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永远的龙马精神坤

附原文如下:

坤(卦二)

?(坤下坤上)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

东北丧朋。安贞吉。

初六:履霜,坚冰至。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括囊,无咎无誉。

六五,黄裳,元吉。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用六,利永贞。

如果用马铃薯做比喻:乾为枝为叶,坤为根为茎,枝叶乾健而向上,根茎坤厚而向下!乾健向上而追求,坤厚向下而贮藏!乾以生,坤以养,乾为精神在外,坤表物质在内!故君子外乾而内坤。

乾博而大,博大则欣欣向荣,变化多端;坤细而精,精细则水滴石穿,孜孜以求。

坤,地在地上,地在地下。地厚,君子蓄滴水穿石之势。坤的表象物是母马,说白了就是实力。古人以马匹的多少作为财富和势力的象征。马匹愈多,为国者愈强为家者愈富。所以及时地将蚕丝转化为马匹,特别是买进母马,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蚕丝是乾动力所获得的物质,母马是坤能量所必须的元素。由乾动力到坤能量的转化是一个国家由表面的强大向内在的强势的转变,是为帝为王者不可忽视、不可或缺的转变。想象一下,在古代一个大国却没有充足的马匹还能称得上是一个大国么?当然,在转化的过程中,有些问题还是要注意的!比如,好色的,想拿蚕丝去换美女;好玩的想拿蚕丝去换古玩;好吃的想换山珍;好喝的想换佳酿!唉,反正都得迷茫上一阵子。唯有真正信念坚定的人才会毫不动摇、毫不迟疑地将蚕丝全部换成母马。实力是硬道理。

在这里我们隐隐约约能看出一点古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桑田到蚕丝,蚕丝到马匹,马匹多了形成实力,实力又会带来更多的桑田。经济上的事让经济学家去研究吧,我们接着说我们的坤能量。在这里,关于“西南”、“东北”之说早就已经是见仁见智了,所以我们不妨提出自己的合理的解释。

“西南得朋,东北丧朋。”西南、东北指的是太阳的方位。朋,指的是民众。太阳在西南,自然是中午之后,是植桑养蚕的最佳时候。太阳在东北,凌晨之前。起个大早赶在凌晨之前去干什么呢?去狩猎?去会战?无疑的是发挥乾动力去做些费劲的事。这句话总的来说就是,在乾所体现的动力与坤所体现的实力之间要有一个好的平衡!实力不足,不妨多做些植桑养蚕的事,实力不足而强行出兵,无疑会吃亏,会失去民众。谋大事者,当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权衡利弊,找到动力与实力之间最佳的平衡点。总之,做事要循序渐进,一口气吃不了个胖子!当然,这也只是一家之言,自圆其说而已。

在实力不足时,要安享于这种不足,慢慢地增加实力,才是最应该做的!

初六:一叶落而知天下之秋,一水滴而察穿石之势。坤所体现的实力,正是水在一滴一滴间形成的!

六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坤地厚,惟其足够深厚,才能足够贮藏!那么你的心胸呢?你的王国的心胸呢?

六三:或者你已经足够深厚,足够的拥有实力,此时不妨小试一下身手,就算不成功,也不妨碍你回过头来继续练你的内功。

:实力不是用来显摆的,国之利器不可轻示与人!实力绝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当然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六五:在实力上你是首位,在地位上你也达到了首位,大吉大利。

上六:拥有超一流的实力,但从来不动粗,自然而然地就赢得了众人的尊重,赢得了自己应得的地位,如六五所说,才是大吉大利的。但本爻所示,拥有超一流的实力,却动武动粗,靠动武来谋取首位,靠动粗来保住首位,大不祥!这是易作者实力派所极力反对和避免的!

用六:易作者是实力派,实力是硬的,没有实力是不行的!实力永远永远是好的!

易道乾坤,讲的就是万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相互制约的秘密:将能量转化为力量,或者将力量贮藏成能量。芸芸众生,无物不化。植物依靠自己的绿转化阳光、空气和水的能量,动物依靠自己的尖牙利齿转化植物或其他弱者的能量。乾者拥有最敏感的嗅觉,用最能动的方式寻找和获取能量。坤者拥有最精细的头脑,用最稳健的方式贮存和积蓄能量。只拥有乾的动力而不拥有坤的贮藏,或只拥有坤的贮藏而不愿做乾动性的努力,都是不可能也成不了大事的!

乾和坤是一对情侣、一对爱人,彼此不可分割,并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几千年过去了,乾和坤所体现的那种最为原始的意图今天已经失去了他们的时代意义,但乾元动力所体现的那种永无休止的追求精神依然值得借鉴。在乾和坤、动力与实力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如何能动地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平衡,依然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难题。所以易道乾坤的根本思想“易”并没有失去其时代意义,甚至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它会获得新生。不信,咱走着瞧!

第14章 当生之维艰时需42 日食明夷4 老子的德是什么52 何以聚才萃1 算卦的秘密周易预测学三大基石11 论冬日在四季中的重要性6 老子的道是不是原创37 我拿什么来打动你咸48 宁做雪中送炭事无为锦上添第18章 手段与目的揭示帝王31 做你自己的上帝颐44 俗大过55 论革命及革命的力量革58 治国九策其一艮6 老子的道是不是原创13 本性论33 安全感豫57 不战而胜天子以声威慑于人40 钱多的忧虑美滋滋的烦恼24 讼论35 财路说蛊临31 强国论2 第一原则第3章 善恶之源谦29 无平不陂无往不复4 老子的德是什么46 实与势方与圆的转化离58 治国九策其一艮第5章 永远的龙马精神坤65 有眼光睽40 论生命内核的产生复29 签约者说同人55 论革命及革命的力量革49 损益之道益在所益益42 登高望远大畜27 亲和论比42 登高望远大畜51 财富论五财富与需求的绝对74 解困的唯一方法革29 签约者说同人37 噬嗑指数75 天下鼎震38 内在与外在贲32 战争论75 天下鼎震66 失衡与平衡蹇52 何以聚才萃67 易的无为与老子的无为2728 君子之门也必贲压57 文明论东西方文明之比较65 治国九策其八涣61 治国九策其四丰32 战争论35 统一论两千年一月二十九63 论不确定因素明夷65 治国九策其八涣65 有眼光睽31 强国论5 为什么说老子的治是半璧68 国之大策损益之道损益33 天降大任坎第1章 生之大原则易49 损益之道益在所益益57 文明论东西方文明之比较66 治国九策其九节60 治国九策其三归妹第10章 罗马正在建造大有31 强国论24 讼论48 宁做雪中送炭事无为锦上添第6章 乾元动力与永远动力既23 论等需67 后记易是一部史诗55 论治与政56 天子要做的第一件事鼎66 失衡与平衡蹇50 建国大业在此一举3 第二原则43 由实力到势力颐第4章 王者之道方圆天下乾34 龙泽说随62 晋德为国晋47 财富论一真正的财富28 三个目标说比否大畜及20 印度论第2章 独霸天下的秘密井28 三个目标说比否大畜及76 治国九策代后记4 老子的德是什么56 论腐之败之42 日食明夷65 有眼光睽40 论生命内核的产生复67 后记易是一部史诗14 生命论1 算卦的秘密周易预测学三大基石41 心性自然说无妄50 建国大业在此一举42 登高望远大畜
第14章 当生之维艰时需42 日食明夷4 老子的德是什么52 何以聚才萃1 算卦的秘密周易预测学三大基石11 论冬日在四季中的重要性6 老子的道是不是原创37 我拿什么来打动你咸48 宁做雪中送炭事无为锦上添第18章 手段与目的揭示帝王31 做你自己的上帝颐44 俗大过55 论革命及革命的力量革58 治国九策其一艮6 老子的道是不是原创13 本性论33 安全感豫57 不战而胜天子以声威慑于人40 钱多的忧虑美滋滋的烦恼24 讼论35 财路说蛊临31 强国论2 第一原则第3章 善恶之源谦29 无平不陂无往不复4 老子的德是什么46 实与势方与圆的转化离58 治国九策其一艮第5章 永远的龙马精神坤65 有眼光睽40 论生命内核的产生复29 签约者说同人55 论革命及革命的力量革49 损益之道益在所益益42 登高望远大畜27 亲和论比42 登高望远大畜51 财富论五财富与需求的绝对74 解困的唯一方法革29 签约者说同人37 噬嗑指数75 天下鼎震38 内在与外在贲32 战争论75 天下鼎震66 失衡与平衡蹇52 何以聚才萃67 易的无为与老子的无为2728 君子之门也必贲压57 文明论东西方文明之比较65 治国九策其八涣61 治国九策其四丰32 战争论35 统一论两千年一月二十九63 论不确定因素明夷65 治国九策其八涣65 有眼光睽31 强国论5 为什么说老子的治是半璧68 国之大策损益之道损益33 天降大任坎第1章 生之大原则易49 损益之道益在所益益57 文明论东西方文明之比较66 治国九策其九节60 治国九策其三归妹第10章 罗马正在建造大有31 强国论24 讼论48 宁做雪中送炭事无为锦上添第6章 乾元动力与永远动力既23 论等需67 后记易是一部史诗55 论治与政56 天子要做的第一件事鼎66 失衡与平衡蹇50 建国大业在此一举3 第二原则43 由实力到势力颐第4章 王者之道方圆天下乾34 龙泽说随62 晋德为国晋47 财富论一真正的财富28 三个目标说比否大畜及20 印度论第2章 独霸天下的秘密井28 三个目标说比否大畜及76 治国九策代后记4 老子的德是什么56 论腐之败之42 日食明夷65 有眼光睽40 论生命内核的产生复67 后记易是一部史诗14 生命论1 算卦的秘密周易预测学三大基石41 心性自然说无妄50 建国大业在此一举42 登高望远大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