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4.第522章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一辆银色的蒸汽火车在铁轨上缓缓行驶,车轮与铁轨的交接处,正发出有节奏的哐当声。随着火车行驶到郊外,窗外的田野、山峦和溪流一一掠过。

车上的乘客此时此刻望向外面,仍旧觉得像是正在做梦。

仅仅一条笔直的铁路,还有这一辆古怪的车子,他们只要安安静静地坐在这里,竟然可以到达百里外、千里外和万里外。

平辽侯铁象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主,但此刻正襟危坐,拳头攥着紧紧的,竟然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张感。

“鬼斧神工啊!”

“何止鬼斧神工,这是开天辟地了!”

“若是正式通车,老夫必定要坐着这辆车到天津一趟!”

……

内阁首辅尹直等重臣的目光从窗外收回,此刻正感受到自己整个身子确实在移动,亦是纷纷发出感慨地道。

虽然他们内心正遭受着科技的冲击,但在回过神来后,车箱内亦是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

“这车子倒是神奇,但朝廷为了这条铁路,可是真的投入不小啊!”兵部尚书刘宣想到朝廷减少的军费开支,却是心疼这笔钱道。

工部尚书陈坤自然是替自己工部衙门说话,当即站出来解释道:“刘尚书,此言差矣!咱们确实投入不小,但这条铁路一旦建成,天津港所有海外的货物都可通过铁道运输,这里不知节省了多少人力成本,而且亦可以一举解决两地道路货物阻塞的问题!”

京津铁路确确实实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特别为了解决所需的钢铁问题,大明不仅动用了举国之力,而且还逼迫其他的藩属国进贡生铁。

只是这条铁路一旦建成,那么天津到北京的运输成本会大大降低,而且还可以解决一直以来困扰两地的货物堵塞问题。

正是如此,虽然这条京津铁路在短期确实给大明朝廷带来很大的财政负担,但对长期的发展是有利的,而且是真正的百年基业。

“陈坤,你是工部尚书自然是希望搞这种大工程,但农业才是根本!如果这笔钱用来搞水利,大明不知要多产出多少粮食了!”农业部刘忠同样拥有自己的立场,显得十分惋惜地道。

农业部主管全国的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离不开水利基础设施的支持,所以他所主管的农业部很希望朝廷能将更多的财政投向水利建设。

自从大明将日本的九州岛和四国岛纳入大明版图,又将岛笼岛等东南岛屿划为军管,还将缅甸的南部划入印度洋总督府,这些新地一直被他所惦记。

偏偏地,历来英明的皇帝对这些新土的水利投入十分的吝啬,甚至不允许九州岛和四国岛发展农业。

亦是如此,他始终认为是明缅公路和京津铁路这两项大公路耽搁了水利建设,所以心里亦是反对京津铁路。

工部尚书陈坤一眼便看穿刘忠的心思,显得将问题看得更深地道:“敢问现在的大明百姓的饭不够吃了吗?哪里的灾情是朝廷坐视不管的呢?现在大明压根不差粮食!你只看到朝廷花了一千万银元在京津铁路上,但你可知这个工程让多少百姓拿到了工钱,又有多少百姓能够借此养家呢?”

这……

兵部尚书刘宣等官员深知这两个人不对劲,却是没有想到在这里擦出了火花,不过此次确实是陈坤看问题更加透彻。

“好了!今日是大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亦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户部尚书何琮站出来调和,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道:“京津铁路是咱们在最高会议通过的议案,而且事情证明咱们的选择是正确的!如果这条铁路真遇到什么财政问题,咱们便一起坐下来商讨解决方案,我相信诸位臣工都是大明的栋梁之材!”

在听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所有人都默默地点了点头。

若说这些年让他们最引以为傲的现象并不是大明对外战争的屡战屡胜,而是如今的明君在朝,而朝中的高官都不是碌碌无为之徒。

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内阁首辅尹直是道德君子,协助皇帝处理军务的军机阁首辅王越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帅才,而各部的尚书都是能臣。

虽然他们现在的财政支出确确实实是一个天文数字,但凭借他们这帮重臣的智慧,未必不能解决政务的窟窿。

要知道,现在的明缅公路和京津铁路确实差不多要掏空大明的财政,但大明的粮税、盐税、奢靡税、商税和关税都是在节节攀升。

特别大明对外战争并不仅仅是宣扬国威,南洋的吕宋一直源源不断地输送黄金,而今日本亦是送来了大量的银饰和海产品。

正是如此,他们可能会遇上财政问题,但他们亦有信心解决财政问题。

这辆蒸汽火车已经驶入了田野中,轰鸣的声音在空旷的田野上回荡,仿佛历史的步伐在有节奏地前行。

他们身上都穿着大明官服或赐服,与这辆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是古今交织的一幅画卷。

“方才还在北京城东门外,今已身在田陌间,神乎!”

“世间竟有此等神物,朝发夕至,实乃天下之大幸!”

“此物虽无生命,却能日行千里,真乃神助我大明啊!”

……

此次除了高官同乘外,还有着一众武勋受邀其中,而靖国公赵承庆等勋贵同样忍不住纷纷发出感慨道。

十里路,对于这辆蒸汽火车而言,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成就。

随着这辆银色的蒸汽火车驶入站台,蒸汽火车跟着铁轨发生了摩擦,而后慢慢地停了下来,完成了这一段颇有历史意义的旅程。

车门打开,身穿龙袍的朱祐樘龙行虎步般走下来。

虽然这是他乘坐过最慢的火车,但在这个时代无疑是巨大的突破,亦是大明王朝真正腾飞的开始。

锦衣卫指挥使王相一路相随,但这是他第一次乘坐火车,突然发现自己的双脚在着地的时候,竟然有一种打颤的感觉。

“臣等恭敬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宛平知县作为地方官员的代表已经先一步到这里,却是恭恭敬敬地行礼道。

这个火车站点并不大,但作为这个时代的标准性建筑,亦是足够接待驾临这里的皇帝和诸多重臣。

朱祐樘坐到候车大厅的龙椅上,亦是在这里召开了一场会议。

“回禀陛下,京津铁路预计再过三个月便可以完工!”工部左侍郎于铭和新任南忠伯苏伯年面对皇帝的提问,亦是恭敬地上前进行回答。虽然为了这条铁路,大明几乎是举国之力,亦是一直在赶工程进度。只是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他们还有最后的一段铁路没有修好。

不过京津铁路已经没有大问题,毕竟最困难的蒸汽火车已经面世,只需要将整个铁道进行连通便可以竣工。

朱祐樘一直都关注着这个工程,便是满足地点头道:“虽然已经是最后的收尾阶段,但切勿掉以轻心!京津铁路既是肩负解决两地货运的使命,亦是大明王朝百年基业,所以不容有所!”

“臣等谨记!”工部左侍郎于铭和南忠伯苏伯年脸色一正,当即规规矩矩地表态道。

朱祐樘的目光望向在场的高官,却是微微一笑地道:“诸位爱卿,你们刚刚都乘坐了火车,觉得这火车如何?”

“神乎其神!”

“不瞒陛下,臣至今还觉得是在做梦!”

“待到竣工之日,还请陛下准假一日让臣可乘坐此车往天津!”

……

面对这个问题,在场的官员纷纷进行表态起来,对这种神乎其乎的蒸汽火车都不吝啬他们的赞美之词。

朱祐樘的目光落到刘忠身上,却是微微一笑:“刘爱卿,刚刚听闻,你对这个工程的投入有些微词,可是如此?”

“臣对这个工程并不反对,但始终还是觉得大明可以将更多的支出放在水利和开发农业上!”刘忠犹豫了一下,亦是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道。

朱祐樘环视一圈,目光最后落到兵部尚书刘宣身上。

“臣对这个工程亦是赞成,但臣即便是兵部尚书,自然希望陛下能加大军事的预算!”刘宣并没有藏着掖着,亦将自己的说法说出来道。

朱祐樘的目光扫向国子监祭酒王华等人,显得苦涩地道:“你们心里打什么主意,朕自然清楚!这朝廷的财政就这么多,谁都希望多分一点,可是如此?”

“陛下圣明!”农业部刘忠等官员纷纷拱手道。

朱祐樘面对在场的官员,却是话锋一转:“要想富,先修路!当年李太白的蜀道难,便已经指出如果没有路的话,蜀地跟中原怕是三千年都没有往来。早前有关路的问题,朕跟诸位臣工已经探讨很多次,所以咱们才决定修京津铁路和明缅公路!只是朕发现你们似乎已经安于现状,你们不会真的已经满足大明仅仅只有这条铁路吧?”

此话一出,当即击穿了很多人的内心。

他们确确实实觉得修一条京津铁路已经是巨大的成就,起码十年内都不宜再干其他的大工程,但这个想法无疑是过于保守了。

一些原本以改革派自居的官员亦是突然纷纷意识到自己竟然想要停滞下来,确确实实没有考虑第二条铁道的想法。

朱祐樘将他们的反应看在眼里,便进行重申道:“朕记得跟诸位臣工有过约定!咱们君臣要开创真正的盛世,要将大明带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既然我们现在能够让北京和天津通过铁路连通,为何不将这个事情继续推广呢?铁路确确实实需要耗费很多银元,但我们能因为要花钱便停滞下来交给后人吗?”

“臣等有罪!”

“京津铁路不该停滞下来!”

“咱们当为子子孙孙披荆斩!”

……

都察院左都御史万翼等高官坚定想法,纷纷进行表态地道。

站在他们的位置上,其实什么都不做是最舒服的。只是他们早已经定下强国的目标,如今明知道铁路能够加深两地的融合,他们又有什么理由停下来?

“请陛下指明新铁路线,臣等愿为陛下和大明赴汤蹈火!”兵部尚书刘宣坚定念头,亦是站出来表态道。

在场的官员纷纷表态,同时好奇地望向朱祐樘。

如果是以京城为中心的话,那么最重要是两条路线,一条自然是北京城跟东北粮仓的联系,一条则是北京城跟江南的连通。

只是从成本来看,最佳的路线无疑是连通东北,这样北京城的粮食便得到了更加强有力的保障。

朱祐樘面对众人的目光,却是微微一笑地道:“新的铁路该如何修,你们不该问朕,而是要问一问自己!咱们从哪里修,既能解决朝廷的需求,亦能有益于百姓!”

跟独断专行的皇帝不同,而今的朱祐樘更乐意于将问题交给这底下的官员,然后再由自己做最后的裁决。

现在已经敲定要继续修建铁路,那么既要考虑国家的需求,亦得考虑最核心的的收回成本的问题。

虽然京津铁路投入十分巨大,但天津的货运需求摆在那里,一旦正式开始运营,那么未必不能收回成本。

“陛下,臣以为可修京杭铁路!”工部尚书陈坤挺着大肚子站出来,显得无比认真地道。

啊?

此话一出,在场的官员纷纷震惊地望向陈坤。

按京津铁路的投入进行计算,一旦大明朝廷要修建京杭铁路的话,那么朝廷至少要砸下一亿银元。

谁都没有想到,这京津铁路都还没有彻底完工,结果陈坤竟然敢开始规划京杭铁路,一条耗资要达到一亿银元的超级工程。

“荒谬,你可知这需要多少财政开支?”

“且不说朝廷能不能负担得起,这生铁该如何解决?”

“京杭两地相差几千里,可知要花费多少年才能修成?”

……

农业部尚书刘忠等官员面对陈坤这个吓人的提案,却是纷纷站出来强烈反对,而且对陈坤个人进行了指责。

第394章 继承人是个大难题第139章 收网行动1第181章 最高决策会议定策辽东第386章 粮与霸权第232章 横山(求订阅求月票)第346章 新相为桥,百官挟君第449章 九州易位,泪别故土(求保底月票)第130章 英公上岸,十勋下水488.第486章 西方社会对东方财富的执念第200章 风起西南第394章 继承人是个大难题489.第487章 命中注定般的东西相撞第76章 绳套颈时,终是鼠辈第109章 有声金铃,新元弘治第21章 忠路难行,后宫暗涌524.第522章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第461章 帝血江南,尔香求血第329章 凶徒在畔,帝有嗣忧第419章 皇帝这是要轰炸江南吧?(求月票)第452章 黑幕终露,蚂蚁智慧第244章 年关前的最后一炸第100章 文臣真容,王越杀王第464章 冤呈天子,官官相护?第244章 年关前的最后一炸第60章 血灾降临第284章 拨云见日,猫王降临第22章 糊涂有福,帝王不庸第34章 考场多汗,良材两棵第356章 帝嗣由天,张秦常新第8章 国丧和新君第296章 君臣佐使,己酉工程第159章 扬州官白,汪直奇招第445章 民生有难,九州易主?第163章 帝治风奏,宋澄破谜第125章 操练实况第101章 旧事西厂,助越惩贪第447章 科技之光,重归舞台第154章 妙笔喜恩,画中帝王第244章 年关前的最后一炸第217章 春种恶果,祸于南端第101章 旧事西厂,助越惩贪第327章 有部赤山,命由主定第283章 鸾凤和鸣,帝欲养猫第396章 皇帝这是唱哪一出?第312章 弘治新年消一国第60章 血灾降临第53章 这块地不好拿啊(求月票)第264章 悍臣还朝,喜有双至(月票3)第95章 荆楚美人,兵不厌诈第56章 京山风波3第7章 帝崩第334章 万难唯钱,君臣苦乐531.第529章 西欧路断,奇才命薄第313章 紫禁城飞来“天灾”第305章 五倍不敌,王为鱼肉第109章 有声金铃,新元弘治第238章 忠君的三千将士第299章 王越行正,脱罗计奇513.第511章 苦头吃尽方知故乡好第170章 朕被演了吗?(求月票)第202章 帝敲百官,牟斌言忠第396章 皇帝这是唱哪一出?第145章 有礼耕藉,帝播新种第382章 金矿之上的宝种第132章 京城四骏,案情明快第11章 新旧之交,明暗之间。第383章 凶饥曰蝗,众臣争“相”528.第526章 朝事遇难,喜恩献策第61章 臣为刀殂,君为鱼肉。第56章 京山风波3第131章 东厂酷刑,刘吉教徒第78章 治水求禹,风起南湘第224章 大夏言烧,一语成谶第239章 大明的旗帜飘扬第270章 帝欲同享,殿试减三第332章 圣人有劫,命悬一线第453章 相思难医,帝治顽疾第436章 女子有符,灭门有即第250章 抽丝剥茧(补更)第3章 文臣不同意啊第27章 臣有野望,君芒初现第251章 帝之一言,毛骨悚然第243章 论政的严重后果第397章 最终还是想要赌一把啊!第299章 王越行正,脱罗计奇第115章 天意弄人511.第509章 比明军更可怕的存在!第12章 登基之日,美不胜收第437章 步步为营,内贼难防第299章 王越行正,脱罗计奇第450章 帝下江南,步步是血(求保底月票)第110章 元旦宴仪,扬州胡爷第141章 收网行动3第123章 扬州浮尸,帝遇难题第342章 弘治四年,风起元旦489.第487章 命中注定般的东西相撞第140章 收网行动2515.第513章 国之重臣让皇帝很失望第265章 外谋钱银,内惩奸佞第45章 尔雅训人,忠坤受教
第394章 继承人是个大难题第139章 收网行动1第181章 最高决策会议定策辽东第386章 粮与霸权第232章 横山(求订阅求月票)第346章 新相为桥,百官挟君第449章 九州易位,泪别故土(求保底月票)第130章 英公上岸,十勋下水488.第486章 西方社会对东方财富的执念第200章 风起西南第394章 继承人是个大难题489.第487章 命中注定般的东西相撞第76章 绳套颈时,终是鼠辈第109章 有声金铃,新元弘治第21章 忠路难行,后宫暗涌524.第522章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第461章 帝血江南,尔香求血第329章 凶徒在畔,帝有嗣忧第419章 皇帝这是要轰炸江南吧?(求月票)第452章 黑幕终露,蚂蚁智慧第244章 年关前的最后一炸第100章 文臣真容,王越杀王第464章 冤呈天子,官官相护?第244章 年关前的最后一炸第60章 血灾降临第284章 拨云见日,猫王降临第22章 糊涂有福,帝王不庸第34章 考场多汗,良材两棵第356章 帝嗣由天,张秦常新第8章 国丧和新君第296章 君臣佐使,己酉工程第159章 扬州官白,汪直奇招第445章 民生有难,九州易主?第163章 帝治风奏,宋澄破谜第125章 操练实况第101章 旧事西厂,助越惩贪第447章 科技之光,重归舞台第154章 妙笔喜恩,画中帝王第244章 年关前的最后一炸第217章 春种恶果,祸于南端第101章 旧事西厂,助越惩贪第327章 有部赤山,命由主定第283章 鸾凤和鸣,帝欲养猫第396章 皇帝这是唱哪一出?第312章 弘治新年消一国第60章 血灾降临第53章 这块地不好拿啊(求月票)第264章 悍臣还朝,喜有双至(月票3)第95章 荆楚美人,兵不厌诈第56章 京山风波3第7章 帝崩第334章 万难唯钱,君臣苦乐531.第529章 西欧路断,奇才命薄第313章 紫禁城飞来“天灾”第305章 五倍不敌,王为鱼肉第109章 有声金铃,新元弘治第238章 忠君的三千将士第299章 王越行正,脱罗计奇513.第511章 苦头吃尽方知故乡好第170章 朕被演了吗?(求月票)第202章 帝敲百官,牟斌言忠第396章 皇帝这是唱哪一出?第145章 有礼耕藉,帝播新种第382章 金矿之上的宝种第132章 京城四骏,案情明快第11章 新旧之交,明暗之间。第383章 凶饥曰蝗,众臣争“相”528.第526章 朝事遇难,喜恩献策第61章 臣为刀殂,君为鱼肉。第56章 京山风波3第131章 东厂酷刑,刘吉教徒第78章 治水求禹,风起南湘第224章 大夏言烧,一语成谶第239章 大明的旗帜飘扬第270章 帝欲同享,殿试减三第332章 圣人有劫,命悬一线第453章 相思难医,帝治顽疾第436章 女子有符,灭门有即第250章 抽丝剥茧(补更)第3章 文臣不同意啊第27章 臣有野望,君芒初现第251章 帝之一言,毛骨悚然第243章 论政的严重后果第397章 最终还是想要赌一把啊!第299章 王越行正,脱罗计奇第115章 天意弄人511.第509章 比明军更可怕的存在!第12章 登基之日,美不胜收第437章 步步为营,内贼难防第299章 王越行正,脱罗计奇第450章 帝下江南,步步是血(求保底月票)第110章 元旦宴仪,扬州胡爷第141章 收网行动3第123章 扬州浮尸,帝遇难题第342章 弘治四年,风起元旦489.第487章 命中注定般的东西相撞第140章 收网行动2515.第513章 国之重臣让皇帝很失望第265章 外谋钱银,内惩奸佞第45章 尔雅训人,忠坤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