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存天道灭人欲?

面对刘吉这个举动,在场的重臣当即愕然。

按说刘吉是离皇帝最近的身边人,自然更应该清楚皇帝的秉性,皇帝根本没有道理接受周经这个方案。

偏偏地,这位首辅竟然在这个时候站出来率先支持周经的方案,这让人顿时是摸不着头脑。

刘吉对众人的反应并不意外,却是微笑地解释道:“老夫之所以支持这个方案,乃是因大明因蝗灾而始,故亦以为当遵循天道。”

尹直等人听到这个解释,亦是感到一阵释然。

据史书所载:至正四年,旱蝗,大饥疫。太祖时年十七,父母兄相继殁,贫不克葬。……。太祖孤无所依,乃入皇觉寺为僧。

若是没有那一场蝗灾,太祖恐怕仍旧在家乡老老实实做一个农民,却是不可能年少离家,自然就没有后面成就的一番伟业。

结合现在的情况,谁都不能百分百保证采用灭杀的方式能够奏效,而斋戒并开仓放粮不失为一种稳妥的方式。

朱祐樘对刘吉的举动稍微感到意外,但听到刘吉抛出这个说辞,亦是明白这位首辅选择偏向于玄学。

此次的难题不仅是蝗虫本身,而是在场的朝臣能够打破原先的固定玄学思维,采用更加积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古往今来,有着太多遇上难题便推给天道不可逆,结果让整个社会停滞不前,致使王朝陷于周始循环中。

朱祐樘默默地品着茶水,以他的眼界自然能够看穿前方的迷雾,但并不打算事事都要亲力亲为,而是要在这里静观其变。

韩幼英看着眼前这个成竹在胸的成熟男人,越发觉得这个男人是那般的魅力四射。

御书房,此时显得十分的安静。

“何为天道,当以民为本!今蝗虫肆虐,焉有不灭之理,自然应当发动全民一起灭蝗。即便蝗虫万万千,吾等亦杀之万万千!”兵部尚书刘宣不为所动,坚持着自己的立场道。

自从在辽东见识到战场的残酷,亦看到大明将建虏杀得几近灭族,更是认定并不存在所谓的天道。

只要他们坚持一个方向努力去做,哪怕面对再大的困难,他们亦能够克服制胜,犯不着事事都求神拜佛。

何况现在大明王朝有明君坐镇,朝野上上下下是前所未有的齐心,哪里还要一味地跪神灵请愿,而不积极地捕杀蝗虫避免更大的伤害呢?

“不错!而今不可固步自封,亦不能让灾情扩大。若是全民一起灭杀蝗虫,蝗虫焉有斩之不尽之理?”户部尚书李嗣深知蝗灾的危害,亦是旗帜鲜明地表态。

刘吉看到李裕和尹直显得蠢蠢欲动,意识到自己这位首辅根本没有多强的号召力,老脸顿时感到一阵火辣辣的。

却是不等其他人继续表态,便急忙让大家开始表决投票:“咱们多说无益,现在便开始投票表决!”

朱祐樘当即捕捉刘吉的小心思,只是这位首辅难免有一点好胜心,亦是乐意于旁边这个事情的最终投票结果。

自己这么苦心塑造的新朝廷,亦是贯彻自己务实的执政理念,只希望别让自己过于失望。

表决很快开始,一方是以首辅刘吉和礼部左侍郎周经为首的护礼派,一方则是以兵部尚书刘宣和户部尚书李嗣等官员为首的灭杀派。

刘吉其实耍了一个小手段,提议支持周经的重臣举手。

礼部左侍郎周经和礼部右侍郎李东阳显得没有丝毫犹豫,便将自己的手举得高高的。

户部左侍郎吴裕在几年前以户部郎中的身份前往山东,深知底层百姓的不易,却是冷眼看着刘吉等人的表演。

刑部尚书刘忠这些年在湖广看到太多的民间疾苦,在他们看来是少一点收成的小事,但往往可以要掉一个家庭的人命,内心并没有一丝动摇。

王越虽然因兼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以监察的职责在这里不能发言,但作为阁臣之一,同样拥有投票权,而他不举手亦属于一种表决。

工部尚书贾俊和吏部尚书李裕是地地道道的帝党,自然更没有道理举起手。

在场的六部侍郎由于大多数都是从司职人员中直接提拔,却是少了以前六部侍郎那种熬资历的心思,更多是思索着如何为民做实事,自然更倾向于全民捕杀蝗虫。

一秒,两秒,三秒!

刘吉看到举手的人是一只手都算得过来,顿时知晓了最终的结果。

虽然堂堂的首辅站了队,但而今的朝廷明显更具活力,亦拥有很强的冒险精神,所以主张全民灭蝗以绝对的优势胜出。

周经和李东阳默默地相视一眼,虽然对这个结果是预料之中,但看到如此大的悬殊还是暗暗叹了一口气。

刘吉则是感到被扇了一个响亮的耳光般,虽然他贵为堂堂的首辅,但影响力却远比自己所想要低上很多。

只是终究是官场的老油条,倒不可能因为这种一面倒的失利而无地自容。

刘吉很快便调整好心态,脸上没有一丝沮丧:“陛下,今以高票通过全民灭蝗的提案,还请明示!”

虽然在场的重臣是最重要的参与人员,但最终的决定权一直都在上面的帝王手里,需要上面那一位点头才可以实施。

朱祐樘的嘴角微微上扬,对这个投票结果颇为满意,证明自己这些年的培养的心思没有白费,很多重臣已经慢慢着眼于实干兴邦。

当然,之所以有如此良好的效果,亦得益于自己重塑官员的升迁体系,让官员知道只有做事才能得到重用。

人其实都有惰性,官员自然亦不会例外。

若皇帝进行斋戒,地方官府负责开仓放粮,而他们不仅不需要做事和担责,甚至可以从中得到好处,自然不肯费劲搞全民捕杀蝗虫了。

若是升迁看个人的政绩,要考察官员的管理能力,而官员引以为傲的资历变得一文不值,那么做事的官员自然会多起来。

归根究根,治世先治官,而今朱祐樘废除廷推制度后,正通行一个衡量功债的升迁制度刺激官员的积极性。

天道,终究会败给贪欲。

朱祐樘淡淡地喝了一口茶,显得不动声色地道:“既然全民灭蝗的方案通过,那么诸位爱卿议一议该如何组织全民灭蝗吧!”

“遵旨!”刘吉等重臣得到皇帝的指示,亦是恭恭敬敬地回应道。

御书房,这里已经成为国家大事的决策之地,致使进出的太监都显得蹑手蹑脚的。

“既然是要组织百姓灭蝗,那么便需要组织者,同样需要设置统计奖励的机构。本官以为由知县组织灭蝗,由上一级的府通判负责核实和发放奖励,而知府则进行监督。全民除蝗的要领是所有人都要积极除蝗,不能这个县积极除蝗,邻县却是敷衍了事。基于这一点,治蝗的责任亦要层层分摊,下层官员治蝗不力,则牵涉上级官员连累处罚,形成纵向连带责任制!”吏部尚书李裕率先抛出方案道。工部尚书贾俊等人听到李裕说得这么周全,特别是责任制深得大家的认同,故而亦是纷纷表示认可。

“除蝗不仅限于人力,鸭子日食蝗虫达上百只。蝗灾通常是连续两三年,今不仅要治时下的蝗灾,亦要预防明年的灾情,所以可以鼓励百姓养鸭!以明年为限,凡是养鸭之家,可计灭杀蝗虫千只进行奖励!”户部尚书李嗣关注治蝗已久,亦是发现自己的方案道。

“本官在湖广之时,亦是遇见蝗灾!蝗虫其实不食豆科和棉花,为了防止明年蝗灾破坏,明年亦可鼓励百姓多种棉花和豆科!”刑部尚书刘忠当即声援道。

三位尚书的轮番发言,一个显得十分成熟且周全的方案竟然已经出炉,当真不能小瞧这个时代精英的智慧。

朱祐樘的嘴角微微上扬,对这帮古人的智慧早已经有所了解,所以并没有感到太过于意外。

实践出真理,一些生物习性早已经被底层的百姓弄得明明白白,甚至他们完全可以利用经验除蝗和防蝗。

只是刚刚称颂这三个时代精英的念头一闪而过,却是差点被接下来的话呛到了。

“吾出身贫寒,孩时曾于荒野与人顽耍,捕捉蝗虫用火烤香味四溢,何不鼓励大家捕杀蝗虫食用?”徐琼亦是想要努力表现自己,当即提出自己的想法道。

在这话说出来的时候,虽然有一些重臣以为徐阁老的话在理,但更多人还是当即露出了苦涩的笑容。

蝗虫家族很庞大,共有8000多种。

平时田间看到的蝗虫确实可食,但蝗灾中的蝗虫是群居型的蝗虫种类,不仅自身的破坏力更强,而且体内往往携带毒素。

虽然吃了这种灾蝗不见得会死,但蝗虫的毒素是客观存在,所以有着一定的致病概率,甚至有的人因此而死掉。

如果朝廷发动百姓吃蝗虫确实能够得到蛋白质,但跟草菅人命没有太大的区别,亦是只有徐琼这种对农业一知半解的阁臣才能提出这种不靠谱的方案。

其实百姓不是没有想过将这种蝗虫捕抓火烧和油炸,但在食用后得到的毒素残留在体内,令他们更加敬畏蝗灾,甚至认同这蝗灾确实是上苍向天子示警的说法。

至于堂堂的内阁阁臣抛出这种方案,亦是反映出重臣跟底层的百姓隔得太远了,哪怕出身贫穷的徐琼亦是早已经离开了底层百姓。

“荒谬,灾蝗跟寻常的蝗虫并不相同,食之有性命之忧!”尹直知道灾蝗根本不可食,显得毫不客气地训斥道。

他跟徐琼同为阁臣,按说态度要显得客气一些,但尹直是一个对事不对人的性子。而今听到如此害民的提案,亦是毫不留情地跳出来指责。

徐琼一直为尹直抢了自己次辅的位置而耿耿于怀,而今看到尹直如此不留情面地数落自己,亦是准备进行争辩。

一时间,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火药味。

刘吉看到苗头不对,却是抢先安慰道:“这田间的蝗虫跟灾蝗极为相似,误认亦是常有之事!不怕诸位笑话,老夫早前亦以为是同一物,不想竟然大不相同,呵呵……”

随着堂堂的内阁首辅跳出来,而且还对自己如此自嘲,让周围的气氛亦是缓和了一些。

哼!

徐琼意识到是自己犯了错,只是尹直的话像一根刺扎在自己的心头,却是暗暗下决心将来找回场子。

吏部尚书李裕嗅到一丝火药味,便跟户部尚书李嗣暗暗交换了一个眼色。

官场其实便是如此,且不说是敌对的阵营,哪怕同阵营都很容易产生矛盾。此事只能说尹直太过直白,这话已经得罪了小肚鸡肠的徐琼。

不过现在的朝堂明争是越来越少见,更多是采用暗箭伤人的方式。

“若是防蝗的话,朕倒亦有一古法!”

正是这时,朱祐樘在上面的阁楼突然露脸。

而今的朱祐樘很像后世的大领导,一旦站出来进行发言,下面的重臣全都是规规矩矩地洗耳恭听。

且不说朱祐樘是雄才大略的帝王,哪怕是一个昏庸的君主,亦是没有多少人敢于挑战朱祐樘的权威。

朱祐樘面对众人的目光,显得语出惊人地道:“朕平日好在此读书,曾在一本古籍看到,若将草木灰和石灰碾压成细末撒在粮食上面,蝗虫就不会啃食农作物了。蝗灾之地,可试行此法防蝗,保护自家的粮食和农作物!”

“陛下圣明!”吏部尚书李裕等人听到朱祐樘所得到的古法,显得无条件地相信地道。

会议结束,重臣们纷纷散去。

他们纷纷从西苑门走出,这里离江米巷其实很近,一些身体没有大问题的官员甚至选择步行回自己的衙门。

虽然治蝗和防蝗已经达成了共识,但难免有人对事情产生担忧。

户部左侍郎吴裕跟随李嗣一起离开,显得忧心忡忡地道:“正堂大人,刚刚陛下所提之法,您怎么看呢?”

“是否可行,咱们一试便知!只是陛下历来稳重,既然已经提出来,想必此法可行!”李嗣虽然拿不准,但还是投出信任票道。

虽然现在皇帝的话越来越少,但却给人一种更加高深莫测的感觉,而今说出来的话根本是字字珠玑。

世间向来都是物物相克,既然鸭子吃蝗虫,而蝗虫又不食棉花苗和豆科苗,那么害怕石灰和草木灰的混合物并不出奇。

户部左侍郎吴裕发现确实是这个理,只是看到四下无人便忍不住道:“刘阁老今日行为异常,不知这是何缘故?”

“要么是皇帝的试探,要么是刘阁老的试探,现在老夫亦说不好!只是你当真以为刘阁老敢跟皇帝掰手腕?”李嗣来到自己的轿前,却是进行反问道。

户部左侍郎吴裕知道现在的朝堂实质是一言堂,显得十分坚定地摇头:“刘阁老并不傻,又怎么可能做这种自取毁灭之事!”

“少司徒,朝廷的斗争一直存在,你还是本本分分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如果上面真要神仙打架的话,你只要在旁边看着就好,这种事情不是你能参与的,亦最好别参与进来!”李嗣走进轿中,显得语重心长地告诫道。

户部左侍郎吴裕视对方为自己的指路明灯,显得恭恭敬敬地拱手相送道:“多谢正堂大人指点迷津,请慢走!”

李嗣的轿子刚刚离开,吴裕转身便看到周经和李东阳一起走出来。

跟他这种需要到地方总督过渡的侍郎不同,周经和李东阳既是词臣又是帝师,却是完全可以一步迈到六部尚书的位置上。

他知道自己这两人方才被徐琼叫到了内阁,看到这两个人显得眉飞色舞的模样,隐隐感到六部尚书即将有人倒台。

一场没有硝烟的朝堂争斗,恐怕是要悄然开启了。

520.第518章 这个王朝的山寨味有点重第394章 继承人是个大难题第133章 吴玘官途,帝叹荒谬第396章 皇帝这是唱哪一出?第14章 有帝弘治,昭告天下第430章 官不似官,甘做帝刀第453章 相思难医,帝治顽疾第369章 城有半拉,兵燃海西。第87章 库房大开,官清似水?(求首订)第148章 百世之谋,起于硅步第433章 大话东西,豆中黄金第243章 论政的严重后果第335章 首辅已老,国债有阻第310章 磨刀霍霍向猪羊第350章 勋戚惧风,百姓爱金第368章 狼崽锋芒,眼白心黑第13章 给你机会,你不珍惜?第71章 余波3第455章 帝之手段,疯犬归窝509.第507章 弘治七年出乎意料的第一枪第359章 天机红颜,玄妙自解第311章 熙熙攘攘的京城第179章 江西张,凤阳朱和我第400章 最终还是要同胞承担所有?第362章 计中有计,天意冥冥。第330章 帝欲取金,风浪有阻第475章 弘治要画一条线第313章 紫禁城飞来“天灾”第282章 帝现君像,周后遇鬼第219章 清丈有成,扬威大明第77章 案情扑朔,工部择才第363章 帝生两忧,明远出航(求保底月票)第323章 新老交替,海金谁主?第425章 贼不在外,帝欲亲征江南第155章 黎使逞威,帝王难日第78章 治水求禹,风起南湘第3章 文臣不同意啊第158章 仁寿有月,王越奏官第236章 弘治元年最后一钓第41章 诗中带桃,庭中半苔第183章 弘治朝臣的最高礼待500.第498章 蒸汽机,出来吧!527.第525章 血染王池,盒中乾坤第244章 年关前的最后一炸第263章 小人作怪,越教做人第169章 王圣人又逃婚了?(求月票)第268章 察院新观,越说正奇。第384章 存天道灭人欲?第339章 乔新有名,帝悲失臂(加更求月票)第267章 春雨知节,侯喝梦水第282章 帝现君像,周后遇鬼第458章 双标帝王,血染陪都第189章 该诞生的终究还是诞生了!第399章 反暴君联盟有点强第401章 天机玄妙的另一种解法第250章 抽丝剥茧(补更)第127章 刺驾第35章 忽明忽暗,静候杀机第58章 京山风波5第368章 狼崽锋芒,眼白心黑第86章 科道营救,王相独支第96章 天命楚王,硬刚尚方?第47章 诗起诗终,臣子如棋第210章 东海新督,有刑凌迟(求保底月票)500.第498章 蒸汽机,出来吧!第3章 文臣不同意啊第472章 尿如飞瀑,满朝皆震(求月票)540.第538章 后宫新势,断案光速第108章 外有神盾,内有书堂第218章 再无廷和,王越献策第340章 王越出击,官滑如油第82章 明现首贪,破局不易第152章 宋澄交旨,帝赐仓使第261章 有宫长乐,锦衣出手(月票2)499.第497章 皇帝会给我们奇迹对吧?第480章 陛下大将军与北元女俘第124章 武勋暗涌,神盾初威第387章 京城的米价正在飞第75章 余波7第339章 乔新有名,帝悲失臂(加更求月票)523.第521章 这还是我们的祖国吗?第331章 罪在言闻,凶岛难生第331章 罪在言闻,凶岛难生第42章 皇家外戚,虎饱鸱咽第240章 军功封爵第三文臣第430章 官不似官,甘做帝刀第171章 朝堂的争斗要蔓延了第429章 一场失败仿越计划第112章 国母有缺,帝指军政525.第523章 交通强国,十年首战第427章 果然有了钱都想着女人啊!第440章 血洗石见,百两一石第114章 养心莫善于寡欲?第375章 九族齐寿,公主有报第115章 天意弄人第365章 出征在即,天网有疏?第251章 帝之一言,毛骨悚然第214章 帝迎新婚,强龙出海第481章 温柔和血性并重的弘治朝第77章 案情扑朔,工部择才
520.第518章 这个王朝的山寨味有点重第394章 继承人是个大难题第133章 吴玘官途,帝叹荒谬第396章 皇帝这是唱哪一出?第14章 有帝弘治,昭告天下第430章 官不似官,甘做帝刀第453章 相思难医,帝治顽疾第369章 城有半拉,兵燃海西。第87章 库房大开,官清似水?(求首订)第148章 百世之谋,起于硅步第433章 大话东西,豆中黄金第243章 论政的严重后果第335章 首辅已老,国债有阻第310章 磨刀霍霍向猪羊第350章 勋戚惧风,百姓爱金第368章 狼崽锋芒,眼白心黑第13章 给你机会,你不珍惜?第71章 余波3第455章 帝之手段,疯犬归窝509.第507章 弘治七年出乎意料的第一枪第359章 天机红颜,玄妙自解第311章 熙熙攘攘的京城第179章 江西张,凤阳朱和我第400章 最终还是要同胞承担所有?第362章 计中有计,天意冥冥。第330章 帝欲取金,风浪有阻第475章 弘治要画一条线第313章 紫禁城飞来“天灾”第282章 帝现君像,周后遇鬼第219章 清丈有成,扬威大明第77章 案情扑朔,工部择才第363章 帝生两忧,明远出航(求保底月票)第323章 新老交替,海金谁主?第425章 贼不在外,帝欲亲征江南第155章 黎使逞威,帝王难日第78章 治水求禹,风起南湘第3章 文臣不同意啊第158章 仁寿有月,王越奏官第236章 弘治元年最后一钓第41章 诗中带桃,庭中半苔第183章 弘治朝臣的最高礼待500.第498章 蒸汽机,出来吧!527.第525章 血染王池,盒中乾坤第244章 年关前的最后一炸第263章 小人作怪,越教做人第169章 王圣人又逃婚了?(求月票)第268章 察院新观,越说正奇。第384章 存天道灭人欲?第339章 乔新有名,帝悲失臂(加更求月票)第267章 春雨知节,侯喝梦水第282章 帝现君像,周后遇鬼第458章 双标帝王,血染陪都第189章 该诞生的终究还是诞生了!第399章 反暴君联盟有点强第401章 天机玄妙的另一种解法第250章 抽丝剥茧(补更)第127章 刺驾第35章 忽明忽暗,静候杀机第58章 京山风波5第368章 狼崽锋芒,眼白心黑第86章 科道营救,王相独支第96章 天命楚王,硬刚尚方?第47章 诗起诗终,臣子如棋第210章 东海新督,有刑凌迟(求保底月票)500.第498章 蒸汽机,出来吧!第3章 文臣不同意啊第472章 尿如飞瀑,满朝皆震(求月票)540.第538章 后宫新势,断案光速第108章 外有神盾,内有书堂第218章 再无廷和,王越献策第340章 王越出击,官滑如油第82章 明现首贪,破局不易第152章 宋澄交旨,帝赐仓使第261章 有宫长乐,锦衣出手(月票2)499.第497章 皇帝会给我们奇迹对吧?第480章 陛下大将军与北元女俘第124章 武勋暗涌,神盾初威第387章 京城的米价正在飞第75章 余波7第339章 乔新有名,帝悲失臂(加更求月票)523.第521章 这还是我们的祖国吗?第331章 罪在言闻,凶岛难生第331章 罪在言闻,凶岛难生第42章 皇家外戚,虎饱鸱咽第240章 军功封爵第三文臣第430章 官不似官,甘做帝刀第171章 朝堂的争斗要蔓延了第429章 一场失败仿越计划第112章 国母有缺,帝指军政525.第523章 交通强国,十年首战第427章 果然有了钱都想着女人啊!第440章 血洗石见,百两一石第114章 养心莫善于寡欲?第375章 九族齐寿,公主有报第115章 天意弄人第365章 出征在即,天网有疏?第251章 帝之一言,毛骨悚然第214章 帝迎新婚,强龙出海第481章 温柔和血性并重的弘治朝第77章 案情扑朔,工部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