尔逊说出自己的想法。

“难道是不难。”斯康斯中将听完之后,倒是松了一口气,这个高级专员还是很克制的。正在盘算加上驻马英军的规模,应该算恰到好处。

就听到艾伦威尔逊继续道,“将军,我说的是要建立装甲师,并不是附属的警察部队。”

“你说什么?”斯康斯中将大吃一惊,“艾伦,我不懂,你应该很明白这意味什么。”

“当然明白,大英帝国在突发事件来临时候依仗的重要力量。”艾伦威尔逊丝毫不觉得什么地方不对劲,侃侃而谈道,“我有我的道理,倾力培养对马来亚的好处巨大,而隐患则可以清除。”

“你要知道一旦这样的部队反叛,会造成多大的破坏力。”斯康斯中将一脸的凝重,提醒艾伦威尔逊事情的严重性。

“马来亚殖民地是沿海殖民地,马来半岛主要城市都在战列舰的射程之内。陆军是否强大其实并不能说明什么。海空力量在我们手中,不会出现变故。”

“而且恰恰相反,经过战后到现在的殖民地反抗运动,我们应该认识到。游击战才是让我们警惕的作战方式。所以附属的警察部队,平时进行低强度的军事任务,一旦反叛反而会加大殖民地的风险。经受过严格作战训练的装甲部队,就隔绝了附属警察部队的那些习气。”

艾伦威尔逊反而认为,用华人组成装甲师和以马来人组成海军陆战师,危险性更小。

这是经过历史参照,以道光时期的清军作为例子,英军击败清军是毋庸置疑的。

同样英军在同时期进攻阿富汗则全军覆没。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同在道光年间,清军平定张格尔之乱,把压住已经衰落阿富汗一头的浩罕汗国,弄得如临大敌。

英军在阿富汗全军覆没,和清军震慑比阿富汗强的浩罕汗国是同一时期。前后不过差了几年时间,然后英军对清军的战绩是大胜。

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仔细分析了,英军进攻阿富汗的时候,阿富汗正在内乱,浩罕汗国正在强势的尾巴,比阿富汗要强大不少。

这样可以认为。清军在英军的作战舒适区,而中亚那些和平教国家,也在清军的作战舒适区,但是阿富汗的和平教徒不在英军的作战舒适区。

套在当前的时代,那就是游击战并不是驻马英军的舒适的作战方式。

印尼对马来亚的渗透,是英军和荷兰军队将近十万的驻军,才保证了印尼的渗透没有效果。

这都已经比原本历史驻马英军的战绩高出一个档次了,原本的历史四万驻马英军,长期被千把人的印尼空降游击队耍的团团转。

建立殖民地的装甲作战部队,就算是反叛,英军反而更加容易应对,英国军队又不是没碰过装甲战,比坦克也是驻马英军多,旁边还有战列舰看着呢。

远东联合作战司令部,斯康斯中将一直听着白厅教育出来的专员长篇大论,最终认为这一套作战舒适区的比喻有道理,“正规攻坚战确实比神出鬼没的游击战好对付。”

“将军认可这一点,我总算是没有白来。”嗓子快冒烟的艾伦威尔逊也没客气,直接在司令办公室接了一杯水,让干涩的口腔降降温,“这是法国留下的宝贵经验。”

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决战之果第1721章 渗透成筛子第七百二十二章 多米诺骨牌理论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挖阿拉伯墙角第1709章 欧美贸易战第二十四章 召回总督府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人事调动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石油禁运第四百四十一章 王储的出行第九百九十三章 飞行棺材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看守政府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英美合作第九百八十八章 个人档案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向东看的法国第一百三十九章 整装待发第一百五十五章 “欧洲军”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增加军费第八百四十六章 巴西铁矿第六百八十一章 镀金计划第六百五十四章 新航母完工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可靠的国防大臣第1730章 英斯防务协定第四百三十七章 牵线搭桥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可靠的国防大臣第二百一十六章 公关危机第八百零六章 自信的专员第二百二十三章 巴基斯坦的艾伦第八十一章 这是谁的问题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父慈子孝第四百五十九章 从胜利走向胜利第1555章 皇家海军出击第二百八十二章 还有谁?第三百四十章 印度人的知情权第1564章 占领总统府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安德罗波夫第四百二十章 到达伦敦的赫本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海上封锁第1550章 两伊战争第九百四十九章 从未设想的道路第二百二十一章 后继人选第八百一十二章 地铁晚点第八百二十一章 石油和粮食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搞定英国第八百六十四章 马丁路德金第八十五章 波茨坦会议第三百七十章 内阁秘书的震惊第二百五十六章 海蒂拉玛第三百五十五章 上面很看重你第1742章 驻德苏军第1628章 让苏联帮忙第四百六十一章亲苏大本营第一百零一章 工党误国第1577章 阿诺德的建议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应对方案第1706章 冷战结束第一百五十五章 “欧洲军”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大事接踵而至第四百零四章 关键的一年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向东看的法国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又出卖印度第六百二十章 自由世界要团结第五百七十章 吉隆坡会议成果第六百七十一章 威胁摩萨台第七百零四章 拉拢内部敌人第二百二十一章 后继人选第1753章 和平的曙光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和平的事业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猪湾事件第二百五十一章 兴奋的德里克第四百五十四章 重任在肩第三百二十一章 禁闭室的艾伦第七百三十七章 帕梅拉的邀请第七百三十七章 帕梅拉的邀请第1681章 英德半导体第一百一十四章 本土决战第一百五十章 团结的会议第1592章 德日有危险第1649章 超级301条款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幸福需要比较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援助在战后到达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人心散了第七百六十八章 遗产的归属第六百六十二章 英法立场一致第七百三十八章 英法联军第八百四十章 经贸变军售第二百零九章 这是政绩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尼赫鲁葬礼第九百二十六章 整合三军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欧洲的拉美战略第七百零六章 柏林危机结束第四十九章 温和的外交官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失去的胜利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自杀式威胁第九章 亲临阅兵式第一千零六章 因为美国会反对第一百九十三章 内阁使团第四百六十三章 工贼里根第五百一十三章 封锁清单第1670章 甚至三国协约第六百五十四章 新航母完工
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决战之果第1721章 渗透成筛子第七百二十二章 多米诺骨牌理论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挖阿拉伯墙角第1709章 欧美贸易战第二十四章 召回总督府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人事调动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石油禁运第四百四十一章 王储的出行第九百九十三章 飞行棺材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看守政府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英美合作第九百八十八章 个人档案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向东看的法国第一百三十九章 整装待发第一百五十五章 “欧洲军”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增加军费第八百四十六章 巴西铁矿第六百八十一章 镀金计划第六百五十四章 新航母完工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可靠的国防大臣第1730章 英斯防务协定第四百三十七章 牵线搭桥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可靠的国防大臣第二百一十六章 公关危机第八百零六章 自信的专员第二百二十三章 巴基斯坦的艾伦第八十一章 这是谁的问题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父慈子孝第四百五十九章 从胜利走向胜利第1555章 皇家海军出击第二百八十二章 还有谁?第三百四十章 印度人的知情权第1564章 占领总统府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安德罗波夫第四百二十章 到达伦敦的赫本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海上封锁第1550章 两伊战争第九百四十九章 从未设想的道路第二百二十一章 后继人选第八百一十二章 地铁晚点第八百二十一章 石油和粮食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搞定英国第八百六十四章 马丁路德金第八十五章 波茨坦会议第三百七十章 内阁秘书的震惊第二百五十六章 海蒂拉玛第三百五十五章 上面很看重你第1742章 驻德苏军第1628章 让苏联帮忙第四百六十一章亲苏大本营第一百零一章 工党误国第1577章 阿诺德的建议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应对方案第1706章 冷战结束第一百五十五章 “欧洲军”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大事接踵而至第四百零四章 关键的一年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向东看的法国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又出卖印度第六百二十章 自由世界要团结第五百七十章 吉隆坡会议成果第六百七十一章 威胁摩萨台第七百零四章 拉拢内部敌人第二百二十一章 后继人选第1753章 和平的曙光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和平的事业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猪湾事件第二百五十一章 兴奋的德里克第四百五十四章 重任在肩第三百二十一章 禁闭室的艾伦第七百三十七章 帕梅拉的邀请第七百三十七章 帕梅拉的邀请第1681章 英德半导体第一百一十四章 本土决战第一百五十章 团结的会议第1592章 德日有危险第1649章 超级301条款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幸福需要比较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援助在战后到达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人心散了第七百六十八章 遗产的归属第六百六十二章 英法立场一致第七百三十八章 英法联军第八百四十章 经贸变军售第二百零九章 这是政绩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尼赫鲁葬礼第九百二十六章 整合三军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欧洲的拉美战略第七百零六章 柏林危机结束第四十九章 温和的外交官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失去的胜利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自杀式威胁第九章 亲临阅兵式第一千零六章 因为美国会反对第一百九十三章 内阁使团第四百六十三章 工贼里根第五百一十三章 封锁清单第1670章 甚至三国协约第六百五十四章 新航母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