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清丈有成,扬威大明

八月的京城,酷暑已逝,气温正在渐渐下降。

由于秋闱在即,无数的考生涌向京城准备迎接今年的恩科乡试,都想要把握这个鱼跃龙门的机会。

生活在这个时代,考取功名可以说是普通人唯一的出路。

只是想要从顺天乡试中脱颖而出并非是易事,特别北京国子监的监生拥有最顶尖的教学资源,致使北直隶的普通生员想要突围更是困难重重。

但再如何困难,他们的人生最高追求始终都是考取功名,而后踏入官场,最后沿那一条宫道走进奉天殿拜见那位高高在上的皇帝。

北京城,西苑。

六部官员已经达成了他们最初的梦想,在得到通知后,便一起来到西苑门前。

由于现在皇帝重实务,致使他们这帮务实的六部官员得到了重用。虽然内阁的地位仍旧超然,但跟往朝相比,明显已经有所下滑。

其实这个很好理解,以前皇帝仅仅是接触内阁,但现在皇帝直接跟六部官员沟通,致使内阁沦为皇帝的秘书机构。

至于以前不可一世的词臣,现在明显遭到皇帝的打压,非礼部的侍郎官职通通都不再从翰林院中选官。

若说现在朝廷的权力在哪里,既不是他们这帮六部官员,亦不是地位超然的内阁,而是由弘治帝牢牢掌握。

“今日这场会最好是多看少说!”

“有什么好顾忌的,咱们替陛下出谋划策即可!”

“话是这样没错,只是有些事情说了,终究是要得罪人!”

……

户部尚书李嗣带着两位新晋的侍郎走在后面,显得未卜先知般,对自己的两个属官发出感慨地道。

“佞臣当道,国将不国!”礼部左侍郎刘健看到前面有说有笑的礼部尚书徐琼,心里显得不愤地暗道。

原本他已经不想前来参加这个最高会议,只是这个最高会议的含金量太高,且皇帝明确要求所有在京的六部尚书和侍郎要到场。

不过来到这里同样糟心,以前都是他们词臣地位超然,非翰林的六部尚书对他这位礼部左侍郎都得客客气气的,但现在他这位礼部左侍郎明显被孤立了。

六部官员的第一站并不是养心殿,而是来到养心殿外面的新阁,这是万安和刘吉现在每日票拟奏疏的值房。

由于朱祐樘确实在养心殿办差,而今文渊阁不再是内阁,真正的内阁亦是已经转移到这几间值房中。

身穿蟒袍的万安伏身在案前,正在兢兢业业地票疏两京十三省的奏疏。

他知道无数的人盯着自己的位置,加上自己的年纪确实已经不小,故而只有勤勉尽责才是守住自己首辅宝座的最好方式。

事实证明,他这个方法很是奏效,而今的陛下不仅没有撤换自己的念头,而且还时不时有一些恩赐。

咳咳……

万安终究是上了年纪,走出值房忍不住发出一阵咳嗽,而后对候在外面的官员道:“既然大家到齐了,咱们一起面见陛下吧!”

“是!”吏部尚书李裕等官员对这位老首辅保持尊敬,便是一起拱手地道。

来到门前,经太监通禀,众官员便随着小太监走进里面。

现在的最高会议场所已经不再局限于养心殿,若遇到较长的会议或争执较大的会议,皇帝则会安排在御书房。

吏部尚书李裕等官员看到小太监将他们引进御书房,便默默地交换了一个眼色,而后对阁楼上面恭恭敬敬地道:“臣等敬请圣安!”

“诸位爱卿入座吧!”朱祐樘正在上面品茶,显得淡淡地表态道。

万安等人谢恩,便依次入座。

虽然有资格参加最高会议的人员是二十位,但由于缺员和离京办差等原因,一直都没有达到满员的状态。

身穿斗牛服的郭镛对旁边的小太监轻轻地点了点头,便对在场的大臣讲解道:“这一份是湖广总督刘忠清丈安陆州的结果,还请诸位大人过目!”

吏部尚书李裕等官员纷纷接过手抄本,有一些官员其实已经提前知晓,但不知情的官员看到触目惊人的数据顿时脸色凝重。

若说此前大明盐政腐败可以推给盐官和盐商,但现在涉及到地方的隐田,这把利刃直指官绅群体,甚至是指向了他们自身。

由于刁民册的存在,他们很多人都早已经开始“自纠”,自然是知道自己家里其实是“隐田”的一员。

只是事情终究没有出现变数,在朝廷用诛杀孙氏一族的男丁来表明清丈的决心后,安陆州的面纱还是被刘忠揭了开来。

一双纤纤玉手冲泡着西湖龙井,一股茶香袅袅而起。

躺坐在椅子上的朱祐樘端起刚刚泡好的茶水品了一小口,便对下面的朝廷重臣道:“安陆州的清丈结果已经出来,诸位爱卿亦已经看到了!朕原本可以容忍一定额度的隐田,毕竟水至清则无鱼,要求地方官员做到分厘不差更是强人所难!只是你们瞧一瞧,在册的田亩占一,隐田占二,这安陆还算是大明的疆土吗?”

湖广熟,天下足!

虽然发展经济作物固然很好,但粮食同样是重中之重。

由于地理位置、土壤和水利的关系,湖广是大明最适合发展农业的地方,亦是一个天然的粮仓。

在原来的历史轨迹中,张太岳主持了一场全国清丈。湖广原面积是3644万亩,结果清丈出来竟然是9163万亩,隐藏的田产竟然高达5519万亩。

这是什么概念?

浙江清丈后的田亩是5630亩,所以湖广所清丈出来的结果是大明相当于多出一个浙江之地。

只是现在,朱祐樘让这段清丈的历史提前了。由于此次朝廷还推出大杀器——刁民册,加上现在工部在地方推行公尺,致使这一场清丈变得更加的彻底。

由于朝廷已经扫平了孙氏一族的阻碍,所以刘忠的清丈进展十分顺利,而安陆州反馈的情况十分的良好。

这里的“良好”其中是不好,因为安放陆州隐田的情况十分严重。

以安陆孙家为例,从太祖时期便已经开始在安陆州繁衍,他们不仅侵占大量的军屯,而且同样将触手伸手民田。

单是孙交名下的田亩便已经达到上万亩,只是在官府的名册中,孙交名下仅仅只有两千亩,隐田达到惊人的八成。

安陆州隐田的整体情况显得触目惊心,其所隐的田亩竟然是在册田亩的两倍,即安陆州每年逃掉两倍的粮税。

如果全天下都像安陆州那样的话,那么大明每年的粮税收入不再是三千万石,而是足足九千万石。

正是如此,安陆州清丈的结果出来,却是有力地证明官绅阶层所存在的隐田顽疾,而大明粮税很可能迎来暴涨。

“陛下,窥一斑而知全豹!从安陆州此次清丈的成效来看,今天下官绅隐田甚巨,臣以为当即刻清丈于全国!”户部右侍郎吴裕浑身散着一种锐气,当即便表明立场地道。

话音刚落,礼部左侍郎刘健当即反驳道:“荒谬!此事何以窥一斑而知全豹?昔有鸿飞天首,积远难亮,越人以为凫,楚人以为乙。今安陆州隐田为孙氏所累,何以一州之地印证两京十三省乎?以孙氏一家恶而天下士绅恶,此不谬哉?”

吏部尚书李裕等官员默默地交换一个眼色,终于知道为何陛下要坐在上面喝茶了,敢情是知道这事会出现争执。

其实这个事情谁都心知肚明,安陆一州的隐田问题即便无法说明整个大明官绅都隐田,但隐田在两京十三省已经十分严重了。

要知道,安陆州不仅仅是孙家在隐田,那些普通的官绅同样或多或少进行这种操作,所以隐田的问题必定存在于两京十三省。

至于安陆州的隐田问题,很可能是跟随全国的趋势罢了。

“刘侍郎,你这分明是诡辩!大明建国一百余年,然今天下粮税日少、拓田日增,岂不矛盾乎?今安陆一州,足以证明全国隐田极多,当清丈于全国!”吴裕是普通农家出身,显得无所畏惧地争辩道。

刘健的学识自然不弱,便是淡淡地反驳道:“天下粮税日少,这是先帝推行仁政,免灾田良多所致!至于你所说拓田日增,实乃管中窥豹。这天下形势繁杂,遇灾田减,拓田有增,增增减减是常有之事,你又何以证明不是增少减多呢?”

这……

吏部尚书李裕等官员听着刘健这一番话,亦是不由得面面相觑起来。

其实他们都觉得刘健是在诡辩,但大明朝廷很少统计这方面的数据,一时半会还真无法断定是“增多减少”还是“增少减多”。

却是不得不承认,这些词臣在引经据典上有着很大的优势,而这位饱读圣贤书的礼部左侍郎确实是善辩。

阁楼上,茶香四溢。

“陛下,这茶先闻一闻再喝,味道会更好!”在下面出现交锋之时,正在泡茶的妙龄少女微笑地提醒道。

她是三百名秀女之一,只是有幸自己拥有一手好茶艺,却是有幸被调到这里临时充当皇帝的茶女。

朱祐樘很喜欢旁边的这个发育很好、皮肤白皙的茶女,伸手端起茶杯闻了闻,而后浅尝一口,顿时有一种沁人心脾的茶香涌进体内。

这终究是一个争权夺利的时代,而今自己想要亲自掌权,导致词臣们的如意算盘落空,而今这位后世鼎鼎有名的贤臣都在慢慢地黑化。

只是朝堂需要这种针锋相对,而这些伪善的清流词臣是自己最好的磨刀石。

“陛下,臣恳请前往河南清丈田亩,还请恩允!”户部右侍郎吴裕被气得脸红脖子粗,却是突然请求道。

吏部尚书李裕等官员面面相觑,而后便会心一笑。

户部右侍郎吴裕现在请旨外放河南,虽然有可能是为了将来升任六部尚书做铺垫,但更大的可能是要针对刘健。

毕竟刘健是地地道道的河南人,他的先祖是元朝的高官,而刘健的父亲刘亮是三原县教谕,可以说是官宦人家出身。

若朝廷突然真要清查刘健家的田亩,结合刘健现在的地位来看,还真可能查出他名下数额可观的隐田。

刘健看到吴裕如此针对自己,脸色顿时阴沉得可怕,却是恶狠狠地瞪着这个后辈。

如果是吏部尚书李裕这些人则罢了,而今一个由户部郎中超迁上来的户部右侍郎都敢跟自己叫板,当今是太不将自己这位储相当一回事了。

在这一刻,他是恨透了这个不重视词臣的弘治朝,亦是痛恨这个不重用他们词臣来治理国家的弘治。

“吴裕,你才上任户部侍郎多久?朕申明一点,今后六部侍郎凡是任期不满一年,全都给朕老老实实在自己的位置好好干,别净想着跑到地方担任封疆大吏!”朱祐樘喝了一口茶,显得面无表情地告诫道。

刘健看到朱祐樘如此表态,不由得暗松一口气,同时得意地瞥了一眼吴裕,暗暗记下了这个仇恨。

吴裕并没有理会刘健得意的目光,却是急忙跪下道:“陛下,臣谨记教诲!臣并非是要请封疆大吏,只是安陆州的清丈结果已经证实隐田之疾,故臣只想替陛下分忧,以报君恩!臣并非河南总督之才,请陛下许臣洛阳知府一职,臣愿为陛下清丈洛阳府,为朝廷粮税增收!”

这……

吏部尚书李裕等人不由得纷纷望向刘健,敢情吴裕不惜牺牲仕途亦要咬死刘健,这种由司职官员提拔上来的侍郎还真是可怕。

刘健努力地平复自己紧张的心情,却是没有想到这个愣头青这么狠。

“大明的户部侍郎焉有出任知府之理,所请不允!你给朕老老实实在户部侍郎上办好差,待时机成熟,朕自有安排!”朱祐樘将手中的茶杯轻轻放下,便是话锋一转地道:“一州之地的成效,确实不可言定全国!今大明不宜推行全国清丈,咱们便等一等湖广清丈的成效。若湖广诸府都存在隐田之事,到时朝廷再委派能臣以总督入职地方,诸卿以为如何?”

虽然安陆州的成效已经触目惊心,但现在其实还没有达到推行全国的时机。

一则是安陆州终究是一州之地,安陆州不具备以点到面的说服力,故而最好的做法还是要等湖广的清丈结果正式出炉。

二则是人才的缺失,毕竟真正做事的是人,而不是一纸公文。像安陆州的清丈,若是换其他人来干的话,很可能是另一个结果。

另外,清丈田亩终究是要跟官绅阶层开战,现在还不宜过于操之过急,却是可以通过以点到面的方式慢慢解决,亦给整个官绅阶层一个缓冲的时间。

像张居正实行全国清丈,花费的时间足有四五年之久,而今自己清丈田亩才试行几个月,却不需要急于推行全国。

正是如此,不管刘健刚刚有没有站出来反对,自己其实只是想要明确一下清丈的战果,却不是急于推行于全国。

吏部尚书李裕等官员知道而今的皇帝是老诚谋国,当即便一起表态地道:“陛下英明!”

户部右侍郎吴裕虽然痛恨刘健这种扯后腿的官员,但亦是服从陛下的安排,且知道陛下其实是在呵护自己。

只是他暗暗地瞪了一眼刘健,却是暗暗决定等到湖广的清丈有了结果,自己便请旨出任河南总督,非要扒下刘健的底裤。

刘健的眉头微微蹙起,虽然此次成功躲过一劫,但心里头涌起一种强烈的不安。

“李卿,经此次清丈后,安陆一州的税粮几何?”朱祐樘心里早有打算,便对下方的户部尚书李嗣询问道。

李嗣略作思索,便报出一个数据道:“回禀陛下,安陆州的税粮预计可达到十五万石!”

咦?

万安等官员在听到这个数据的时候,不少官员像是想到了什么一般,当即便纷纷扭头望向上面的阁楼。

“朕记得十万石到二十万石税粮可为中府!既然如此,工部和吏部一同协作,你们两个衙门将安陆州升级安陆府,再增设一县!”朱祐樘端起刚刚倒好的茶杯,当即便进行安排地道。

吏部尚书李裕和工部尚书贾俊发现这个安排显得合情合理,便恭恭敬敬地施礼道:“臣等领旨!”

万安和刘吉默默地交换一个眼色,发现他们的皇帝是越来越深不可测。

原本清丈田亩是侵犯地方官绅的利益,跟地方官绅沆瀣一气的地方官员亦会成为阻碍,但而今朱祐樘将安陆州升格安陆府,而且还要增设县城,无疑能很好地分化地方官员和地方官绅的亲密关系。

毕竟清丈田亩后,不说很多州有机会升府,哪怕从中府到上府,那么品阶亦有希望由从四品知府变成正四品知府。

面对清丈田亩并没有操之过急,而是宛如明初削蕃那般逐个击破,当真是步步为谋,这清丈田亩焉有不成之理?

“朕今日将你们召集于此,安陆州的清丈结果是其次。安南近年屡犯我大明西南,占地夺田还是其次,竟数次屠我边民,亦有掠珠烧船之举!今朕已经查实其罪,诸位爱卿请过目!”朱祐樘喝了一口茶水,便透着几分怒意地道。

司礼监掌印太监郭镛一直站在下面,在听到朱祐樘所说的话后,便让小太监将相关的罪证派发给在场的所有官员。

次辅刘吉并不喜欢战事,只是看到上面所罗列的累累罪行后,眼睛当即闪过了一抹狠厉之色。

“今北边安定,而国库充盈,朕决定征讨安南,助占城等外藩收复失地,以扬我大明国威!”朱祐樘来到护栏前面,显得语出惊人地道。

533.第531章 新科涌才,殿题难答第63章 这顶帽子臣顶不住啊!第125章 操练实况495.第493章 帝斗精怪,其乐无穷!第52章 黑化就会变强?第188章 帝曰:一切以国家利益为先第419章 皇帝这是要轰炸江南吧?(求月票)第420章 昏君,不要银矿要女人第219章 清丈有成,扬威大明第295章 雷击逆臣,帝国遇劫第318章 弘治三年春天的小苗第103章 文升扛旗,上四事疏第152章 宋澄交旨,帝赐仓使第102章 万民送行,王越再诗第175章 夷狄奉中国(月票加更)第24章 文有徐溥,弘治可兴第94章 天意冥冥,谁生谁死?第398章 贤王和暴君的一次正面较量534.第532章 国之基石,谜开传胪第251章 帝之一言,毛骨悚然第54章 京山风波1500.第498章 蒸汽机,出来吧!第212章 武勋遇雨,武举朝阳第30章 人生如棋,掌局者赢505.第503章 权力使人疯狂第398章 贤王和暴君的一次正面较量第448章 运筹帷幄,吾言即铁第91章 终是陌途,波云诡谲第343章 取之于民,用之于夷541.第539章 后宫有主,案情难明第356章 帝嗣由天,张秦常新第422章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阁刀来。第117章 谏臣解日食第206章 赐号平反,佳丽三百496.第494章 出乎意料的印度洋总督人选第113章 死了就会变强?第184章 万匹马骡南下意欲何为?第231章 皇帝大婚516.第514章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第183章 弘治朝臣的最高礼待第71章 余波3第70章 余波2第390章 弘治要开启货币战争第121章 缩绳隐田第115章 天意弄人第346章 新相为桥,百官挟君第436章 女子有符,灭门有即第245章 家家有本黄经?第222章 棉事有困,幼英欲贵第419章 皇帝这是要轰炸江南吧?(求月票)518.第516章 弘治八年的主旋律第101章 旧事西厂,助越惩贪第418章 惦记大明女人是要被回旋镖的496.第494章 出乎意料的印度洋总督人选第360章 王煜应劫,越刀指程第39章 徐溥迷途,谢迁转身527.第525章 血染王池,盒中乾坤第82章 明现首贪,破局不易第250章 抽丝剥茧(补更)第81章 王越承重,内臣有害第32章 文臣一心,杀器终现第14章 有帝弘治,昭告天下第187章 八商伏法蒙军犯边第55章 京山风波2(求月票)487.第485章 愤怒的帝王喊一二三第435章 功败垂成,秦淮起风第119章 弘治元年第一场血(求月票)第180章 先帝未成之伟业509.第507章 弘治七年出乎意料的第一枪第268章 察院新观,越说正奇。第84章 群臣如鱼,帝起色念第2章 何以治国第15章 盐法虫害,天子挥棍第240章 军功封爵第三文臣538.第536章 火起大明,棍落内外498.第496章 白象暴死,明旗飘扬第254章 帝问谁逆,忠民有言第390章 弘治要开启货币战争504.第502章 君子先上谈判桌540.第538章 后宫新势,断案光速第203章 抽丝剥茧,抄家灭族第375章 九族齐寿,公主有报第408章 这个数字连朕都不敢相信呢531.第529章 西欧路断,奇才命薄第450章 帝下江南,步步是血(求保底月票)521.第519章 谁是那个背后捅刀之人?第308章 小惊喜第289章 王炸兄弟,血流四月第152章 宋澄交旨,帝赐仓使第95章 荆楚美人,兵不厌诈第362章 计中有计,天意冥冥。第54章 京山风波1第245章 家家有本黄经?第214章 帝迎新婚,强龙出海第87章 库房大开,官清似水?(求首订)第395章 皇帝看上的女人遇阻?544.第542章 矛指周后,宫廷动荡第195章 爆大雷了(求订阅求月票)第175章 夷狄奉中国(月票加更)第207章 拒东宫婚,迎民间后
533.第531章 新科涌才,殿题难答第63章 这顶帽子臣顶不住啊!第125章 操练实况495.第493章 帝斗精怪,其乐无穷!第52章 黑化就会变强?第188章 帝曰:一切以国家利益为先第419章 皇帝这是要轰炸江南吧?(求月票)第420章 昏君,不要银矿要女人第219章 清丈有成,扬威大明第295章 雷击逆臣,帝国遇劫第318章 弘治三年春天的小苗第103章 文升扛旗,上四事疏第152章 宋澄交旨,帝赐仓使第102章 万民送行,王越再诗第175章 夷狄奉中国(月票加更)第24章 文有徐溥,弘治可兴第94章 天意冥冥,谁生谁死?第398章 贤王和暴君的一次正面较量534.第532章 国之基石,谜开传胪第251章 帝之一言,毛骨悚然第54章 京山风波1500.第498章 蒸汽机,出来吧!第212章 武勋遇雨,武举朝阳第30章 人生如棋,掌局者赢505.第503章 权力使人疯狂第398章 贤王和暴君的一次正面较量第448章 运筹帷幄,吾言即铁第91章 终是陌途,波云诡谲第343章 取之于民,用之于夷541.第539章 后宫有主,案情难明第356章 帝嗣由天,张秦常新第422章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阁刀来。第117章 谏臣解日食第206章 赐号平反,佳丽三百496.第494章 出乎意料的印度洋总督人选第113章 死了就会变强?第184章 万匹马骡南下意欲何为?第231章 皇帝大婚516.第514章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第183章 弘治朝臣的最高礼待第71章 余波3第70章 余波2第390章 弘治要开启货币战争第121章 缩绳隐田第115章 天意弄人第346章 新相为桥,百官挟君第436章 女子有符,灭门有即第245章 家家有本黄经?第222章 棉事有困,幼英欲贵第419章 皇帝这是要轰炸江南吧?(求月票)518.第516章 弘治八年的主旋律第101章 旧事西厂,助越惩贪第418章 惦记大明女人是要被回旋镖的496.第494章 出乎意料的印度洋总督人选第360章 王煜应劫,越刀指程第39章 徐溥迷途,谢迁转身527.第525章 血染王池,盒中乾坤第82章 明现首贪,破局不易第250章 抽丝剥茧(补更)第81章 王越承重,内臣有害第32章 文臣一心,杀器终现第14章 有帝弘治,昭告天下第187章 八商伏法蒙军犯边第55章 京山风波2(求月票)487.第485章 愤怒的帝王喊一二三第435章 功败垂成,秦淮起风第119章 弘治元年第一场血(求月票)第180章 先帝未成之伟业509.第507章 弘治七年出乎意料的第一枪第268章 察院新观,越说正奇。第84章 群臣如鱼,帝起色念第2章 何以治国第15章 盐法虫害,天子挥棍第240章 军功封爵第三文臣538.第536章 火起大明,棍落内外498.第496章 白象暴死,明旗飘扬第254章 帝问谁逆,忠民有言第390章 弘治要开启货币战争504.第502章 君子先上谈判桌540.第538章 后宫新势,断案光速第203章 抽丝剥茧,抄家灭族第375章 九族齐寿,公主有报第408章 这个数字连朕都不敢相信呢531.第529章 西欧路断,奇才命薄第450章 帝下江南,步步是血(求保底月票)521.第519章 谁是那个背后捅刀之人?第308章 小惊喜第289章 王炸兄弟,血流四月第152章 宋澄交旨,帝赐仓使第95章 荆楚美人,兵不厌诈第362章 计中有计,天意冥冥。第54章 京山风波1第245章 家家有本黄经?第214章 帝迎新婚,强龙出海第87章 库房大开,官清似水?(求首订)第395章 皇帝看上的女人遇阻?544.第542章 矛指周后,宫廷动荡第195章 爆大雷了(求订阅求月票)第175章 夷狄奉中国(月票加更)第207章 拒东宫婚,迎民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