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意大利参战

德军在比利时和法国北部实施的毁灭性突击,使比利时全军覆没,法军30个师,英军9个师也不复存在。法军新任司令魏刚拼凑了49个师加上英国的2个师,编成了3个集团军(第6、第7、第10集团军)在索姆河和埃纳河一线构成了东西大约300英里的“魏刚防线”,以17个师守马奇诺防线。两条防线连在一起,企图阻止德军南下。

对于已经损失了三十个师的法国陆军来说,魏刚将军在索姆河和埃纳河一线构成了“魏刚防线”,可以看作是法国人的垂死挣扎。不论是希特?勒还是统帅部的所有人,对此次对法兰西的军事行动都十分满意。法国已经倒下了,甚至已经有人开始考虑如何把两百万战俘安置的问题了。

这种想法不在少数,整个统帅部沉浸在乐观的局面中,对此希特?勒也十分高兴,俾斯麦首相没有完成的事情,威廉二世也没有完成的事情,现在在他的手里完成了。希特?勒已经能够预想到在法国投降之后,他在德国的声望将提高到什么程度。德国国内将再也没有能够反抗希特?勒的力量,因为希特?勒的声望已经达到了巅峰。

以后呢,希特?勒已经重新把目光对准了东方的庞大邻居。苏联庞大的国土面积和人数众多装备先进的军队,一直都是希特?勒心中的一根刺,庞大而统一的苏联不符合德国的利益,况且这个可怕的敌人在苏德联合灭掉波兰之后,已经和德国紧紧地挨在了一起。没有了波兰,苏德之间也没有了缓冲区,不论是德国还是苏联,互相之间的信任度等于零,可以说只要在波兰一个擦枪走火的事故,就能让八十万德国国防军和一百万苏联红军打起来。

在希特?勒的心里,斯大林迫使希特?勒承认波罗的海三国为苏联的势力范围,这对希特?勒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侮辱。苏芬战争希特?勒迫于苏联方面的压力,对芬兰装聋作哑,也引起了国防军很多将军的不满,要知道芬兰本来就是一战时期的德国军队扶持出来的国家。要不是德国战败,芬兰的国王差一点就变成了德国人。对于国防军的不满,希特?勒只能好言安抚,希特?勒从威廉二世的失败经验中深深地知道,两线作战的后果不是德国能够承受的,所以必须先解决西线的问题,到时候在调过头来和苏联进行作战。

此一时彼一时,在西线的胜局已经取得实质性战果的时候,希特?勒再次想到了东方的独裁者朋友。德国需要东方的领土,这在希特?勒我的奋斗中就已经说的明明白白,在欧洲这片不大的地方,根本容不下两个军事实力异常强大的国家,希特?勒也相信,东方的独裁者朋友也是这么想的。苏德之间早晚有一战,越早发动对德国就越有利。

所以在德军占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北部后,希特?勒立刻命令德军统帅部制定了代号为“红色方案”的法兰西战役第二阶段作战计划。这一方案要求德军挥师南下,彻底击败法国。对于德国来说,现在的局势非常有利,现在德军兵力达137个师之多,其A、B两个集团军群迅速改组完毕。博克将军的B集团军群(辖6个装甲师)为右翼,向索姆河正面实施突破;龙德施泰特将军A集团军群(辖4个装甲师)为左翼,向埃纳河作正面突击。武装党卫军六个装甲师作为机动部队,在作战取得进展之后,在决定作战任务。

“红色方案”制定完成立刻被送到了林威手里,武装党卫军再次成了配角,丝毫不令林威感到吃惊,能够包围敦刻尔克地区的英法联军,武装党卫军居功至伟,现在的武装党卫军确实也需要休息,作为党卫军的全国领袖,林威在战役结束之后,立刻让各个师统计了敦刻尔克战役中的损失,统计的结果让林威大吃一惊,六个师一共阵亡一万两千人,算上从进入法国之后的所有作战,到了现在为止党卫军已经有一万八千人阵亡,如此之高的死亡率让林威胆战心惊,要知道伤亡比率一般情况是一比三左右。这也就是说,不到二十万人的武装党卫军已经损失了四分之一的兵力。林威再也不敢让狂热的武装党卫军再次进入战场了。

于是当国防军的军队兴高采烈的准备向巴黎进攻的时候,武装党卫军被林威严令必须休息。同时林威还在等待戈特勋爵的消息,就算是包围圈里面的英法联军武器弹药再多,足够在打一次战役。但是林威不相信他们的食物也如此充足。二十万的巨大消耗,绝对不是一些储备物资可以满足的。

至于法本化学公司的毒气弹,只是林威编出来吓唬戈特勋爵而已,事实上德国确实储备了足够的各种毒气试剂,在进攻法国之前,各种毒气试剂德国的储备已经达到了五十万吨。理论上可以让整个英国人死光,但是林威可不敢用这种东西,在正统的战争中,使用毒气弹都是一种卑劣的行为,搞不好会钉在历史上的耻辱柱上。

而且现在德国正在处于军事上的巅峰期,确实也不需要这种武器运用到战争中。现在看来运用毒气弹这种武器,除了能够让党卫军在各国人的眼里更加的臭名昭著之外,根本起不到正面的效果。况且如果英法联军不投降的话,武装党卫军完全可以陪着他们慢慢耗,没有食物的来源,自然可以让他们投降。林威可不相信英法联军有苏联红军那么有种。

无聊的武装党卫军战士,一直频频要求自己的领袖下命令歼灭敦刻尔克仍然不准备投降的英法联军,林威看了看手中的伤亡统计,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士兵们的请求。为了给显得无聊的党卫军战士找点事干,林威命令把敦刻尔克的海岸线清理一遍,虽然士兵们满腹牢骚,但是也不得不听从领袖的命令行事,老老实实的清理海滩上的战争痕迹。

然后集中了这次带来的随军记者,把武装党卫军战士穿着整齐的黑色军服,正在清理敦刻尔克海滩的情况,全部拍了下来。空军累计往敦刻尔克沿海倾倒了三万多吨汽油和混合油料,已经给这里造成了巨大的污染。没有燃烧完毕的原油,已经随着海水漂浮到了海滩上,漂浮上来的还有很多海鸟的尸体,这些海鸟被厚厚的原油包裹住,那种无力挣扎的表情,让所有有爱心的人都忍不住掉眼泪。

在世界上已经接近臭名昭著的武装党卫军,这个时候镜头之下,却在尽力的拯救这些海鸟的生命。镜头对准这些武装党卫军士兵的时候,无一例外的看到,这些年轻的党卫军士兵,脸上挂着泪珠,似乎在为了这些海鸟消失的生命而感叹。

镜头再一转,出现在镜头之中的一些武装党卫军的高级将领,带领武装党卫军包围住英法联军的党卫军最高领袖,武装党卫军大将,兰帕德&克虏伯,还有随行的保罗&豪塞尔、孔拉德&希屈勒、西奥多?艾克、非列克斯?斯塔内尔等人。这些党卫军的高级军官也对这种情况十分痛心,随军记者见到高官都露面之后,马上上前质问道,;“你们好,各位将军!对于这种情况,难道作为党卫军的高级将领,你们就没有什么话要说么?”,和国防军的随军记者不同,党卫军的随军记者几乎全部都是美国人,这也是林威亲自下的命令,很多记者还是美国各大报纸派到德国驻地的记者。林威这么做也是为了,让美国能够听到另外一种声音,保持党卫军的形象。当然到了真正作战的时候,这些记者都会被看管起来。保证党卫军的作战行动不会被敌人知道,目前为止,这些记者还都十分配合。

只见镜头前面的林威,一副哀伤的表情说道,;“这是人类之间的战争,可是我们却波及到了自然界其他的生物,这是我们的错误!”

“可是我听说,很多原油都是直接从克虏伯石化的油库中直接取出来的!不知道领袖阁下怎么解释!”身材高挑的记者紧追不舍的问道。

林威看了看眼前这个美国美女记者,想着以前允许美国记者作为随军记者是不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不过作为党卫军的领袖,林威这个时候可不能丢人,于是说道,;“空军的行动不但是由克虏伯石化配合,甚至这个命令之所以下达,也是我最先提议把石油倒进海中,利用火焰阻止英法联军撤退的!”

看见美女记者眼中的疑问,林威从容不迫的说道,;“我是军人,必须以德国的利益为先,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我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看见海鸟的悲惨遭遇,作为一个人来说,同情他们的遭遇时正常的反应,但是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话,我仍然会做出这种抉择!”

这段简短的影片让世界上其他的人重新认识了党卫军,也许德国的党卫军并不像传说中的这么可怕。他们只是德国平民参加战争的标志而已。

林威终于还是等到了英法联军的决定,戈特勋爵考虑了良久之后,最终答应投降。再次让林威保证所有士兵的战俘待遇,毕竟武装党卫军已经被彻底恶魔化了,他们不相信党卫军的保证也是正常的。

林威答应了所有条件,表示给予充分的安全。英法联军的士兵中的不同国籍的士兵,将被区分开来。这样,敦刻尔克战役结束了,二十万最后抵抗的英法联军走进战俘营。英国发电机行动完全破产了。***日,敦刻尔克战役结束。

戈特勋爵投降的消息,马上传到了英国。丘吉尔马上表示,虽然现在时局艰难,但是英国战斗到底的决心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英国继续战斗的决心,似乎并没有使希特?勒感到不安。他确信,在他把法国干掉以后,英国就会改变主意的,而他现在就要干掉法国了。

博克将军的B集团军群和龙德施泰特的A集团军群迅速改组完毕,在埃纳河和索姆河边上采取攻势。对于德国方面说,这种防线只要轻轻一捅就会破掉。因为古德里安指挥装甲集群迅速进攻的时候,已经在索姆河建立过滩头阵地,并且被随后跟着的A集团军群步兵师占领,并且一直保持到现在,也就是说,滩头阵地早已经在十天前建设完毕。现在对德国军队来讲,只剩下渡河的问题。对于防守的法国军队来讲,则没有比这更坏的消息了。他们已经知道在敦刻尔克地区的几十万英法联军已经全军覆没,这种巨大的失败让防守索姆河和埃纳河防线的法国军队根本无心恋战。

在武装党卫军还在敦刻尔克的海滩当清洁工呃时候哦,6月5日,也就是敦刻尔克陷落后的第二天早晨,德国国防军在松姆河上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随即以压倒的力量从阿布维尔到莱茵河上游这整个400英里宽的横贯法国的战线上采取攻势。法国的命运已经注定了。他们只能用65个师去抵抗包括十个装甲师在内的德军143个师的兵力,因为最优秀的部队和大部分装甲部队都在比利时消耗掉了。力量薄弱的法国空军也所剩无几。英国能够派出来的只有驻在萨尔的一个步兵师,另外还有一个装甲师的部分人员。英国皇家空军除非把不列颠群岛置于不顾,否则它能为这场战斗提供的飞机极为有限。再说,目前在贝当和魏刚的控制下,法国最高统帅部已经浸透了失败主义情绪。虽然如此,有些法国部队还是极为勇敢和顽强地战斗着,在一些地方甚至暂时阻止了希特?勒的装甲部队,并且坚决不向德国空军的不断轰炸屈服。

“红色方案”以博克将军的B集团军群为首要进攻部队,德国空军首先向法国机场和后方实施了猛烈轰击。拂晓,包克的B集团军群率先在右翼发起全线进攻,“红色方案”开始。

但这是众寡悬殊的战斗。希特?勒在敦刻尔克消灭了英法的主力之后,德军像潮水一般地涌向法国。当天,隆美尔的第7装甲师抢先渡过索姆河。6月7日,隆美尔师将防守阿布维尔――亚眠一线的法国第10集团军拦腰斩断,其他德军各师得以从这个缺口向前拥入。6月8日,隆美尔师进抵塞纳河畔。6月10日,隆美尔又转身北向,一口气冲了50英里远,以海岸线为目标。当晚就到达目的地,切断了正向海岸撤退的法军第9军和英军第51师的退路。

德国国防军节节胜利的时候,希特?勒也一直在联系自己的盟友,希特?勒给墨索里尼写信说“在这次战争的胜利结局方面,如果说还有什么可以加强我的不可动摇的信心的话,那就是你的声明了。仅仅你参战这一事实本身,就是足以使我们敌人的战线受到沉重打击的一个因素”。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在希特?勒接二连三的催促下,墨索里尼终于宣布对英法作战。消息传来,不管别人先怎么想,林威则痛苦的捂住了自己的双眼,因为二战中德国最无能的盟友,马上就会第一次表现自己的无能了。

有时候林威真的想不清楚,希特?勒为什么会这么在乎意大利的态度。难道一战的过程还不能证明意大利陆军的无能么?还是希特?勒为了自己和墨索里尼之间友情,准备看在党国的面儿拉墨索里尼这个兄弟一把?不管林威怎么猜想希特?勒的举动,意大利已经参战了,这是改变不了的结果。林威现在只希望这短短十天的战斗,别让别的国家看出来意大利军队的无能就行了。

这并不是林威瞧不起意大利的军队,而是直到战争结束。意大利陆军在阿尔卑斯山前线和南方的海岸一带,丝毫没有迫使力量单薄的六个师法国军队后退一步,虽然守方此时正遭受到沿尼罗河流域扫荡的德军队背后攻击的威胁。齐亚诺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我们的部队还没有前进一步。甚至直到今天他们也没有能够向前推进,还停在进行抵抗的法国第一道防御工事的阵地前。

这种极品的盟友,从和德国合作的那一天起,就一直让德国跟在自己的身后擦屁股,从北非到希腊,每次意大利陆军吃败仗,德国军队就要去那里擦屁股。最终在苏联,在斯大林格勒战役进行到最后的关键时刻,意大利军团的首先崩溃,使德国遭到了开战之后最惨重的损失。整整一个集团军被歼灭,几十万拥有丰富经验的老兵被消灭。最后德国也终于被意大利给拖累死。

第19章 海德里希第221章 强渡索姆河(4)第436章 攻击莫斯科(22)第147章 苏芬战争(9)第213章 荷兰投降(2)第357章 基辅会战(6)第102章 德奥合并(2)第120章 远东盟友第341章 巴巴罗萨?修改一下吧!第61章 下水仪式第212章 荷兰投降第37章 谈判第421章 攻击莫斯科(7)第60章 贷款第164章 威廉二世第71章 西班牙内战第450章 攻击莫斯科(36)第210章 攻击鹿特丹(2)第29章 国会纵火第366章 基辅会战(15)第356章 基辅会战(5)第237章 敦刻尔克战役(3)第358章 出访苏联(4)第284章 直布罗陀之战(7)第310章 朴茨茅斯之战第177章 鏖战纳尔维克港第285章 直布罗陀之战(8)第269章 大地中海战略第241章 比利时投降第313章 凝固汽油弹第363章 最后的和平第329章 偷偷地准备!第51章 觐见第269章 大地中海战略第447章 攻击莫斯科(33)第300章 战前准备!第360章 基辅会战(9)第178章 鏖战纳尔维克港(3)第366章 基辅会战(15)第48章 古德里安第154章 苏芬战争(16)第210章 攻击鹿特丹(2)第449章 攻击莫斯科(35)第164章 停战第307章 调停!第29章 国会纵火第446章 攻击莫斯科(32)第176章 鏖战纳尔维克港第64章 奇袭莱茵兰第58章 测试(4)第256章 劝降第124章 走向战争第48章 古德里安第411章 下雪了第310章 朴茨茅斯之战第156章 苏芬战争(18)第62章 下水仪式(2)第118章 骷髅会第293章 不列颠空战(4)第436章 攻击莫斯科(22)第84章 马德里攻防战第292章 不列颠空战(3)第307章 调停!第418章 攻击莫斯科(4)第29章 国会纵火第259章 抵抗还是投降?第219章 强渡索姆河(2)第354章 热身运动(3)第367章 西方面军的杯具第105章 吞并捷克第437章 攻击莫斯科(23)第8章 杜邦家族第142章 苏芬战争(4)第17章 内讧第73章 西班牙内战(3)第429章 攻击莫斯科(15)第252章 英德大决战(7)第24章 金融危机第405章 准备好了第331章 北非的战争(2)第321章 维也纳仲裁(2)第369章 基辅会战(18)第60章 贷款第433章 攻击莫斯科(19)第170章 豹式坦克第361章 最后的准备第410章 到达斯摩棱斯克第37章 谈判第57章 测试(3)第50章 挑拨离间(2)第325章 殖民地不是领土第356章 出访苏联(2)第323章 维也纳仲裁(4)第220章 强渡索姆河(3)第238章 敦刻尔克战役(4)第368章 南线,基辅的前奏第424章 攻击莫斯科(10)第119章 没错,我抓的人第93章 抓捕(2)第21章 算计
第19章 海德里希第221章 强渡索姆河(4)第436章 攻击莫斯科(22)第147章 苏芬战争(9)第213章 荷兰投降(2)第357章 基辅会战(6)第102章 德奥合并(2)第120章 远东盟友第341章 巴巴罗萨?修改一下吧!第61章 下水仪式第212章 荷兰投降第37章 谈判第421章 攻击莫斯科(7)第60章 贷款第164章 威廉二世第71章 西班牙内战第450章 攻击莫斯科(36)第210章 攻击鹿特丹(2)第29章 国会纵火第366章 基辅会战(15)第356章 基辅会战(5)第237章 敦刻尔克战役(3)第358章 出访苏联(4)第284章 直布罗陀之战(7)第310章 朴茨茅斯之战第177章 鏖战纳尔维克港第285章 直布罗陀之战(8)第269章 大地中海战略第241章 比利时投降第313章 凝固汽油弹第363章 最后的和平第329章 偷偷地准备!第51章 觐见第269章 大地中海战略第447章 攻击莫斯科(33)第300章 战前准备!第360章 基辅会战(9)第178章 鏖战纳尔维克港(3)第366章 基辅会战(15)第48章 古德里安第154章 苏芬战争(16)第210章 攻击鹿特丹(2)第449章 攻击莫斯科(35)第164章 停战第307章 调停!第29章 国会纵火第446章 攻击莫斯科(32)第176章 鏖战纳尔维克港第64章 奇袭莱茵兰第58章 测试(4)第256章 劝降第124章 走向战争第48章 古德里安第411章 下雪了第310章 朴茨茅斯之战第156章 苏芬战争(18)第62章 下水仪式(2)第118章 骷髅会第293章 不列颠空战(4)第436章 攻击莫斯科(22)第84章 马德里攻防战第292章 不列颠空战(3)第307章 调停!第418章 攻击莫斯科(4)第29章 国会纵火第259章 抵抗还是投降?第219章 强渡索姆河(2)第354章 热身运动(3)第367章 西方面军的杯具第105章 吞并捷克第437章 攻击莫斯科(23)第8章 杜邦家族第142章 苏芬战争(4)第17章 内讧第73章 西班牙内战(3)第429章 攻击莫斯科(15)第252章 英德大决战(7)第24章 金融危机第405章 准备好了第331章 北非的战争(2)第321章 维也纳仲裁(2)第369章 基辅会战(18)第60章 贷款第433章 攻击莫斯科(19)第170章 豹式坦克第361章 最后的准备第410章 到达斯摩棱斯克第37章 谈判第57章 测试(3)第50章 挑拨离间(2)第325章 殖民地不是领土第356章 出访苏联(2)第323章 维也纳仲裁(4)第220章 强渡索姆河(3)第238章 敦刻尔克战役(4)第368章 南线,基辅的前奏第424章 攻击莫斯科(10)第119章 没错,我抓的人第93章 抓捕(2)第21章 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