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洋务与清流

表面上,那晋不排斥西洋的技术,甚至对西洋枪炮有着一种由衷的恐惧。但是,在他的心底里,却瞧不起西洋人,在他看来,那些红头发的西洋人还一群茹毛饮血的野蛮人,只知道拿着洋枪洋炮横冲直撞,根本不懂得仁义礼智信这些做人的根本,大清国的仁人志士有责任有义务去拯救这些洋鬼子们的灵魂。

所以,那晋每周都要为德国教习们讲授周礼和论语。天津武备学堂聘请了六名德国教习,那晋要求所有德国教习必须全部到堂,不得以任何理由缺席。

为了教育这帮红头发蓝眼睛的洋鬼子,那晋不可谓不用心,两个小时的讲学,那晋要准备七天。讲课的时候,那晋讲得口吐白沫,可那些洋鬼子却是大眼瞪小眼,一脸的懵懂。

冯国璋与那晋截然不同,他对于西洋的先进制度和理念十分推崇。冯国璋坚信,一个在体制上和文化上落后的民族,无论如何也不能产生出强大的技术。

有一次,冯国璋喝过了头,拍着周宪章的肩膀痛哭流涕:“兄弟!我天朝上国的国体如果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怎么会产生出全世界最窝囊的军队和落后的武器装备!朝廷上那些大臣们庸才误国啊,太后老佛爷误国啊!”

周宪章吓得一把捂住了冯国璋的嘴——胆敢议论老佛爷,冯国璋活的不耐烦了!

周宪章非常赞同冯国璋看法,大清国处处受洋人欺负,绝不应该简单地归结于枪炮不如人!

这大半年来,周宪章跟着那晋学了那么多国学,也渐渐了解了大清国的国情,他本来就是二十一世纪穿越而来的,看大清国就如同是旁观者清,而那晋之流大清官吏却是当局者迷。此时的大清国已是江河日下,就算不暴发中日之战,哪怕不暴发战争,大清国也经不起折腾了。

难能可贵是,冯国璋这位当局者,却看得很清楚,令周宪章对冯国璋大为敬佩。

所以,眼见中日之间风平浪静,暴发战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周宪章暗自庆幸自己的脑袋算是保住了,他担心起了大哥冯国璋的脑袋。

……

来年3月,光绪十二年,西历1894年。

天津城里春暖花开,一派祥和。

这天夜里,周宪章刚刚结束了国学课,走出那晋的书房,当空一轮明月,月光皎洁,洒下一片银白,照在春芽初露的树枝上,暖风拂面,景色怡人。

这段时间,在那晋的细心调教下,国学造诣突飞猛进,原本不知四书五经为何物的周宪章,现在居然可以写策论了,而且,落笔流畅,引经据典,颇有一番气势。

那晋为了把周宪章搞到国子监,也下了一番功夫。他把周宪章写的文章拿到京城里到处宣扬,居然得到了不少王公大臣的称赞。

其实,周宪章学习国学毕竟才大半年,他就是个神童,也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就写出如花似锦的文章,这里面有两个原因。

首先,那晋为了给自己挣面子,把周宪章写的文章略加修饰,那晋修饰的地方不多,也就是聊聊数笔,但以那晋的功力,每一笔都是点睛之笔,使得文章增色不少。

其次,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在那些饱读诗书的朝廷大员眼里,天津武备学堂的一个学员兵,能够把文章写通顺不错了,居然还能引经据典妙笔连连,简直就是个奇迹。

大清国的武将里面,还没有人能超过周宪章的文笔。就连大清朝廷公认的儒将,太原总兵聂士成,也达不到这个水平。

聂士成已经年近六十,在官场混了几十年,是官居总兵的朝廷大员。而周宪章却才二十多岁,还仅仅是一个小小学员。

就凭这一点,周宪章就有理由让朝廷大员们另眼相看。

今天晚上,那晋告诉周宪章,明天上午,北洋通商大臣兼直隶总督李鸿章,户部尚书翁同龢将要莅临天津武备学堂,亲自考校学员。

天津武备学堂是李鸿章一手创办的,和北洋水师一起,是李鸿章的两大得意的心肝宝贝。所以,李鸿章偶尔会亲自来到学堂,主持考试。这倒一点也不奇怪。

奇怪的是,户部尚书翁同龢也屁颠屁颠地跟着来,这就不寻常了。

在大清国,李鸿章和翁同龢是两位炙手可热的人物,可却是两个冤家对头。

李鸿章作为直隶总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不仅是京畿之地的最高长官,也是洋人唯一信任的大清官员,事实上,李鸿章这个北洋通商大臣,就相当于当今美国的国务卿,仅次于总统,而李鸿章比国务卿更利害,国务卿手里没有军队,李鸿章却掌握着大清国最为精锐也最为昂贵的北洋水师。此时的北洋水师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四,船坚炮利,称雄东方。

户部尚书翁同龢貌似没有李鸿章那么耀眼,可也不是等闲之辈,他是当今光绪帝的老师,号称帝师!当年担任刑部侍郎的时候,曾经主持审理轰动一时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翁同龢秉公办案,使得该案平凡昭雪,上百大清官员因此落马,从此之后,翁同龢名满天下。

此时的翁同龢,在朝廷上一言九鼎,一大群词垣台谏、翰林团结在他的周围,形成一股不小的势力,号称清流,翁同龢就是清流领袖。清流派虽然没有实权,但言事的能力极强,可以左右朝廷舆论,李鸿章、左宗棠这些握有实权的封疆大吏最怕的就是翁同龢。

翁同龢和李鸿章是朝廷上炙手可热两大人物,但二人的政见严重不同,李鸿章是洋务派领袖,热衷于办洋务建工厂,翁同龢是请流派人物,推崇的是德行修身。两派人物互相看不起,虽然还不至于水火不容,但也是泾渭分明。

然而,明天上午,洋务派与请流派两大领袖却要一起光临天津武备学堂,令人匪夷所思。

两位地位显赫却又不同道的朝廷大员莅临天津武备学堂,名义上是视察,可谁都知道,他们一定另有目的,只是,学堂上上下下谁也不知道,他们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第37章 假想敌第147章 白鹿寨第17章 官官相护第153章 蹂躏的狂想者第230章 所谓文明第196章 耻辱第23章 靠山走了第154章 将帅不和第228章 又见哭泣的新娘第159章 定情第205章 倒逼第168章 变态的偷窃第86章 自立军第31章 士兵的尊严第211章 衙内行径第141章 懿旨第131章 病猫第195章 打脸第96章 西京丸第44章 内斗第3章 生不逢时第9章 吃粮当兵第78章 你应该当总兵!第137章 缺枪第71章 火中的金达莱第45章 末路英雄第211章 衙内行径第235章 日岛炮台第188章 只有战斗!第220章 老兄弟第252章 终结者第223章 纵虎容易缚虎难第183章 总理大臣第68章 盘道第126章 吞并第136章 战争重负第123章 孤独的黄虎第98章 向春川进发第259章 败将第117章 黑色绝唱第106章 先发制人第83章 上海寓公第217章 哭拳第136章 战争重负第175章 三琦君第254章 眼泪第37章 再次议和第212章 拯救弱女梅里溪第146章 阵眼第127章 完胜第232章 非法占领?第55章 砍头祭灵第150章 绝地求生第130章 断指第138章 钢铁洪流第88章 他是奸细第259章 败将第260章 出走第260章 出走第262章 除夕(二)第221章 夜色中的仙子阿第115章 决斗第212章 拯救弱女梅里溪第148章 高丽参第164章 人头第53章 封魂谷第203章 延平郡王第78章 你应该当总兵!第123章 孤独的黄虎第243章 擒贼擒王第145章 两袖清风的毛贼第33章 政治问题第68章 盘道第117章 黑色绝唱第227章 生孩子的秘密(二)第204章 愚蠢的代价第82章 丰岛海战第159章 一报还一报第181章 老长官第201章 老婆该听老公的!第241章 朝俄危机第108章 祠堂里的总督衙门第14章 赌人头第3章 生不逢时第182章 屠城第105章 死无对证第200章 褫衣廷杖第165章 归服第96章 金姝的影子第60章 生与死第42章 沉默的战场第110章 聂小芸第23章 靠山走了第250章 天地之大唯一人第217章 哭拳第177章 血河第230章 一方霸主第235章 日岛炮台第217章 分道扬镳第157章 轿夫(二)
第37章 假想敌第147章 白鹿寨第17章 官官相护第153章 蹂躏的狂想者第230章 所谓文明第196章 耻辱第23章 靠山走了第154章 将帅不和第228章 又见哭泣的新娘第159章 定情第205章 倒逼第168章 变态的偷窃第86章 自立军第31章 士兵的尊严第211章 衙内行径第141章 懿旨第131章 病猫第195章 打脸第96章 西京丸第44章 内斗第3章 生不逢时第9章 吃粮当兵第78章 你应该当总兵!第137章 缺枪第71章 火中的金达莱第45章 末路英雄第211章 衙内行径第235章 日岛炮台第188章 只有战斗!第220章 老兄弟第252章 终结者第223章 纵虎容易缚虎难第183章 总理大臣第68章 盘道第126章 吞并第136章 战争重负第123章 孤独的黄虎第98章 向春川进发第259章 败将第117章 黑色绝唱第106章 先发制人第83章 上海寓公第217章 哭拳第136章 战争重负第175章 三琦君第254章 眼泪第37章 再次议和第212章 拯救弱女梅里溪第146章 阵眼第127章 完胜第232章 非法占领?第55章 砍头祭灵第150章 绝地求生第130章 断指第138章 钢铁洪流第88章 他是奸细第259章 败将第260章 出走第260章 出走第262章 除夕(二)第221章 夜色中的仙子阿第115章 决斗第212章 拯救弱女梅里溪第148章 高丽参第164章 人头第53章 封魂谷第203章 延平郡王第78章 你应该当总兵!第123章 孤独的黄虎第243章 擒贼擒王第145章 两袖清风的毛贼第33章 政治问题第68章 盘道第117章 黑色绝唱第227章 生孩子的秘密(二)第204章 愚蠢的代价第82章 丰岛海战第159章 一报还一报第181章 老长官第201章 老婆该听老公的!第241章 朝俄危机第108章 祠堂里的总督衙门第14章 赌人头第3章 生不逢时第182章 屠城第105章 死无对证第200章 褫衣廷杖第165章 归服第96章 金姝的影子第60章 生与死第42章 沉默的战场第110章 聂小芸第23章 靠山走了第250章 天地之大唯一人第217章 哭拳第177章 血河第230章 一方霸主第235章 日岛炮台第217章 分道扬镳第157章 轿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