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下泉

晋楚大军围城已有十日。

谁都不会想着自己落入这样的局面,负黍君一直到此时, 还觉得事情是有办法的。

但他却没细想过, 如今魏国这样的局势, 都跟他突然回到大梁控制朝廷, 意图继位有关。

他自己手下大军折在成周,就算控制了大梁,他手下势力也失去了以前的震慑力,只剩下大梁本来的大批守军,和那些关键时刻没有半点用的氏族。

而太子咸池的大军也在被他暂时抛弃后,因断粮而反了,如今又被乐莜的晋军和楚国的援军打的溃不成型, 节节败退。

魏国权势最大的两个人, 都失去了手中的强军, 再加上老魏王活的太久,又有意看着最得力的二子一女相互斗争攀比,魏国境内几十年前就给这几位太子公子公主们站队,一直站队到太子公子们都四五十岁了, 各个势力死斗, 矛盾早已不可解决。

太子和负黍君的势弱,一是让各地反军四起,二是也让地方上不少将领氏族,都开始对魏国失去了信心,不愿出手相助。

负黍君本来在看到辛翳出兵清扫周边城池的时候,就想开城突袭, 也为了争取周边的城池支援自己。

然而却遭到大梁城中不少氏族的阻拦,他们早听说过楚王的诡计多端,认为楚王只是为了引诱他出城。而大梁城只要不打开那巨大的青铜门,就无人能攻破。

负黍君本不是这样犹犹豫豫的性格,但最近几次变故,显然将这个中年男人磨怕了。

先是成周在晋楚大军甚至没有露面的情况下,就被大水与打穿城墙的孔洞所毁,他的大军被淹死在城中,这样的诡计与惨败令他今日想来也如同做梦一般……而且,就连他,也几乎也和死亡擦肩而过,若不是被卜子救出,他说不定已是晋楚联军的阶下囚了……

甚至到如今,负黍君还在梦中有无声的浑浊河水,静悄悄的看起来毫无攻击力的涨起来,淹没脚腕,大腿,一直漫到胸口。

他在浑浊的黄水里拼命游泳,手拨开密密麻麻如池塘死鱼似的滑腻的尸体。

而且,当时被救出之后,卜子带他一路溜回大梁,又进入檀宫,掌控宫廷,杀死老魏王,其中又有多少周折和巧合才能成事。

若他不吸取教训,再次被晋楚的诡计所骗,最后连大梁城这样的堡垒都守不住,那真的是连死了都要被天下耻笑愚蠢了!

身为将领,读过的军书中,总是会夸赞旧日将领的谨慎或勇猛,不论是突入还是退缩,似乎只要审时度势对了时候就都是被夸赞的,而只要是局势不对……突入勇猛就成了鲁莽无知,退缩谨慎就成了畏手畏脚。

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局中的将领是看不清自己该如何做的。

在成周失败的战役,对大梁城的信任,对自己如今独占檀宫的得意与珍惜,再加上他的年纪,一切都使得负黍君选择退守大梁城。

而很快的,负黍君的壁上观,让周边城池将领纷纷绝望投降,楚王为了下一步劝降魏国南部的反军,并没有屠城,甚至给予军民将士优待,允许他们如旧日那样耕作生产。

这样怀柔的手段,也使得负黍君向南部反军递交文书,要求他们与大梁联手夹击晋楚联军时,魏国南部反军犹豫了。

就魏国现在这个熊样,跟他负黍君一起干,还能有什么好处。

负黍君几封文书都石沉大海,南方的反军就如同不认字似的,拿牍板当了厕筹。

大梁彻底成了宽阔平原上的钉子户。

而晋楚大君似乎觉得局势已成,也开始了十日间连续不断的攻城。一时间大梁城墙上箭矢与投石乱飞,城内外死伤都不在少数。

负黍君这次没有在独坐宫中,远远听消息,他带着大量卫兵,四处爬上了城墙,既是为了给城墙上的将士信心,也为了确保自己能窥破晋楚的诡计。

然而在城外纷乱的战场上,晋楚的士兵似乎搭起了用青铜与木材制成的三角形的通道,上锐下宽,高度宽度可让三四名将士通过,两丈一截,守卫相连,生生在地面上搭造出一条回廊来。

晋楚的士兵似乎在回廊中运送沙石,用来运送物资和填补壕沟。

三角形的结构也让箭矢和投石几乎只能让那些通道被击的挪开,而不能损毁,负黍君一边提防着这只是障眼法,晋楚还有别的动作,一边命人用大量投石想要破坏这些通道。

在几日的猛攻下,那些通道确实被破坏了不少,虽然晋楚联军在不停地修补,但填壕沟的动作也已经慢下来了。

负黍君看着晋楚联军有条不紊的动作,再加上他已经能看到大梁南部两条河流上,出现了一部分楚国境内的巨大船只,显然楚国根本不愁粮草补给……

难道楚国打算这样攻打上百日么?

就算大梁屯了一年的粮食,但军备和军心真的撑得住么?

而且不止地面上布满了军队,各个河道上停靠着大大小小的晋楚船只。大梁这座石头城又不能用船攻下来,难道这些船全都是用来运送粮草的?

在攻城开始的第十日的夜里,晋楚的联军的一波进攻遭到大梁城的重挫,便在入夜后停止了进攻。大梁城内外,好像头一次这样寂静,疲惫的魏国将士也在城内迎来了无数日夜难得的休息。

但负黍君却赤红着双眼,不停地督促大量士兵在城墙上巡视。

谁都知道,若晋楚打算玩持久战,这样的高度戒备迟早让城内先崩溃。负黍君另一方面,也对于灯油、粮食与盐开始限量,甚至听说有些守军或百姓的粮食每日限量太低,不得不在粥与饼中夹杂木屑……

而且再加上深秋到了末尾,天气转冷,可能一两个月内很快就迎来寒冬,负黍君对于城内的燃材控制的也很紧,以至于到了入夜,除了城墙上有巡逻的火把和箭塔的火盆,其他一切都是黑暗的。

寂静无声的石头城里,只有巡逻的将士城墙上下,紧张且疲惫的行进着。

而只有黯淡月光的夜晚,谁也没有看到沟渠河道与池塘上,飞速扩散的那层带着彩光的油膜。

第二天天刚亮,便有人先嗅到了刺鼻的气味,而后是早上要打水的城中百姓,先发现了不对。

负黍君听闻,连忙从檀宫中出来,也来到了大梁城中一处有景有船又能蓄水取水的小湖边,只看到水面上浮着一层厚厚的黑油,完全遮住了下头的水源,而且还在不停地蒸发出恶劣的气味。

他第一反应便是大漆。

可立刻他就反应过来,大漆并不会这样浮在水上,也没有这样恶劣的气味,而且只感觉入水口处似乎源源不断有这种黑油涌进来,水面上已经厚厚一层,而且它扩散的非常快速……

而且几乎无孔不入。

大梁城内引活水,各个沟渠都有人疏通,水流速度并不慢,而这种黑油本身一遇到水面就会迅速扩散,再跟着水流一起浮动,几乎各个坊市内的暗渠水道都已经布满了这种黑油,而死鱼死鸟更在水面上成片。

而也有人试图打水上来撇掉黑油,结果那剩下的水也看起来仍有异味杂物,底下还有黑色渣滓,根本不像是能喝的样子。

负黍君问向当年帮助建造大梁城的老官吏:“那为什么活水没有把这些黑油给冲走!”

那老官吏颤颤巍巍道:“因为排水的河道上头都有青铜门拦截,就是为了防止小船潜入,或者有人凫水进城啊!而且那些青铜门的下沿都是在水里的,就算是枯水期,也不会露出水面造成缝隙,而这些黑油,都是浮在水面上的!全都被拦住了,根本不可能流出去!”

负黍君咬牙切齿:“我就知道!我就知道那个小楚王,不可能不用诡计!那你说,现在该怎么办?”

老官吏:“看样子,很有可能是外头的大军从进水的河道把这些黑油放进来的,我们一定要从入水口拦截,然后把城里的黑油全都捞出来。”

拦截,可怎么拦截还是个问题,水道那么深,想要全堵住也不可能,而且那城内的水就要断了。

负黍君立刻派人去用木板插到水里,紧紧弄上一排,可水道都被修的深不见底,他们却丝毫没拦住黑油,只看着黑油从水底冒了出来。负黍君开始怀疑是楚国早就派水性极佳的士兵,在水底铺了陶管,毕竟八百年前朝歌就有铺设陶管排水,如今咸阳、临淄之类的不少土地紧凑的城市,不能开暗渠,都用陶管排水。

以楚国的国力,随便弄点陶管来把黑油输送进来,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可是他想派人去查看水底,却发现水面布满黑油,水下半点光都不透,再加上水又脏又浊,下水的士兵根本什么都看不清,更别说找那陶管了。

后来又有人相出用盾牌相接,做成一面巨大的挡板插到水底,阻拦水和陶管运送来的黑油,这法子废了好半天力气,才刚实行,那挡板没撑上三句话的时间,就被入水河道的水压冲垮了。

而回头看去,城内黑油漫起的速度可比打捞黑油快得多,越打捞,油层越厚,而且似乎并没有看到有多少晋楚士兵在忙着输送,反而是看到远远河面上的船只来来往往。

打捞黑油的行动,只弄得城中百姓满身脏污,道路上房屋上到处都是滴漏的黑油,而且很多暗渠和河道拐弯处,黑油厚的甚至漫上了河岸。

另一边外头晋楚仿佛什么也没做过似的,又再度猛烈攻城,负黍君还不得不派出大量士兵守城,打捞的工作只有少量人去做,看起来就更像是用筷子喝汤用勺子吃面似的无济于补。

但最重要的是,城中将士百姓吃水的问题。作为一座活水城,几乎所有人都取用沟渠河道的水,城中只有两口井,一口还是在宫中。

而全城如此多将士百姓,就要吃那一口井的水。

因为用水问题,守军不得不派兵看管,让将士先用水。可人不吃饭可以,不喝水哪行!

一时间因为吃水问题,大梁城内军民都爆发了几次冲突,逼得一部分百姓没有办法,只能去飘着黑油的河道打水,然后撇掉油去喝那脏水。

因此生病腹痛者也不计其数……

南河人远远在荥阳,并没有去靠近大梁城,但舒还是带兵前往了前线,与商牟联手攻城。消息很快送回了荥阳帐下,狐逑来报,说是大部分石漆都已经通过陶管送入了大梁城内。

当时他还认为陶管运送怕是不能成,但南河提及了一种吸水灌溉,隔山取水的装置,叫渴乌。便是口渴的金乌太阳之意。

几乎只用了上百人,在攻城战的掩盖下,去偷偷潜水铺设。然后利用弯曲的管道,就能将浮在水面上的大船中的石漆,源源不断的吸往陶管另一端的低处。

他也是带着前线的疑问来的:“前头商君只问,何时放火?”

南河摇了摇头:“不用放火。他们越打捞,越会让石漆到处都是,迟早会有人不小心,让它沾了火的。只是……”

狐逑抬眼看她,南河在面具孔洞中的双眼闪了闪,她抿唇道:“只是。大梁城要毁了。也要有无数人因此丧命了。”

但她早在此,就真正理解了所谓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以前该难受的已经难受过了,她此刻只是默默的坐在远处的账下,想象着城中的景象。

一切如她所料。

城中水井附近再一次爆发了军民的冲突,夜里在水井周围站岗的将士,不小心将火把掉入了沟渠中,如一点星火窜上了绸缎的衣袍,像火舌舔上了美人长发的发尾,火光猛地窜出去,亮的像是炸开金花一般,瞬间点燃了沟渠,映亮了水井旁每个人惊恐的面容。

但这一切已经阻止不了了。

流火飞速蔓延了整座城池,水面上、地面上、衣服上、墙壁上,几乎所有沾了黑油的地方,都在燃烧!大梁城中湖河一时间成了真正的火海。

这座城市,从未像今天这般光亮。

火浪的热度下,百姓与将士的惊恐来的太慢也太无力。

所有人都在喊:“走水了!灭火灭火——”

可拿什么来灭火,回头看,水面都在燃烧!想要去从燃烧湖里打水,却将带着燃烧黑油的水泼到岸上,只让这天火一般的火舌肆无忌惮的舔上每个角落。

而几天几夜不能休眠的负黍君,刚刚勉强打了个盹,就被手下叫醒。高高的檀宫被整座燃烧的城映亮,灯火通明,他披散着头发,茫然的光着脚从屋中走向长廊,就像走向岩浆四溢的火山口,一身白色单衣被火光染成了橙红。

然而耳畔来的消息,却跟眼前无关。

“卜子杀了咸池,将头颅带回来了!”

负黍君恍惚的回过头去,噩梦里的场景从水淹变为了火烧,但同样都是在星光璀璨的夜里。然而这个卜子依然是在最可怕最无望的情境下啊,救他一命的人。

负黍君朝远处看去,微笑的青年从溢满火光的长廊那头,朝他走了过来。

第11章 汝坟第128章 黄鸟第41章 静女第159章 常棣第247章 江汉第92章 鸡既鸣矣第17章 行露第146章 候人第150章 鸱鸮第245章 崧高第135章 东门之池第234章 下武第136章 东门之杨第53章 淇奥第251章 维天之命第231章 思齐第151章 东山第254章 执竞第192章 节南山第56章 氓第7章 兔罝第213章 采菽第188章 白驹第16章 甘棠第223章 渐渐之石第102章 猗嗟第182章 吉日第248章 常武第186章 鹤鸣第64章 君子于役第179章 六月第138章 株林第98章 甫田第169章 华黍第62章 芄兰第60章 有狐第184章 庭燎第2章 葛覃第143章 隰有苌楚第146章 候人第167章 南陔第81章 山有扶苏第187章 祈父第12章 鹊巢第12章 鹊巢第211章 宾之初筵第99章 卢令第14章 草虫第6章 桃夭第88章 子衿第103章 葛屦第127章 终南第164章 出车第234章 下武第244章 云汉第32章 雄雉第83章 狡童第216章 都人士第223章 渐渐之石第182章 吉日第8章 芣苢第30章 击鼓第213章 采菽第31章 凯风第144章 匪风第186章 鹤鸣第85章 子之丰兮第223章 渐渐之石第193章 正月第188章 白驹第38章 泉水第96章 南山第71章 大车第230章 旱麓第26章 绿衣第99章 卢令第119章 有杕之杜第11章 汝坟第255章 思文第74章 将仲子第71章 大车第4章 樛木第130章 渭阳第165章 杕第93章 子之还兮第73章 缁衣第227章 大明第20章 摽有梅第1章 关雎第2章 葛覃第132章 宛丘第134章 衡门第134章 衡门第96章 南山第226章 文王第98章 甫田第202章 大田第147章 鳲鸠第36章 旄丘
第11章 汝坟第128章 黄鸟第41章 静女第159章 常棣第247章 江汉第92章 鸡既鸣矣第17章 行露第146章 候人第150章 鸱鸮第245章 崧高第135章 东门之池第234章 下武第136章 东门之杨第53章 淇奥第251章 维天之命第231章 思齐第151章 东山第254章 执竞第192章 节南山第56章 氓第7章 兔罝第213章 采菽第188章 白驹第16章 甘棠第223章 渐渐之石第102章 猗嗟第182章 吉日第248章 常武第186章 鹤鸣第64章 君子于役第179章 六月第138章 株林第98章 甫田第169章 华黍第62章 芄兰第60章 有狐第184章 庭燎第2章 葛覃第143章 隰有苌楚第146章 候人第167章 南陔第81章 山有扶苏第187章 祈父第12章 鹊巢第12章 鹊巢第211章 宾之初筵第99章 卢令第14章 草虫第6章 桃夭第88章 子衿第103章 葛屦第127章 终南第164章 出车第234章 下武第244章 云汉第32章 雄雉第83章 狡童第216章 都人士第223章 渐渐之石第182章 吉日第8章 芣苢第30章 击鼓第213章 采菽第31章 凯风第144章 匪风第186章 鹤鸣第85章 子之丰兮第223章 渐渐之石第193章 正月第188章 白驹第38章 泉水第96章 南山第71章 大车第230章 旱麓第26章 绿衣第99章 卢令第119章 有杕之杜第11章 汝坟第255章 思文第74章 将仲子第71章 大车第4章 樛木第130章 渭阳第165章 杕第93章 子之还兮第73章 缁衣第227章 大明第20章 摽有梅第1章 关雎第2章 葛覃第132章 宛丘第134章 衡门第134章 衡门第96章 南山第226章 文王第98章 甫田第202章 大田第147章 鳲鸠第36章 旄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