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二)

p:雪峰书上传,希望大家去捧场。收藏多多,票票多多,雪峰这里说谢谢了。bp;**

曹操探子侦知荆州军内部不和,曹操不由得叹息道:“可惜了一个将材,居然落到了刘表得手里。可惜啊,虽然有才,但无善用之人啊。”

参军满宠闻言摇头道:“丞相此言差矣,想那魏延性格刚烈,虽然颇有才华,但为人桀骜不逊,不是甘心久居人下之人,虽有小才,不足以掩其过,如此将领,不要也罢。”

曹操摇头道:“伯宁此言差矣,岂不闻人无完人?我用人,但凡有一技之长的,我都忽略他们的短处,根据他们的长处而委任官职。

战国时期兵家名人吴起,为人凶残骄横,而且十分好色,魏国用他,他打败了强大的敌人齐国,但魏王因为他不是魏国人而不能重用他。吴起到了楚国,楚王重用他,楚国因此国富兵强,成为天下第一强国,即使是强秦也不敢冒犯。

何况我本身也不是十全十美,起码,我有好色的毛病。我为什么要忽略自己的毛病,而看属下的毛病呢?”

满宠拜服道:“丞相英明。”随即又道:“如果丞相真想要魏延效力,臣有一计,或可一试。”

曹操大喜道:“计从何来?你试着说说看。”

满宠微笑道:“魏延本为袁绍手下大将,当年袁绍手下将佐皆亡,只有他和李严逃脱,二人投奔刘表后,刘表待二人甚厚,但刘表不过是徒有虚名,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弃,虽然知道二人勇武,却不让二人统兵。我窃以为二人心必然难平。

此次魏延大胜,险些夺下城门,却不能获赏,反而遭到斥责。他一定愤恨难消。丞相派遣一能言善辩之人,好言结纳,以为日后打算。想那蔡瑁乃是心胸狭窄之辈,必然容不得魏延,魏延无路可去,必然投奔主公。主公即不伤和刘表的和气,不影响联军的和谐,又得大将,一举两得。”

曹操大喜,立刻派人前去。

孙策闻知魏延之勇,心起了招揽之心。但虞翻劝道:“魏延虽然颇又勇力,但终究不过是一介武夫罢了,充其量也只不过是樊哙之流,高又不成,低又不就,如此人才,我江东之地,车载斗量,没必要过于重视,没必要因为他得缘故影响联军的关系。”

孙策深以为然。遂不再想招揽之计。

刘备打的主意和曹操一样,都是百般结好魏延。

魏延见曹、刘二人颇为重视自己,渐渐萌生了离开荆州的心思,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却说杨大将统筹全局,寿春城守得当真是水泼不进。两方相持日久,曹操军粮渐渐不济。

管粮官任峻部下仓官王垕跟随曹操有年,见粮草不济,心忧虑,入帐禀报曹操道:“兵多粮少,粮秣日渐缺乏,不过旬日,必然无粮,如何处置,还请丞相明示。”

曹操微一沉吟道:“既然这样,可以用小斛计算,发给士兵,权且应付一时。待我派人催促粮草,自然无事。”

王垕思片刻道:“丞相三思,如果用小斛发放,士兵必然心生怨恨,现战事危机,如果如此,恐怕于战事不利。”

曹操微笑道:“这个你不用忧虑,我自有妙策,平息众将士得愤怒。”

王垕依命,以小斛分散。

曹操也忧虑士卒怨怼,暗派人到各寨打探消息,曹军士卒无不嗟怨,皆言曹操欺瞒众人。

曹操心忧虑,犹豫良久,密召王垕入见。

王垕入见,脸色惨白,似有决绝之色。

曹操心惊疑不定,手按剑柄道:“你脸色怎么如此难看?”

王垕对曹操的举动视而不见,微微苦笑道:“众军怨怼,丞相可有解救之法?”

曹操见王垕如此,心疑惑,微微点头道:“我自然有计,不过需要向你借一件东西,以压众心,希望你不要吝啬。”

王垕声音宛如一滩死水,没有一丝感情波动,静静的道:“丞相所借之物,无非是用我的头颅示众罢了。”

曹操大惊,脱口道:“你怎么知道?”

王垕淡淡的道:“丞相命我用小斛分粮,遭到士卒的怨恨,为了平息众将士的怒火,必然要把罪责推到我身上。为了给大家一个交代,除了我的人头,又能有什么东西适合呢?如果不这样的话,众军必然生变。我虽然没有过错,但性命和丞相的威仪相比,还是微不足道。古人云:‘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丞相如果想要我头,只管拿去便是。我所忧虑的只是家人,还望丞相好好照顾。”

曹操心疑虑,没有想到王垕如此精明,沉吟良久道:“你跟随我多年,我也不想这么做,但如你所言:不杀你,大军一定会发生变故。你放心,你的妻、子我会抚养的,你不必担忧。”

王垕不再多言,转身出帐坦然受刑。

曹操吩咐将王垕头颅悬挂高竿,出榜晓示:“王垕故行小斛,盗窃官粮,谨按军法。”军心始平。曹操又暗派人收取王垕尸首,厚葬不提。

次日,曹操传令各营将领:“三日内如果攻不下寿春,全部斩首!”

为了鼓舞军队士气,曹操亲自到城下督促众军搬土运石,填壕塞堑。城上矢石如雨,有两员裨将畏避而回,曹操掣剑亲斩于城下,秦自下马接土填坑。曹军士气大振,大小将士无不向前。

杨大将见北门危急,亲自率领精锐将士万人支援。这一万人,装备的都是从吕布那里买回来的盔甲兵器,端的是厉害非常。曹军将士的兵器多被削断,曹军损失惨重。

杨大将遥望城下一人紫袍金盔,那里接土填坑。对雷薄道:“将军立功的时候来了,此人必是曹操。”

雷薄见了,立刻调集弓手百人,一起射箭。

曹操亲卫大惊,慌忙举盾遮挡,城下略显混乱,曹军气势稍沮。

杨大将立刻派陈兰率领三千人马出城,冲入曹操军。曹军大将多去保护曹操,军卒措手不及,被淮南兵马驱散,众军大乱。

陈兰率领人马往来冲突,驱赶败兵,也不缠斗,只是使曹军自相践踏。

曹操见手下军卒抱头鼠窜,不由得勃然大怒,亲斩数人,亲兵一起动手,斩了百余乱军,方才稳定住形势。待要追击陈兰,陈兰已经退进城去了。想要再次攻城,军队士气已泄,只好恨恨收兵。其他三路,魏延心生懈怠,任由蔡氏宗族胡乱指挥,空费军力,毫无战果。刘备心存应付,根本没有认真攻城,手下军卒城下只是远远呐喊,并不攻城。守将乐就也猜到刘备心思,并不出战,只是坚守。孙策大军多骁勇之士,多次攻上城头,但梁刚利用人海战术,一次又一次的压了回来,倒折了不少人马。

杨大将见联军势大,知道寿春不可久守,慌忙修书,派人潜出城去,一路去沛城,命韩暹、杨奉出兵,骚扰曹操后路。一路直奔雍州,去见吕布,请他出兵救援。

韩暹、杨奉接到书信,二人商议良久,起城人马,约有二万之众,杀奔淮南。

徐州牧陈登得知后,立刻派人飞马禀报曹操。

曹操粮少,寿春又久攻不下,幸得徐州运来粮草二十万担,勉励支持,但又恐日久不济,于是令亲兵杀俘,熏制成肉干,以资军用,得知韩暹、杨奉派兵骚扰自己的后路,当即派遣于禁、李典率领军马三万,前去迎敌。

于禁对李典道:“贼人势大,我军兵力并不占优,为今之计,不如左右埋伏,拦腰而出,让其首尾不能相顾,大事可成。”

李典深以为然,二人分兵埋伏。

却说韩暹、杨奉率领人马,奋力赶往寿春。忽然喊杀声四起,伏兵出,韩暹、杨奉大惊,慌忙率兵分头抵御曹军。

韩暹战于禁,杨奉战李典。

韩暹本不是于禁的对手,手下兵卒又自相践踏,心焦躁,被于禁一刀砍倒。那边李典一枪戳死杨奉。曹军大胜。

聚拢大军,李典对于禁道:“丞相现所忧虑的,不是敌人势力庞大,而是担心粮草不济。沛城颇有钱粮,你我二人何不趁势取之,得其钱粮,以资军用,为丞相分忧?”

于禁大喜道:“我正有此意,不想公与我不谋而合。我们当遣军速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沛城。”二人商议已定,督促众军,急行奔沛城而去。同时令一小校,率领三千人马,将俘虏和缴获的辎重押送到大营。

一行人行动甚急,待到沛城三十里处,于禁令众军少歇。忽然喊杀声大起,无数骑兵杀了过来。于、李二人大惊,慌忙披挂上马,但见所来之兵,打得是秦军旗号。

于禁大惊道:“是秦军?他们还是来了。”

李典也着了慌,急切的道:“则快走,徐州怕是不保,快回大营。”

二人慌忙撤军,不想前面一彪军挡住,为首一将,手持乌缨点钢枪,却是秦军大将丑,于、李二人素知其勇,不敢交战,落荒而走。丑也不追赶,只顾抢夺马匹,俘虏兵卒。

于禁、李典走不过三里,又一彪军杀出,为首一员小将,却是徐盛。手下数千兵卒,耀武扬威,截住去路。

曹军虽然兵多,但早就折了锐气,兵无战心。于禁咬牙出战,李典则领兵冲突而去。于禁和徐盛战了十数合,卖个破绽,让过徐盛,转身就走,追李典去了,徐盛兵少,也不追赶,只是围剿残兵。

于禁、李典当真是人不离马,马不离鞍,落荒而走,直奔曹军大营,见曹操去了。

网bp;点击察看图片链接:雪峰书《仙道厚黑录》,厚颜要票和收藏

第15章 讨伐第157章 扑朔迷离第28章 辩驳第54章 徐州之战(一)第37章 霹雳车和水军第106章 战?!不战?!第9章 冀州第68章 商纣王还是秦始皇?(下)第39章 幽州之战(二)第30章 儒生第158章 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熹平六年大汉鲜卑之战第82章 荆襄之乱第42章 幽州之战(五)第34章 徐州之战第6章 狼骑第138章 朋党第23章 却月第50章 雍、司攻略(五)第75章 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三)第4章 大势第30章 儒生第68章 商纣王还是秦始皇?(上)第148章 艰难的第一次较量第31章 太史慈和鲁肃(下)第64章 逃亡第48章 雍、司攻略(三)第123章 最后一战?!(六)第74章 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二)第90章 谁说曹操好欺负第82章 荆襄之乱第176章 唇枪舌剑,争一线生机第58章 徐州之战(五)第102章 大耳贼,我和你没完第176章 唇枪舌剑,争一线生机第107章 实力决定一切第25章 缓和第29章 商议第62章 劫持第13章 龙潜第1章 我,吕布?!第28章 辩驳第60章 后妃之争第27章 陨落第92章 家大业大也犯愁第8章 黄巾第76章 乱战第90章 谁说曹操好欺负第177章 回归,混乱的局面第156章 谁说必须做羔羊?第33章 马腾和曹操第31章 太史慈和鲁肃(上)第70章 人心逐利,我以利驱之第66章 军威第163章 有我无敌,大秦无敌第163章 有我无敌,大秦无敌第97章 怎么收拾他呢?第69章 汉中之战(下)第103章 我是刘表,死也不让你好过第145章 围城第107章 实力决定一切第48章 雍、司攻略(三)第13章 龙潜第137章 败退第26章 连环第127章 最后一战(十)第80章 一个朝代的终结第31章 太史慈和鲁肃(下)第46章 雍、司攻略(一)第152章 战云密布,烽火连天第138章 朋党第78章 无衣第28章 辩驳第37章 霹雳车和水军第175章 谈判第119章 最后一战!?(二)第104章 小样,谁怕谁啊,你咋儿不退?转贴东吴二乔第82章 荆襄之乱第84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62章 劫持第159章 是螳螂,还是黄雀第9章 冀州第149章 两大强国的目的第81章 何去何从第49章 雍、司攻略(四)第91章 喜悦还是忧虑第109章 悲歌(二)楔子回古第105章 想动我,和我老大说去第96章 币制改革第19章 相争第57章 徐州之战(四)第45章 春梦了无痕第168章 窘境第155章 屠杀?要俘虏有什么用?第106章 战?!不战?!第68章 商纣王还是秦始皇?(下)第75章 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三)
第15章 讨伐第157章 扑朔迷离第28章 辩驳第54章 徐州之战(一)第37章 霹雳车和水军第106章 战?!不战?!第9章 冀州第68章 商纣王还是秦始皇?(下)第39章 幽州之战(二)第30章 儒生第158章 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熹平六年大汉鲜卑之战第82章 荆襄之乱第42章 幽州之战(五)第34章 徐州之战第6章 狼骑第138章 朋党第23章 却月第50章 雍、司攻略(五)第75章 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三)第4章 大势第30章 儒生第68章 商纣王还是秦始皇?(上)第148章 艰难的第一次较量第31章 太史慈和鲁肃(下)第64章 逃亡第48章 雍、司攻略(三)第123章 最后一战?!(六)第74章 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二)第90章 谁说曹操好欺负第82章 荆襄之乱第176章 唇枪舌剑,争一线生机第58章 徐州之战(五)第102章 大耳贼,我和你没完第176章 唇枪舌剑,争一线生机第107章 实力决定一切第25章 缓和第29章 商议第62章 劫持第13章 龙潜第1章 我,吕布?!第28章 辩驳第60章 后妃之争第27章 陨落第92章 家大业大也犯愁第8章 黄巾第76章 乱战第90章 谁说曹操好欺负第177章 回归,混乱的局面第156章 谁说必须做羔羊?第33章 马腾和曹操第31章 太史慈和鲁肃(上)第70章 人心逐利,我以利驱之第66章 军威第163章 有我无敌,大秦无敌第163章 有我无敌,大秦无敌第97章 怎么收拾他呢?第69章 汉中之战(下)第103章 我是刘表,死也不让你好过第145章 围城第107章 实力决定一切第48章 雍、司攻略(三)第13章 龙潜第137章 败退第26章 连环第127章 最后一战(十)第80章 一个朝代的终结第31章 太史慈和鲁肃(下)第46章 雍、司攻略(一)第152章 战云密布,烽火连天第138章 朋党第78章 无衣第28章 辩驳第37章 霹雳车和水军第175章 谈判第119章 最后一战!?(二)第104章 小样,谁怕谁啊,你咋儿不退?转贴东吴二乔第82章 荆襄之乱第84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62章 劫持第159章 是螳螂,还是黄雀第9章 冀州第149章 两大强国的目的第81章 何去何从第49章 雍、司攻略(四)第91章 喜悦还是忧虑第109章 悲歌(二)楔子回古第105章 想动我,和我老大说去第96章 币制改革第19章 相争第57章 徐州之战(四)第45章 春梦了无痕第168章 窘境第155章 屠杀?要俘虏有什么用?第106章 战?!不战?!第68章 商纣王还是秦始皇?(下)第75章 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