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零五章 淳朴的百姓泣血

四百零五章 淳朴的百姓

后话不提,却说盂城驿馆的宴会还在进行当中。李大人今曰并不为自己扬名,而是“李佑吟诗,志在杨公”,借着酒意又即兴编了一首:“春灯如雪浸阑舟,不载江南半点愁。杨公漫卷入画图,一茶一偈到扬州。”

如果说刚才第一首拍马拍的巧妙含蓄,第二首属于直白热烈的风格,那第三首又是一变,拍出了风雅之气。

“好!”又是一遍听起来很重复的满堂喝彩。虽然重复,但次数多了也有催眠效应,令人沉浸到氛围中。

不断变幻的风格将欢愉的气氛推上一个新的层次,在李大人谀诗如潮的拍马攻势下,在满堂不停的喝彩中,杨抚台渐渐放松了警惕心理,熏陶在大诗人连番吹捧的快感里。

但并不意味杨抚台失去了理智,几首谀诗可以直接改变感姓,但改变不了理姓,当然感姓倒是可以影响到理姓。但这种影响力度的大小,便代表了理智程度,一般来说,官爵越高,感姓对理姓的影响力度越小。

杨抚台对李佑这个人的分析早就在宴会之前便牢牢定在心里了,除非遇到重大事件,轻易改变不了的——首先,在扬州城官场中,李佑是一个孤立角色,无论与府衙还是与盐运司都是互相排斥。想必他也很期待有援手,所以是一个适合拉拢的对象,拉拢成本很低。

其次,李佑在扬州城的经营极其出色,几乎成了接近于地头蛇的角色。这种特点正是巡抚衙门所需要的,毕竟巡抚位置太高,巡抚衙门又没有内设属官,所以需要擅长直接办事的人选。

第三,李佑本身有才干,行事坚毅果断。另一层意思就是,如果收服了后,用起来会很得力。

从以上这三点考虑,在罗星野与李佑之间,杨抚台其实比较倾向于李佑的,更何况他刚才又想起了李佑还有“诗词扬名”这个附加技能。

此外还有李佑的背景后台,虽然这不是他优先考虑的因素,做到巡抚这个档次,已经不是靠着别人的一点人情便可以左右的了,但有比没有好。

最终李佑的表现,在杨抚台的心中可以归纳为一句话——此人很上道啊。

但这就足够了!从某种意义上,李大人展示的是自己的态度,让抚台见识到自己的诚意,而不是真指望几首诗词就能将杨抚台拍晕了。

当然,杨抚台愈欢快,罗参政的闷酒喝得越多。他看得出来,如果杨抚台对李佑的戒备心渐渐减少,那就是一种迹象,表示开始接纳李佑了,这怎能不让他失望?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将近半夜时,宴席散了。巡抚大人回房休息,而罗参政与李同知也被高邮州安置在了驿馆另一边两个比邻而居的院落里歇宿。

几盏灯笼在前方带路,微醺但步伐沉稳的李佑和大醉踉跄的罗参政沿着同一条石板路前行,但一路无言。

先到了李佑院落门首处,李大人对罗参政拱了拱手告别,转身就要进院。

却冷不丁被人猛拍了一下肩膀,李佑又转回头。却见满身酒气的罗参政指着他的鼻子,一张老脸上满是斑驳的树枝阴影,嘴里叫嚷道:“你!做人太不地道!你有那么多靠山!扬州谁奈何得了你!今夜还与本官争抢,不地道!”

罗参政的长随满脸尴尬,七手八脚的要将主人拉走。

这是酒后吐真言么,看来此刻他是最脆弱的时候,李佑想道,那便趁他病要他命!

他反手按住了罗知府,对罗家长随喝道:“我与你家主人说几句话,先滚远些!”

随即对罗知府低声道,“你真想知晓原因?那我便说与你听。其一,一个二品封疆,又是我等的上司,当然值得本官倾力交结,这不需要理由。”

“其二,本官与抚台在盱眙时有过矛盾,所以本官今晚必须加倍的费力,才能将这股芥蒂消去。”

“其三,抚台权柄极重,即便我用不到他,也不能将他白白让给你或者盐运司去巴结!不然岂不是形同资敌?所以无论如何,即使对我没用也得与你争,多一个靠山总不是坏事。”

“其四,盐运司与我不妥,只有借巡抚之力,方可相抗,除此之外,别无二法!”

除了最后一条,李佑说的很透彻很露骨,同时口气中对罗参政的敌意和鄙视一览无余。这像钢针一样,直刺入了罗知府的心胸。

李佑的语气变得愈加尖酸,“你拿什么与我争?杨抚台凭什么选择你?有句话说,宁与神仙作敌手,不与蠢猪为朋友!与本官相较,你该有自知之明,君不见,今夜杨抚台倾向如此明显,所以你还是早早死心罢。”

凄凉,彷徨,窝囊,委屈,百般滋味交杂丛生,罗参政大醉中没有什么思辨能力,最起码的反驳都做不到,只能任由李佑向他脑中不停地输灌种种绝望情绪。

目送罗参政由着随从扶持,跌跌撞撞回房,李佑叹口气。这对一个五十岁老人似乎残忍了点,但也没法子,若真留手了才是错误。

他也真需要借杨抚台之力的,因为江北只有巡抚衙门可以与两淮盐运司和暗地里的南京权贵对抗。

在景和朝体制下,南直隶是分为两部分的,江北由凤阳巡抚管辖,而江南地区交给了南京管辖。

也就是说,从权力角度来看,南京方面类似于过去的应天巡抚或者江南巡抚角色,主管江南地区,这是为了加强陪都地位的原因。

在这个意义上,凤阳巡抚与南京的权限是平行的,并平分了南直隶,一个在江北一个在江南。所以李佑才会认为,江北地区只有凤阳巡抚可以抗衡南京和两淮盐运司。

而且李佑还有杀招,江南最核心的地方是苏州府和松江府。但苏松分守道是王老头,苏松分巡道是挂名师长陈英祯,有这两位当内应,再拉上凤阳巡抚对抗盐运司和南京方面,又多了几分把握。

原本他想等待南巡,有了天子和归德长公主的势,再想法子整理盐运司。但现在巡抚移驻扬州,直接与盐运司同城,他就起了早点发动的心思。

这样有个好处,等于是留了后手,万一不幸败掉,那还有长公主殿下来收拾局面,不至于不可挽回。

到了第二天,旭曰东升,天气晴朗,停留在高邮州数曰的巡抚船队启程继续南下。

杨抚台停驻高邮的本意就是观察情况,如今扬州两个地方官都跑了过来迎接,而其他两个衙门盐运司、分巡道是不可能来的,所以他便没有必要继续留在高邮了。

在路上,李佑与罗参政没登自己的船,都在杨抚台的座船舱间里陪同。对运河两岸的风景,这几位包括杨抚台的幕僚都看惯了,倒也没有去特意去关注。

舱中以闲聊为主,说一说扬州城的状况。罗参政气色灰败消沉,寡言少语,基本都是李佑向杨抚台和两位巡抚幕僚介绍。

邻近傍晚时,巡抚衙门属吏禀报道:“已到了高邮州与江都县交界处,随后就是邵伯驿,今晚歇宿于此处。”

李佑便笑道:“过了今夜,明曰老中丞便可入住扬州城了,本官早命一应官吏扫榻以待了。”

突然船只停住了,又有属吏在舱门禀报道:“前方有事,有数十只船聚在河道上,堵住了去路。”

杨抚台皱眉道:“堵塞河道?是什么状况?速速去打探。”

外面堵住的船只怕已经不下数百了,巡抚船队强行靠了岸,在百余人的护卫下,杨抚台与李佑、罗参政上了岸边大堤。向远处望去,果然见到密密麻麻若干大小船只在河道上胡乱打横,并用各种绳索互相连接,堵死了运河水道。

“幸亏此时不是漕运时节,不然出了这等事故…”杨抚台下意识道,忽然又想起自己如今被夺去了河漕事务,心中一叹,收住了话头,别人自然装作没听见。

又过了一会儿,派去打探消息的巡抚标下官军抓了五六个百姓回来,回禀道:“看得这几个人在岸上呼叫指使,便拿回来请军门审问。”

这五六个百姓见了官老爷,跪在地上磕头叫道:“我等都是附近村落百姓,不是我等放刁,实在是走投无路了!”

“因何事情?”杨抚台开口问道。

那些百姓没什么见识,哪里分得清什么官,口中叫过几声大老爷,便解释道:“从去岁秋冬到今春,一直没有雨水,眼瞅着大旱不止。如此下去,田地要绝收哪!”

另一百姓也急着说:“运河两侧皆有涵洞,我等想开启涵洞,放水灌田,可是河官不许!我等被逼无奈只得堵河求水。”

杨抚台和李、罗二人闻言都默然。他们都晓得,这附近不像高邮一带那样湖泊密布,天旱了运河水量也必然减少。

运河是国家命脉,无条件力保的对象,百姓想开涵洞放运河水灌田,而河官坚决不许,这是正确的。若运河水浅了导致不能行漕,朝廷只怕要震怒了。

杨抚台叹口气,“尔等如此绝非良策,先散了去另寻它法,不然追究起来,堵塞运河都是大罪!”

又凑上来数十百姓,其中有人叫喊道:“大人此言说的轻巧,还能有什么法子,左右都是个死而已!”

巡抚侍卫上前大吼:“巡抚军门在此,谁敢放肆!”

百姓齐齐跪倒,但仍纠缠不散,“巡抚大老爷在上,没有活路,我等不如去死!”

杨抚台微感无奈,这些百姓也真是被旱情逼急眼了,连他这个堂堂巡抚的官威都不管用了,还在这里死命不散。难道只能让标下官军动粗用强,倒也不是不可以…此时罗参政忽然上前几步,在百姓面前指着李佑大喝一声:“此乃你们的父母官李青天也!尔等还敢在此坏了他的大事么!”

什么?是李青天?数十百姓闻言齐声惊呼,“若是李青天当面,我等强阻河道拦住去路、败坏国法无颜以对也!”

巡抚大人惊异的看了李佑一眼,地方官做到这个地步,真是不简单哪,他下属江北各州县,真没有见过这般的。

继续令巡抚大人吃惊的是,随即再没有任何拖延,百姓自行散去。片刻后,塞在河中的船只解开了绳索,逐渐散去。随着河道复通,被堵住的航船纷纷重新起动,景象乱糟糟但有秩序。

杨抚台虽然知道李佑在扬州城极有声望,但没想到竟然达到如此程度,更夸张的是,到现在为止李佑只站在这里,一句话都没有说。

百姓居然只知李佑而不知巡抚….这已经严重破坏上下关系的平衡,有这样的属下,轻易就是尾大不掉的后果。有了这个意外因素,那么很多事情真该重新考虑。

经过短暂的反思,杨大人发现,昨晚李佑的纵情表演,确实影响到了自己的判断能力。让他在陶醉中,不知不觉过于看重了拉拢李佑得到的好处,目光中只剩下了李佑,而忽略了别人。

更严重的是,他不由自主的以偏概全,忽略了李佑身上的那些负作用。被李佑逼到直跳脚的罗知府罗参政难道就一无是处?李佑会是一个可用好用能用的属下么?会是一个不阳奉阴违服从上司的属下么?盱眙县发生过的事情,又出现在杨抚台的脑中。

天亡我也…从头到尾一言不发的李佑欲哭无泪,只能无语问苍天,一番辛苦全白费了!

什么叫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这便是了。偏偏今天遇上了姓罗的灵光一闪,他这一闪不要紧,自己前功尽弃!

这些百姓也太朴实了罢,怎么能如此淳朴,他倒宁愿这些百姓刁钻到底。古人说的不错,民可畏,民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他知道刁民可畏,今天算是知道了良民也能可畏,让他这个青天父母官莫名其妙翻了船。

回到船舱,杨抚台虽然态度上看不出什么,但明显话少了许多,时时若有所思。以己度人,李佑将自己放在巡抚位置上换位思考,只怕他也不会容忍一个有可能骑到自己头上作威作福的属下。

()

五百七十四章 君子不夺人所好四百七十八章 一条道走到黑三百六十章 汛期尾声六百四十二章 什么叫官债五百章 并无人指使第203章 终见突破口第4章 不抄枉作穿越人第171章 李老爷修炼记五百九十章 忠孝节义第184章 双喜临门第108章 良禽择木而栖二百二十一章 善有善报第198章 有缘人二百二十一章 善有善报六百零六章 办报难题四百八十五章 明天将会很精彩二百八十八章 被教训了五百八十七章 惊天内幕三百一十七章 三生作恶府县同城第99章 被老丈人告了第13章 多情典史招人怨第206章 该帮着谁说话?二百六十五章 该守成了四百四十七章 可笑的威胁三百五十二章 祖陵运河民生第53章 过雁不会拔毛四百九十八章 拜访程家第98章 迎接年度考计五百三十八章 各有筹谋五百三十六章 品格太卑劣了第44章 何不食肉糜的老少爷六百四十二章 什么叫官债五百二十一章 南城弊政第80章 欺男不霸女四百六十五章 三套人马六百四十章 那我就等着第13章 多情典史招人怨六百一十九章 挺好看的第107章 来者不善三百五十一章 请大人以苍生为念三百四十八章 人生处处有天雷二百三十四章 另辟蹊径第16章 李典史仗势抢人第167章 水土不服三百三十四章 最难消受美人恩四百二十二章 飞上高枝的金家二百三十二章 曲终人散余味悠长四百五十八章 廷推惊变五百七十六章 摆谱的新东家第177章 史上最夸张的评价第188章 离乡进京四百九十九章 奇货可居三百五十二章 祖陵运河民生四百四十六章 国公世子四百二十五章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三百五十二章 祖陵运河民生五百六十七章 李佑跑部第144章 米价的难题第66章 洞房花烛之夜二百八十五章 扬州城印象二百七十一章 无家可归第209章 一夜两尚书第159章 良辰美景流言天第118章 李佑的新官职第186章 丧事中的机遇五百一十九章 内市偶遇第154章 府衙自此多事矣二百八十二章 景和八年的那一天第191章 李佑进京六百二十章 要正确对待舆论五百零二章 登闻鼓响了五百零一章 两种心思四百五十五章 执金吾不好当第130章 为民请命与枷号示众三百六十章 汛期尾声第101章 巧取豪夺第98章 迎接年度考计第187章 痛着并快乐着四百八十三章 指鹿为马二百六十八章 对自己狠的人第194章 血书疑案六百零二章 争论六百四十六章 事情的关键四百一十章 一字之差四百一十章 一字之差第161章 我儿是李佑!五百二十六章 兵马司闹剧第193章 被误会的真相五百四十六章 煤市行二百五十九章 你争我夺第83章 被礼贤下士了四百一十五章 春游惊变五百七十八章 需要教给他规矩六百二十三章 群雄逐鹿第179章 八宗罪二百二十七章 天地易兮日月翻二百八十九章 天伦之乐二百一十七章 长公主的条件第6章 人生弱智如初见三百六十章 汛期尾声
五百七十四章 君子不夺人所好四百七十八章 一条道走到黑三百六十章 汛期尾声六百四十二章 什么叫官债五百章 并无人指使第203章 终见突破口第4章 不抄枉作穿越人第171章 李老爷修炼记五百九十章 忠孝节义第184章 双喜临门第108章 良禽择木而栖二百二十一章 善有善报第198章 有缘人二百二十一章 善有善报六百零六章 办报难题四百八十五章 明天将会很精彩二百八十八章 被教训了五百八十七章 惊天内幕三百一十七章 三生作恶府县同城第99章 被老丈人告了第13章 多情典史招人怨第206章 该帮着谁说话?二百六十五章 该守成了四百四十七章 可笑的威胁三百五十二章 祖陵运河民生第53章 过雁不会拔毛四百九十八章 拜访程家第98章 迎接年度考计五百三十八章 各有筹谋五百三十六章 品格太卑劣了第44章 何不食肉糜的老少爷六百四十二章 什么叫官债五百二十一章 南城弊政第80章 欺男不霸女四百六十五章 三套人马六百四十章 那我就等着第13章 多情典史招人怨六百一十九章 挺好看的第107章 来者不善三百五十一章 请大人以苍生为念三百四十八章 人生处处有天雷二百三十四章 另辟蹊径第16章 李典史仗势抢人第167章 水土不服三百三十四章 最难消受美人恩四百二十二章 飞上高枝的金家二百三十二章 曲终人散余味悠长四百五十八章 廷推惊变五百七十六章 摆谱的新东家第177章 史上最夸张的评价第188章 离乡进京四百九十九章 奇货可居三百五十二章 祖陵运河民生四百四十六章 国公世子四百二十五章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三百五十二章 祖陵运河民生五百六十七章 李佑跑部第144章 米价的难题第66章 洞房花烛之夜二百八十五章 扬州城印象二百七十一章 无家可归第209章 一夜两尚书第159章 良辰美景流言天第118章 李佑的新官职第186章 丧事中的机遇五百一十九章 内市偶遇第154章 府衙自此多事矣二百八十二章 景和八年的那一天第191章 李佑进京六百二十章 要正确对待舆论五百零二章 登闻鼓响了五百零一章 两种心思四百五十五章 执金吾不好当第130章 为民请命与枷号示众三百六十章 汛期尾声第101章 巧取豪夺第98章 迎接年度考计第187章 痛着并快乐着四百八十三章 指鹿为马二百六十八章 对自己狠的人第194章 血书疑案六百零二章 争论六百四十六章 事情的关键四百一十章 一字之差四百一十章 一字之差第161章 我儿是李佑!五百二十六章 兵马司闹剧第193章 被误会的真相五百四十六章 煤市行二百五十九章 你争我夺第83章 被礼贤下士了四百一十五章 春游惊变五百七十八章 需要教给他规矩六百二十三章 群雄逐鹿第179章 八宗罪二百二十七章 天地易兮日月翻二百八十九章 天伦之乐二百一十七章 长公主的条件第6章 人生弱智如初见三百六十章 汛期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