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风雨欲来

作为第八代征夷大将军的德川吉宗,绝非无能庸碌之辈,相反他比之前的几代家督都要更为出色,这种出色不光是反映在对内的改革措施之上,更关键的是,他对于东亚局势的把握,也十分精到。

与宁楚的合作,正是因为德川吉宗看到了宁楚的潜力以及上升的势头,如果能够借助这种势头,可以让德川家在日本的统治更加稳固,也能借此机会来教训一下身旁的外样大名,从而让他们以后对幕府更加尊重。

问题就在于,德川吉宗尽管已经十分高估了宁楚的实力,可是依然没有看清宁楚真正的面貌,然而这样的错误他只会犯一次——对于宁楚,他必将会拿出不一样的态度来对待。

老中水野忠之现在看的很清楚,他也很明白德川吉宗的想法,“如今刚刚签订了条约,若是毁约,损失最大的是我们幕府.......”

“毁约是不可能的......毕竟钱都还没有到,但是本将军以为,若是将来宁楚完成统一之后,东亚格局怕是会彻底一去不复返,咱们又得重新回到天可汗的时代......到时候我们再去派遣唐使吗?”

德川吉宗脸上带着几分冷意,很显然宁楚插手萨摩藩事物,绝不仅仅只是一个结束,将来的藩幕若是能够继续维持下去,那自然还好,可宁楚要是希望改变藩幕体制呢?到时候的德川家如何自处?

尽管从目前来看这个可能性很小,但是也不得不防止出现这一幕的出现。

水野忠之轻轻叹口气,“可是眼下咱们只能依靠全日本的力量,那个北方王朝,基本只剩下苟延残喘的力气了.......”

德川吉宗神情有些灰暗,像这样的庞然大物之间的斗争,绝非一个小小的幕府能插手的,只能低声叹气,“如此,咱们还是先要稳固日本内部,特别是这一次萨摩藩的时间,不能成为公家发难的借口。”

所谓公家,即专门服务于天皇与朝廷的、住在京畿的五位以上官僚,他们与幕府相对的“武家”不同,通常都是流传至今的古代高祖,像摄家、清华家、大臣家、羽林家、名家、半家等等,通过禁中并公家诸法度,来确认公武关系。

若是放在平时,公家自然半点声音都不会发出来,可是随着目前局势的变化,公家也开始不满现状的利益分配方式,在前面对大楚出使一事上,同样派遣了相关的使臣,尽管这项举动一无所获,可是也让世人知道了天皇内心的不甘。

如今由于在事实上,德川家在萨摩藩这件事上确确实实起到了不好的影响,至少有跟宁楚沆瀣一气的嫌疑,因此公家肯定不会放弃这个攻击幕府的机会,至少会去削弱幕府对其他大明的影响力。

“将军,臣已经派遣了使节前往其他大名那里,将会针对此事给出一个解释,至于天皇陛下那边,或许还要将军亲自出面......”

水野忠之也有些头疼,一旦事情跟天皇那边牵扯到了,就很容易被有心人利用,虽然眼下的天皇也只不过是个傀儡罢了,可是任何一个傀儡,都有过想要自己做主的想法。

德川吉宗缓缓点了点头,“有本将军在,天皇那边不会有什么问题。”

四月中旬,德川吉宗携妻子真宫理子女王一同拜见了中御门天皇庆仁,并且带上了学者山田正朝来为天皇讲经,而庆仁天皇亦是一副颇有兴致的模样,并且下诏令以德川吉宗的长子德川家重为权大纳言,叙从二位。

权大纳言属于太政官次等官,主要是为三公提供协助及参议政事,也是作为天皇的近侍,把政务上奏予天皇,同时把天皇敕令向下宣诏,此外大纳言兼为上卿,还负责大节礼仪,属于朝廷的重要职位,而此时的德川家重仅仅十三岁,很明显只是一个用来安抚德川吉宗的虚职。

德川吉宗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他一方面对天皇陛下表示谢意的同时,另一方面却在话语里试探天皇对萨摩藩一事的态度,而庆仁天皇好歹也在位了十几年,对于一些东西自然是很清楚的,他并没有直接表示对此事的态度,反倒是从侧面表示,这是藩政,不是天皇应该过问的事情。

没错,尽管庆仁天皇说得如此憋屈,可是外交上的事情的的确确是幕府的藩政,天皇是根本没有权力干涉的,就连这一次跟宁楚之间的国书,都是由将军签署,而朝廷与大名不得过问,甚至有关外交的情报与消息,也由幕府垄断,秘而不宣。

德川吉宗听到了这里,终于放下了心来,这件事无论天皇怎么表态,都有可能触发他内心的不满,而庆仁天皇现在的表态便是直接拿制度来委婉地告诉德川吉宗,外交上的一切事情天皇都不会过问,朝廷更不会过问。

见到庆仁天皇如此识趣,德川吉宗的一些后招也就用不到了,他在心里默默沉吟了一番,“看来不用那么着急废黜庆仁了........”

...........

京师,天色略微有些阴沉,一副风雨欲来的景象,却是搅得人人心里有些不得安稳,再加上这段时间不断有人前往了盛京,以致于偌大的京师,竟然有几分空城的迹象,显得莫名有些萧条。

从开春一来,直隶一带的许多百姓们,便在官府的有目的组织下,朝着盛京的方向而去,他们当中有些人是自愿的,而有些人则是被强迫着迁到盛京去,因为所有人都知道,等到北伐战起,京师怕是很难保住,到时候盛京便是他们唯一可去之处。

京师悲观的情绪自然不是空穴来风,南边磨刀霍霍的姿态早就已经传了过来,一旦等到复汉军突破了山东和河南以北的防线,那么直隶便近在眼前了。

紫禁城养心殿内,此时也陷入了一种极为莫名的气氛当中,雍正皇帝如今的状态已经变得越来越差,他虽然没有再吐血,可是脸色却苍白如纸,这让很多大臣都表示担忧,大敌在外不说,连皇帝都是一副病恹恹的模样,怎么看都像是一副要亡国的架势。

“纳尔苏,十万新军的训练究竟到了什么程度了?现在到底能不能战?!”雍正皇帝望着下面跪着的纳尔苏,脸上泛起了一丝怒意。

纳尔苏也是一副为难之色,尽管他已经非常用心忙于军务,可是有些东西并不是他想忙出来就能忙出来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练新军哪有那么容易?

“回皇上的话,十万新军人员具足,都是满蒙汉八旗选拔良才填充,训练更是极为刻苦,战阵之法如今熟稔无比,可唯独火枪火炮不足,目前还欠缺足足三成,难以实现最大战力。”

“火枪火炮不足?火器厂是干什么吃的?”

雍正瞪圆了眼珠子,望着正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火器厂主事戴京,大发雷霆。

火器厂主事戴京是原来大清的火器专家戴梓长子,戴梓曾经发明过“连珠火铳”以及“子母炮”,深为康熙所看重,只是后来戴梓为南怀仁所嫉恨,被污蔑戴梓暗通东洋(即日本),使得戴梓被流放至盛京三十余年。

等到了雍正继位之后,深知火器厉害,便派人去盛京将戴梓带回,只是此时的戴梓老迈不已,在旅途中便已经逝世,而后其长子戴京被雍正看重,与几个西人一同筹备火器厂,专门研发制造火枪火炮。

戴京不敢抬头,低声道:“回皇上的话,火器厂出产慢不是因为臣等懈怠,而是铁料以及燃料不足之故......才不能生产充分的火枪火炮。”

雍正脸色略微阴沉了几分,“铁料及燃料何以不足?朕拨下去的银子应该是足够的才对......纵使制造过程中偶有失败,可是也足以制出要求之数。”

听到雍正所言,纳尔苏以及戴京等人却是低头不语,一副不愿争辩的模样。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事根本就没法说,一说出来那就又牵扯到了惊天的干系当中,这铁料以及燃料等物,都是由内务府负责采购,但是内务府里面是个什么德行?进去的一千万两,能有七百万两用在实处,那都是菩萨保佑。

因此尽管雍正已经派遣了要员专门负责此事,可是依然挡不住内务府底下那帮子奴才的贪婪,其中超过四成的铁料、燃料等等,都化作了银子,流到了那些奴才自个的腰包里,至于底下的人,却根本不敢跟雍正汇报此事,怕得罪内务府那帮子关系通天的奴才。

“允禄,你负责掌管内务府之事,你来跟朕说说这里面的原因!”

雍正见无人愿意回答,当下便直接开始点名了,其中首当其冲的自然是职掌内务府的庄亲王允禄。

允禄脸上带着几分沉重,跪在了地上,“回皇上的话,奴才无能,虽然掌管着内务府,可是这里面的一应大事小事,那些下面的奴才们都是自行其事,并没有同奴才知会,这里面以前埋下的坑,奴才到现在都没摸清楚呢。”

好家伙,允禄一下子推了干干净净,甚至还把嫌疑引到了正在闭门读书的廉亲王允禩身上,因为之前掌管内务府的亲王正是允禩,允禄在隐隐暗指对方依然在内务府内,存在着很大的影响力。

这一下子却是彻底戳到了雍正的肺管子,他自认为继位以来,对允禩已经是颇为客气了,上一次老十四那件事里未必没有他老八的影子,甚至连弘时一事也透着老八的古怪,现如今却是更加不得了,对方都将手伸到了内务府!

内务府是什么地方?那是专门负责管理皇家生活的机构,甚至连雍正皇帝吃的丹药,那都是内务府去采办的,可是现在有人告诉他老八依然在内务府有影响力,这对于雍正的冲击力自然不是一般大。

“着刑部、大理寺以及都察院三法司调查此事,将内务府主管李延禧并相关所有人下狱,一定要给朕查个明明白白,无论涉及到谁,都照查不误!”

雍正咬牙切齿,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老八得意的笑容,却是一连串的命令下去,将朝野砸了个轩然大波出来。

当雍正说完这番话之后,徐元梦、张廷玉等大臣的神情已经变得一片肃穆,他们当然明白眼下的情况已经不仅仅只是火器厂铁料及燃料之事,而是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对八爷党的肃清,而这一次与前番都不同,它将直指核心——廉亲王允禩,甚至还有老九、老十这些人。

没有人低估雍正此时内心的愤怒,也没有人敢于在这个时候求情,因为从直接下狱内务府主管李延禧一事就能说明这件案子的严重性,李延禧是什么人?他不光是内务府主管,也是太医院院正,甚至连雍正吃的丹药,都是海望亲自过手的。

可以说,这个世界上真正掌控雍正生死的人,并不是南边的皇帝宁渝,而是这个不甚起眼的内务府总管。

从李延禧下狱这件事,就能够说明雍正对于身边人的忌惮心理有多么强,或者说他已经在怀疑自己身边的一切人了。

张廷玉此时站了出来,顶着雍正几乎要吃人的眼光,轻声道:“陛下,李延禧事涉大内机密,实在不是外臣所能听的,此案或许当由大内亲自审查,方能避免外界风雨。”

听到张廷玉这番话,雍正的脑子才稍微清醒了一点,他很快就明白自己犯下了多么大的一个错误,这种事情一旦给三法司来查,那皇帝磕丹药的事情也就彻底大白于天下,这样一来,天下百姓群臣又该怎么看待这个皇帝?

“衡臣所言极是,此事确实不该由三法司会审,着大内亲自审查,此事由庄亲王允禄来负责,一定要给朕查个水落石出!”

庄亲王允禄当下便应声答是,然而心里却是一点都不轻松,很明显这次皇帝怕是奔着要老八的命了,他夹在中间还真有些不太好处理,只是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倒也不是他所能推诿拒绝的。

等到此事了结,雍正心里却是泛起了无尽的疲倦,他挥了挥手,意思便是宣布退朝,可是京城内外因为这件贪腐大案,再次陷入了风波之中。

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旧迎新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来当皇帝第二百五十四章 岳钟琪的野望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战落幕第一百七十一章 九江血(四)第一百一十三章 庙算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绅的本质第一百七十八章 劝降可行?第四十六章 内部审查第四百九十六章 辽东屯田策第三百七十九章 良机已至第五十四章 拒绝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三百二十四章 宗室之议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战落幕第二百四十九章 上天恩德?第三百九十九章 打扫干净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师变故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飞跃第二百二十章 奔袭北硖关(三)第二百五十八章 丧事喜办第三百五十九章 攻惠州第五十五章 梦绕神州路第二十三章 炮响第一百一十六章 刺刀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纲吉第二百一十六章 决战练潭镇(九)第一百六十三章 湖广决战?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一百六十三章 湖广决战?第一百零一章 康熙还有六十年?第五百八十二章 猎熊计划第四十五章 湖广商会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杀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五百二十二章 出使漠北第二百九十一章 布局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个都跑不了第一百六十五章 朔本清源第四百四十二章 开始收网第三百七十五章 请君上路第二百一十七章 决战练潭镇(十)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斗第四百五十二章 运筹帷幄第五百零九章 新街之战第四百一十二章 给资本套上笼子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军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后名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断东南战未休第三百三十三章 诛清逆,平人心第一百二十二章 博弈第四十一章 铁与血第九十二章 雨战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货币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五百四十九章 册封藏王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业革命的前夜第二章 奴才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尧的决心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强攻第四百五十一章 联合大义军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没有退路了第三百一十五章 议定国号第一百零八章 巡视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或降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丸计划第三百二十四章 宗室之议第五十九章 壮志雄心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奋斗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三百三十九章 多走走,多看看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五百六十三章 惨烈搏杀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六十章 父子第五百四十四章 竞争上岗第六十五章 排对排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业1.0计划第三百八十三章 十年海军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二百三十七章 战康熙(七)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换铁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四百三十八章 为万世开太平第四百零四章 顶不住就是死第两百八十一章 江宁谍影第二百一十章 决战练潭镇(三)第二百八十二章 年少万兜鍪第四百零五章 土司内乱第一百三十九章 噩梦第五百八十四章 远东破局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决战之最后通牒第八章 何为教书?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一百九十八章 长枫岭第九章 云梦矿盐第一百零八章 巡视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难道错了?
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旧迎新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来当皇帝第二百五十四章 岳钟琪的野望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战落幕第一百七十一章 九江血(四)第一百一十三章 庙算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绅的本质第一百七十八章 劝降可行?第四十六章 内部审查第四百九十六章 辽东屯田策第三百七十九章 良机已至第五十四章 拒绝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三百二十四章 宗室之议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战落幕第二百四十九章 上天恩德?第三百九十九章 打扫干净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师变故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飞跃第二百二十章 奔袭北硖关(三)第二百五十八章 丧事喜办第三百五十九章 攻惠州第五十五章 梦绕神州路第二十三章 炮响第一百一十六章 刺刀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纲吉第二百一十六章 决战练潭镇(九)第一百六十三章 湖广决战?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一百六十三章 湖广决战?第一百零一章 康熙还有六十年?第五百八十二章 猎熊计划第四十五章 湖广商会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杀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五百二十二章 出使漠北第二百九十一章 布局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个都跑不了第一百六十五章 朔本清源第四百四十二章 开始收网第三百七十五章 请君上路第二百一十七章 决战练潭镇(十)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斗第四百五十二章 运筹帷幄第五百零九章 新街之战第四百一十二章 给资本套上笼子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军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后名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断东南战未休第三百三十三章 诛清逆,平人心第一百二十二章 博弈第四十一章 铁与血第九十二章 雨战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货币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五百四十九章 册封藏王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业革命的前夜第二章 奴才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尧的决心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强攻第四百五十一章 联合大义军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没有退路了第三百一十五章 议定国号第一百零八章 巡视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或降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丸计划第三百二十四章 宗室之议第五十九章 壮志雄心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奋斗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三百三十九章 多走走,多看看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五百六十三章 惨烈搏杀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六十章 父子第五百四十四章 竞争上岗第六十五章 排对排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业1.0计划第三百八十三章 十年海军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二百三十七章 战康熙(七)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换铁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四百三十八章 为万世开太平第四百零四章 顶不住就是死第两百八十一章 江宁谍影第二百一十章 决战练潭镇(三)第二百八十二章 年少万兜鍪第四百零五章 土司内乱第一百三十九章 噩梦第五百八十四章 远东破局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决战之最后通牒第八章 何为教书?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一百九十八章 长枫岭第九章 云梦矿盐第一百零八章 巡视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难道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