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藏头露尾(四)

永历九年十月下旬,自福建北上的明军水师汇合了刚刚被梁化凤挤出长江口的张名振、张煌言所部收复了舟山,清舟山协副将巴成功归降。紧接着,没等明军对临近的宁波府下手,驻守在那里的宁波副将张洪德便率先反正归明。一时间,浙东沿海,风声鹤唳!

绍兴府余姚县乡下一处不起眼的小村里,这里有一处同样不起眼的宅院却是属于余姚大族沈家的。

沈家当代最出名的人物是姚江书院的创办者沈国模,其人是阳明心学的传人,姚江书院亦是浙中王门后学聚会探讨学问的重要据点。入清起来,好友刘宗周、祁彪佳先后以身殉国,沈国模便干脆隐居石浪,潜心讲学,只求将阳明心学发扬光大而已。

沈国模如今已经是八十有一的高龄,常年隐居,对于族中的事务参与的也少了。倒是这一处宅院里居住的侄子却是他刻意安排的,形同软禁,因为他的这个叫做沈调伦的侄子实在不是个省油的灯。

“太冲,你是说舟山已经收复了,真的如此?”

昏暗的书房之中,沈调伦闻言腾的站起身来,双手扣住了黄宗羲的双臂,双眸之中竟有泪水喷溅而出。

他是当年追随过鲁监国朝直浙经略王翊的浙东士人,与王江份属同僚,只是远不及王江在大兰山明军的地位而已。

当年,大兰山明军借着鲁监国大闹福建,浙江清军主力援闽的契机,在浙东地区发展势头极佳,一度使得“浙东列城为之昼闭,胥吏不敢下乡催科”,更是两度攻陷上虞县城,击退清军进剿,与天台山的俞国望所部联手拔浒山所,进而围困新昌县城。

然而,伴随着清军在永历四年的进剿,大兰山明军覆没,王江被俘,所留诸将,降杀且尽,而王翊更是在转年被清军杀害与宁波定海。紧接着,大兰山明军所拱卫的舟山行在陷落,浙东抗清运动也彻底沦入谷底。

此时此刻,沈调伦如斯表现,黄宗羲哪怕是在来之前就早有预料的,但却依旧被这份激动所震慑。

期许、渴求的目光有若实质般的打在他的脸上,其中的惊喜、兴奋、担忧、不安,种种情愫,进入眼底。眼见于此,黄宗羲重重的点了点头,表示他的消息是千真万确的,他的一个信得过的友人还专程潜行到舟山见过了张煌言,是张煌言亲口与其讲述的此战的详情。

“太好了,太好了。”

松开的臂膀,骤感生疼,黄宗羲分明记得,沈调伦就是一介儒生,说不上手无缚鸡之力吧,但却也并不似他那般修炼内家拳法。可是此间眼前之人,兴奋得握着拳头,在他面前来回来去的疾步走着,口中念念有词的俱是这般类似的话语,呈现在臂膀上的痛感便也没什么好再需要奇怪的了。

沈调伦显然已经兴奋得不能自已了,其实于黄宗羲而言,刚刚得到这样的消息又何尝不是如此。回想起来,最近两年真可谓是好消息频传,明军在福建、广东的反攻作战收到了实质性的效果,如今明军更是将战火重新烧到了浙江,舟山显然只是个开始罢了,就像是陈凯收取广东时所选择的香港岛一样。

眼前此人,确是与他一般的志同道合之辈。其实,沈调伦的老上司王翊与他便是如此,否则二人也不会定下儿女亲家。这样的同志已经陨落了太多了,所剩下来的也多是潜藏各地,为国事的沉沦而垂泪太息。但是即便如此,黄宗羲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浙江的抗清运动被镇压下去,他便在浙江、在南直隶与钱谦益一起搜集情报、串联士绅、策反清廷的官吏将校,力争在明军主力杀回江浙前积蓄更大的力量。而今时今日,他们也总算是看到了一个切实的希望了。

片刻之后,沈调伦的兴奋已经稍稍能够压制了些许,于是乎,其人又连忙请黄宗羲再将舟山一战的详情重新向他叙述一边。随后,当重新确定了明军收复舟山的战斗有着压倒性的优势,野战一次性击溃守军,进而围城逼迫守将投降,更是吓得临近的一个清军副将举兵反正。方才的那股子兴奋,便重现于黄宗羲的眼前。

“太好了,太好了,王师如此声威,正当直捣虎穴,席卷浙江一省。”发出了如此的断言,沈调伦立刻向黄宗羲大声言道:“太冲,咱们该当立刻组织宁绍的士绅、百姓起兵,为王师前驱才是啊!”

沈调伦毫无忌讳的将心中所思倾泻出来,顿感快意非常。而这样的打算,正是黄宗羲此番来寻他的原因所在。

“尔序,你打算怎么做?”

“那还用说,当然是在大兰山起兵,再续王经略当年的事业才是!”

事实上,对此黄宗羲早有成算,此间出言问及,本就有着看看二人是否想到一块儿的打算。此刻见得沈调伦如是作答,当即便有了大事可成的感觉。

如果说,舟山陷落是浙东抗清运动基本被清军镇压的标志。那么四明山地区的沦陷,尤其是大兰山明军的覆没,则是这一幕的前兆。

大兰山明军素来是整个四明山、天台山地区诸路明军、义军的主心骨,王翊能够以一介生员的身份领直浙经略这样的高官,说到底也是由于其人作为四明山地区诸路明军的盟主。这支明军与同期浙东的其他明军、义军不同,并非是涸泽而渔、焚林而猎,他们以大兰山为中心,建立起了一个军队保护百姓不受清军侵扰、胥吏盘剥,而百姓缴纳税赋以供养军队的良性循环,由此渐渐壮大,成为浙东一支不可忽视的抗清力量。

这,不仅仅是为当时的浙东士绅、百姓所称道,于后世更是被修史者视之为儒家士人主导抗清运动的典范和榜样。甚至,王江能够在广东如鱼得水,其中有着陈凯的信任和他对陈凯的救命之恩的报答,但更重要的在于陈凯主持的潮州民政,乃至是因陈凯的摄入而有所改变的郑氏集团走得同样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非是那种耗尽民力,与清廷决一死战的赌徒风格。

大兰山明军曾经的辉煌是浙东抗清士绅们的信仰,后世的浙东史派关于大兰山抗清便多有记述。于黄宗羲和沈调伦二人,一个是曾经的主导者的儿女亲家,志同道合的故友,另一个则干脆就曾经是大兰山明军的一份子。

明军已经占据了舟山,连带着张洪德反正,只觉得是时不我待,沈调伦和黄宗羲立刻就行动了起来。

他们的这一遭是要重建大兰山明军,那么首要做的就是将大兰山明军星散在各地的人员重新聚拢起来。小卒子当然是大可不必,但是当时带兵的将帅、管理老营和民政的官员们,这些人对于大兰山明军式的运作都是驾轻就熟的,能够得到这些人的协手自然是事半而功倍。

既然如此,沈调伦便开始去设法联系其他大兰山的人物。而黄宗羲这边,他当下的优势在于多年联络抗清人士,与浙东不少有心抗清的士人都是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的。由他出面去联络一些士绅,如此便可以更快的增强那支未来的大兰山明军的力量。

分工虽有不同,但是力量还是在往一处使的。凭着沈调伦固有的关系,也凭着黄宗羲这些年的走访,沈调伦很快就找到了以前与他一并在王翊麾下赞画军务、管理庶务的士人邹小南,以及大兰山明军后营都督毛明山。这二人算是一文一武,配置上还算不错的,尤其是毛明山素以武勇著称,当初在四明山地区也是出了名的猛将,但是在曾经的那支大兰山明军之中,他们都不算是最出挑的人物。这前后一对比,用后世的话说就是低配,而且还是在核心不再的情况的低配。

“黄都督殉国了,刘都督几年前也忧愤成疾,病故了,就连刘都督的义子陈将军在四年前也战死了。至于其他人,暂且已经找不到了。”曾经一起共造辉煌的友人们星散,对于沈调伦来说最免不了的就是感伤二字:“可惜王副宪现在还在广东,若是他还在浙江的话,一定会来共襄盛举的!”

王江,那是已经指望不上了的,不说在广东混得好好的事情,只说这数千里地,哪怕是知道了且真的想要过来,也绝计不可能赶到。只是,曾经的好友死的死、失踪的失踪,流落各地的流落各地,失落自不可免。倒是这样的情绪,黄宗羲也曾有过,而且不止一次。比之沈调伦,毕竟是经历更加丰富,也更加缓的过来。

“能够找来邹小南和毛明山已经是大幸了,当年王完勋创立大兰山王师之时,从王江到尔序,再到其他人不也是一点点的汇聚旗下。只要咱们把事情做起来,英才总会汇聚而来,必不负了完勋曾经的努力。”

“黄副宪言之有理。”

劝过了沈调伦,黄宗羲也在一边联络士绅,一边等待他弟弟黄宗炎那边的消息。说起来,黄宗炎当年也曾在四明山地区参加抗清运动,当时并没有进入大兰山明军,而是在一个王翊和黄宗羲二人共同的好友冯京第的帐下做事,后来四明山沦陷,冯京第被俘义不辱身,黄宗炎当时也被清军抓到了,并且被拉去问斩,结果黄宗羲带着他的学生万斯程、万斯同、万斯大等人去劫法场,愣是从清廷官府的手里把黄宗炎给捞了出来。

黄宗炎这些年与其兄一般在做着串联抗清的事情,之前还曾代钱谦益去金华说服马进宝反正,结果当然是没能成功,但是其人亦是个甘冒奇险的人物。

此番,黄宗羲等的消息便是黄宗炎去联络万家兄弟。这万家是宁波鄞县人,东林复社人物万泰的儿子,一共八人,时称万家八龙。万泰与黄宗羲都是师承刘宗周的,而万家兄弟也多有投入黄宗羲门下的。两家相交莫逆,由于时间紧迫,他们打算在明军发动下一轮进攻之前便在大兰山重新组织起人马来,便有黄宗羲负责绍兴府,而黄宗炎负责宁波府。

消息必然是要等的,哪怕万家兄弟当场同意了,黄宗炎也需要时间把消息送过来。而且,黄宗炎也不止是串联万家兄弟,宁波还有一些士绅是要联络到的,就像是他在绍兴府一样。

所幸,这边有了沈调伦、邹小南和毛明山三人,复起之事也就可以开始进一步筹划了。大兰山那边的老营营盘,以及四明山地区的情况,他们也在尽可能快的搜集起来,以备后用。而没等多长时间,黄宗炎那边也匆匆赶来了。只是这一次,黄宗炎来是来了,带来的却并不是一个能够称得上好的消息。

“万家兄弟不肯共襄盛举?”

以着黄宗羲对于万家兄弟的了解,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果不其然,黄宗炎对此摇了摇头,表示了他与万家兄弟早已说好,若非是怕打草惊蛇了,那几个家伙只怕早就赶来与黄宗羲汇合了,更不可能不参与其间。

“兄长,你且看看这封信。”

信是黄宗炎从怀里掏出来的,信封上没有标明寄信之人,但是打开了信封,见得信瓤里的内容,黄宗羲却立刻皱起了眉头,其重视程度便是黄宗炎这两年也是仅见的。

“走,咱们去见沈调伦去。”

翻来覆去的看了几遍,黄宗羲放下书信,思量多时,方才道出这么一句来。黄宗炎很清楚,他的兄长性子执拗,为人不光是极有主见,更是有将想法付诸于行动的决心和行动力。此间如斯,大抵也是想明白了,于是乎他也二话不说,直接跟着黄宗羲赶到了沈调伦那里。

沈调伦那里,邹小南和毛明山俱在。他们都曾在四明山抗清,互相之间哪怕是有不熟的也都照过面儿,无需太多寒暄,黄宗羲便把那封书信拿了出来,交在了沈调伦的手上。

信,是王江写的。内容嘛,则是王江复述陈凯的话,劝他们在明军收复舟山后暂且不要轻举妄动。翻看过了书信,沈调伦随手就将书信传给了邹小南和毛明山,旋即从案上拿出了另一封书信,交在了黄宗羲的手上。

“前几日到的,也是王副宪的手书。家叔不太喜欢在下在外面与鞑子拼死拼活,所以老宅那边先拿到书信的族兄也是犹豫了几日才决定先瞒着家叔把信送过来。结果,内容倒还是与家叔的想法一般。不怕太冲和晦木笑话,若非是太冲也收到了这样的书信,在下还怀疑过是家叔的计策呢。”

王江写给黄宗羲和写给沈调伦的书信,其内容都是大同小异的。大同同在了反对立刻起兵响应,小异则是异在了对各自的说辞,甚至黄宗羲很快就发现了,在王江写给沈调伦的书信里,陈凯竟然猜到了沈调伦会重建大兰山明军的事情。

“这大概是长叔与陈竟成说起过尔序的为人啊。”

“我想也是这么回事。”

片刻之后,邹小南和毛明山也看过了书信,两封信尽皆放在案上,五双眼睛互相对视,可是这书房内却是一时无语。

陈凯在书信中如是劝说,至于理由方面则很是简单。按照陈凯的说法,当前的福建和广东都是百废待兴的局面,需要时间来恢复民生。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福建,还是浙江,都难以展开大规模的作战,更别说是与清军主力决战于浙东了。

明军这一次派往舟山的舰队规模不小,但实际上就是一支偏师,郑成功的心思更多的还是在利用舟山的地理位置来牵制驻扎衢州的八旗军,以此来缓解福建的军事压力。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就算是跳出来了,明军也不太可能趁势收复宁绍,因为那样就会与清军出现主力决战的可能,于舟山的明军是不利的。

“我听说,这一次大军的主帅不是定西侯和张苍水,是忠振伯洪旭。”

洪旭是郑成功麾下最为亲信的部将,素以忠厚长者著称。其人在行事上多是讲究一个稳妥,不太愿意冒险。这些事情,黄宗羲是听钱谦益说过一些的,他上次去福建时也见过洪旭,约莫有着这么个印象。此间黄宗羲提及洪旭,紧接着又提到了另一桩事情,更是加深了这样的印象。

“陆周明说,张苍水提到过张洪德那厮反正,是以献宁波府城为礼物的。但是,那位洪伯爷只把张洪德以及部众带到了舟山而已,却并没有去动宁波府城。”

这,无疑是印证了陈凯的说法。按照陈凯的劝谏,是希望他们能够继续潜伏,以积蓄力量。等到福建那边缓过劲儿来,出动主力部队与清军决战之时,他们再跳出来举兵抗清,方能发挥更大的效用。否则的话,只会暴露他们潜在的力量,于国事是无益的。

“咱们计划多时,难不成那姓陈的一句话,咱们便要就此停手了不成?!”

陈凯的劝谏合情合理,且有实际情况作为佐证,事关重大,众人多是需要思量。倒是此刻,毛明山却站起来,与众人大声喝道。毛明山是个武将,脾气火爆,更不愿意就此将原本重建大兰山明军的事业放下。而此时,众人同样是犹豫不决,唯有黄宗羲,重新抬起眼来,却显然是已经下定了决心。

“陈凯说得并非没有道理,只是依我看来,这事情只怕是没有那么简单。”

第九十九章 转折第一百三十三章 爆炸(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旧局(上)第二十六章 栽花插柳(一)第六十二章 吉兆第六章 在江西(一)第八十二章 迟到(完)第一百四十六章 试水(三)第十二章 波及(七)第六十七章 螳螂与黄雀(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默契(下)第五十二章 夺魄(一)第四十四章 所为者何第十六章 布局(上)第五十九章 合流(下)第一百零三章 再见(二)第二十六章 盼归(下)第九十三章 种子(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忠良第二百二十二章 狗咬狗(下)第四十二章 明日之血(中)第六十一章 争执第二十三章 加码(五)第三十章 加速(十)第七十一章 筑基(三)第七十五章 筑基(七)第六十四章 内忧外患(四)第八十七章 铁壁(中)第一百零九章 织雾(三)第一章 四府巡抚(上)(二合一大章)第五十五章 隐忧第一百三十七章 在远方(二)第八十三章 不速之客(三)第八十二章 对攻(下)第六十七章 暗度陈仓(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在远方(二)第三十四章 力从地起(四)第六十章 叮嘱第三十三章 力从地起(三)第六十七章 暗度陈仓(上)第二十六章 加速(六)第一百九十七章 诱导(下)第四十八章 并购(下)第九十章 江东桥之战第二十七章 先兆第二十三章 钱山之战(上)第一章 分赃(上)第四十五章 无耻之尤(完)第十章 放狂言(上)第四十七章 早春时节(二)第四十四章 所为者何第一百七十七章 挣扎(四)第三十二章 魔鬼(下)第五十一章 挤压(七)第一百六十二章 串联(四)第六十二章 内忧外患(二)第五十章 追魂(三)第四十四章 定策(上)第四十一章 无耻之尤(六)第一百零九章 梦碎第四十四章 定策(上)第二十六章 盼归(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秋风(二)第七十二章 镇抚(上)第二十三章 礼尚往来(上)第五十二章 图穷匕见(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重返旧地(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岔口(完)第一百二十一章 秋风(一)第五十章 味道(下)第三十九章 各方(完)第五十二章 夺魄(一)第四十九章 味道(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巨变第八十六章 铁壁(上)第一百六十三章 串联(五)第八十八章 追亡(下)第七十八章 迟到(二)第七十六章 定计第一百一十章 鸥汀寨(上)第七十二章 筑基(四)第十六章 布局(上)第九十章 落子无悔(五)第七十七章 筑基(完)第三十一章 力从地起(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试水(四)第四十二章 无耻之尤(七)第二百零八章 文官守城法(四)第五十二章 夺魄(一)第七十六章 筑基(八)第一百五十五章 挑唆(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重返旧地(上)第八十九章 旧事(一)第九十四章 种子(下)第八十七章 压缩(上)第五十八章 归来(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默契(上)第二十章 压榨(六)第十一章 永历十一年(十)第一百零六章 与民争利
第九十九章 转折第一百三十三章 爆炸(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旧局(上)第二十六章 栽花插柳(一)第六十二章 吉兆第六章 在江西(一)第八十二章 迟到(完)第一百四十六章 试水(三)第十二章 波及(七)第六十七章 螳螂与黄雀(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默契(下)第五十二章 夺魄(一)第四十四章 所为者何第十六章 布局(上)第五十九章 合流(下)第一百零三章 再见(二)第二十六章 盼归(下)第九十三章 种子(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忠良第二百二十二章 狗咬狗(下)第四十二章 明日之血(中)第六十一章 争执第二十三章 加码(五)第三十章 加速(十)第七十一章 筑基(三)第七十五章 筑基(七)第六十四章 内忧外患(四)第八十七章 铁壁(中)第一百零九章 织雾(三)第一章 四府巡抚(上)(二合一大章)第五十五章 隐忧第一百三十七章 在远方(二)第八十三章 不速之客(三)第八十二章 对攻(下)第六十七章 暗度陈仓(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在远方(二)第三十四章 力从地起(四)第六十章 叮嘱第三十三章 力从地起(三)第六十七章 暗度陈仓(上)第二十六章 加速(六)第一百九十七章 诱导(下)第四十八章 并购(下)第九十章 江东桥之战第二十七章 先兆第二十三章 钱山之战(上)第一章 分赃(上)第四十五章 无耻之尤(完)第十章 放狂言(上)第四十七章 早春时节(二)第四十四章 所为者何第一百七十七章 挣扎(四)第三十二章 魔鬼(下)第五十一章 挤压(七)第一百六十二章 串联(四)第六十二章 内忧外患(二)第五十章 追魂(三)第四十四章 定策(上)第四十一章 无耻之尤(六)第一百零九章 梦碎第四十四章 定策(上)第二十六章 盼归(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秋风(二)第七十二章 镇抚(上)第二十三章 礼尚往来(上)第五十二章 图穷匕见(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重返旧地(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岔口(完)第一百二十一章 秋风(一)第五十章 味道(下)第三十九章 各方(完)第五十二章 夺魄(一)第四十九章 味道(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巨变第八十六章 铁壁(上)第一百六十三章 串联(五)第八十八章 追亡(下)第七十八章 迟到(二)第七十六章 定计第一百一十章 鸥汀寨(上)第七十二章 筑基(四)第十六章 布局(上)第九十章 落子无悔(五)第七十七章 筑基(完)第三十一章 力从地起(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试水(四)第四十二章 无耻之尤(七)第二百零八章 文官守城法(四)第五十二章 夺魄(一)第七十六章 筑基(八)第一百五十五章 挑唆(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重返旧地(上)第八十九章 旧事(一)第九十四章 种子(下)第八十七章 压缩(上)第五十八章 归来(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默契(上)第二十章 压榨(六)第十一章 永历十一年(十)第一百零六章 与民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