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节 投奔(中)

“保国公的川军,已经不像是官兵了。”张煌言轻叹一声,其实他的舟山军现在也和他心目中“官兵”的定义渐行渐远,不过张煌言总是在安慰自己,这是为了配合邓名而不是自己要如此行事。

“不像官兵了?”朱之瑜听得更加莫名其妙:“那像什么?怎么不像官兵?”

张煌言指了一下任堂:“你给舜水先生讲讲吧。”

现在在川军中的时候,任堂已经不会感到不好意思,但在朱之瑜这样对明廷忠心耿耿的臣子面前,他顿时惭愧得满脸通红,但还是老老实实地说道:“确实不像官兵了,保国公都管川军叫帝国军队了。”

“帝国军队?帝国是什么意思?”朱之瑜完全理解不了这种超前的词汇。

“就是强盗的意思。”任堂吞吞吐吐地说道。他告诉朱之瑜,现在川军并非见贼就讨,而是和清军达成各种协议;川军将校见到满清委任的地方官员时,也不会大喝一声冲上去给他们来个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反倒常常会把酒言欢,在谈判桌上和气生财;至于朱之瑜在舟山码头看到的货物,大部分都是从清军那里买来的。

任堂叙述的时候,张煌言就在边上连声叹息,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就好像舟山军没有参与到这些协议和交易中来一样。

朱之瑜当然听了个目瞪口呆,好不容易从震惊中反应过来后,朱之瑜跳将起来,质问张煌言道:“张尚书难道就不劝劝保国公吗?”

张煌言将手一摊:“保国公年轻气盛,我和他一年也见不上几面,如何劝说得了?所以舜水兄此去成都,实在是太及时了。”

之前朱之瑜虽然想归国效力,但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肩负的责任竟然这么重,需要由他把已经快要误入歧途的川军带回正轨。

“保国公实在是太年轻了。”朱之瑜听说过一些关于邓名的传闻,而且光是这个不追封的国公就足以让人浮想联翩,邓名的功绩使得朱之瑜不会对他产生什么反感,而是迁怒于邓名周围的诸侯:“这完全就是流寇嘛,肯定是那群夔东贼……不,那群夔东众将把保国公带坏了。”

朱之瑜还有些不满地责备张煌言:“苍水兄为何不去四川,以我之见,成都现在就是光复神州的希望所在。”

“我这不是要帮保国公卖货嘛。”张煌言迅速地找了一个借口为自己开脱:“舜水兄所言极是,所以我才全力经营舟山,好帮保国公筹集一些军需。”

“你们什么时候回四川?”朱之瑜问任堂道。

“唔,大概要等到六月中旬吧……”任堂称上路前要做的准备工作很多,需要确认剿邓总理衙门把粮食和船只准备好:“路上也可以买一些粮食,不过多准备一些总是没坏处的。我们有几十万张嘴,这是前所未有的大行军,万一路上吃不饱饭,就可能出大事;无论是把投奔我们的百姓饿死了,还是让他们因为饥饿去劫掠沿途的百姓,对帝国……对官兵的声誉来说都不太好。”

刚才听到“剿邓总理衙门”这个名词后,朱之瑜微微点头,啧啧称赞了一句:“这个名字起得好。”

现在听任堂诉苦为了搬迁百姓花了多少钱时,朱之瑜脸上又露出不解之色:“你们不是帝国军队么?怎么还付船钱和饭钱?”

任堂说不能扰民,这一点朱之瑜是完全赞同的;但是明军居然还要向剿邓总理衙门支付报酬,就让他不能理解了。

据任堂介绍,这次为了搬迁几十万百姓回四川,明军估计要花费五、六百万两银子。这个数额之大听得朱之瑜咂舌不已,在他看来这么一大笔钱做些什么不好,为何要双手奉送给清廷的周培公呢?

“这就是盗亦有道。”张煌言不失时机地在边上说了一声,算是替任堂解围了:“虽然是帝国军队,但也不能说话不算数。”

“以前满虏入关掳掠,每次也都劫走几十万百姓,而且还抢了很多金银;但是我们和满虏不同,我们不能所过之处竭尽残破,所以必须要想办法筹集粮草。”任堂耐心地解释道,现在长江上除了明军,就数剿邓总理衙门的船多,而要用剿邓总理衙门的船,就得付租金。

“周培公有这么多船,是不是对官兵会有威胁?”朱之瑜完全不知道国内的情况,听说清军船只众多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对方有军事潜力。

“哦,没有战舰,全都是民船,顶多用来漕运。”任堂满不在乎地答道。

“你怎么知道?”见任堂如此轻敌,朱之瑜厉声质问道。

“因为都是他们卖给周培公的。”张煌言又插了一句嘴。

“周培公的船是向你们买的?”朱之瑜一脸匪夷所思的表情:“然后他又向你们收租金?”

“我们还是有钱赚的,这段期间用这些船跑航运也挣了些钱。”任堂急忙解释道:“再说我们在四川不停地造船,周培公保证说只要我们一直卖给他船,他就不办造船厂。”

“挣钱也是周培公在挣钱,你怎么知道他拿到钱后不会去开造船厂?”见任堂不但轻敌而且还轻信,朱之瑜更是着急。

“因为在剿邓总理衙门里我们有五成干股,他只要赚钱就得分给我们一半,而且管账的也有我们的人,周培公拿钱干什么去了我们可以查账。”

听到这里,朱之瑜已经彻底懵了,他转头看着张煌言:“任将军到底在说什么,你听得懂么?”

“嗯,”张煌言点点头:“查账的总经办就是我,我已经往剿邓总理衙门那里派去账房了。”

……

“我知道现在是多事之秋,风雨飘摇,所以保国公为了打胜仗,对夔东那群人言听计从。”朱之瑜发现摆在面前的困难比他最初想象的还要大得多,他没有怪罪邓名,而是认为邓名因为急于扭转不利的军事局面,受到了夔东众将的不良影响。

任堂心道:“恐怕不是临国公他们在影响保国公,而是临国公他们都被保国公带坏了。”不过任堂并没有把这话说出来,在朱之瑜痛心疾首的时候,张煌言和任堂都默不作声。

“你们大概要六月中旬动身,对吧?”朱之瑜在心里计算了一下:“就是说我还有一些时间。”

虽然知道风险很大,但是朱之瑜还是决定冒险进入敌境:“我要去找蒙正发。”

“你找他做什么?”张煌言听后吓了一跳。朱之瑜名声不小,而且坚持抗清的志向广为人知,如果身分暴露很可能遇到危险。

“我只是一个书生,从来没有带兵打过仗,这些年来在日本奔走为官兵筹措粮饷、讨求援兵,更是对兵事一无所知。若是我孤身一人见到保国公,保国公也未必就肯听我的。”朱之瑜细细思量,他这些年没有做出过什么惊人的成绩,而邓名看起来受夔东流寇影响已经很深了,朱之瑜没有信心说服邓名幡然悔悟:“在满虏入关前,我的本事也就是读书、教书,而蒙正发不同,他被大家称为‘南渡以来敢战第一人’。我带他去四川,保国公或许不信我的话,但蒙正发是文武双全的士人,保国公一定会认真听他的意见的。四川也需要蒙正发这样的人来出力。”

张煌言咳嗽了一声,就打算说话。

但朱之瑜抢在张煌言反对前,就诚恳地说道:“我知道蒙正发剃头了、投降了,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对夔东众人也深恶痛疾,若是他和保国公好好讲讲夔东众人以前的劣迹,也能让保国公少受一些不好的影响。”

张煌言正犹豫着是不是再和朱之瑜讲讲邓名的事,却见任堂偷偷丢过来眼色。以前任堂就是张煌言的心腹,现在又是川军的大将,张煌言见状就把劝说的想法收起来了。

朱之瑜说走就走,甚至顾不得休息,就急急忙忙向张煌言讨要了一条快船,离开舟山而去。他计划独自奔湖北,去说服蒙正发、王夫之等人。

等朱之瑜走后,张煌言才找到机会询问任堂:“你看不出来保国公的意思吗?保国公来江南三次了,没有拜访过任何一个士林领袖;而且他的路数肯定不是夔东众将教的。”

“所以确实需要一些士人去四川,不然学生一个人实在是对付不了保国公。”任堂回答道。陈佐才到了成都后,任堂觉得看到了一丝曙光,他觉得邓名虽然不是很看得起王夫之、蒙正发的军事才能,但对士人能有起码的敬重:“尚书是不是担心舜水先生遇险?”

“当然,”张煌言点点头:“他好几年没有回国了。蒙正发虽然不至于出卖他,但我知道舜水的脾气,只要蒙正发不肯和他一起走,他一定会豁出性命呆在那里非要拉他走不可。难免有人会看出蹊跷,去向虏廷报信。”

“这又有何担心的?”任堂笑起来:“学生这便修书一封去武昌,让张长庚暗中看顾舜水先生便是。哪怕舜水先生不能劝说蒙正发出山,也能保他平安前去荆门。”

第39节 良机第26节 判断(下)第22节 尖兵第49节 训练第3节 说服第36节 方向(上)第57节 夜战(下)第41节 遭遇(下)第44节 退意第36节 宿命(下)第31节 胥吏第59节 安抚第4节 生变第37节 干涉(上)第57节 夜战(上)第10节 锁喉(上)第31节 呆仗(上)第44节 退意第41节 争夺(上)第54节 投机(下)第22节 殿下第39节 良机第36节 宿命(下)第64节 平息(上)第53节 齐射(下)第6节 战俘第58节 接触(下)第37节 刺客第16节 家学第11节 优待第23节 临阵第54节 险境第44节 夹击(上)第7节 演变(上)第25节 骇浪(上)第38节 买卖(上)第60节 烽火第48节 失误第24节 宣传第49节 风气(下)第54节 霸气(下)第55章 山崩第25节 压力(下)第40节 印象(上)第42节 升级(上)第20节 康熙(上)第54节 险境第18节 对手第50节 追击(中)第2节 软硬(下)第4节 推荐(下)第53节 烈焰第20节 困兽第9节 买路第10节 决议(上)第26节 生意(上)第53节 烈焰第53节 兑换第32节 奉节第56节 推销(下)第50节 追击(下)第6节 勇士第6节 亲征(下)第2节 默契第54节 授权第25节 投奔(下)第34节 晋王(上)第25节 投奔(中)第39节 大捷第35节 会面(下)第18节 登陆(下)第5节 协作(上)第29节 道破第10节 麻将第12节 调整(下)第8节 矛盾第7节 变脸(下)第60节 算盘(下)第24节 洞悉第51节 晚宴第16节 龙骑(下)第32节 意外第9节 送神(下)第40节 拥立第48节 失误第41节 争夺(下)第55章 山崩第42节 送行第54节 权变(上)第7节 穷途第34节 问候(上)第19节 防区第51节 救援第4节 国民(上)第4节 国民(上)第42节 说客第69节 忠臣(上)第49节 训练地十七节 虚招下第2节 目标(下)
第39节 良机第26节 判断(下)第22节 尖兵第49节 训练第3节 说服第36节 方向(上)第57节 夜战(下)第41节 遭遇(下)第44节 退意第36节 宿命(下)第31节 胥吏第59节 安抚第4节 生变第37节 干涉(上)第57节 夜战(上)第10节 锁喉(上)第31节 呆仗(上)第44节 退意第41节 争夺(上)第54节 投机(下)第22节 殿下第39节 良机第36节 宿命(下)第64节 平息(上)第53节 齐射(下)第6节 战俘第58节 接触(下)第37节 刺客第16节 家学第11节 优待第23节 临阵第54节 险境第44节 夹击(上)第7节 演变(上)第25节 骇浪(上)第38节 买卖(上)第60节 烽火第48节 失误第24节 宣传第49节 风气(下)第54节 霸气(下)第55章 山崩第25节 压力(下)第40节 印象(上)第42节 升级(上)第20节 康熙(上)第54节 险境第18节 对手第50节 追击(中)第2节 软硬(下)第4节 推荐(下)第53节 烈焰第20节 困兽第9节 买路第10节 决议(上)第26节 生意(上)第53节 烈焰第53节 兑换第32节 奉节第56节 推销(下)第50节 追击(下)第6节 勇士第6节 亲征(下)第2节 默契第54节 授权第25节 投奔(下)第34节 晋王(上)第25节 投奔(中)第39节 大捷第35节 会面(下)第18节 登陆(下)第5节 协作(上)第29节 道破第10节 麻将第12节 调整(下)第8节 矛盾第7节 变脸(下)第60节 算盘(下)第24节 洞悉第51节 晚宴第16节 龙骑(下)第32节 意外第9节 送神(下)第40节 拥立第48节 失误第41节 争夺(下)第55章 山崩第42节 送行第54节 权变(上)第7节 穷途第34节 问候(上)第19节 防区第51节 救援第4节 国民(上)第4节 国民(上)第42节 说客第69节 忠臣(上)第49节 训练地十七节 虚招下第2节 目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