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节 细作

午时时分,南京西南方向的大道上。

一支清军队伍正朝着南京的方向急行,他们在官道上拉出长长的行军纵队。纵队的侧面是一辆又一辆的大车,车上堆放着盔甲等辎重,其上连遮盖的布幔都没有。

大道两旁几乎见不到人影,偶尔有百姓经过,发现行军腾起的烟尘后,立刻慌张地闪到路边,躲在暗处紧张地注视着这些士兵——最近几天各地来援助南京的客军气焰嚣张到极点,城外的百姓大都逃离此地躲避风头,只有少数的人舍不得远离家乡,就提心吊胆地在附近东躲西藏。

急匆匆向南京前进的这支大军根本没有理睬这些从暗中投来的目光,既然前哨一直没有传来警报,那么就继续按照原计划全速行军。隐藏着的百姓观察了半天,也没有识别出这支军队的身分,无论将旗还是军旗,这支军队一概没有。有一个躲避者是个读过书的童生,他对官兵的制度有所了解,偷偷地瞧了半天,惊讶地发现这支清军竟然没有任何可供识别的标志。

不仅如此,清兵纵队旁边的车辆也很不成体统,按说辎重应该与战斗部队分开,战时这样混杂行军非常危险,遇到伏击时部队难以展开;而平时则更没有混杂的必要,还会影响军容。但这支清军不但人车混杂,车辆也不是靠马匹拖拽,竟然使用毛驴、骡子甚至耕牛等老百姓用的大牲口。

南京周围的官道修得比较好,这些车辆虽然由毛驴、骡子牵拉,走得也相当迅速、平稳。走在车旁的清军士兵时不时地向经过身旁的车夫喊道:“累了,让我上去坐会儿。”说完就会抱着兵器跳到车上。不但运输辎重的车夫不予阻拦,纵队中也没有军官出来干涉这种无视军纪的行为。

因此各辆车上总是坐着满满的士兵,官道上充斥着车夫们此起彼伏的吆喝声,看上去就好像是一支迁徙的游牧部落,而不是处于行军状态的作战部队。

在这支军队的前方数里外,邓名带着一百四十多名骑兵正在搜索前进。从扬州绿营缴获了近一百匹战马后,浙军里所有会骑马、曾经骑过马或是自称骑过马的人都被挑选出来,组成了这支明军的马队。

今天上午赵天霸他们才离开不久,就又蜂拥而来,异口同声地向邓名提出建议:进攻南京!

根据俘虏的报告,郑成功撤离崇明岛后,南京方面知道已经取得了此战的最终胜利,满城文武弹冠相庆。浙军主力已经逃向安庆,张煌言本人则奔巢湖,剩下的就是追剿溃兵的收尾工作了,从四方众多府县召集来的大批府兵、县勇,也很快就会离开南京,返回各自的驻地。

之前情况危急时,两江总督能容忍他们在城内制造麻烦,但局势好转后城内治安的重要性不断升高,早在郑成功从镇江撤退时,这些紧急召来的部队就已经被郎廷佐陆续送出了城外。但无论如何,这些人马都是响应总督号召来南京支援城防的,如果不给他们一些甜头,那么万一将来南京再有事,就很难指望周围的地方部队前来增援了。因此郎廷佐对他们骚扰城郊居民听之任之,昨天还拿出藩库的银两,给城外的部队办三天流水席,让他们吃饱喝足、心满意足的返乡。

从被俘的扬州绿营士兵的描述来看,这些移驻城外的各地绿营戒备比大胜关还差,南京方面宣布已经把明军逐出长江、大获全胜后,这些客兵也知道离别在即,就四出偷鸡摸狗——他们也听说管效忠带领的追击部队洗劫了镇江等地,还抢走了大量女子贩卖到外地——南京城外的绿营眼红之余,就在四郊乱转,一心也要拿到些百姓的财产。

“虽然我们击败了大胜关的鞑子,会让南京那里警惕起来,但是只逃走了十几个骑兵而已,”赵天霸认为机会并没有完全丧失,他向邓名指出:“大部分鞑子不但是步行逃走,而且还不是本地人、对道路和方向都不熟悉,正常情况下,这些惊弓之鸟大部分还会躲藏起来,不敢走大道怕我们追击。”

“而那些逃走的骑兵,一时片刻也无法让南京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在搞清楚情况前不会再次宣布全城戒严。从大胜关到南京,就算快马加鞭,怎么也要跑上个大半个时辰吧,等城门守卫搞清楚他们的身份,放他们进城,然后逐一询问,估计还要一个时辰才能搞清情况,等下面的人报告给郎廷佐,他再决定派出人来侦察大胜关的情况,估计就得到晚上了。”周开荒和赵天霸一起审问的俘虏,他对赵天霸的建议进行补充:“就算郎贼在派出侦察兵的同时让城外的鞑子进行戒备——城外可是有两、三万人啊,一时片刻绝对无法都通知过来。”

周开荒说话的时候,李星汉在边上一个劲的点头,感觉周开荒已经把他想说的话都说完了,最后他只说了一句:“先生,我们有奇袭的优势。”

“你们建议我们用这四千人去攻打城外的三万鞑子嘛?”邓名已经听明白了他们的意思,被郎廷佐赶出城的绿营大概有两、三万,虽然他们是最没秩序的一批——建制比较大的都已经赶去芜湖——但毕竟人数摆在那里,他转头看了看任堂和一起赶来的浙军将领:“你们也同意这个计划吗?”

跟着邓名的这群人现在一个个胆大如虎,对此邓名并不感到太惊讶,但任堂他们也和赵天霸等人一起赶来,从表情上看似乎也主张出兵,这就有点让邓名感到奇怪了,仅仅今天早上赢了一仗,就能给浙军这么大的士气提升吗?

“是的,提督,我们也赞成赵千户的计划。”任堂重重一点头,刚才审讯完俘虏,赵天霸刚提出这个主张时,有一些浙军将领是心存怀疑的,可任堂全力支持,说服了大部分浙军同意与赵天霸共进退,一起向邓名请战:“我们的本意就是在大胜关扎营,然后等待虎帅的援军,但虎帅到底什么时候能到不好说,南京那边越晚发动对我们的进攻,我们就越可能安全脱险。如果我们呆在大胜关不动,就像赵千户说的,今天晚上或者明天早上,南京就会派人来看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可能很快就会让周围的兵力向大胜关集中;而如果我们去南京城下转一圈,哪怕是敌人已经有戒备,我们无隙可乘也没关系:因为看到我们竟然直扑南京,鞑子就更摸不清我们的虚实,不敢轻易攻击我们。”任堂刚才就是用这番理由说服了其他浙军头目,现在说给邓名听的时候,脉络已经梳理得很清楚:“而且我们抵达南京城下,这件事情就会闹得更大,让虎帅更早得知消息。最后还有一点,我们也可以借此隐藏大胜关这里的情况、拖延时间,我们在南京呆一、两天再退回大胜关,也就是让南京对我们的进攻晚上了一、两天。”

邓名的目光从满营的军官脸上扫过,看到的是一张张坚毅的面孔,他哈哈大笑起来:“诸君都是当世豪杰,能与诸君共事,真是我的大幸啊。”

计议已定,浙军就立刻出发向南京赶去。

“报告提督!”一个浙军的骑兵冲到邓名的马前,邓名小心地勒定了马,周围的其他人也都警惕地看着这个骑兵——名叫李天元的这个浙兵自称骑术娴熟,被招入马队,但刚才他来向邓名报告时,根本控制不住坐骑,一头就撞了上来,幸好任堂眼疾手快,一把将他的缰绳拉住。

这次李天元成功地拉住了他的马,虽然动作还是有点笨拙,但至少没让邓名身边警惕的卫士出手替他拉马。

“小人那队又发现了几条驴,还有两头耕牛。”李天元指着不远处的一个小村子,向邓名报告道。这附近的居民都无影无踪,估计全都避难去了,但有的牲口来不及拉走,也没有被清兵发现。

“牛车太慢了,不过驴还行。”邓名说道,相对拉车的牲口,大车倒是发现了不少辆,现在毛驴不够也只好把牛套上车:“赶车的人找到了吗?”

“启禀提督,小人的哥哥就在后面,他可是赶车的一把好手。”李天元报告道,他哥哥也曾自称会骑马,但是连马都爬不上去,被刷下去了后面的步队。

“真的?”邓名不太相信他的话。

“千真万确。”李天元涨红了脸,不过到不是因为心虚,而是因为邓名的怀疑让他感觉受到了羞辱:“小人马可能是骑得不好,但我哥赶车绝对是顶呱呱。”

“好吧。”邓名点点头,浙军里各种才能的人都有,沿途寻找牲口和车辆时,还有人找到了二胡和快板,坐在车上就开始给同伴献艺,本来赵天霸要予以阻止,但邓名抢先阻止了他的阻止——浙军毕竟还是一支缺乏战斗经验的部队,这些表演能够转移士兵的注意力,当他们听得津津有味并发出喝彩声时,也就不会想到他们正在向十倍于己的敌人开去。

为大军侦察的骑兵不断找到落下的牲口,任堂本来不太同意这样拿走百姓的东西,尤其是耕牛,但他也知道没有更好的办法加快行军速度并保存士兵的体力;而且邓名掏出了一些银两,让侦察兵放在他们取走牲口的家中,见状任堂也就不再继续嘀咕张尚书的军纪了。

骑兵最快,车队其次,被落在后面的士兵每当看见一辆新的空车迎面赶来时,都会发出一阵欢呼。

“上来,兄弟。”

这次一口气来了三辆驴车,为首的正是李天元的哥哥,他打了一个漂亮的回旋,稳稳地停在路中,三个明军士兵兴高采烈跃上驴车。

“驾,驾。”车夫用力地赶车向前,还不忘对身后的同伴吹嘘道:“看我超过前面的车队,第一个赶到南京!”

……

正像众人分析的那样,一直到临近午时,四个扬州绿营的逃兵才被捆着押进了两江总督府,最早逃回南京的飞毛腿被城门守军毫不客气地抓了起来,他们认定这家伙信口胡柴,目的是混进城内偷鸡摸狗。要不是城门军官说大捷之际不宜杀人,说不定就当场就被守兵斩首了。

第二个扬州兵也没有比他的同伴好多少,同样被城门的守兵捆了起来,他们两个现在的罪名是开小差,守将说今晚他们就住大牢好了,等明天就把他们送回大胜关,交给他们的长官明正典刑。

又过了一会儿,旁边的大营又送来一个五花大绑的家伙,押送的士兵说他们在营外抓到一个造谣生事的明军细作,这厮企图扰乱军心、制造混乱,被他们火眼金睛的长官看破,已经承认了自己的罪行,被送来南京请功。

城门的守兵看到这个细作满脸乌青,衣服上都是鞭痕,两只眼睛肿得像是桃子,已经都睁不开了,口中还在不停地喃喃说着:“我是细作,我是细作,别打了。”

但另外一个被绑在柱子上示众的逃兵却认出了这个细作,立刻声嘶力竭地大叫起来,称这个“明军细作”是他的一个难友,今天早上冲进同一个马厩抢马。守兵心中好奇,就多问了押送的士兵两句,发现这个“细作”也自称是大胜关的扬州绿营。

守将觉得事情有古怪,就让手下把三个人一起押去两江总督府,总督府的官吏正在审问时,从另外一个城门又押来一个“细作”,说这个家伙危言耸听,企图动摇军心并混入城中。发现第四个家伙的说法和前三个差不多后,审问他们的官吏也起了疑心:“难道大胜关真的出事了?”

可大家都觉得这太荒谬了,明军都退出长江了,难道能长了翅膀又飞回来不成?安庆倒是还有明军败兵,可芜湖也没报警啊。想了半天,一个小官想起来几日前在应天府和常州府交界发现的那批明军,可那支明军明明也去黄池了啊,前日黄池来送来捷报,说把明军杀得溃不成军,斩首数百,正在搜剿残部中。

两江总督府的官吏当然不知道,在黄池守株待兔的清军等了两天也没等到明军,就在周围设岗胡乱杀了不少行人——黄池的清军在郑成功袭击南京的时候没有立刻去驰援两江总督,现在急需功劳来洗脱自己。

既然明军不可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官吏就倾向于这四个家伙都是逃兵,不过有个老成持重的人建议派人到其他城门,还有朝南的营地问问,看是不是还有类似的情况。

“若是还有呢?”一个同僚问道。

“那大胜关可能就真出事了,”这个老成的官吏分析道:“肯定不是海逆,但扬州绿营可能把周围祸害得太惨了,激起民变了。”

“啊,民变,那是不是要派兵弹压?”问话的那个官吏顿时有些紧张,激起民变放在以前是不得了的事,现在虽然有所不同,大捷之后两江总督和朝廷不会认真计较,但一通责备估计还是跑不了。

“谁知道到底是不是民变啊?”参与审问的第三个官吏反对道:“就算是,扬州绿营到底是被乱民打垮了,还是已经聚集起来弹压了乱民,这都完全不清楚啊。”

“嗯,先去各城门和营地问一下,如果还有自称扬州绿营的逃兵,就派人去大胜关问一下。”

这个提议得到了一致的赞同,三个审讯官吏看看外面的日头,差不多到午时了,他们都感到肚子有点饿了,决定先去吃饭,吃完饭再派人去城门和各营询问。

“先不要去向总督大人报告。”这也是三个审问官吏的一致看法,郎廷佐正在欢庆胜利,眼下什么都还没有搞清楚,肯定不能去打扰了总督大人的好心情。而且,这件事的真相很可能就是大胜关出了四个逃兵,什么民变、偷袭都是无中生有的事,要是把这几个逃兵的满嘴谎言郑重其事向总督报告,最后发现什么事都没有,那这三个人在总督衙门里也就算是干到头了。

……

南京那宏伟的城墙已经在望,邓名率领的马队终于遇到了清军的小股部队。

“你们是哪个营的?”遇到的清军头里牵着几头山羊,后面拉着的板车上盛满了从附近找到的家什,看了半天他们也没看到邓名一行的旗号,就向着这些和他们抢路的人大喊起来。

“我们是扬州绿营。”马上就有人大声回话:“我们从大胜关来的。”

“你们回来干吗?”这队清兵为首者气鼓鼓地问道,邓名的马队看上去有一、两百人,他们肆无忌惮地在大道上纵马疾驰,为了避免被撞到这些绿营只好把官道给让出来。

“听说开流水席了,我们回来吃饭来了。”扬州绿营的马队从这些清兵身旁驰过,他们头也不回地高声答道,刚才回答提问时,邓名等人的手已经摸向了武器,但对面的清兵脸上没有任何异色,他们又都偷偷地放开。

好不容易等骑兵走完,清兵拖着东西又走上大道,但还没走多远,背后又响起了隆隆声,他们回头一看,一眼望不到的头的大车风驰电掣地向他们冲过来。

“我们是扬州绿营的!”

“流水席开了吧?”

“我们也来吃了!”

又一次被赶下大道的清兵站在路边,这次他们得到的回答与那支马队的完全相同,不同的是,这次来的人更多,显然他们得在路边等很久了。

“扬州绿营的王八羔子。”清兵一个个心头火起来,忍不住破口大骂起来:“为了吃饭赶了二十多里路回来,为了这顿流水席你们还真下力啊!”

“他姥姥的!”看到车上的士兵还拉着二胡,打着快板,为首的军官也怒不可遏:“为了顿饭至于的吗?你们扬州兵还能有点出息吗?”

第5节 放弃(下)第34节 晋王(下)第2节 软硬(下)第51节 求战(上)第27节 饮血第16节 瓮中第42节 说客第29节 计谋第46节 计划第24节 怒潮(上)第1节 秘旨第49节 扩张(上)第4节 推荐(下)第53节 烈焰第4节 一致(下)第57节 信件第60节 算盘(上)第2节 赏罚第43节 风向(上)第54节 议和(下)第21节 东进(上)第36节 施琅第32节 才能(上)第34节 动摇第29节 统一(下)第9节 买路第44节 游骑(下)第46节 脱逃(下)第26节 生意(下)第2节 目标(下)第6节 鲁王第14节 强攻(上)第38节 买卖(上)第20节 康熙(上)第7节 演变(下)第47节 约战第54节 霸气(下)第26节 反复第44节 条约(上)第66节 加入(下)第21节 烟雾(上)第33节 问策(上)第42节 反击第13节 勇气(上)第38节 奔波第14节 强攻(下)第14节 算账第36节 分摊(下)第41节 阻击第3节 援军第51节 求战(下)第55节 俘虏(上)第58节 接触(上)第60节 算盘(下)第25节 压力(上)第52节 往事(下)第22节 殿下第8节 进军第1节 失忆第37节 等待(下)第47节 自救第41节 占卜第28节 算计(下)第31节 裁军(上)第60节 争夺(下)第53节 兑换第15节 战象(下)第3节 裁军第49节 坦承第32节 血战(上)第22节 抢攻(上)第25节 压力(上)第19节 军功第46节 扫荡第30节 剑阁第32节 突围第44节 夹击(下)第24节 内忧(下)第24节 内忧(下)第38节 包抄第31节 佯攻(上)第36节 分摊(下)第4节 平衡第23节 江防第41节 难民第20节 康熙(上)第30节 变化(上)第12节 军旗第13节 提督第20节 万县第19节 感慨(上)第53节 烈焰第25节 骇浪(上)第30节 成长(上)第54节 投机(下)第35节 巩固(下)第23节 代理(下)第28节 盟军(下)第46节 脱逃(上)第52节 登陆(下)
第5节 放弃(下)第34节 晋王(下)第2节 软硬(下)第51节 求战(上)第27节 饮血第16节 瓮中第42节 说客第29节 计谋第46节 计划第24节 怒潮(上)第1节 秘旨第49节 扩张(上)第4节 推荐(下)第53节 烈焰第4节 一致(下)第57节 信件第60节 算盘(上)第2节 赏罚第43节 风向(上)第54节 议和(下)第21节 东进(上)第36节 施琅第32节 才能(上)第34节 动摇第29节 统一(下)第9节 买路第44节 游骑(下)第46节 脱逃(下)第26节 生意(下)第2节 目标(下)第6节 鲁王第14节 强攻(上)第38节 买卖(上)第20节 康熙(上)第7节 演变(下)第47节 约战第54节 霸气(下)第26节 反复第44节 条约(上)第66节 加入(下)第21节 烟雾(上)第33节 问策(上)第42节 反击第13节 勇气(上)第38节 奔波第14节 强攻(下)第14节 算账第36节 分摊(下)第41节 阻击第3节 援军第51节 求战(下)第55节 俘虏(上)第58节 接触(上)第60节 算盘(下)第25节 压力(上)第52节 往事(下)第22节 殿下第8节 进军第1节 失忆第37节 等待(下)第47节 自救第41节 占卜第28节 算计(下)第31节 裁军(上)第60节 争夺(下)第53节 兑换第15节 战象(下)第3节 裁军第49节 坦承第32节 血战(上)第22节 抢攻(上)第25节 压力(上)第19节 军功第46节 扫荡第30节 剑阁第32节 突围第44节 夹击(下)第24节 内忧(下)第24节 内忧(下)第38节 包抄第31节 佯攻(上)第36节 分摊(下)第4节 平衡第23节 江防第41节 难民第20节 康熙(上)第30节 变化(上)第12节 军旗第13节 提督第20节 万县第19节 感慨(上)第53节 烈焰第25节 骇浪(上)第30节 成长(上)第54节 投机(下)第35节 巩固(下)第23节 代理(下)第28节 盟军(下)第46节 脱逃(上)第52节 登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