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大裁军

bookmark

进入一九四六年,中国海军兵力不足的问题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

当然,不仅仅是因为获得了更多崭新的战舰。

在一九四六年初,中国海军接受了第二批四艘“白起”级舰队航母,使舰队航母的数量增加到了十九艘。到了一九四六年中期,随着第三批八艘“白起”级交付,舰队航母的数量达到了二十七艘。到一九四六年底,中国海军最多能获得八艘、最少能获得五艘“白起”级舰队航母。

当然,不管是三十三艘、还是三十六艘,中国海军都有足够明显的兵力优势。

可以说,当时中国海军造的舰队航母已经多得有点出头了。

在一九四五年底,也就是中国海军在夏威夷海战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之后,就有人提出,没有必要继续保持现有的造舰强度,甚至应该取消那些还没完成的战舰,从而降低战争对经济造成的压力。

在当时,这只是提议。

只是,到了一九四六年初,这就不仅仅是提议了。

随着同盟国集团的内部矛盾得到解决,把击败美国确定为最高目标,而且战略优势又如此明显,中国确实没有必要花大力气来增强军备了。要知道,以中国在一九四六年初的军事力量,击败美国绝对不是难题。

只是,首先遭到削减的不是海军,而是陆军。

一九四六年初,中国的最高战争委员会就通过了一项决议。把陆军的总兵力由现有的二千三百万裁减到一千八百万,也就是在一年之内裁军五百万,以此增强社会生产,提高工业产量。

可以说。裁军是必须走的一条路,而这只是走出的第一步。

相对而言,这五百万复员军人还是好的。

要知道,在复员之后,他们都得到了合适的安置,而且大部分复员军人的年纪都在三十岁以上,在服役之前就已经参加了社会劳动,因此在复员之后。大多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上,也就能够重新融入社会。

此外,中国的各行各业也需要这支劳动力大军。

首先裁减陆军的原因也很简单,红俄早已战败。连英国都投降了,因此不存在攻打印度的问题。在登上美国本土之前,中国陆军已经找不到一个像样的对手了,而攻打美国本土根本需要不了这么多的陆军官兵。即便找最高标准估计,即中国军队单独承担了攻打美国本土的作战任务。且最终目的是占领美国全境,也只需要投入大约八百万地面部队,而中国陆军保留了一千八百万兵力,显然还是绰绰有余。

当然。这也不是陆军在战争结束前的最后一次裁军。

到战争结束的时候,中国陆军总共进行了三次裁军。最终只保留了一千二百万兵力,且这个数字在战争结束后的第三年就缩减到了五百万。到战争结束后的第五年,中国陆军的总兵力仅剩下了三百万。

紧跟着陆军裁军的是空军。

在宣布陆军大裁军的消息后不到一个月,空军也开始裁军,而且主要裁减的是战术航空兵。

按照计划,中国空军将在一年之内,把兵力由三百四十万裁减到二百五十万。

看绝对数字,空军的裁军规模并不大,可是要看相对比例的话,空军的裁军规模远超过了陆军。

完成裁军之后,空军将保留大约一万架战术飞机。

有趣的是,空军中的战略航空兵与运输航空兵不但没有裁减,反而有所增强。

如果裁军行动没有变化,到一九四六年底,中国空军将保有一万四千架轰炸机与八千架运输机。

事实上,这个规模算不上大。

要知道,在一九四四年,中国空军拥有足足一千七千架轰炸机与近万架运输机。只是当时有很大一部分轰炸机与运输机编在远征军里面,而远征军在编制上受德军管辖,不在中国空军的编制之内。

与陆军不同,中国空军裁军与战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通过裁军来明确了战后的发展方向。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中国空军在纠正曾经犯下的错误。

要知道,在大战爆发之前,中国空军的主要学习对象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空军,即以发展战术航空兵为主,而空军的真实地位是陆军的支持者,即空军的发展完全围绕着陆军的装甲化进行。在战术使用上,空军的主要价值就是为陆军的装甲集团提供支援,增强装甲部队的突击能力。

大战爆发后,中国空军才走上了另外一条发展道路。

可以说,这是被逼出来的结果。

这就是,攻打日本本土的作战行动进行得不够顺利,而空军在对日战略轰炸中的表现又没有预期的那么好。

这些,都迫使中国空军提高战略航空兵的地位。

随后,在对日战略轰炸、以及在大陆战场上针对红俄的战略轰炸,参加对付英国的战略轰炸,还有攻打澳洲本土的作战行动,乃至在中太平洋战场上的战斗,都无一例外的证明了战略航空兵的价值。

正是如此,中国空军明确了发展方向。

也直到这个时候,中国空军才成为了“制空论”的忠实信奉者。

要知道,真正能够体现出空军在进攻中的价值,而且把这种价值发挥到极限的就是战略航空兵。

说得简单一些,轰炸机的主要价值就是让敌人的空军彻底瘫痪在地面上。

战争早就证明,性能再先进的战斗机也不可能阻止敌人的战斗机升空作战,同样不可能在空战中取得百分之百的胜利。如此一来,即便战术航空兵再强大,也不可能彻底打垮敌人的空军,也就无法夺得绝对制空权。只有轰炸机,才能炸掉敌人的机场,也才能让敌人的战斗机无法升空,也才能夺得绝对制空权。

当然,这绝对不是战略航空兵的主要价值。

对英轰炸足以证明,高强度的战略轰炸,不但能够打掉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还能够彻底炸毁一个国家的基础、特别是工业基础。

这样一来,自然有人想到,能不能通过轰炸来击败一个国家呢?

说得准确一点,就是完全由空军单独作战,在不动用地面部队、甚至不动用舰队的情况下击败一个国家。

可以说,这是相当超前的军事思想。

要知道,空军问世也不过三十年,而所有的战争最终都是由地面战斗决定胜负的,没有一场战争由空军单独打赢。

只是,这绝对是正确的军事思想。

虽然在当时,乃至在接下来的三十年之内,空军也没能单独打赢一场战争,但是随着军事技术进步,当空军的战斗力达到了某个程度的时候,也就有能力用轰炸来迫使一个国家投降。

大战结束后不到六十年,中国空军就用一场漂亮的战争证明了这一点。

当然,中国空军能在六十年后单独击败一个国家,与坚持以战略航空兵为重,重点发展空军的进攻能力有必然关系。

可以说,在大战末期,中国空军选择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

有趣的是,并非所有军兵种都在裁员。

当时,陆战队就没有裁军,反而在扩军。

按照计划,到一九四六年底,陆战队的一线作战部队将达到三十个陆战师,二线部队则为六十个陆战师。

这就是说,陆战队作战部队的总兵力将从原来的一百五十万增加到两百万。

如果把非作战人员算上,陆战队的总兵力将突破二百四十万。

当然,陆战队扩充不是没有道理。

要知道,登陆战中,陆战队是绝对的主力,只有陆战队成功上岸,夺取了海滩与港口之后,才能让陆军的作战部队上岸。实战还证明,在滨海地区,特别是在河流密布的沿海平原上作战,陆战队比陆军更有效。

这样一来,如果以攻打美国西海岸地区为目标,陆战队的价值就超过了陆军。

也正是如此,在陆军大举裁军的时候,陆战队却在扩军。

事实上,正是这次扩军,为陆战队在战后不再受海军辖制,成为独立兵种,而且是三大军种外唯一的独立兵种有很大的关系。

当然,陆战队得到重视,也直观的反映出,中国的军事战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大战爆发前,中国的军事战略以防御为主,即便不是本土防御,也是以背靠本土的防御为主,即把敌人挡在国门之外。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主要用在本土之外、而且以进攻为主的陆战队才没有受到重视。

陆战队的地位提高,意味着中国放弃了防御战略,转为奉行进攻战略。

当然,在这波裁军浪潮中,中国海军也不可能置身事外,只是晚一点才受到影响,而且裁军幅度一点都不比其他军种低。

更重要的是,海军大规模裁军所造成的长远影响最为巨大。

即便对这场战争最后阶段的战斗来说,中国海军大裁军也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影响,而这又是不得不做,而且早做比晚做要好得多的事情。

第48章 猎人与猎物第12章 皇帝的回报第269章 经典之战第123章 新老对决第525章 轰炸难题第449章 最后冲刺第56章 机遇与风险第276章 尔虞我诈第139章 转折点第133章 战略决策第374章 一意孤行第423章 没有目标第160章 余热第188章 复出第286章 异想天开第406章 战斗到最后第396章 一再推迟第94章 决战在即第222章 再攀新高峰第203章 势在必行第86章 围攻第340章 侦察干将第470章 等待机会第391章 些微遗憾第98章 伏击圈第163章 祸不单行第299章 虚幻的优势第184章 圈套第589章 人才第一第157章 抢先攻击第12章 追踪第533章 陷阱第37章 后遗症第79章 偷袭第44章 万不得已第162章 进军所罗门群岛第310章 勇猛精神第140章 失控第221章 新赛场第369章 祸起萧墙第5章 明争暗斗第204章 中东战争第550章 钩心斗角第92章 等待机会第88章 避战与主战第285章 目的第165章 落幕之战第41章 如释重负第82章 亲自上阵第159章 反击第460章 特种作战第159章 主动权第451章 登陆前第44章 万不得已第252章 各有所获第487章 四道防线第228章 厚积薄发第512章 强攻第88章 同胞兄弟第7章 军事行动第243章 无的放矢第24章 帝国第一舰第59章 帝国军人第154章 叔侄情第25章 死有其所第32章 精气神第158章 接二连三第571章 措手不及第290章 严重误判第2章 大国角力第14章 营救第265章 殊途同归第593章 寄生经济第417章 盲目乐观第263章 参谋长第331章 支援乏力第130章 战场外的任务第243章 无的放矢第72章 声东击西第448章 粮草先行第162章 进军所罗门群岛第102章 抢先一步第434章 攻击第471章 耐心等待第8章 三权第359章 灰心绝望第540章 兵败如山倒第454章 南下第296章 上帝的节日第289章 画蛇添足第294章 有想法第75章 创造机会第150章 争分夺秒第15章 生命的价值第61章 战争危机第543章 轰炸与登陆第118章 急流勇退第153章 求生的本能第311章 战术胜利第125章 特殊任务
第48章 猎人与猎物第12章 皇帝的回报第269章 经典之战第123章 新老对决第525章 轰炸难题第449章 最后冲刺第56章 机遇与风险第276章 尔虞我诈第139章 转折点第133章 战略决策第374章 一意孤行第423章 没有目标第160章 余热第188章 复出第286章 异想天开第406章 战斗到最后第396章 一再推迟第94章 决战在即第222章 再攀新高峰第203章 势在必行第86章 围攻第340章 侦察干将第470章 等待机会第391章 些微遗憾第98章 伏击圈第163章 祸不单行第299章 虚幻的优势第184章 圈套第589章 人才第一第157章 抢先攻击第12章 追踪第533章 陷阱第37章 后遗症第79章 偷袭第44章 万不得已第162章 进军所罗门群岛第310章 勇猛精神第140章 失控第221章 新赛场第369章 祸起萧墙第5章 明争暗斗第204章 中东战争第550章 钩心斗角第92章 等待机会第88章 避战与主战第285章 目的第165章 落幕之战第41章 如释重负第82章 亲自上阵第159章 反击第460章 特种作战第159章 主动权第451章 登陆前第44章 万不得已第252章 各有所获第487章 四道防线第228章 厚积薄发第512章 强攻第88章 同胞兄弟第7章 军事行动第243章 无的放矢第24章 帝国第一舰第59章 帝国军人第154章 叔侄情第25章 死有其所第32章 精气神第158章 接二连三第571章 措手不及第290章 严重误判第2章 大国角力第14章 营救第265章 殊途同归第593章 寄生经济第417章 盲目乐观第263章 参谋长第331章 支援乏力第130章 战场外的任务第243章 无的放矢第72章 声东击西第448章 粮草先行第162章 进军所罗门群岛第102章 抢先一步第434章 攻击第471章 耐心等待第8章 三权第359章 灰心绝望第540章 兵败如山倒第454章 南下第296章 上帝的节日第289章 画蛇添足第294章 有想法第75章 创造机会第150章 争分夺秒第15章 生命的价值第61章 战争危机第543章 轰炸与登陆第118章 急流勇退第153章 求生的本能第311章 战术胜利第125章 特殊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