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推荐(下)

既然答应了给郑经钱,邓名就立刻琢磨着要挣回来,在不与郑经出现恶性竞争的情况下,邓名要求张煌言增大向日本的销售量。“这才是邓提督本色。”这个要求早在张煌言意料之中,刚才邓名正气凛然了一番,要是在吕留良离开后邓名还不把话题拉回赚钱上面,张煌言就该奇怪了。

郑希对商贸并没有太多了解,只有郑成功临去世的时候留给他一些南洋商户的资源;相对郑希,郑瓒绪的渠道就要多得多了,他父亲郑泰本来就是闽军的户官,是郑成功商贸的最高负责人。就郑瓒绪称,他手中掌握着闽军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东亚贸易路线,知道所有郑成功在内地的联络客商,更和日本的商人都有直接联系。

郑经可以靠清查账册来理清郑泰的商业状况,查明各个贸易伙伴需要的货物种类、数量和交易周期。不过郑瓒绪不需要,他到了舟山后就向张煌言保证,只要张煌言提供充足的货源,他就能把郑家在日本的买卖统统包揽下来,等郑经搞清楚了大概情况后,舟山早已经完全取代了之前金、厦的位置。

在张煌言看来,郑瓒绪摩拳擦掌干劲很足,这当然是因为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多次发誓要让郑经只能去土里刨食吃。

不过邓名并不打算把事情做的这么绝,听完张煌言叙述后,邓名马上说道:“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张尚书看到建平侯(郑瓒绪承袭的爵位)的架势了吗?要是我们把日本的买卖都抢了,那现在建平侯怎么看延平郡王世子,那将来延平世子就会看我们。”

“邓提督是担心延平世子一怒之下投降鞑子了吗?”张煌言反问道,如果不是舟山这边还有稳固的明军基地,张煌言觉得郑袭、郑瓒绪他们为了泄愤报仇多半会去投清。

“我倒不担心这个,延平郡王把台湾拿下来了,延平世子并非没有没有退路……”但哪怕郑经从交战状态变成中立状态,那对清军的牵制作用都会下降,而且邓名极力避免明军内部再爆发武装冲突:“除了我们需要延平世子继续帮我们牵制闽粤的清军和耿藩、尚藩外,我们还需要继续和南洋贸易,如果仅仅与日本贸易,那利润就会大大折扣,而且日本对瓷器、丝绸的需求有多少?不通过台湾销往南洋,没有几年就无利可图了。”

在对日本的贸易问题上,给郑经一个釜底抽薪固然能让郑希、郑瓒绪他们出一口恶气,但肯定会引起郑经的报复。到时候台湾明军就算不攻击舟山,只要以澎湖为基地阻断航道,就能让中国、日本、南洋的三边贸易经营不下去——反正福建明军都插不上手只能在台湾种地了,那东宁(郑成功在台湾的都城)很可能抱着我得不到那谁也别想得到的念头来搅和,尤其郑希、郑瓒绪还是郑经的仇人。

“我打算成立一个商行,就叫公司吧,顾名思义就不是一人所有,而且大家一起来监督、分润。”邓名向张煌言提议成立一个南洋贸易公司:“二十年来,延平郡王一直是这三边海贸的开拓者和保护者,台湾也是延平郡王拿下的,所以闽军拿到公司利润的四成应该是合理的;而老建平侯是日本这边的负责人,舟山、崇明提供港口,所以浙军也拿四成好了。我保证内地货源,所以有一成是我的。”

“邓提督只要一成?”张煌言吃惊不小。

“是啊,不过这和崇明的贸易是两码事,我说的只是日本、南洋的海贸,而瓷器什么的运到崇明还得付给我钱,可不是白给的。”这样浙军就会用和闽军收入相近,军力增长应该也相差不多,谁也不容易吃掉谁;而且邓名希望用共同的利益把两者栓起来,谁想报私仇的话,在动手之前都得权衡一下自己的损失:“大家都可以查账,这个股份可以出售,嗯,给我的一成我会上缴给帝国政府的;至于浙军这一份,张尚书怎么和建平侯他们分我就不管了,闽军那一份当然是给延平世子。”

“这是九成,还有一成呢?”张煌言猜测邓名会有什么特殊用途。

“有特殊用途。”

张煌言暗暗点头,他估计可能与朝廷有关,邓名行事比郑成功、李定国要肆无忌惮得多,孙可望篡位前好像都没有邓名这么嚣张。自古以来好像都很少有邓名这嚣张的,总是赤裸裸地把天子放在天平上称量,与另一边的利益相权衡;就算有人和邓名做差不多的事,也不会像他这样毫无掩饰——哪怕是篡位者,最终也是要做人上人的,就算他们称量君王的价值,但肯定不能鼓吹这种思想,而是同样要教导大家忠君爱国,为君主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如果一贯唯利是图、蔑视士人和朝廷的邓名这次突然提出要给仍被缅人软禁的皇室进贡,或是资助缙绅自己开办的书院的话,张煌言并不会感到丝毫的意外。刚才邓名对吕留良的态度也和之前大不相同,张煌言怀疑邓名已经有了改变自己形象的念头,开始尝试从天子手中夺取缙绅的支持,而对吕留良的姿态就是邓名施展大计的第一步。

“这一成是给日本德川幕府的。”邓名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德川幕府严禁泰西人在日本交易,锁国令只对我们明军留了一个口子,所以泰西人想和日本贸易只能通过我们转手,这简直就是明摆着送我们利润,我们当然应该有所表示。”

“可德川幕府说了这是帮助我们。”一成的贸易利润并不少,而且张煌言等人也答应了将军的要求,在战后替日本物色一些老师,帮助德川幕府实行文教:“他们也是在自救,如果我们顶不住了,他们就要面对鞑子的威胁了。”

“他们已经面对鞑子的威胁了,清廷灭亡我们以后会不会去打日本不知道,我估计打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但支持我军就会激怒清廷,不能让德川幕府白白帮忙。”邓名认为让日本白白帮忙是种很危险的举动,因为既然对方不能从帮忙中拿到看得见的好处,那对方就未必会有坚持帮忙的动力:“现在德川幕府帮我们,只是因为他们对鞑子没有好感,而感情这东西是靠不住的,只有银子才靠的住。”

张煌言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几乎在一瞬间后就醒悟过来,在心里大叫道:“什么叫‘只有银子才靠得住’?我自幼束发受教,怎么会赞同这么寡廉鲜耻的话语?在遇到邓提督之前,我是绝对不会有这么想法的,一眨眼的时间也不会有。”

最近几年舟山正急速地被邓名影响,最典型的就是“打仗就是化妆成鞑子去偷袭他们的营地”,其次就是经济观点,以前舟山基本是靠张煌言的个人魅力和义勇军的满腔热血来维持的。现在张煌言和义勇军的魅力和热血依旧,但还多了邓名搞来的大笔银子,而在有了银子换回的粮秣、铠甲、武器和船只后,舟山军也回不到从前了。现在舟山军从上到下都很重视训练、装备、后勤,这固然让他们如虎添翼,也导致从张煌言到普通小兵都自然而然地开始接受邓名的价值观。

不过邓名还没有说完:“福建、浙江和我的这份,都可以出售转让,但给德川幕府的这份不行,我们只是给日本人分红的干股罢了。这毕竟是我们自己的公司,延平世子、张尚书、建平侯咱们是自己人,而德川将军不是。而等我们驱逐鞑虏后,不用求着幕府的时候,我们就要重新考虑是不是还需要分给他这么多钱了。”

“这才是我认识的邓提督。”张煌言再次意识到自己刚才的想法太幼稚了,邓名对吕留良态度和蔼应该是个反常现象,可能是邓名昨天没睡好,或是中午吃得很好心情愉悦;而现在这个精打细算、一说起银子和买卖就两眼冒光、走一步看十步的邓名,才是张煌言所熟悉的那一个:“他是不会给朝廷进贡的。”

就此邓名和张煌言把对郑经的策略定了下来,邓名还又写了一封信,专门向郑经推销南洋公司这个概念,称这是能够让抗清同盟多赢的最佳策略。

“你怎么看保国公?”

吕留良转天就打算带着妻子去四川,临行前他又向邓名推荐了张岱,在吕留良启程前,张煌言问他对这位在江南缙绅中声名狼藉的年轻国公的印象。

“在给陶庵先生(张岱的号)的信中我已经说了,国公之前没有刻意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模样,是因为他待人诚恳而不虚伪。”在去四川之前,吕留良应张煌言之请,给各地的鲁王系缙绅写信,对邓名的品行进行描述,今天已经六十五岁的张岱在江南缙绅中享有盛名,张煌言当然希望他能前来参加邓名集团,好吸引更多的鲁监国系缙绅前往成都、叙州,为鲁系缙绅独霸四川舆论圈打下坚实基础:“虽然只得一见,但我以为保国公仿佛周郎。”

“嗯,”张煌言满意地捻须微笑,不停地点头,总算是把重量级的缙绅塞进去了,希望其他人也能接踵而至,不然那个任堂还真是不让人放心,听说上次邓提督让他写个十胜十败的檄文都吭哧不出来,真是把鲁王系士人的颜面都丢尽了:“与公瑾交,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说得好!”

第59节 撤军第56节 推测第24节 整训(上)第33节 问策(下)第29节 道破第44节 夹击(上)第34节 经济第19节 防区第30节 威压(下)第48节 提案第42节 中立(上)第28节 城前(下)第5节 退兵第39节 向导(上)第57节 夜战(上)第18节 恐怖(上)第60节 管辖第34节 晋王(上)第5节 协作(下)第18节 诏书(下)第32节 奉节第59节 细作第27节 围攻(下)第13节 困兽第2节 VIP第28节 战报第5节 放弃(下)第52节 反击第12节 围困(下)第25节 投奔(中)第15节 相识(下)第20节 康熙(上)第40节 拥立第21节 烟雾(上)第46节 脱逃(下)第30节 成长(上)第32节 血战(上)第34节 诈降第43节 轻取第27节 围攻(上)第6节 鲁王第49节 扩张(下)第5节 重整(上)第42节 升级(下)第34节 问候(上)第8节 战备(上)第15节 出降(上)第34节 攻势第46节 证券(上)第1节 误会(下)第16节 龙骑(上)第52节 登陆(下)第63节 黄雀(上)第43节 风向(上)第12节 强渡(下)第59节 助剿第47节 矛盾第38节 奔波第35节 捆绑第50节 误判(上)第7节 交易第3节 君臣第6节 密议(下)第9节 授权(上)第31节 血战(下)第24节 掠夺第2节 软硬(下)第45节 突破(下)第5节 密信第27节 得兼第11节 劫营(上)第60节 战俘第20节 相逢第42节 送行第26节 反复第6节 疑惑第22节 风起(下)第34节 攻势第15节 相识(上)第47节 情报(上)第27节 反攻第30节 三投第55章 山崩第10节 负责(下)第49节 训练第30节 大敌(下)第9节 失言第53节 冲锋第24节 内忧(上)第28节 算计(上)第55节 报纸(上)第36节 修路第51节 救援第58节 断后(上)第7节 变脸(上)第40节 打赌第37节 军火第20节 伪诏(下)第60节 管辖第50节 追击(中)
第59节 撤军第56节 推测第24节 整训(上)第33节 问策(下)第29节 道破第44节 夹击(上)第34节 经济第19节 防区第30节 威压(下)第48节 提案第42节 中立(上)第28节 城前(下)第5节 退兵第39节 向导(上)第57节 夜战(上)第18节 恐怖(上)第60节 管辖第34节 晋王(上)第5节 协作(下)第18节 诏书(下)第32节 奉节第59节 细作第27节 围攻(下)第13节 困兽第2节 VIP第28节 战报第5节 放弃(下)第52节 反击第12节 围困(下)第25节 投奔(中)第15节 相识(下)第20节 康熙(上)第40节 拥立第21节 烟雾(上)第46节 脱逃(下)第30节 成长(上)第32节 血战(上)第34节 诈降第43节 轻取第27节 围攻(上)第6节 鲁王第49节 扩张(下)第5节 重整(上)第42节 升级(下)第34节 问候(上)第8节 战备(上)第15节 出降(上)第34节 攻势第46节 证券(上)第1节 误会(下)第16节 龙骑(上)第52节 登陆(下)第63节 黄雀(上)第43节 风向(上)第12节 强渡(下)第59节 助剿第47节 矛盾第38节 奔波第35节 捆绑第50节 误判(上)第7节 交易第3节 君臣第6节 密议(下)第9节 授权(上)第31节 血战(下)第24节 掠夺第2节 软硬(下)第45节 突破(下)第5节 密信第27节 得兼第11节 劫营(上)第60节 战俘第20节 相逢第42节 送行第26节 反复第6节 疑惑第22节 风起(下)第34节 攻势第15节 相识(上)第47节 情报(上)第27节 反攻第30节 三投第55章 山崩第10节 负责(下)第49节 训练第30节 大敌(下)第9节 失言第53节 冲锋第24节 内忧(上)第28节 算计(上)第55节 报纸(上)第36节 修路第51节 救援第58节 断后(上)第7节 变脸(上)第40节 打赌第37节 军火第20节 伪诏(下)第60节 管辖第50节 追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