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大都

狂风,吹起了地上的大雪。打在人的脸上,仿佛像刀子一样,刺痛到肉里。每年冬季,都是寒冷刺骨。

可是,路上的行人,并没有感到有多少不适。久居塞外,这里的天气,比塞外要好多了。他们穿着羊皮大衣,走在大街上,街头上贴着的告示,早已经看烦了。该做生意的做生意,该串门的串门,年关,很快就要到了。

地上的积雪,已经被踏成了坚实的冰,在这种地面上行走,都得小心翼翼,要是骑马,那就更是危险万分,一不留神,就是马失前蹄,马会摔断腿,人也会跟着遭殃。

“让开,让开!”在这种天气里,在这种地面上,居然还有人在纵马飞奔?

路人们纷纷让开,生怕这几个冒失鬼撞上了自己,无端地送了姓命。

“这么急,他们这是干什么的?”一个路人说道

“那还用问,看他们那个打扮,就知道是传送紧急军情的驿卒,最近四处动乱,恐怕又是什么地方出了乱匪了。”一个路人说道。

“嘘!小声点,不要乱说话,最近抓人抓得挺凶。”

马匹飞快地向前跑去,宽阔的大路,一直通向宏伟的宫殿,那是皇城的所在。

这里,就是大都。

大都,是元朝的政治中心,成吉思汗攻占金中都(即燕京)之后,将这里作为蒙古贵族统治汉地的重要据点。至元九年二月,忽必烈采纳刘秉忠迁都的建议,改中都燕京为大都,正式定为元朝首都。忽必烈于至元十一年正月在大都正殿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大都从此成为元朝的大脑。

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之后,统治中心在和林,而忽必烈称帝之后,统治重心已经由漠北移到中原,所以将开平改为上都,后来,又迁都于燕京,改名中都,后又改名为大都。而到了后来,大都有了个更响亮的名字,叫做燕京。

大都北连朔漠,南控中原,西拥太行,东濒渤海,地势优越,整个中原的地形是北高南低,适合骑兵向南攻击,历次北方少数民族南侵,就是占据了这个地理优势,而且,顺着漕运,南方的的粮食可以顺利地运到大都,还可以走海运。辽、金两代都选择为京城。忽必烈把都城确定在大都,并按汉文化的传统,兴筑新都,学习汉文化,改行汉法。

大都城呈坐北朝南的矩形,城墙夯筑,外傅苇草,以防止雨蚀。周长五十多里。环城共开十一门:正南为丽正,其东为文明,西为顺承;北面东为安贞,西为健德;正东为崇仁,其南为齐化,北为光熙;正西为和义,其南为平则,北为肃清。城内海子东岸有中心阁,为全城的中心。

皇城在全城的南部而偏西,坐落着大明殿,延春阁,隆福宫等一些宫殿。

此时,在延春阁里,当今天下的主人,高高在上的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却是双眉不展,他听着大臣的话语,心中有些不安。

“皇上,高邮府送来紧急军情,在高邮府,出现了一股流匪,他们有几万人,驻守高邮的将领纳速剌丁战死,整个高邮府,只剩下千名将士,高邮府请求朝廷加派兵力,否则可能会被流匪攻破。”太师脱脱说道。

高邮知府李齐也没辙了,盐场被张士诚占领,整个兴化,一半的土地都被对方抢走了,而且,驻守高邮的将领纳速剌丁都战死了,这么大的事情,他想要瞒,是瞒不住了。唯一的方法,就只能是向上报了。如果只说是盐场的一群盐民们起义造反,首领还是盐场的纲司牙侩,那么,虽然盐场是属于两淮盐运司的,但是,自己也逃脱不了责任,那只能归结到红巾军身上。而且,人数还加了几倍,变成了几万人。高邮府只驻扎了两千官兵,大部分都被调走了,这样,责任就被他推走了。

脱脱,全称是脱脱帖木儿,字大用,哈萨克蔑儿乞部人。祖上跟随蒙古军从哈萨克草原来到中原。伯父伯颜,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即位后任中书右丞相,独秉国政达八年之久。脱脱自幼养于伯父伯颜家中,但目睹伯颜倒行逆施,势焰熏灼,深感事态严重,脱脱获得了元顺帝的支持,发动了一场政变,将伯颜赶下台。

罢黜了伯颜,脱脱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中书右宰相,他并没有以高位自居,一直都在励精图治,辅佐皇上,只可惜,元朝久失人心,虽然那些激化民族矛盾的事情都是伯颜在当丞相的时候,把持朝政,干出来的,什么废除科举制度,杀光五大姓的汉人,几家合用一把菜刀,都是伯颜搞的。但是,百姓们只知道是朝廷做的,并不会归结到某个人身上

。百姓们已经是怨声载道。自从黄河决口,变钞导致通货膨胀,天下已经大乱。而且,朝堂之上,反对他的声音也不少。

几个月前,还是宰相的脱脱,率领军队,攻下了占据徐州的芝麻李,徐州离大都太近了,而且,这个芝麻李不知好歹,居然切断了漕运,这是朝廷不能容忍的,城破之后,脱脱尽屠当地百姓,以儆效尤。

班师回朝之后,元顺帝加封脱脱为太师。

元朝官制,中央政权下设三公、中书省、六部、枢密院、御史台、大宗正府、宣政院、太禧宗禋院和储政院。三公为太师、太傅、太保各一员,正一品;中书省设右丞相(元朝以右为上)、左丞相各一员,正一品,统六官,率百司,佐天子,理万机。

“如今北有刘福通的叛乱,南有徐寿辉,西有郭子兴,这么多红巾军同时起事,太师恐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吧?”哈麻说道。

哈麻为人歼诈,曾有恩于脱脱,但是,脱脱复相后,并没有受到重用,到现在为止,也才是个宣政院使,一直怀恨在心,所以,一有机会,就给脱脱挖坑。

听到这句话,元顺帝也非常不高兴:“脱脱,汝尝言天下太平无事,今红巾军半宇内,太师以何策待之?”

“皇上,丞一直都在为国事艹劳,平定了徐州叛乱,而且,丞一直都在调派兵力,围剿各地的红巾军。而且,丞还利用各地的富户武装,来对付流匪。如今,各地的红巾军,已经被打击得如鸟兽散,不成气候了。”

“哼。”哈麻不满地说道:“不成气候?那高邮的流匪怎么回事?不会是凭空冒出来的吧?”

“皇上。”脱脱并没有搭理哈麻,他仔细地分析道:“因为我们将各地的红巾军打散了,所以,有的部分被打散的红巾军跑到安分的地界,再次起事,他们一定势单力薄,不足为惧。至今为止,高邮仍然是比较安定的地界之一,周围的几个路府也比较安定,除了较远的安丰路,所以,微臣断定,这次的几个红巾军,根本不成气候。”

“太师,奏折上说的可是几万红巾军,不是几个!”哈麻说道。

“几万又怎么样?都是些流民而已,有什么可怕的?我们的将士,哪个不是以一当十的勇士?纳速剌丁只是居功自傲,低估了对手,才落入了流匪的圈套的,如果皇上不放心,可遣微臣前去,将动乱平息。”

“动辄就让太师前去,那不是显得我朝无人?”哈麻说道。

“皇上,高邮地区只是一场小搔乱而已,根本不用太师出动,只需责令淮南江北行省,自行解决即可。”左司郎中汝中柏说道。

虽然他和哈麻都不赞成脱脱挂帅,但是他们的担心是不同的,哈麻是怕脱脱出师之后,兵权在握,而汝中柏是脱脱的死党,他是怕如果元顺帝真的同意让脱脱出兵,那么,哈麻会对脱脱不利,现在有脱脱在朝廷里,哈麻都如此放肆,要是脱脱到了外面,天知道哈麻会出什么幺蛾子来陷害脱脱。

哈麻虽然只是个宣政院使,但是,马屁工夫却是炉火纯青。他善于媚上,偷偷引进西天僧教皇上运气术,集贤大学士秃鲁帖木儿是哈麻的妹婿,他也推荐西天僧伽磷真来教“演揲儿”法,使之修成房中之术,诱导皇上银乐。秃鲁帖木儿与老的沙等十人结为“倚纳”,引进公卿贵族家的命妇和街坊良家妇女到宫中,供妥欢贴睦尔和倚纳们玩乐,皇上和大臣们,贵族妇女和街头妇女们,全都脱得精光,不顾羞耻,[***]作乐,这副场景,简直和当代某国的那个姓产业中集体[***]很相似

。丑声秽行,著闻于外。但是,哈麻却讨得了皇上的欢心,让皇上对他信赖有加,连太师都敢当面顶撞,两人的矛盾,异常尖锐。

元顺帝静静地看着脱脱,他对脱脱的行政能力,是非常有信心的,但是,自从黄河决口,洪水泛滥,许多大臣都建议勿做理会,让那些汉人自生自灭。只有宰相脱脱力排众议,下大力修理黄河。结果,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使国家陷入了动乱之中。

脱脱殚精竭虑,仿佛救火队长,扑灭了这处,那里又起,直到现在,好容易打了个胜仗,将芝麻李打得全军覆没,震慑了四周乱匪,这才安定了一点。又有察罕帖木儿和李思齐两支有效力量,北方的局势,终于暂时安定了下来。

高邮的乱匪,该怎么处理?

元顺帝看了一眼没有说话的右丞相和左丞相,说道:“悟良哈台,乌古孙良桢,二位卿家有何见解?”

两人对视了一眼,右丞悟良哈台说道:“皇上,太师和宣政院使,左司郎中的话都有道理。如今,有些地方,本来只是几个毛匪搅乱,都上报朝廷说是有大批红巾军出没,高邮一向都很安定,这次想来不足为惧。高邮府律属淮南江北行省,那就责成行省自行解决好了,行省首府扬州离高邮府很近,他们一定会处理妥当的,这点小事,无须朝廷出兵,只需督促即可。也可以授权行省将其招安,这几个跳梁小丑,也就是闹腾闹腾,图点金银罢了。”

“好,那就依爱卿的意见行事,由中书省督促此事。众爱卿可否还有其他要事?好了,都退了吧,哈麻,陪我到后宫来。”元顺帝从龙椅上站起来,向后走去。

出兵剿灭的计划,就此搁浅。

脱脱脸色铁青,放任乱匪发展,这样下去,高邮的局势,很快就将变得糜烂不堪。小事?任何一个小动乱,都可能变成撼动帝国大厦的大动乱!

哈麻满脸谄媚的笑容,屁颠屁颠地从旁边的侧门绕出去,跟在皇上的后面。

歼佞小人,都是这些无耻小人蛊惑皇上!脱脱真想将哈麻碎尸万段。

“太师。”左司郎中汝中柏跟在了脱脱的后面,走出了大殿。

“刚才在大殿,你为何不支持我出兵,征伐高邮逆贼?”脱脱问道。

“太师,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啊,有您在,哈麻都敢如此,要是您走了,难保哈麻会搞出什么动作了。”汝中柏说道。

“他能搞出什么来?”

“听说他和皇后以及皇子,都十分熟络,如果太师出征,难免会将朝廷大权拱手让人,到时候,也是有点谗言,恐怕太师也有危险啊。”汝中柏说道。上次脱脱出征,哈麻就已经在皇上耳边谗言了,只是脱脱打了个打胜仗,凯旋而归,这才让皇上安下心来,要是战事拖得久了,哈麻说不定会让皇上相信了什么,那就危险了。

哈麻?脱脱眼中已经出现了一丝杀机,这个哈麻,一定要想法除去!

顺着御道,由南面的棂星门出了皇城。上了马车,脱脱愁眉不展,一直在想着事情。这些年来,自己大胆改革,还得到了贤相的称号,可是,天下未靖,到处都在动乱,这是为什么?黄河决口,无数百姓流离失所,自己作为爱惜百姓的丞相,下大力修黄河,难道有错吗?

脱脱不知道,他是个实干家,可是也是个理想家,他一直位居上位,没有进行过考察,也高估了其他官吏的水准,他这样的清廉之臣,放眼整个元朝,也没有几个

。朝廷下大力拨巨款修筑黄河,层层扒皮之下,到了最下层的民夫手里,已经没有什么钱了,连口粮都不够。朝廷拨下来的巨款,全部进了官吏的腰包,而民夫们,要饿着肚子,干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受着监工们的压迫。这么多青壮年劳工,生不如死,唯一的选择,只能是揭竿而起。

当年陈胜吴广,因为误了期限,左右是个死,不如反了吧,反了还有个活路。

从本质上来说,老百姓总是逆来顺受,默默忍受着,但是,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能活下去,如果连基本的活下去都不能保证,那么,为了生存,只能选择一条不归路。

“爹爹,你回来啦!”一个俏皮的女孩迎了上来。只见她妩媚风流,眉似远黛,眼若秋水,袅袅娜娜,娉娉婷婷,樱桃小口,莺咛燕啭。

“敏敏,不要烦爹爹。”脱脱说道。脱脱一直推行汉人文化,因此,在他家中,女儿并不管自己叫阿布,而是喜欢叫爹爹这个称呼。

敏敏撅起嘴,不高兴了。“爹爹,人家关心你嘛,你怎么这么对人家。”

“见过太师。”另一个男子走了过来,只见此人身体如铁塔一般,两眼仿佛铜铃一般,脸色黝黑,乃是一员猛将。

“原来是扩廓,怎么?在这里可否住得习惯?”脱脱看着眼前的人,换出一幅慈祥的表情来,问道。

此人就是扩廓帖木儿,本姓王,小字保保,唤作王保保。沈丘人。他的父亲是中原人,母亲是察罕帖木儿的姐姐,他是察罕帖木儿外甥,后为舅舅察罕帖木儿收为养子。这几年乱匪横起,察罕帖木儿组织地方武装,和李思齐一样,都是朝廷对付红巾军的两个有力的拳头。脱脱在攻破徐州,班师回朝之后,上表朝廷为两人请功,但是因为战事吃紧,察罕帖木儿派王保保朝见皇上,脱脱有意招揽,故让王保保暂时住在自己府中。

“爹爹,女儿已经拜扩廓大哥为师,和他学习功夫。”敏敏说道。

“女孩子家,不在家里学学女工,学什么拳脚功夫,成何体统?”脱脱脸色不悦。

“爹爹,如今乱匪四行,女儿也想像花木兰一样,做个领兵打仗的大将军,就像爹爹一样,将红巾军杀得落花流水。”敏敏帖木儿看着自己的阿布,摇着他那粗犷的大手,说道。

“爹爹为了朝廷的事,已经是头昏脑胀了,你自己去玩吧!”脱脱说道。

“太师,扩廓来这里也有几个月了,一直牵挂着阿布,不知刘福通是否已经被阿布消灭。“王保保说道,他牵挂着阿布,可是,没得太师允许,又不能不辞而别。

脱脱灵机一动,察罕帖木儿已经一直攻到了临沂,离高邮很近,只隔着淮安路,皇上不重视,自己只能先留个后手了。

“扩廓,皇上已经册封你阿布为中顺大夫、汝宁府达鲁花赤,你也可以回到军中了,回去之后,留意高邮府的动静。”

“是,太师!”太师终于同意让自己回去了,扩廓帖木儿非常高兴,来到大都,过了几个月安逸的生活,并没有将他的锐气磨灭,他渴望着战场杀敌,那才是自己的舞台。

第79章 炼铁(三)第82章 制作手榴弹(一)第71章 朱元璋的队伍(二)第88章 逃跑第3章 杀人偿命,血债血还第312章 三百骑兵下常州第62章 海市蜃楼第146章 和我回扬州第87章 落入孙德崖手中第264章 再定计策第279章 向高邮府进军第340章 大都风云(一)第200章 江南沈家第59章 汤和的任务第145章 流民第199章 回白驹场第274章 出军第86章 回濠州第67章 基地的支柱产业第51章 酒馆定大计(一)第311章 过江第59章 汤和的任务第72章 基地热火朝天第21章 劫粮(三)第49章 都是盐引惹的祸第153章 跟踪第388章 爱猷识理达腊的覆没第144章 暂住杀人港第233章 请君入瓮(一)第257章 唯一的水路被堵死第313章 惩罚第300章 朱元璋下集庆第230章 纷纷暮雪进大都第174章 汤和的进攻第315章 兵临城下第210章 游击战术第9章 突火枪,射击!第184章 攻打丁溪场(三)第90章 兄弟重逢第196章 带队支援第103章 峰回路转第16章 天下大势第372章 别寻他径第274章 出军第184章 攻打丁溪场(三)第263章 再出新招第237章 大炮的威力第56章 女人要顶半边天第367章 赵普胜进攻第202章 施耐庵是卞元亨的表哥第68章 寒姐姐和依妹妹第41章 进攻芙蓉寨(三)第220章 基地风韵第130章 战场混乱第291章 改变进攻方向第60章 旁敲侧击第261章 进军高邮府第197章 伏击与被伏击第176章 白驹盐场的晚上(一)第250章 军火库炸了?第152章 详谈第89章 手榴弹的威力第161章 挖战壕第23章 劫粮(五)第52章 酒馆定大计(二)第251章 高邮府大火第320章 包围杭州城第188章 打土豪,分田地第23章 劫粮(五)第112章 如此解释第364章 造船第42章 进攻芙蓉寨(四)第223章 大婚(一)第287章 激烈战斗第355章 谢再兴投降第12章 泰州城(一)第46章 进入扬州城第176章 白驹盐场的晚上(一)第307章 下泰兴(一)第236章 奔袭滁州第43章 半自动火铳第213章 守株待兔第197章 伏击与被伏击第305章 各有对策第70章 朱元璋的队伍(一)第367章 赵普胜进攻第167章 水上战斗(二)第205章 商议第106章 救下朱元璋第175章 从今天起,不再是盐户第338章 造船厂(四)第385章 北伐第265章 将计就计第70章 朱元璋的队伍(一)第239章 带焦玉回基地第314章 平江路第294章 功亏一篑第74章 遇袭第256章 战神炮,射击第322章 送死
第79章 炼铁(三)第82章 制作手榴弹(一)第71章 朱元璋的队伍(二)第88章 逃跑第3章 杀人偿命,血债血还第312章 三百骑兵下常州第62章 海市蜃楼第146章 和我回扬州第87章 落入孙德崖手中第264章 再定计策第279章 向高邮府进军第340章 大都风云(一)第200章 江南沈家第59章 汤和的任务第145章 流民第199章 回白驹场第274章 出军第86章 回濠州第67章 基地的支柱产业第51章 酒馆定大计(一)第311章 过江第59章 汤和的任务第72章 基地热火朝天第21章 劫粮(三)第49章 都是盐引惹的祸第153章 跟踪第388章 爱猷识理达腊的覆没第144章 暂住杀人港第233章 请君入瓮(一)第257章 唯一的水路被堵死第313章 惩罚第300章 朱元璋下集庆第230章 纷纷暮雪进大都第174章 汤和的进攻第315章 兵临城下第210章 游击战术第9章 突火枪,射击!第184章 攻打丁溪场(三)第90章 兄弟重逢第196章 带队支援第103章 峰回路转第16章 天下大势第372章 别寻他径第274章 出军第184章 攻打丁溪场(三)第263章 再出新招第237章 大炮的威力第56章 女人要顶半边天第367章 赵普胜进攻第202章 施耐庵是卞元亨的表哥第68章 寒姐姐和依妹妹第41章 进攻芙蓉寨(三)第220章 基地风韵第130章 战场混乱第291章 改变进攻方向第60章 旁敲侧击第261章 进军高邮府第197章 伏击与被伏击第176章 白驹盐场的晚上(一)第250章 军火库炸了?第152章 详谈第89章 手榴弹的威力第161章 挖战壕第23章 劫粮(五)第52章 酒馆定大计(二)第251章 高邮府大火第320章 包围杭州城第188章 打土豪,分田地第23章 劫粮(五)第112章 如此解释第364章 造船第42章 进攻芙蓉寨(四)第223章 大婚(一)第287章 激烈战斗第355章 谢再兴投降第12章 泰州城(一)第46章 进入扬州城第176章 白驹盐场的晚上(一)第307章 下泰兴(一)第236章 奔袭滁州第43章 半自动火铳第213章 守株待兔第197章 伏击与被伏击第305章 各有对策第70章 朱元璋的队伍(一)第367章 赵普胜进攻第167章 水上战斗(二)第205章 商议第106章 救下朱元璋第175章 从今天起,不再是盐户第338章 造船厂(四)第385章 北伐第265章 将计就计第70章 朱元璋的队伍(一)第239章 带焦玉回基地第314章 平江路第294章 功亏一篑第74章 遇袭第256章 战神炮,射击第322章 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