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多米懦骨牌

直到一月四日,杰利科才知道, “柏林” 号已经进入了大大西洋。

在杰利科收到消息的时候,冯承乾正在处理他的第一个战果:在爱尔兰岛北面大约三百公里处俘获的“波塞东”号货轮。

这是一艘八千吨级的远洋货轮,在被“柏林”号俘获的时候,货舱里堆满了加拿大出产的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与“柏林”号遭遇的时候“波塞东”号没有抵抗、也没有试图逃脱,船长非常理智的选择了投降。以当时的情况“波塞东”号的船长肯定认为“柏林”号是一艘战列巡洋舰。正是如此“柏林”号没发一枪一炮就取得了第一个战果,俘获了四十多名船员,并且为官兵搞到了一顿丰盛的大餐。

毫无疑问“波塞东”号货轮会被炸沉。只是,如何处理“波塞东”号的船员?

“给他们两条救生艇,足够十天的淡水与食物,以及两把信号枪。”冯承乾并没打算带上“波塞东”号的船员。“这里是英国本土与北美洲的主要航线,过往船只不少,他们很快就能获救。”

“就这么放走船员?”“难道,你想带上四十多张只吃饭、不做事的嘴,而且还得派人盯着他们?”

施特朗叹了口气,没多说什么。

“记得,派人去“波塞东,号上仔细搜查一番,把电台拆下来,尽量搜集食品、淡水与〖药〗品,不要浪费可以用的物资。”两个小时后“波塞东”号在爆炸中断成两截,沉到了海底。

随后,四十多名船员被送上了两条从“波塞东”号上拆下来的救生艇,然后被放逐到了大海上。

“柏林”号没有逗留,再次踏上了征程。

英国“柏林”号拦截“波塞东”号的消息刚刚发回来,阿斯奎斯就让杰利科立即返回伦敦。

虽然“柏林”号只是一艘战舰,但是对英国构成的威胁,已经超过了一支舰队。

当天下午,英国海军部就命令所有准备返回英国本土、以及准备前往国外港口的船只留在港口内,而已经出港的船只则前往最近的港口。当然,这只是权宜之计。当务之急,还是赶掉在北大西洋上横行无忌的“柏林”号。

一月六曰,杰利科回到伦敦。

虽然阿斯奎斯没有让他解释“柏林,…号为什么能够突破皇家海军的封锁,而且在英国当局不知情的情况下进入了北大西洋,但是杰利科得回答好另外一个问题,即如何干掉这艘该死的破交舰。

杰利科能够回答好这个问题吗?

在他离开比斯开湾之前就收到消息,公海舰队已经修好了三艘受损情况较轻的战列巡洋舰“毛奇”号与“冯一德一坦恩”号也以归队,因此有五艘战列巡洋舰可用,而这五艘战舰已经做好了出港准备。

也就是说,如果大舰队派战舰去拦截“柏林”号,公海舰队就将再次出动。

别忘了,此时杰利科手里只有一艘战列巡洋舰,即“无敌”号1

“澳大利亚”号与“新西兰”号要到月底才能回到英国本土。如果杰利科派“无敌”号追击“柏林”号,那么他就没有战列巡洋舰可用了。

在杰利科看来,这正是“柏林”号进入北大西洋的目的。

此外,杰利科还有一个担忧,即在大舰队派遣“无敌”号去追击“柏林”号之后,公海舰队将出动战列巡洋舰分队封锁英吉利海峡,切断从英国本土前往法国的航线,使英国远征军后继乏力。

原因很简单,德军已经攻占了安特卫普,正在扛荡比利时沿海地区。

如果让公海舰队进入英吉利海峡,哪怕只呆上几天,也会对正在西线与德军恶战的英法联军造成致命打击。当时,法国所需的战争物资中,有大约百分之四十来自英国,而且绝大部分需要经英吉利海峡运往法国在大西洋上的港口。

显然,这不仅仅是杰利科的担忧。

回到伦敦,杰利科首先就遭到了基钦纳、弗伦奇、黑格等陆军将领的质疑,而这些陆军将领最担心的,正是这个问题。不同的是,弗伦奇与黑格认为,将要前往英吉利海峡的不是公海舰队,而是“柏林”

号。

不管怎么说,阻止“柏林”号继续在大西洋上肆虐,成为英国的头号大事。

见到杰利科,阿斯奎斯首先提出,大舰队应该打得更加积极一点,主动寻找机会与公海舰队决战。

这个建议很大胆,却很不现实。

当时,杰利科手里名义上有二十三艘战列舰,可真正能婆出海作战的只有二十艘,而公海舰队有十七艘战列舰。更重要的是,公海舰队有数量众多的战列巡洋舰, 因此头舰队没有兵力优势。

多格浅滩海战已经证明,如果合理应用战列巡洋舰,就能在舰队决战中发挥积极作用。

杰利科非常清楚,现在还不是决战的时候。即便大舰队能够击败公海舰队,自身也将遭受灭顶之灾。

没有了大舰队,英国皇家海军如何保持全球霸权?

面对阿斯奎斯,杰利科明确提出,如果逼迫他率领大舰队出海决战,他就立即辞去舰队司令的职务,让其他人率领大舰队去送死。阿斯奎斯没有逼杰利科辞职,因为他没有更好的人选。

在阿斯奎斯的态度软下来之后,杰利科提出了一个折中解决办法。

大舰队离开斯卡帕湾(错误更正,前面的比斯开湾均为斯卡帕湾),返回朴茨茅斯,重点守卫英吉利海峡。

看上去,这是一个很好的战术选择。

问题是,杰利科忽视了最关键的问题,即在战略上,如果大舰队撤回朴茨茅斯,就等于把北海的制海权拱手让给了公海舰队,并且把包括泰晤士河河口在内的英国东部沿海地区暴露在了德舰的炮口之下。

当初,大舰队由朴茨茅斯转往斯卡帕湾,就是为了对付公海舰队。

显然,在政治上,阿斯奎斯不可能接受杰利科的折中方案,因为这等于承认英国皇家海军丢掉了北海制海权。

问题是,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一月八日,阿斯奎斯在与陆海两军反复磋商之后,最终决定,让正在全速赶来的“澳大利亚”号与“新西兰”号去追击“柏林”号,在地中海活动的“皇家公主”号则退到直布罗陀海峡,大舰队在一月中旬出港,前往北海寻找战机,但是并不强行要求杰利科与公海舰队决战。

至于海上航运,付出担任海军大臣的费希尔提出,组建护航舰队。

必须承认,费希尔的建议很有建设性,而且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虽然“柏林”号的战斗力超过了装甲巡洋舰,航速超过了轻巡洋舰,但是在对战中“柏林”号绝对不是两艘装甲巡洋舰的对手。也就是说,每一支护航舰队里面只需要有两艘装甲巡洋舰,就能确保商船不受到袭击。

问题是,这个办法在当时不具备可行性。

原因很简单,需要保护的商船太多了,而英国皇家海军没有那么多装甲巡洋舰。

更重要的是,在主力舰不足的情况下,很多装甲巡洋舰都被编入大舰队,用来执行一些原本应该由主力舰执行的任务,如果抽调装甲巡洋舰去执行护航任务,就等同于削弱了大舰队的实力。

当然,组建护航舰队也不可能说做就立即做到。

整个一月份,在北大西洋上航行的英国商船,以及向英国运送货物、或者从英国运出货物的他国商船都是提心吊胆的,一些船长甚至决绝出海。

事实上,被“柏林”号拦截的商船只有十多艘,损失的货物还不到五万吨。与北大西洋的航运总量相比,这点损失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只是,正是“柏林”号的存在,使英国的航运遭到了严重打击,一月份的航运量比一九一四年十二月份降低了百分之四十!

对英国来说,这绝对是三场灾难。

要知道,英国本土所需物资中,百分之六十依靠进口。航运量损失百分之四十,意味着将出现百分之二十四的物资缺口。当然“柏林”号的袭击,对英国民众造成的心理影响远大于实际影响。比如,在一月初,英国的面粉价格就上涨了百分之一百五十,创造了开战后的新纪录。实际上,当时英国本土的面粉供应并不短缺,还有六个月的库存。正是民众对物资紧缺的预期,推高了面粉的价格。别的不说,当时每一个英国家庭都囤积了一个月以上的面粉。

物价上涨,直接引发了英国的国内动荡。

一月份,英国发生了一百多起罢工,规模超过一万人的就有十四起。罢工的主要原因都与物价上涨有关,即工人的劳动报酬已经无法满足最基本的生活要求了,而经营亏损的企业家又不肯涨工资。

用“内忧外困”来形容英国此时的处境,一点都不过分。

当然,局势动荡,将不可避免的影响到英国政坛。虽然阿斯奎斯还没有辞职,但是他的政治生涯基本上走到尽头了。

一月底,博纳一劳与劳合一乔治共同发起了倒阁〖运〗动。

阿斯奎斯没有辞职,因为他还有最后一搏:英法联军即将在二月初发动一场大规模进攻行动。

第203章 势在必行第554章 预言城镇第35章 雪中送炭第128章 临时政府第531章 关键所在第98章 游击队员第200章 以小搏大第45章 厚积薄发第491章 得不偿失第524章 能源第99章 牺牲第22章 赴死之地第590章 尔虞我诈第9章 深入基层第217章 全力以赴第613章 反差第282章 临阵磨枪第77章 创造机会第239章 从容应对第109章 最后时刻第40章 扩军第611章 肢解俄国第417章 盲目乐观第454章 南下第202章 最后之战第525章 轰炸难题第31章 技术投入第146章 主动权易手第398章 偷袭第11章 主动出击第373章 决战在即第89章 借刀杀人第239章 从容应对第88章 同胞兄弟第122章 投降第85章 阴差阳错第401章 将才第70章 战火第191章 大工程第56章 代言人第205章 战争需求第548章 独木难支第499章 一鼓作气第139章 坐以待毙第66章 走向战争第321章 迷雾第135章 争分夺秒第268章 臆测第156章 战略侦察机第12章 皇帝的回报第60章 尽力而为第116章 目的地第612章 决裂第121章 拷问第20章 致命打击第40章 扩军第208章 唯一的机会第222章 再攀新高峰第43章 出头鸟第3章 铁打的军营第39章 朽木难雕第182章 最大化第184章 圈套第199章 改造第343章 恶仗第624章 推波助澜第556章 冲出海滩第351章 顽抗到底第134章 首败第3章 工业时代第173章 香蕉贸易第202章 防范与控制第230章 尝试第103章 余波第97章 秘密潜入第148章 剧变第59章 帝国军人第430章 守株待兔第597章 鼎立之势第536章 齐头并进第323章 海峡之战第113章 高瞻远瞩第414章 走投无路第588章 核技术第35章 逼谈第76章 左顾右盼第213章 手到擒来第111章 行动结束第466章 蜂拥而来第25章 能打就打第581章 印象第80章 相互算计第227章 常规军备第528章 包围与突围第154章 结局已定第588章 核技术第68章 不放弃第100章 拖家带口第119章 赌注第451章 登陆前
第203章 势在必行第554章 预言城镇第35章 雪中送炭第128章 临时政府第531章 关键所在第98章 游击队员第200章 以小搏大第45章 厚积薄发第491章 得不偿失第524章 能源第99章 牺牲第22章 赴死之地第590章 尔虞我诈第9章 深入基层第217章 全力以赴第613章 反差第282章 临阵磨枪第77章 创造机会第239章 从容应对第109章 最后时刻第40章 扩军第611章 肢解俄国第417章 盲目乐观第454章 南下第202章 最后之战第525章 轰炸难题第31章 技术投入第146章 主动权易手第398章 偷袭第11章 主动出击第373章 决战在即第89章 借刀杀人第239章 从容应对第88章 同胞兄弟第122章 投降第85章 阴差阳错第401章 将才第70章 战火第191章 大工程第56章 代言人第205章 战争需求第548章 独木难支第499章 一鼓作气第139章 坐以待毙第66章 走向战争第321章 迷雾第135章 争分夺秒第268章 臆测第156章 战略侦察机第12章 皇帝的回报第60章 尽力而为第116章 目的地第612章 决裂第121章 拷问第20章 致命打击第40章 扩军第208章 唯一的机会第222章 再攀新高峰第43章 出头鸟第3章 铁打的军营第39章 朽木难雕第182章 最大化第184章 圈套第199章 改造第343章 恶仗第624章 推波助澜第556章 冲出海滩第351章 顽抗到底第134章 首败第3章 工业时代第173章 香蕉贸易第202章 防范与控制第230章 尝试第103章 余波第97章 秘密潜入第148章 剧变第59章 帝国军人第430章 守株待兔第597章 鼎立之势第536章 齐头并进第323章 海峡之战第113章 高瞻远瞩第414章 走投无路第588章 核技术第35章 逼谈第76章 左顾右盼第213章 手到擒来第111章 行动结束第466章 蜂拥而来第25章 能打就打第581章 印象第80章 相互算计第227章 常规军备第528章 包围与突围第154章 结局已定第588章 核技术第68章 不放弃第100章 拖家带口第119章 赌注第451章 登陆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