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军火库炸了?

至正十三年,纵观整个元朝,形式一片大好,虽然到处都有红巾军,但是,都已经被分割包围,尤其是威胁最大的刘福通,已经在扩廓帖木儿和李思齐的联合打压下,逐步缩小了地盘,而朱元璋所部,也被围在了滁州,无力南进,南方的徐寿辉所部,虽然攻下了杭州,但是在行省的掌控之中。农民起义已经陷入了低潮。

趁着这个时期,张阳在做一件事情:积蓄实力。

虽然仇恨蒙古鞑子,但是,打鞑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长期的战略目的,在有足够的实力之前,偶尔和鞑子妥协一下,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所有的起义军首领,除了陈友谅,或多或少都和朝廷有过接触。

龙之潜,乃龙之必腾。

几大盐场,是张阳主要的财政收入,精盐销售到了整个行省,以及远销大都,解决了张阳的燃眉之急。有了充足的收入,张阳的队伍,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扩充,每个营已经发展到了四千人。

四个千人队,其中有一个骑兵队,全部装备天阙铳,战马,以及一种用精钢打制的骑兵刀,这也是张阳结合近代骑兵刀的特点研制的,有点像日本的武士刀,刀背很窄,重量轻,骑兵队担负着全军突击的重任,经过训练之后,都可以在马上开枪,他们主要还是从远距离杀伤敌人,尽量不陷入肉搏,骑兵刀只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的,因为在飞驰的马上想装刺刀是个极富挑战性的技术动作。

两个全部装备天阙铳的千人队,这两个队都是步军,主要承担城池防御,进攻主力。是部队的中坚力量。

剩下的一个千人队,算是杂牌军,有五个长矛百人队,他们很少承担进攻的作战任务,主要用来保护要害场所,万一被鞑子近身之后,而天阙铳又没有子弹,这个时候,长矛阵就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长矛队都是从天阙铳的训练中淘汰下来的,既然无法做到准确命中目标,那他们就只能回去使用长矛,淘汰是无情的,也是必须的,战场上,不能讲感情。

还有三个百人队的炮兵,他们主要负责操纵装备给部队的火炮。

自从得到了焦玉这个人才之后,在加上焦玉一直都在刻苦钻研,终于在火炮研究上取得突破,目前装备的,就是两种不同的火炮。

一种口径一尺半,炮管长十二尺,底部有方形底座,呈四十五度放置,前膛装药,主要用来射散弹,靠面状的弹雨消灭大片敌人。射程比天阙铳稍远,五百步左右,只是精度不高,优点则是比较轻,只有一百斤,打仗的时候,可以由四人小组操作,两人负责移动和瞄准,两人负责装填和点火。这种火炮,叫做散花炮。

另一种,则口径仍然为一尺半,但是炮管有二十尺,身管约为口径的十三倍,这种火炮从后膛装弹,因此,焦玉反复研究了炮尾的密封问题,设计了特殊的门栓,炮身后粗前细,简化重量,但是,仍然有四百斤重,所以,这种火炮是装在两个轮子上的,轮子上还带了简易的升降装置,用来改变仰角,最为重要的是,炮膛内部刻了膛线。

到现在为止,炮膛内壁的抛光,已经交由蒸汽机带动砂轮来完成了,但是,膛线仍然需要手工刻制,所以,这种火炮的产量非常缓慢,总共才装备了二十多门。

口径统一,都为一尺半,这是因为采取了药包式发射药,每次发射时,不需要将火药捣实,而是提前已经将火药捣实了做成也为一尺半圆周的发射药包,从而减少装填时间。

虽然口径不大,但是,提高了身管长度,就提高了出炮口的初速,而刻有膛线,则大大提高了炮弹的飞行稳定性,提高了精度,所以,这种火炮的有效射程,足足有十里地而且,铁质的炮弹威力也很大,再坚固的城墙,也经不起这种铁丸以极高的速度冲撞。

这种火炮,被命名为战神炮。虽然笨重了一些,但是可以用两匹马拖拉,伴随野战部队前进,功城略地,所向披靡。

除了装备野战部队,还用来装备战船。

剩下的两个百人队,就沦落为彻底的后勤队了,装备了腰刀,以及马车。

几个营的防守任务,也没有太大变化,士义的第一营,主要守卫盐场,汤和的第二营,守卫泰州,吕珍的第三营,守卫兴化,卞元亨的第四营,守卫高邮湖,剩下的大本营,守卫高邮府。

这几个营之中,只有卞元亨的第四营编制是不同的,他已经将队伍提高到了五千人,也搜罗了许多船只,蒸汽机驱动的大船有五艘,为每个千人队的旗舰,其余的,就是各种运输船,以及渔船了,打仗的时候,还是以天阙铳的射击为主。

而张阳的大本营,除了有两个千人骑兵队,三个千人天阙铳队之外,还有一个千人短铳队,这支队伍,主要负责张阳的贴身护卫,短铳更容易对付近处的目标。

短小的火铳也已经在基地开始少量制造,铳口变短,虽然威力减小,可是却更加容易操作,方便携带,作为张阳的亲卫,用这种火铳更加具有优势,这种火铳命名为武锋铳。

除了装备张阳的亲卫,就是配发给百夫长以上的官员。

还有一种少数装备的射程更远的狙击铳,主要配装给每个千人队中的神枪手。

张阳麾下的这支兵马,只有两万多人,但是,装备这样一支部队,可已经算是血本了,即使是财大气粗的私盐贩子,张阳也有些肉痛,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让部队拼命地训练,确实让装备的火器发挥出威力来。

夏粮收获之后,张阳在高邮和泰州,收回了近五百石粮食,因为他免除了三年赋税,所以地租一分没有,但是,如果百姓想要卖粮,只能卖给他,即使是市场价,百姓们也不愿意卖粮,过惯了穷日子,突然发现,粮仓满了,他们在感激张阳的恩德之余,都想守着自己的粮食过日子。这种小农思想,张阳是比较了解的,现在,他主要的手段,就是买粮。

张阳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遥远的南岸。在扬州路的南面,是江浙行省的平江路,平江城(即苏州城)张阳去过,那高大巍峨的城墙,还有那城外广袤无垠的良田,整个江浙行省,都是朝廷的米仓,粮仓,北方的粮食,主要来自江浙行省,通过水路,运过去的,而高邮府,正在漕运的水道上。

谁控制了江浙行省,谁就控制了天下最富裕的地区。

就在张阳虎视眈眈,已经将目光投向了平江路的时候,兴化城里,发生了一件喜事:刘若寒生了。

人生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而更胜于两者的,就是自己的下一代呱呱坠地,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初为人父的感觉,是最享受的。

刘若寒快要临盆的时候,张阳就已经回到了兴化城,高邮府在施耐庵的治理下,一切政务都是井井有条,而那些关入笼子中的蒙古兵,早就丧失了斗志,得过且过了。偶尔有上面的公文下来,就叫来李普,该写什么就写什么,再回奏上去,就算是完成了。

同张阳一起回到兴化城的,还有亲卫一个千人队。

七月的天气,已经异常烦热,张阳在卧房外面,听着里面刘若寒痛苦的喊声,焦急地走来走去。

在这个年代里,没有产房,没有专业的产科医生,更没有剖腹产手术,唯一有的,就是经验丰富的接生婆,但是,接生婆再厉害,也不能和产科医生比,因为难产而死的比例非常高,张阳听着若寒一阵接一阵的喊声,心头捏了一把汗。

他想撩开帘子进去,但是,却被母亲一把推了出来,这种场面,就算是亲丈夫,也不适合看。

“哇然,房间里面传来一个婴儿的哭声。

“生了,终于生了。”里面已经传来丫鬟的声音。

“若寒”张阳再也按捺不住,撩开帘子,走了进去。

里面,热气朦胧,一大锅的热水,已经端了过来,产婆正在用热水给给若寒擦拭下身。

曹氏看到张阳进来了,立刻喊道:“已经当爹了,还这么心急,先出去,等到给孩子清洗完了之后,再抱给你看。”

若寒苍白的脸色,在张阳的眸子里闪了一下,就被母亲赶了出去。

在这个时代生孩子,根本不像电视里面演的那样,一生出来,护士就抱起来给孩子的父亲看:真可爱,是个男孩。那纯粹就是扯淡。

生的时候会有许多羊水及污血涌出,甚至小便或大便也会禁不住拉出,污染下身,进而污染从产道出生的婴儿。所以要准备热水,婴儿一出生就要立即把他身上的污物简单快速擦洗一下,然后再包起来。

而产妇的下身为避免感染,也必须消毒,这些也得用热水晾凉了再做,所以,张阳进去的时候,看到几个丫鬟在忙活着,就是在搞清洁工作。

而新生的婴儿,根本不可能用两手举着胳膊举起来。新生婴儿的颈部是脆弱的,那样做的结果,是脖颈立即折断。必须用布包起来,再用一手托着脑袋,一手拖着屁屁,才可以抱起来。

又等了一会儿,张阳才获准进了卧房,里面,刘若寒已经睁开眼睛,看着旁边的孩子了。而脸色,却是白得可怕。

“恭喜老爷,是个男孩。”产婆说完,就准备下去了。

“多谢王婆婆。”张阳说道:“这五两银子,你拿去吧。”

“老爷,这我可不能收,能够给娘娘接生,那是老生的荣幸。”产婆说着,就告退了。

娘娘?这算是什么称呼,我老婆是娘娘,我不就是皇上了?这些愚民,可别给我找麻烦,以后得强调一下。

张阳不知道,他在这里实行的政策,让百姓们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在老百姓的心里,他已经是高高在上的皇上一样的人物了,大家也都亲切地称刘若寒为刘娘娘。

“若寒,你辛苦了。”张阳心疼地说道。

“不辛苦。”刘若寒笑了:“我很担心,万一是个女儿的话,你会不会轻看我,这下好了,是个儿子。”

“生男生女都一样。”张阳说道。

“那你每次提起来,都说我肚子里的儿子怎么怎么样了,”刘若寒说道:“那个时候起,人家就担心死了,万一是个女儿,你不知该怎么生我气呢。”

张阳笑了,生男还是生女,和你没关系,那得看是什么样的小蝌蚪游过去呀。

当然了,这个时代的女人,是不知道这个道理的,自己生的是女儿,那可就没脸做人。

张阳温柔地抚摸这若寒的脑门,感觉着她身体的温度,心中却是一阵愧疚,这么长时间以来,总共呆在若寒身边的,都不到一个月,自己一直都在四处奔波,现在,自己的事业越来越大,家,却依旧是顾不上,也许,这就是宿命吧。

而通情达理的若寒,从来都没有要求过自己什么,一直都默默地呆在自己身边,默默地奉献着。这里,就是家的港湾,不论在外面,遇到什么大事,只要一想到家,想到已经有了一个新的生命诞生,心中就是充满温暖。

外面星光暗淡,晚风吹来,一股湿热的气息。

施耐庵走出了府衙,今天,又工作了一整天,先是处理了范水寨的一桩盗窃案,接着又会见了几个来自宝应的“农民代表”,希望在宝应也实行分田地的政策,又巡视了一圈城头的防务,回到衙门,接收了一封上面下来的公文,这一天的行程,密密麻麻。

“先生,该回去休息了。”罗贯中走了过来,和施耐庵说道。

“贯中,还有许多事,我们得未雨绸缪啊。”施耐庵说道。

“先生,什么事啊?”

“我们占据高邮,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了,可是,扬州那边一直也没有什么动静,我很有一种预感,将会有一场大风暴。”

“先生,即使是扬州守军前来,我们也不怕啊,现在,高邮湖上,有我们的水军,而且,单是高邮城里,就有四千多军队,而且,城头上还有许多门散花炮,就是鞑子想来,恐怕也得掂量掂量。再说了,现在主公还是行省的县尹兼州尹呢,行省没有理由对我们动手吧?少字”

施耐庵点了点头:“现在我们的力量,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在主公的身份虽然对我们有利,可是,我也怕这个身份将主公限制住了。”

限制住了?罗贯中不懂。

“现在有如此兵力,理应接着扩大地盘,尤其是南面的江浙行省,富裕程度远超过我们现在的淮南江北行省。可是,主公没有用兵的理由,就是攻打高邮府,也得借了那个猪脑子达鲁花赤的疯狂行刺举动。就算是这样,行省也提防得很,立刻派了两个新的府尹和达鲁花赤来。还好大哥当机立断,到手的,绝对不会再让出去。我们现在很被动,兵力充裕,却没有接着扩大地盘的借口,除非我们和行省撕破脸皮,再次举起反旗。”施耐庵忧心忡忡。

在高邮府,能有多大出息?得接着向南发展,才是正途。而且,南方水网遍地,鞑子的骑兵根本施展不开。鞑子的大军都被挡在北方,先将南方的土地收过来,基础雄厚了,再北灭鞑子,才是正途。

罗贯中说道:“先生,主公深谋远虑,恐怕早就在打江浙行省的主意了,这段时间以来,他找过我好几次,了解常州路和平江路的详情,我已经派出几十名探子,前赴这几个地方打探情报。”

施耐庵放下心来,自己没有选错主公,他的目光,已经投向了南方。

“贯中,大都的情况怎么样?”

“大都里面很正常,我们的人借助贩粮的掩护,已经成功地在大都里潜伏下来,目前,能够打探到的,还只是一些外围的消息,我们的人正准备混入宣政院使哈麻的家中,已经与管家有了接触,可以给安排个家丁的差使。”罗贯中说道。

做生意,本来就是相互利用的。何照依利用张阳的精盐,大量赚取白花花的银子,张阳也利用何照依,将自己库存的精盐销售一空,现在,盐场都在加班加点,晒制海盐,只是这几天总是阴天,盐场的产盐量下降,李善长已经在盐场发狠了。

何照依利用敏敏为掩护,成功地将精盐夹带在粮食中,有敏敏撑腰,粮食就可以赚一笔,而精盐,更可以赚个盆钵满体。而张阳利用保护何照依的合理要求,成功地将自己的人安插到了大都,预先铺下了棋子。

“主公这次回兴化,听说是大嫂要生了?”罗贯中问道。

“是啊,希望是个龙子。”施耐庵说道。

只有两人在场,两人又是师徒,有些话说起来便没有顾忌,他们现在帮张阳打天下,就是想辅佐他登上九五之尊,这恐怕也是很多人的想法。

罗贯中点点头,希望如此吧

突然,“轰”一声巨响,漆黑的夜空里,燃起了高达数丈的火光,伴随着巨大的爆炸声。

两人同时脸色一惊:军火库炸了?

第70章 朱元璋的队伍(一)第234章 请君入瓮(二)第279章 向高邮府进军第203章 先打泰州?第268章 叫花子军第90章 兄弟重逢第356章 向朱元璋,开战!第117章 商谈第269章 叫花子军覆没第253章 备战第92章 手铳第295章 兵败如山倒第17章 收租第340章 大都风云(一)第161章 挖战壕第96章 天阙铳第309章 常遇眷来投第206章 大都第118章 天阙铳的刺刀第191章 夜人得胜湖第158章 探子,探子第33章 拜见达鲁花赤第140章 订婚(四)第292章 东面的进攻第274章 出军第385章 北伐第28章 杀人港(一)第137章 订婚(一)第11章 发现赤铁矿第28章 杀人港(一)第281章 功亏一篑第286章 首次交锋第234章 请君入瓮(二)第1章 送盐第66章 视察基地第222章 专一第92章 手铳第353章 事态扩大第219章 只为争取时间第333章 商业税?第157章 纳速剌丁第355章 谢再兴投降第193章 水上战斗第324章 练兵第10章 丘义的末日第250章 军火库炸了?第31章 杀人港(四)第77章 炼铁(一)第218章 劝降第384章 白灾第24章 得胜湖第249章 祖坟风波(二)第220章 基地风韵第176章 白驹盐场的晚上(一)第47章 抓小偷第30章 杀人港(三)第389章 遭遇第365章 进逼应天第251章 高邮府大火第157章 纳速剌丁第139章 订婚(三)第122章 我不是奸细第142章 何照依的愤怒第224章 大婚(二)第273章 粮食危机第321章 出城反击第317章 进入平江城第252章 血腥之夜第225章 大婚(三)第387章 进攻皇城第243章 高邮湖惊魂第63章 芙蓉村幸存的村民第335章 造船厂(一)第137章 订婚(一)第228章 不眠之夜第334章 新的生意第311章 过江第118章 天阙铳的刺刀第86章 回濠州第135章 期待重阳节订婚第250章 军火库炸了?第184章 攻打丁溪场(三)第346章 亲兄弟,明算账第353章 事态扩大第127章 抓了不该抓的人第172章 冤枉的刘子仁第260章 泰州保卫战第304章 安抚第206章 大都第369章 战船入役第360章 失忆第333章 商业税?第220章 基地风韵第128章 人肉盾牌第237章 大炮的威力第304章 安抚第10章 丘义的末日第93章 鲁兴是人才第16章 天下大势第152章 详谈
第70章 朱元璋的队伍(一)第234章 请君入瓮(二)第279章 向高邮府进军第203章 先打泰州?第268章 叫花子军第90章 兄弟重逢第356章 向朱元璋,开战!第117章 商谈第269章 叫花子军覆没第253章 备战第92章 手铳第295章 兵败如山倒第17章 收租第340章 大都风云(一)第161章 挖战壕第96章 天阙铳第309章 常遇眷来投第206章 大都第118章 天阙铳的刺刀第191章 夜人得胜湖第158章 探子,探子第33章 拜见达鲁花赤第140章 订婚(四)第292章 东面的进攻第274章 出军第385章 北伐第28章 杀人港(一)第137章 订婚(一)第11章 发现赤铁矿第28章 杀人港(一)第281章 功亏一篑第286章 首次交锋第234章 请君入瓮(二)第1章 送盐第66章 视察基地第222章 专一第92章 手铳第353章 事态扩大第219章 只为争取时间第333章 商业税?第157章 纳速剌丁第355章 谢再兴投降第193章 水上战斗第324章 练兵第10章 丘义的末日第250章 军火库炸了?第31章 杀人港(四)第77章 炼铁(一)第218章 劝降第384章 白灾第24章 得胜湖第249章 祖坟风波(二)第220章 基地风韵第176章 白驹盐场的晚上(一)第47章 抓小偷第30章 杀人港(三)第389章 遭遇第365章 进逼应天第251章 高邮府大火第157章 纳速剌丁第139章 订婚(三)第122章 我不是奸细第142章 何照依的愤怒第224章 大婚(二)第273章 粮食危机第321章 出城反击第317章 进入平江城第252章 血腥之夜第225章 大婚(三)第387章 进攻皇城第243章 高邮湖惊魂第63章 芙蓉村幸存的村民第335章 造船厂(一)第137章 订婚(一)第228章 不眠之夜第334章 新的生意第311章 过江第118章 天阙铳的刺刀第86章 回濠州第135章 期待重阳节订婚第250章 军火库炸了?第184章 攻打丁溪场(三)第346章 亲兄弟,明算账第353章 事态扩大第127章 抓了不该抓的人第172章 冤枉的刘子仁第260章 泰州保卫战第304章 安抚第206章 大都第369章 战船入役第360章 失忆第333章 商业税?第220章 基地风韵第128章 人肉盾牌第237章 大炮的威力第304章 安抚第10章 丘义的末日第93章 鲁兴是人才第16章 天下大势第152章 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