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磨刀霍霍向猪羊

这……

在场的众官员不由面面相觑,倒不是他们不想为帝国添砖加瓦,而是这几乎是不可能解决的难题。

可笑,还不打算放弃!

刑部尚书何时新看来朱祐樘仍旧还想要增加财政收入,心里顿时一阵发笑地道。

“陛下,可还记得在潜邸之时,臣跟陛下说过何为轻税赋吗?”礼部右侍郎周经鄙夷地扫了一眼周围人,显得众人皆醉唯我独醒地望向阁楼上的朱祐樘道。

周经是天顺四年的进士,年纪轻轻便以庶吉士的身份进入翰林院,历翰林侍读、中允等职,更是一度进入东宫充当日讲,即名义上的帝师。

由于刘健在今年犯下政治错误而被朝廷罢官,礼部右侍郎丘濬接任刘健的位置,而周经则出任礼部右侍郎。

终究不可能每个清流都天生想要跟皇帝唱反调,周经面对这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亦想要彰显自己的学识。

咦?

吏部尚书李裕等官员感受到周经此时是信心满满,不由地面面相觑,而后充满不解地扭头望向张经。

朱祐樘其实没有什么印象,显得不动声色地询问:“张师,难道太祖定下来的三十税一还不是轻赋吗?”

“陛下,圣人主张薄赋敛,以什一之税为薄赋之标准!太祖出身薄凉,故在位之时念民生之多艰,故以三十税一为定制。然国朝至今,百姓已休养生息百余年,今黄治急于水治,建州当兴东北粮仓,诸事用度关系国盛,故臣以为可向百姓征增之一二,便可令国帑充盈!”周经引用孔圣人的标准,显得文绉绉地提议道。

这是加税啊!

吏部尚书李裕等官员听了半天,终于反应过来。

周经在这里绕了半天,所谓解决大明财政的方法其实还是进行加税,这是要效仿往朝向底层的百姓进行大抽血。

话音刚落,工部尚书贾俊率先站出来列强反对:“三十税一是祖制,而今百姓远远没有富足,即便朝廷再需要钱亦不可向百姓征收!一旦加税,必会导致大明地方动荡,此策万万不可!”

“片板不下海亦是祖制,但事实证明开通市舶以来,今国朝获益良多。因时制宜方是良策,而今国朝为了更好地发展,加征一二又何妨?”礼部右侍郎周经有着不错的辩才,当即据理力争地道。

这……

吏部尚书李裕等官员原本想要加入战团,但听到周经的论点后,亦是不得不认真地思考其中的利与弊。

跟往朝单纯追求解决财政不同,此次朝廷是为了治理黄河和开发建州的东北粮仓,若向百姓加征或加派确实可以解决眼下的财政难题。

“加征加税一事今后不得再提,只要朕在位一日,便永不加赋!”朱祐樘的脸色一正,公然表明态度道。

其实他知道加征加派确实可以解决眼下的财政问题,哪怕向国民每人征收半两银子,那亦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为何很多史学家始终认为“明亡于嘉靖”,正是嘉靖为了修建承天皇宫等修筑,不断向底层的百姓加征加派,从而慢慢丧失了群体的基础。

对当权者而言,半两银子是微不足道,但这半两银子可能是很多百姓的救命钱,亦或者会直接要了一些百姓的命。

在这个时代,底层的百姓生活得很卑微,一剂药便可以救活一个人,亦或者几文钱便能让一个人苟活下去。

虽然看似此次征收的理由很充分,毕竟是为了国朝的发展嘛!

若是将建州打造成东北粮仓,不仅可以解决京城和边军的粮食问题,甚至可以废掉每年吞掉百万两的漕运。

但,这仍旧不能成为加征加派的理由。

朱祐樘的初衷是要带领华夏走向富强,而不是为了走向富强而迫害底层百姓,这个做法无疑是本末倒置了。

正是如此,不管周经说得再如何冠冕堂皇,但自己的初衷并没有一丝丝动摇。

“陛下圣明!”吏部尚书等官员听到朱祐樘这般斩钉截铁般表明立场,亦是恭恭敬敬地拱手大声道。

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朱祐樘如此表态,只是现在再听还是有一种淡淡的感动,而今的帝王确实言行一致关爱着百姓。

如此的帝王,大明焉有不兴之理呢?

怎么会这样?

礼部右侍郎周经的眉头微蹙,突然发现自己这个突然变得精明的学生又显得迂腐起来了,竟然不打算采纳自己解决财政的良方。

明明增加一两成税收便解决问题,结果简直像是妇人之仁。

朱祐樘知道不能让这帮臣子自由发挥了,便是一本正经地表态:“汝等皆是国之重臣,大明最有智慧的读书人。而今国朝的财政捉襟见肘,你们当真只懂得向底层的百姓伸手了吗?”

这个话说得很不客气,简直是给在场的重臣都扣了一顶不作为的帽子。

“臣等知罪!”工部尚书贾俊等官员面对这个指责,显得态度端正地低头道。

若说刚刚还不明白皇帝的心意,但现在皇帝的态度十分的明确,那便是绝对不会向普通百姓增加税赋。

其实他们不管作为读书人,还是作为大明的重臣,他们对这个国家越来越有归属感,心里其实是反对向百姓加征加派。

但……他们确实没有什么良方,财政占比最高的粮税和盐税都已经做到了最好。

“陛下,臣有所奏!”吏部右侍郎董山深吸了一口气,便是站出来道。

朱祐樘对这个平日沉默寡言的吏部右侍郎并没有抱什么希望,便端起刚刚送过来的茶杯:“奏!”

“今国朝尚有百姓衣不掩体,然富户身穿绫罗绸缎,出行四抬大轿,远门乘高马大车,故地方逾越之事已是见怪不怪!住的是豪门大宅,食之一顿耗费千金,故臣以为可向此等奢靡之人征收奢靡税!”吏部右侍郎董山知道自己这位由司职上来的侍郎要有所表现了,当即胆大妄为地直指国朝的富人群体道。

奢靡税?

工部尚书贾俊等人的眼睛微亮,像是被打开了新思维般。

朱祐樘发现自己的臣子还真不乏人才,起码现在这位吏部右侍郎敢想,便喝了一口热茶:“董卿,当如何征收奢靡税?”

“回禀陛下,人之一生莫过于衣食住行。衣者,绫罗绸缎也,税之十二;食者,各城大酒楼盛宴也,税之十二;住者,千两之宅也,税之十三;行者,马车大轿也,征之十四。”吏部右侍郎董山感受到自己所肩负的使命,便不再顾忌地说出自己的方案道。

其实跟他自身的经历有关,由于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虽然在田间见到很多衣不掩体的百姓,但亦早早见识地方官绅的奢靡之风。

经过他对皇帝这段时间以来的观察,却是知道皇帝对地方富户逾制的行为并不看重,心里装着的始终是百姓。现在国朝如果将轿子和马车的逾越合法化,虽然向这帮富户征收四成的税,但那些富户恐怕还会欣然接受。

衣食住行?

吏部尚书李裕等官员听完董山所说的奢靡税,脸上亦是露出了凝重的表情。

其实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自己。京城是寸土寸金之地,哪怕城北的宅子都动辄千两,更别说是城南区域了。

一旦较真起来,没准他们亦需要向朝廷纳税。

只是在场的众人很快放弃了这种狭窄的念头,却是认真地思考着奢靡税的可行性。

朱祐樘将手中的茶杯轻轻放下,却是从椅子直接站了起来,来到护栏前居高临下地扫视在场的重臣。

万安等官员意识到皇帝出现,当即默默地低下头,显得正襟危坐。而今的皇帝,早已经成为他们彻底臣服的对象。

董山是从文选司郎中任升上来的,由于这个职位位卑权重,故而需要更长的时间熬资历,所以他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中年人。

或许是见惯太多的官场沉浮,所以董山更像是趋利避害。

朱祐樘打量着一直存在感不强的中年男子,显得认真地询问:“董卿,奢侈税如此详尽,不会是刚刚想到的吧?”

咦?

工部尚书贾俊等官员亦是反应过来,纷纷扭头望向董山。

“臣不敢欺瞒陛下,此策确实是早前便已经想好的!”吏部右侍郎董山的脸色一正,便十分诚实地回答。

朱祐樘的脸色凝重,却是深深地望向董山:“因何到现在才启奏?”

这……

工部尚书贾俊等官员顿时背脊一凉,便同情地扭头望向董山。

“请陛下恕罪!此策是向富人征税,臣怕会遭到打击报复,故不敢即刻上奏!”吏部右侍郎心里一慌,便坦露心扉地解释。

朱祐樘知道这应该是董山的心里话,便认真地询问:“因何现在又提出来了?”

“陛下睿智爱民,国朝当兴,臣不敢以个人祸福避趋之!”吏部右侍郎董山勇敢地抬头,显得十分诚实地道。

朱祐樘仿佛看到一个滑臣向良臣的转变,亦是发出感慨:“好一个苟利朝廷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啊?……我没有这样说,但……确实精辟!”吏部右侍郎董山的心理活动十分的复杂。

朱祐樘并不打算追究董山缓报的罪行,便开始探讨地询问:“住者,千两之宅如何征收?”

“宅子以成交价为准。凡是购入之时逾千两,抑或者今后成交千两之宅,均要征收三成税赋!只是为了让富户乖乖配合纳税,臣还有一个不情之请!”吏部右侍郎当即认真地回答。

朱祐樘发现这房产税确实能够增加财政收入,便不动声色地询问:“何事?”

“臣认为需要添加一条特殊条款!若非谋逆抄家,此宅便不在查抄之列!”吏部右侍郎董山微微抬起头,显得满脸认真地道。

啊?

工部尚书贾俊等官员的眼睛微微一亮,而后满脸震惊地望向董山。

别说是那些腰缠万贯的富户,哪怕自己都已经心动。毕竟仅需要配合纳税,那么自己的宅子相对于上了保险,却是让自己的子孙世世代代地生活在大宅中。

朱祐樘发现果然不能小瞧古人的智慧,却是并不急于表态地询问:“诸位爱卿,汝等可有异议?”

“臣等无异议!”吏部尚书李裕等官员心知奢侈税确实是解决目前财政的良方,当即便恭恭敬敬地道。

若说刚刚的崇文关税是一杯水,现在的奢侈税像是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却是挖出了一个新井。

不论是现在存量房产的征收,还是持续不断的房产交易,这都可以给国朝带来源源不断的奢侈税收。

特别去年修建北城外城的风波引发了京城的降价潮,但随后北京外城的计划搁置,特别现在大明捉襟见肘的财政已经无法支持朝廷修建北京外城,所以京城的房子今年又走出一波上涨行情。

不论哪个时代都是如此,一旦有了上涨的预期,那么自然交易十分的活跃,很多投机资金都会参与进来。

若是在以前,京城的房价自然是京城权贵圈层的游戏,但现在皇帝已经将手伸向这里,显得堂堂正正地分一杯羹。

朱祐樘看到奢侈税顺利通过,便是一锤定音:“既然如此,那么此事便这般定下来了!户部认真听取董侍郎的意见,出台相应的细则,交由内阁审核!”

“臣等遵旨!”户部尚书李嗣等官员当即恭敬地道。

董山心里亦是生起一股兴奋,虽然自己注定成为富人所憎恨的对象,但自己所提出的方案得到通过,正在做着一件利国利民且名垂青史的好事。

由于该想的方法其实已经想得差不多,所以接下来的会议并没有出现过于有价值的提案。

朱祐樘从成化帝那里继承了丰厚的家财,亦是搞了不少的钱,去年还有着三百万两随意挥霍的预算,结果今年处处捉襟见肘。

不过他相信道路是曲折的,而前途是光明的。

只要熬过今年这个艰难的岁月,明年的财政必定十分宽裕,当时没准自己拥有上千万的预算,届时铁路都可以摆上日程了。

最高会议的财政预算会议结束,京城便开始放假了,所以大家纷纷抛下所有的政务,准备迎接新春佳节。

第359章 天机红颜,玄妙自解第140章 收网行动2493.第491章 向西五百里492.第490章 南下的蒙古骑兵遇到了克星第91章 终是陌途,波云诡谲第109章 有声金铃,新元弘治第293章 大内索弓,汉城尚文第211章 孙交求生,公府求荣(我求保底月票第470章 预言成真,帝国动荡第258章 君施雨露,臣起雷霆第190章 科技兴邦第190章 科技兴邦第161章 正义彰显,两祠并立第188章 帝曰:一切以国家利益为先第59章 京山风波6第130章 英公上岸,十勋下水第433章 大话东西,豆中黄金第316章 又是血流成河的一年第139章 收网行动1第248章 良辰美景奈何天第380章 步步为谋,布局天下第128章 真凶第459章 运河暗雷,帝迷姑苏542.第540章 宋澄遇挫,帝教王后第481章 温柔和血性并重的弘治朝第337章 灵魂难触,兴盛不易。(加更,求月530.第528章 神君上民,西夷为末第437章 步步为营,内贼难防492.第490章 南下的蒙古骑兵遇到了克星第162章 双管齐下,再现雪枫第135章 新官铁面,帝治赣疾第159章 扬州官白,汪直奇招第71章 余波3第327章 有部赤山,命由主定第259章 京城暗涌,会考论雄第207章 拒东宫婚,迎民间后第379章 雄才大略,谎话连篇第228章 内斩汪直,外止刀兵第19章 宵小刘瑾,帝临考验535.第533章 有金闪烁,状元问世第424章 江南赢了?连朱祐樘都坐不住!第412章 乾清宫夜里的一场火第239章 大明的旗帜飘扬第47章 诗起诗终,臣子如棋第5章 漩涡外的太子府第70章 余波2第422章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阁刀来。第390章 弘治要开启货币战争第170章 朕被演了吗?(求月票)第36章 床暖有香,尔雅事君第456章 疯狂知府,帝使问罪第17章 外朝内廷,忠奸难辩第171章 朝堂的争斗要蔓延了第438章 江南反噬,军动九州第312章 弘治新年消一国第213章 帝设新考,状元武魁第288章 分配不公,罪在烹鱼?第346章 新相为桥,百官挟君第125章 操练实况第289章 王炸兄弟,血流四月第382章 金矿之上的宝种第227章 布票可期,宝监韦眷第140章 收网行动2第163章 帝治风奏,宋澄破谜第433章 大话东西,豆中黄金第354章 尹直言蠢,旨落远臣第382章 金矿之上的宝种第133章 吴玘官途,帝叹荒谬第448章 运筹帷幄,吾言即铁486.第483章 帝王的宝藏和暗涌的伯府第106章 北元新势,帝斩侯贪第149章 春耕在即,武勋有谋第113章 死了就会变强?第468章 刀割王喉,生死不论第88章 惴惴不安,眼疾玄机第153章 五国来使,帝宠朝鲜513.第511章 苦头吃尽方知故乡好第326章 金路亦难,矿有血案第366章 民情似火,公主如水第181章 最高决策会议定策辽东第458章 双标帝王,血染陪都第365章 出征在即,天网有疏?第304章 风卷枫岳,王臣惶惶第115章 天意弄人第45章 尔雅训人,忠坤受教第272章 远窥石见,近观骥遁第28章 狼人君主,以退为进第347章 滑官难治,何破国危?第330章 帝欲取金,风浪有阻第89章 改制乾清,瞪退瑾众第335章 首辅已老,国债有阻第85章 三江感言和上架感言!511.第509章 比明军更可怕的存在!第313章 紫禁城飞来“天灾”第275章 黑幕叠叠,帝望辽东(月票5)第299章 王越行正,脱罗计奇第181章 最高决策会议定策辽东第331章 罪在言闻,凶岛难生第299章 王越行正,脱罗计奇第231章 皇帝大婚
第359章 天机红颜,玄妙自解第140章 收网行动2493.第491章 向西五百里492.第490章 南下的蒙古骑兵遇到了克星第91章 终是陌途,波云诡谲第109章 有声金铃,新元弘治第293章 大内索弓,汉城尚文第211章 孙交求生,公府求荣(我求保底月票第470章 预言成真,帝国动荡第258章 君施雨露,臣起雷霆第190章 科技兴邦第190章 科技兴邦第161章 正义彰显,两祠并立第188章 帝曰:一切以国家利益为先第59章 京山风波6第130章 英公上岸,十勋下水第433章 大话东西,豆中黄金第316章 又是血流成河的一年第139章 收网行动1第248章 良辰美景奈何天第380章 步步为谋,布局天下第128章 真凶第459章 运河暗雷,帝迷姑苏542.第540章 宋澄遇挫,帝教王后第481章 温柔和血性并重的弘治朝第337章 灵魂难触,兴盛不易。(加更,求月530.第528章 神君上民,西夷为末第437章 步步为营,内贼难防492.第490章 南下的蒙古骑兵遇到了克星第162章 双管齐下,再现雪枫第135章 新官铁面,帝治赣疾第159章 扬州官白,汪直奇招第71章 余波3第327章 有部赤山,命由主定第259章 京城暗涌,会考论雄第207章 拒东宫婚,迎民间后第379章 雄才大略,谎话连篇第228章 内斩汪直,外止刀兵第19章 宵小刘瑾,帝临考验535.第533章 有金闪烁,状元问世第424章 江南赢了?连朱祐樘都坐不住!第412章 乾清宫夜里的一场火第239章 大明的旗帜飘扬第47章 诗起诗终,臣子如棋第5章 漩涡外的太子府第70章 余波2第422章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阁刀来。第390章 弘治要开启货币战争第170章 朕被演了吗?(求月票)第36章 床暖有香,尔雅事君第456章 疯狂知府,帝使问罪第17章 外朝内廷,忠奸难辩第171章 朝堂的争斗要蔓延了第438章 江南反噬,军动九州第312章 弘治新年消一国第213章 帝设新考,状元武魁第288章 分配不公,罪在烹鱼?第346章 新相为桥,百官挟君第125章 操练实况第289章 王炸兄弟,血流四月第382章 金矿之上的宝种第227章 布票可期,宝监韦眷第140章 收网行动2第163章 帝治风奏,宋澄破谜第433章 大话东西,豆中黄金第354章 尹直言蠢,旨落远臣第382章 金矿之上的宝种第133章 吴玘官途,帝叹荒谬第448章 运筹帷幄,吾言即铁486.第483章 帝王的宝藏和暗涌的伯府第106章 北元新势,帝斩侯贪第149章 春耕在即,武勋有谋第113章 死了就会变强?第468章 刀割王喉,生死不论第88章 惴惴不安,眼疾玄机第153章 五国来使,帝宠朝鲜513.第511章 苦头吃尽方知故乡好第326章 金路亦难,矿有血案第366章 民情似火,公主如水第181章 最高决策会议定策辽东第458章 双标帝王,血染陪都第365章 出征在即,天网有疏?第304章 风卷枫岳,王臣惶惶第115章 天意弄人第45章 尔雅训人,忠坤受教第272章 远窥石见,近观骥遁第28章 狼人君主,以退为进第347章 滑官难治,何破国危?第330章 帝欲取金,风浪有阻第89章 改制乾清,瞪退瑾众第335章 首辅已老,国债有阻第85章 三江感言和上架感言!511.第509章 比明军更可怕的存在!第313章 紫禁城飞来“天灾”第275章 黑幕叠叠,帝望辽东(月票5)第299章 王越行正,脱罗计奇第181章 最高决策会议定策辽东第331章 罪在言闻,凶岛难生第299章 王越行正,脱罗计奇第231章 皇帝大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