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军

康熙六十一年三月,大战刚刚落下帷幕,硝烟味还没有彻底散去,整个天下就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康熙驾崩于行宫之中,四皇子雍亲王胤禛登基继位,年号雍正,这一消息很快便传遍了大江南北。

“大都督,好消息!康熙终于是死了,新上来的乃皇四子胤禛!咱们是不是可以趁机东进了?”

董策手里挥舞着一张密报,他脸色有些兴冲冲的,不光是他,还有许多复汉军的将佐们也都喜气洋洋地跟在后面,在大家伙看来,没了康熙这个老贼,这天地可就彻底不一样了,大清也算是要完了!

对于复汉军从上到下的所有人而言,康熙一直都是压在头上的一片天,尽管他已经衰老无比,可是却没有任何人敢于小视他,当他死去的时候,反清势力的行情瞬间上升了许多。

复汉军境内的大小势力,如今都彻底投靠了复汉军,没有人再想着串通清军,甚至许多人认为,大清的天下就要完蛋了,从而选择大力支持复汉军,给钱给粮给人,大多都巴不得成为开国的功臣。

宁渝正在跟刚刚回来的李绂一同喝茶,他接过了董策手上的白纸,笑道:“前些日子里,我还跟你们说来着,这康熙跑了也就跑了——反正他命不长了,早死晚死的事,可是我今天却还有一句话,要跟你们说一说。”

“请大都督训示!”

宁渝站起了身子,目光灼灼地望着每一个人,“先前的一战,我们打的很好,即便是没有抓到康熙,我依然十分满意,因为咱们打得很顽强,牺牲再大也没有退缩,这一点就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即便抛开一切,清军也不是咱们的对手!”

一番话却是将众人的心气都给拱热了,大伙脸上不由得露出几分笑意,特别是在这一仗当中身先士卒一马当先的李石虎,脸上更是露出几分得色。有了大都督这番话,即便是背上再添上几处伤疤,也值得了。

“不过,眼下我们也不能放松,更不能停滞不前。”

宁渝扫视了一眼诸将,可不能让这帮小子就这么放松下去,道:“康熙虽然已经驾崩,可是新上位的胤禛绝非好相与的角色,若是我们放松了,到时候他可不会给咱们时间。”

“正是如此。”

李绂脸上带着笑意,望着众人感慨道:“世人只知康熙手腕厉害,可在老夫看来,这位四皇子的手腕恐怕要更加阴狠几分,若真的小看了,恐怕咱们会吃大亏。”

“九龙夺嫡,最后争出来个冷面王爷,真有您说的这么神奇?”

董策皱着眉头,他毕竟还是太过于年轻,虽然早早在雏鹰营里锻炼了出来,可是在这方面却大有欠缺,也只能向李绂请教。

李绂笑道:“胤禛此人善于治国理政,更是善于韬光养晦,才能夺得大位。如今根据情报所知,此人继位之后,首要之事便是将八阿哥胤禩给选进了总理大臣,由此可见其人心机之深,所思所虑之远。其表面意在老八,实则剑指十四。”

宁渝也点了点头,笑道:“正因为如此,咱们也得抓紧时间做好准备。而这次李先生这次回来也带来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咱们的军费已经有着落了,东征之事已经铺上日程了。”

李绂微微点头,轻声道:“所谓江南者,天下精英汇聚之地。如今虽然被分为了江苏、安徽二省,可二地依旧是天下精华所在。这一次能够跟湖广商会达成协议,便是通过江苏与安徽的旗田来作为筹码。”

“根据目前我们所得的资料,安徽与江苏的旗田少说有一百五十万亩以上,这些旗田都是上好的水田,每亩能够卖到二十两左右,若论起真实价值,远远超越了三千万两白银,这便有了可以谈的条件。”

“针对这一次的军费,楚王爷让下官同户科和枢密院的人,一同拿出来了一个军费计划方案来,这一次若是想要彻底拿下江南,至少需要动用六个正式的主力师,所需要的军费开支在八百万两白银左右。”

宁渝听到此时,心里却是感慨了一句,这打仗果真就是在烧钱,而且这烧钱的速度还真不是一般的快,当然对于拿下江南而言,这个钱反而又算不了什么。

“眼下清军在江南只剩下了一些绿营,若说真正难的,无非就是那些地方上的团练,这些人虽然战力不高,可是人数上怕是不下十万左右,我大军若是以六万大军齐攻江南,倒也够了,再少恐怕就会捉襟见肘。”

一直没有说话的程铭,一谈到攻江南便有些兴致勃勃,不知道多少个午夜梦回,这个四十岁的将军还在想着进攻江南呢。

李绂闻言却是嘿嘿一笑,“若说这八百万两银子,复汉军当下却是拿不出来的,楚王爷的意思很简单,这个土地抵押的法子不错,军费就都从这里面出了。”

“简单来说,这次回到武昌城之后,湖广商会、安徽商会和江西商会相当于共同出资,以每亩十五两白银的价格,拿下来了五十万亩旗田的抵押权,合计白银七百五十万两。再加上原本的银子,拿下江南却是够了。”

众人听了以后,一个个顿时变得十分兴奋起来,这有钱了可就是不一样了。原先扣扣索索的日子,怕是要彻底离去了。

随着这个好消息传来,宁渝也开始针对全军进行整备,在这一点上,宁渝打算自己亲自担任全军整备司的主事,另外将各师的一些其他将领,也都临时调到了全军整备司的旗下,以便于这一次整顿全军。

在这一次的整军计划当中,宁渝打算全面撤销原先的守备师编制,新建了五个主力师,分别是第四师、第五师、第六师、第七师和第八师,并且单独建立了一个禁卫师,再加上一个都督禁卫旅,全军实编人数达到了十万人左右。

针对原先的主力师,宁渝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首先主力师的人数不变,依然是一万人,分为五个团,其中四个团为燧发枪团,每团人数依旧为两千人,剩下的一个团为炮团,在编人数为一千人,装备了二十四门六斤雷式炮和十二门十二斤雷式炮。

除此之外,每个主力师还会单独编制一个师属侍卫营和一个师属掷弹营,总人数加起来便是一万人,能够实现一个方面的战斗目标。

当然在原先的主力师当中,虽然也有掷弹营的编制,但是那个时候,宁渝对于掷弹营的要求非常高,军内很少有人能够达到这个要求,再加上板甲、手榴弹等装备不够多,因此总共也就建成了一个掷弹营,后来扩编到了一千人。

如今宁渝却是改变了思维,在这一次的战场上,掷弹营所发挥出来的作用实在是过于巨大,常常是作为关键时候的开路先锋,直接炸开敌军的阵型,从而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因此宁渝也想着进一步扩大掷弹营的编制。

当然,针对之前的那些局限因素,宁渝也想到了许多办法,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将掷弹营的标准降低,然后在各师当中挑选人进行建立,满编人数同样为五百人,装备则是同样配备手榴弹、板甲与斩马刀,并进行严格的训练。

当然在这十万人之外,还有像各地的守备团并没有被纳入到计算当中,因此对于眼下的复汉军而言,实际上的人数已经不低于十三万人了。

相对来说,这十三万人数分摊到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以及马上要攻打的江苏,并不能算太多,对于复汉军的财政来说,也还在目前的可承受范围内,特别是对于如今发了一笔小财的宁渝而言,还是可以略微大手大脚一点的。

在宁渝的计划当中,正在守卫义阳三关的守备第一师被改编成为了禁卫师,师长由原守备一师的师长宁祖毅担任,也算是实至名归。

于此同时,担任师参谋长的人正是原来的副师长许成梁,禁卫师依然是驻守义阳三关一线,至于武昌的防务则交给了王府侍卫营和守备团。

毕竟再想跟上一次的傅尔丹一样,通过绕开防线实现突击武昌的目的,已经完全没有可实施空间了。因此武昌的驻军依然没有保持太多。

不过即便如此,守备团加上王府侍卫营,再加上武昌城内的讲武堂学员,再加上雏鹰营的学兵,总人数怎么也上了五千人,加上城墙上的大炮,想要攻克已经变得难如登天了。

在这份整编计划当中,与其说是一支守备力量,不如说是一支预备队。禁卫师编制四个燧发枪兵团,再加上一个两千人的加强炮团,共装备三十六门六斤雷式炮、十二门十二斤雷式炮和十二门刚刚研制出来的重型十八斤炮。

除此之外,禁卫师的还会编制一个师属侍卫营、一个师属辎重营和一个一千人的加强师属掷弹营,总人数加起来便是一万二千人,作为复汉军的精锐力量所在。

至于最后面的那个都督禁卫旅,就是在目前的侍卫营的基础上进行扩编,共编为两个燧发枪团、一个加强炮团和一个加强掷弹团,总人数高达八千人

当着一份计划展现在众人面前时,他们很快便被这其中的浩瀚蓝图所吸引住了,可是也提出了一个深深的疑问,那就是这个计划能实现吗?

确实,对于目前的复汉军来说,这个计划其实有些过于超前,甚至过于沉重了些,光是这十万人便需要十万个人,十万杆燧发枪,再加上这九师一旅的火炮,都高达四百多门,其中所需的银钱耗费和人力,堪称极为恐怖,想要实现极为困难。

宁渝脸上却是带着几分笑,“这个计划目前只是一个初稿,等到都督府进一步完善后,就会提交到枢密院。然后枢密院才会拿去给到政事堂进行审核,原本也不是这么短短一两个月就能实现的,整个计划实现恐怕需要一年左右。”

董策一直默默听着,却是举手疑问道:“可是这么一来,咱们定江南的计划岂不是难以实现?”要是在这里先干耗着等上一年,怕是黄花菜都凉了。

宁渝嘿嘿一笑,“谁说非得等到全军整编结束才进攻江南?我们这次九师一旅的整编计划也是分为不同阶段的,其中的第一阶段便是在五月中旬前完成,所涉及改编的师就是这一次东征的主力。”

众将听到了这句话,心里便是一惊,他们自然能明白过来,所谓的第一批改编的师,自然是从他们这些人当中出现,除了原本就是主力师的第一师和第三师外,其他几个守备师的师长都感觉到心里有些毛毛的,若是没有被改编,那丢脸可就丢大了。

平心而论,这一次跟康熙决战当中,非主力师当中,功绩最大的便是宇治景的守备第二师,其次是围困岳钟琪的守备第六师,而许明远的守备第五师,则显得有些不那么出彩,虽然说一直跟着主力师在进行会战,确实没有独当一面的机会,可是这个理由却不能说服其他人。

许明远的脸色微微有些阴沉,当然他不会认为这是在针对守备第五师,可是心里却还是有些懊恼,若是当初争取围困安庆的态度再坚决一些就好了,或许还能有些机会,只是眼下再想这些便有些无奈了。

众人跟着宁渝一同到了都督府的一处宽敞屋子中,此处已经被开辟为整个都督府的作战参谋处,墙上挂着一幅大大的江南舆图,上面还用铅笔做了一些细小的标记。

宁渝手中拿着一根长长的木棍,却是点在了安庆城上面,轻声道:“根据计划,第一批整编的师共计四个,除了主力第一师和第三师以外,还有两个师将会从你们三个守备师当中选出。”

说完以后,宁渝有些不怀好意地扫视了一眼众人,却见得大家伙此时都变得有些紧张,目光灼灼地盯着宁渝瞧,似乎在等待着等待着他公布答案。

宁渝也没有继续卖关子,他点了点眼下的安庆,轻声道:“这两个师分别是守备第二师和守备第六师,将分别改编为第四师和第五师。”

第二百一十一章 决战练潭镇(四)第二百零八章 决战练潭镇(一)第四百五十六章 长剑在手第八十六章 西攻南守第三百四十章 县令们也要多学习第三百八十三章 十年海军第五百八十章 毕其功于一役第三百五十二章 扩八旗,开满洲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决战之八里桥之战(八)第四百二十一章 达成协议第三百七十六章 忠于陛下,忠于祖国!第三百八十六章 进展顺利第五百零六章 共君之制第三百五十九章 攻惠州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流与浊流第三百九十一章 让人心跳的数字第二百二十二章 针锋相对第一百二十章 后路第五百四十四章 竞争上岗第四百七十章 大决战之生死博弈第二百零九章 决战练潭镇(二)第三百五十二章 扩八旗,开满洲第九十八章 降或死第一百零四章 源头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飞跃第三百四十六章 苛政如虎第十六章 拜师风波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迎大捷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二百五十四章 岳钟琪的野望第二百一十三章 决战练潭镇(六)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第二百四十八章 生或死第六十九章 城下第五百六十二章 炮兵对决第一百零九章 募兵第九十八章 降或死第一百一十三章 庙算第三百九十一章 让人心跳的数字第六十七章 抉择第三百五十四章 咬下一块肉来第二百零八章 决战练潭镇(一)第五百六十三章 惨烈搏杀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决战之血雨山海关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五百八十一章 颠覆俄罗斯帝国第五百零九章 新街之战第三百三十九章 多走走,多看看第四百四十二章 开始收网第一百九十一章 安庆暗战第五百四十三章 责任内阁制第十二章 问责第六十三章 反旗第六十章 父子第十九章 火炮第二百六十八章 废除弊政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飞跃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二十八章 七成药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纲吉第四十六章 内部审查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一百七十八章 劝降可行?第四十九章 白鹤道第四百九十三章 弘历登基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大隐患第四百五十六章 长剑在手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四百一十五章 雍正立祠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视制度第四十八章 密探第三百三十二章 玉石俱焚第二百三十七章 战康熙(七)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国之道第一百八十二章 怒火攻心第六十一章 去辫第四百九十章 大决战之八里桥之战(十)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业第三百零八章 摊丁入亩第四百零七章 国无信则衰第七十章 震动天下第三百零八章 摊丁入亩第一百二十八章 还能怎么打?第二百五十七章 夺嫡之争第三十六章 拿破仑炮第五百二十九章 利于千秋第九十六章 高价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决战之八里桥之战(六)第一百一十九章 设伏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聚宝盆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战桐城(上)第四百零五章 土司内乱第三十九章 桃花山匪徒第五百一十六章 不需要谈判第四百四十二章 开始收网第四章 失亲孩童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
第二百一十一章 决战练潭镇(四)第二百零八章 决战练潭镇(一)第四百五十六章 长剑在手第八十六章 西攻南守第三百四十章 县令们也要多学习第三百八十三章 十年海军第五百八十章 毕其功于一役第三百五十二章 扩八旗,开满洲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决战之八里桥之战(八)第四百二十一章 达成协议第三百七十六章 忠于陛下,忠于祖国!第三百八十六章 进展顺利第五百零六章 共君之制第三百五十九章 攻惠州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流与浊流第三百九十一章 让人心跳的数字第二百二十二章 针锋相对第一百二十章 后路第五百四十四章 竞争上岗第四百七十章 大决战之生死博弈第二百零九章 决战练潭镇(二)第三百五十二章 扩八旗,开满洲第九十八章 降或死第一百零四章 源头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飞跃第三百四十六章 苛政如虎第十六章 拜师风波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迎大捷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二百五十四章 岳钟琪的野望第二百一十三章 决战练潭镇(六)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第二百四十八章 生或死第六十九章 城下第五百六十二章 炮兵对决第一百零九章 募兵第九十八章 降或死第一百一十三章 庙算第三百九十一章 让人心跳的数字第六十七章 抉择第三百五十四章 咬下一块肉来第二百零八章 决战练潭镇(一)第五百六十三章 惨烈搏杀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决战之血雨山海关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五百八十一章 颠覆俄罗斯帝国第五百零九章 新街之战第三百三十九章 多走走,多看看第四百四十二章 开始收网第一百九十一章 安庆暗战第五百四十三章 责任内阁制第十二章 问责第六十三章 反旗第六十章 父子第十九章 火炮第二百六十八章 废除弊政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飞跃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二十八章 七成药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纲吉第四十六章 内部审查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一百七十八章 劝降可行?第四十九章 白鹤道第四百九十三章 弘历登基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大隐患第四百五十六章 长剑在手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四百一十五章 雍正立祠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视制度第四十八章 密探第三百三十二章 玉石俱焚第二百三十七章 战康熙(七)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国之道第一百八十二章 怒火攻心第六十一章 去辫第四百九十章 大决战之八里桥之战(十)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业第三百零八章 摊丁入亩第四百零七章 国无信则衰第七十章 震动天下第三百零八章 摊丁入亩第一百二十八章 还能怎么打?第二百五十七章 夺嫡之争第三十六章 拿破仑炮第五百二十九章 利于千秋第九十六章 高价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决战之八里桥之战(六)第一百一十九章 设伏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聚宝盆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战桐城(上)第四百零五章 土司内乱第三十九章 桃花山匪徒第五百一十六章 不需要谈判第四百四十二章 开始收网第四章 失亲孩童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