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国民(下)

伐清

“几个人?”

“两个。”

“他们来找我干什么?”邓名有些不耐烦地问道:“是要做生意吗?是要买我们的货还是卖东西给我们?如果是这种事的话,穆少校自己决定就好了。”

穆谭对邓名一直让他从事经商、受贿此类工作有些不满,他屡次声称自己是一名合格的武将,真正适合他的工作应该是练兵,巡查营地这些。但现在邓名的军队既然兼职经商,那就必须要有负责人,邓名不肯自己大包大揽把这些工作都管下来,那么也只好找人代劳,所以不管穆谭是否心甘情愿,他都得去做。

“不是。”穆谭的传令兵摇摇头,最近开始有江南年轻士人想投靠邓名,成为他的幕僚,为他赞画军务,今天来的这两个士人也是抱着这样的目的。

一开始邓名还见过几个,但对方的经历、见识都达不到邓名的要求,而且他对这些士人也心存警惕,认为他们多半类似蒙正发那种玩票性质,见邓名风头正盛就来投机,过过指点江山的瘾;万一明军不利,或是军旅生活不符合他们的想像,就会找类似“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理由跑回老家去了。

这些年轻士人对邓名的帮助不大,而且万一他们开小差,那么邓名的军事机密就有泄露的可能,要是普通士兵敢开小差,邓名可以对他们进行处罚,最高刑罚甚至可以考虑死刑;但这些士人不同,邓名如果敢伤他们的性命,那么势必会引起缙绅的不满。

现在邓名已经通过商业往来和一些江南缙绅攀上了交情,这都会是明军将来收集情报的渠道,因此就是收下这些士人对邓名来说也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如果闹出什么纠纷反倒会给他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穆少校觉得这两个人见识如何?”邓名一肚子的不满,再次问传令兵道。

“穆少校觉得他们和头几次来的人差不多……”

“不见!”传令兵话音未落,邓名就断然说道:“我现在很忙,军营里这么多事都要我过问,哪里有功夫陪他们两个喝上个把时辰的茶?说一些毫无意义的君臣大义?按照正常的规矩,和其他投军的好汉一样,请他们吃饱饭,然后客客气气地送走。”

传令兵走了,邓名继续和任堂、周开荒讨论新兵的训练进度,接着三个人就走出帐篷,邓名要到校场上去和几个负责训练的军官谈话。

“提督可让我好找。”正在邓名忙着的时候,穆谭亲自跑来了,刚才他去了邓名的大营,结果扑了一个空,然后一直追到了校场这边来:“那两位先生气坏了。”

“嗯。”这反应在邓名的意料之中,不过他不认为这会给他带来什么特别大的麻烦,大不了就是得一个目中无人的评价,而且以邓名现在的名声,多半缙绅们还会替他说话,认为是这两个年轻人水平不行,入不了邓名的法眼;但如果带上这些随时可能开溜的士人,那才是要命的事,到时候软也不行,硬还会极大地损害自己在缙绅中的形象。

“他们嚷嚷着不肯走,一定要和提督当面说个明白。”

“来投军的都是壮士,”邓名不为所动:“如果他们不肯走,就安排他们住下、让他们吃饱,如果他们愿意也可以参加新兵甄别,不过我怀疑他们不愿意。”

“提督。”任堂终于忍不住出声了,虽然他也承认之前几个来投军的士人没啥用途,而且还目高于顶,认为他们是明军急需的人才,但看到邓名如此怠慢士人,还是有些不满。

“一会儿再说。”邓名制止了任堂的牢骚,继续日常的军务。

一直忙碌到太阳下山,军营开饭后,邓名就把三个心腹少校都叫到他的营帐中,一起吃晚饭的时候邓名继续刚才任堂想展开的话题:“这些士人和任兄完全不同,他们没有参加过军队,没有上过或是见识过战场,不懂得旗鼓,不知道如何计算辎重的消耗。我把重任委托给任兄,是看在任兄曾经手刃过敌兵,曾经带队转战千里,而不是因为任兄是个读书人。”

“对,如果不是任兄这样的,一般的秀才根本没用。”周开荒立刻出声表示赞同,在袁宗第军中时,周开荒对读书人也非常崇拜,闯营对士人同样相当尊敬,如果有秀才投奔袁宗第等人,他们也会高兴地招待。这种对士人的尊敬,源自于对知识的尊敬,也是文明的表现,在中国的历史上只有极少数的野蛮统治者蔑视知识,以折磨迫害知识份子为乐的更是凤毛麟角。

邓名同样很尊敬知识,不过他并不认为识字就是万能的,而是认为专业需要细分,适合这些士人工作有很多种,如果没有军事知识那军队中就没有适合他们的职位。周开荒受到邓名这种思维模式的长期熏陶,对招揽士人出任明军的军职也没有了什么热情。

“那也不能把他们视为一般投军的军汉啊。”任堂并非不清楚邓名的态度,但还是颇替那两个来投军的士人不平,更不用说他们二人还有名士的荐书。

“实际上,我认为我朝的缙绅还不如一般的百姓。”邓名轻笑了一声,说了句令三个伙伴都震惊不已的评语。

任堂立刻就不干了,非要邓名说个明白。

“哪天穆兄和周兄曾经争吵过,争论漕工是不是大明子民,”邓名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说起了往事:“该如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朝廷的子民,一个人是不是为国效力了呢?”

不等三个人各抒己见,邓名就给出了他的答案:“参军流血,或是纳税,我认为这就是为国效力。”

在邓名的印象里,可能也就是外国人才没有向政府纳税的义务:“我不喜欢子民这个词,相对来说,我跟喜欢国民这个词,凡事服兵役、向官府纳税的都是平等的国民,就像都府的同秀才,虽然我和他们的位置不同,但这是因为机遇和能力问题,他们都和我一样竭力支撑着朝廷和国家;而我朝的这些士人,他们到底为国家付出过什么呢?”

“他们出仕辅佐天子。”任堂争辩道。

“我并不认为当官是一种对国家的奉献,何况他们好像还拿俸禄了。”邓名又是一笑:“你们知道的,我高薪聘请读书人去都府但老师,给孩子们同秀才上课,教他们读书识字;我定下了很高的工钱,比你们的军官的报酬还要高,但去的人并不多啊,好像只有一些童生应召了,主动来投我军的士人中,愿意教书的一个没有,人人都想做官。”

去当一个私塾老师——在很多人的理解里,邓名招募的那个教师就相当于私塾老师——显然不是通侯之路。

“这些教师有很高的报酬,不过他们也要缴纳一部分税金给都府,这就是他们对国家的奉献;那些退役的士兵,我给他们同举人的待遇,但不是简单地免除他们的保护费,而是先付给他们津贴,然后再按照他们土地的多少收税,他们也和同秀才一样为国效力。将来,我们都府的官员都会从这些为国效力的国民中产生,而不是把官职授给那些连纳税给国家都不愿意的人。”

“这是朝廷给读书人的优待。”

“读书人当然应该受到优待,应该受到尊敬,不过我总觉得不该用免去他们对国家的责任来优待他们,这是磨砺士风的好办法吗?我对此很怀疑。”邓名摇摇头:“有很多种治理国家的办法,一种就是比出身,只要有个好爹,就会有良好的前程,犯法也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年轻时就可以去管理一县,几年后管理一府,然后是一个省,直到入阁……”

“嗯,提督说的这是虏丑的八旗制度。”周开荒大声说道:“不过虏丑也会办科举,诱惑天下的士人去争抢抬旗的资格。”

“还有一种是彻底的科举,从上倒下是君父、臣子和百姓,这个你们也知道了,就是我朝的制度。”邓名对周开荒的评价不置可否,而是继续说下去,在邓名看来,八旗制度和精英**优劣相差不大,至少上升期的八旗制度还是能够击败腐朽的精英**的。

“还有一种,就是我所设想的,想尝试一下看看的。无论是否有显赫的父亲,还是满腹经纶,国家都会要求履行职责。在我设想的规矩下,一个人可以因为知识渊博而受到更多的尊敬,这也是理所应当的,能够获得更多的财富,生活得比一般人更好;但国家也会要求他和普通人一样缴纳赋税,甚至还要多一些,因为他拥有更强的能力,理应为国家做出更多的奉献,在必要的时候,国家也会需要这个读书人的保卫。所有的人都是为国提供赋税和鲜血的国民,这就是我设想的帝国制度。”邓名不知道在自己的前世,帝国的明确定义应该是什么,但现在他面前是一张白纸,可以由着他任意涂抹:“除了圣上,每一个帝国的国民,都应该是平等的,我也包括在内,凡是对我有效的法律,对每一个人都有效;对其他人来说是罪行的行为,我若做了也是犯罪,也要受到完全相同的处罚。”

“至少在都府,应该是这样;至少,我们可以尝试一下。”邓名看着三个发呆的同伴,最后补充了一句。

笔者按:明后天要去广州办点事,这两天能否更新不敢说,起码明天会很紧张,早上七点就要去坐大巴,中午飞机,下午到,好像没有什么时间能够用来写;后天也是一天的事,如果后天一切顺利的话,大后天或许就比较宽裕。

如果明天无法更新的话,我就欠读者们五千字;如果后天也不行的话,就是一万,我会陆续补上——我不能保证在几天之内偿还清楚,但会牢记在心。

第23节 波澜(上)第52节 纵火第46节 战备(上)第44节 条约(下)第43节 靖难(上)第36节 分摊(下)第60节 争夺(上)第24节 宣传第54节 权变(下)第26节 观感第37节 回返第16节 龙骑(下)第57节 轻取第17节 挖坑第5节 协作(上)第22节 谎言第9节 授权(下)第2节 软硬(上)第56节 离去第15节 相识(下)第40节 入寇(下)第8节 震怒(下)第6节 鲁王第10节 麻将第50节 追击(下)第57节 信件第49节 副手(上)第1节 代售第44节 退意第8节 战备(下)第40节 入寇(上)第10节 锁喉(下)第42节 艰苦(下)第38节 隔江第5节 重整(上)第2节 软硬(上)第52节 反击第48节 贺礼第44节 条约(上)第9节 送神(下)第1节 精明(上)第58节 断后(下)第56节 推销(上)第10节 决议(上)第60节 人心(上)第11节 两全(下)第28节 算计(下)第4节 推荐(上)第25节 投奔(中)第49节 昆明第68节 混乱(上)第5节 隔阂第30节 成长(上)第11节 攻势(上)第58节 断后(下)第36节 宿命(上)第25节 捷报第43节 续战(上)第31节 呆仗(上)第45节 炼金(上)第44节 条约(上)第55节 压力(下)第30节 剑阁第3节 君臣第41节 遭遇(上)第55章 山崩第55节 俘虏(下)第58节 断后(下)第55节 俘虏(下)第42节 艰苦(下)第39节 良机第31节 佯攻(上)第37节 等待(上)第24节 整训(上)第13节 债务第6节 战俘第2节 抵x制第45节 炼金(下)第55节 混战第5节 润滑第22节 退让(上)第51节 梦想(中)第40节 印象(上)第11节 攻势(下)第48节 打赌第31节 裁军(下)第16节 瓮中第2节 软硬(下)第49节 风气(上)第27节 派系(上)第42节 剃发第42节 剃发第14节 算账第34节 糊涂(上)第16节 瓮中第18节 对手第50节 追击(上)第12节 混乱第4节 一致(上)第38节 买卖(上)
第23节 波澜(上)第52节 纵火第46节 战备(上)第44节 条约(下)第43节 靖难(上)第36节 分摊(下)第60节 争夺(上)第24节 宣传第54节 权变(下)第26节 观感第37节 回返第16节 龙骑(下)第57节 轻取第17节 挖坑第5节 协作(上)第22节 谎言第9节 授权(下)第2节 软硬(上)第56节 离去第15节 相识(下)第40节 入寇(下)第8节 震怒(下)第6节 鲁王第10节 麻将第50节 追击(下)第57节 信件第49节 副手(上)第1节 代售第44节 退意第8节 战备(下)第40节 入寇(上)第10节 锁喉(下)第42节 艰苦(下)第38节 隔江第5节 重整(上)第2节 软硬(上)第52节 反击第48节 贺礼第44节 条约(上)第9节 送神(下)第1节 精明(上)第58节 断后(下)第56节 推销(上)第10节 决议(上)第60节 人心(上)第11节 两全(下)第28节 算计(下)第4节 推荐(上)第25节 投奔(中)第49节 昆明第68节 混乱(上)第5节 隔阂第30节 成长(上)第11节 攻势(上)第58节 断后(下)第36节 宿命(上)第25节 捷报第43节 续战(上)第31节 呆仗(上)第45节 炼金(上)第44节 条约(上)第55节 压力(下)第30节 剑阁第3节 君臣第41节 遭遇(上)第55章 山崩第55节 俘虏(下)第58节 断后(下)第55节 俘虏(下)第42节 艰苦(下)第39节 良机第31节 佯攻(上)第37节 等待(上)第24节 整训(上)第13节 债务第6节 战俘第2节 抵x制第45节 炼金(下)第55节 混战第5节 润滑第22节 退让(上)第51节 梦想(中)第40节 印象(上)第11节 攻势(下)第48节 打赌第31节 裁军(下)第16节 瓮中第2节 软硬(下)第49节 风气(上)第27节 派系(上)第42节 剃发第42节 剃发第14节 算账第34节 糊涂(上)第16节 瓮中第18节 对手第50节 追击(上)第12节 混乱第4节 一致(上)第38节 买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