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为政 第一章 胜利的烦恼

在整个三月主动发起战争以来,李璟开始是紧张,心里担心重蹈上次伐闽战事的覆辙,所以事必躬亲,每天早朝必定过问前线粮饷后勤问题。

很快,李璟的心情就变成了失落。

林枫力主发起的这场清源、吴越大战本质上是一场短平快的“闪电战”,五个出动兵力的地方节度军日常都会有三至六个月的存粮,就算战斗期间用粮骤增,但短短一个月的战争消耗也根本用不着后方紧急调度。而攻打福州时,林枫就地调用泉漳两地存粮,又发动了当地富商向前线运粮,根本不存在粮草接续不上的问题。也就是说,李璟这个自封的“总粮草官”根本没有派上用场。

当攻伐吴越的中路军败、北路军胜的消息先后传来,李璟心情也如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的,无心打理公事。直到三月下旬,关于泉州、福州的胜利战报先后以八百里加急传至后方,李璟才一颗大石落了地,连续几天上朝时人都是手舞足蹈的,精神倍儿兴奋。

但是,兴奋永远只是暂时的,苦恼才是人生的主题!

等李璟兴奋劲头稍落,才在众臣的提醒下先后意识到这胜利场面不光带来了荣耀,还带来了诸多胜利的烦恼:

首先是政治影响方面的,收复了清源军影响尚不大,毕竟清源军本来就是南唐名义上的属地,而占据了福州就不一样了,来自吴越的抗议需要回应,而对于吴越名义上的宗主国——后周,就必须有个正式说法了!

经过朝议,南唐派出了最高规格使者团,由尚书右仆射孙晟带队,携带大宗财物赶赴后周,解释出兵吴越的事由,声明南唐只是要收回本属于自己的福州一地,请求后周上下的谅解。

其次是新收之地统治的,泉州、漳州两州以及福州之地如何管理是可能影响未来的重要决定。朝堂经过紧急商议,正式撤销清源军,另设泉州刺史、漳州刺史,由原户部侍郎陈元藻改任泉州刺史,陈洪进为泉州团练使;留从愿继续担任漳州刺史,张汉思任漳州团练使;福州地区仍设彰武军,暂由建州节度使兼侍中陈诲兼任。

最后则是胜利之师封赏问题的,参与进攻的十余万士兵尽皆有封赏,朝堂下发钱财,再加上泉州、福州等地原有积财,无非是多花一些钱罢了;至于进攻吴越的三路步兵将领、水军将领都准备大赏钱财;而行桂州节度使马继伟卫土有功,去掉了“行”字,正式成为桂州节度使;

最难以封赏的只有一个人:林枫!南唐之所以能在各条战线上取得胜利,最为重要的人物就是林枫。

林枫率特种战士成功谋取了清源军和吴越的福州,这个功劳如太阳般炫目,不能不赏;正是因为林枫极有远见地成立了夷汉同盟,桂管地区才能轻松打败了入侵的南汉大军,此功也不能不赏;正是因为林枫的消耗战,强敌后周在晋州城下受挫连连,成功吸引了后周的注意力,更是不得不赏的大功。

赏是必须的,但怎么赏,却要好好参详。所以,当尚书右仆射孙晟在出使后周前一天在朝议中提出如何奖赏林枫这个问题后,立刻在朝堂上引爆了一个无比巨大的“震天雷”。

枢密副使常梦锡,行大理寺卿兼给事中萧俨,礼部侍郎、右谏议大夫江文蔚,虞部员外郎韩熙载等拥林派自然赞同大奖大赏,认为必须将林枫树立为南唐重视人才、赏罚分明的标杆和象征;

至于一直对林枫不感冒的枢密使冯延巳、枢密副使魏岑等人则极力将吴越战争的取胜尽皆归功于圣上的决断和英明、齐王的睿智指挥,同时将桂管地区的胜利尽皆归功于原武昌军副将、行桂州节度使马继伟个人,极力淡化、抹杀林枫在所有战争中的贡献。

不过,有一点让所有人都记忆深刻的是,在这一次的朝堂争议上,即使最顽固的反对派说话也都有些小心翼翼,不再有人跳着脚乱向林枫泼污水了。毕竟,国子助教王泰全家被屠的事实摆在那里,虽然案子没破,谁都知道这事儿跟林枫脱不了干系,自然不想再去过度刺激林枫,鬼才知道他或者他的手下人会疯到啥地步呢!

朝堂上关于林枫封赏的第一波争论本来比较平淡,但是因为两个重量级人物的参与,争论立刻升级了。

林枫的未来老丈人、司徒周宗在一天晚上接见了席慕城后,连夜拜访了自己的朝中挚交和盟友。于是,在第二天早朝加入到支持林枫队伍中的大佬们越来越多。

此时,以耿直著称的御史方宏见跳了出来,献上了一个长篇累牍的奏章,历数南唐立国以来所有引进人才发挥的重大作用,然后笔锋一转,扳着指头数出了林枫在政治外交、社会变革、经济发展、军事谋略、科技发明等方面的卓越贡献,指出林枫将是大唐未来雄霸天下的关键因素之一,这样的人才不赏,则天下无人可赏;此功不大赏,则天下无可大赏之人!

方宏见的仗义直言让一直沉默不表态的李璟有些脸上发烧,上次林枫北上出访回来后就应该大赏,被自己出于私心压下了,现在看来再也无法回避这个问题了。

就在这时,一封来自东都的奏章暂时拯救了有点骑虎难下的李璟。燕王李弘冀竟然极力推荐林枫任清风殿主使,主掌大唐变革。

这个主意当然不是李弘冀自己想出的,而是由他的“客卿”、原尚书令宋齐丘指使的。

在新年大赦令下发后,李弘冀向自家老子上了一封奏章,称自己毕竟尚且年幼,想聘请闭门思过的宋齐丘任自己的师长,指点东都变革事宜。李璟深思过后,批阅同意了,宋齐丘算是正式宣告结束闭关,开始正式重返俗世。

这三个月来,益发显得仙风道骨的宋齐丘每日里都窝在东都留守府的小院子里写写划划,一改以前的奢侈习惯,从不要求吃喝穿着,只要求李弘冀每隔两天提供关于林枫的任何消息。

自从关于泉州、福州大战的消息从多种途径传过来,宋齐丘连续关了自己两天,最后面色沉重地找到李弘冀,第一句话就是没头没脑地问:“请问燕王殿下信任老夫不?”

李弘冀有些莫名其妙,不假思索地答道:“小王当然信任宋师公!”

宋齐丘将一张涂画满是笔痕墨迹的天下舆图摆在了李弘冀面前,无比郑重地说道:“老夫怀疑林枫在布一个无比庞大的局,所以请殿下务必阻止林枫主掌寿州!”

没头没尾的断语彻底将年轻的燕王给弄晕了,真有点怀疑宋齐丘是不是有点老糊涂了。

宋齐丘急切地说道:“事情紧急,请殿下亲手急书一封奏章,奏请圣上封林枫主掌变革事宜!”

李弘冀更加迷糊,立刻屏退了左右,请宋齐丘细讲缘由,半个时辰后,三匹快马驶出了东都杨州,带着燕王殿下的奏章急奔金陵。

李弘冀的急奏顿时在朝堂上掀起另一波风浪。

这下子,朝堂上争论的两派人完全转变了立场,原本的反林派异口同声地反对此议,称变革事宜无比重大,怎么能让一名入仕不到一年的人来主掌,这不是拿国家的未来前途在开玩笑吗?!

而原来的拥林派更是一致反对。

这封奏章隐藏的司马昭之心,明眼人一看便知,十几名大臣在清风殿里明争暗斗,前前后后折腾了大半年,基本上没有取得任何实质上的成效,现在突然将林枫擢升到这个位置上,那是要将他架在火上拷,这就是捧杀啊!

不同于大臣们的一致反对,李璟内心倒相当认同李弘冀这一观点,可以名正言顺地将林枫这个莫测深浅的危险人物控制在自己眼皮底下,是再好不过的主意了。再说了,万一这些变革得到了突破,岂不更是好事一桩?

此时,萧俨站了出来,指出了一个事实:当前清风殿改革看不到明显进展,正是因为大家在闭门造车,没有在州县取得实践印证,不如再放林枫到一州之地进行了变革实验,检验效果。

萧俨的投石立刻激起了又一波大浪。原来的反林派极力赞同这一主意,并开始积极主动为林枫挑选能够通过变革取得重大突破的州府。毫无例外,这些地方全是老少边穷地区,他们的意图也很明显,先把这个无比烦人的林枫扔到旮旮旯旯里再说!

拥林派当然不同意,认为时不我待,变革大事迫在眉睫,必须寻找规模适度、影响长远的大州进行了实验。双方围绕林枫“下派”地点产生了新一波争论。

进入保大九年四月以后,两个重量级人物的再度出手为南唐朝堂的这场争论划上了一个句号,林枫的下派之地也最终确定了下来。

第九十八章 依偎着取暖第八十五章 第一次约会第六十二章 决裂第三十五章 巧遇第十九章 别给脸不要脸!第七十八章 战争檄文第四十一章 雷霆一击(三)第二十六章 战!战!战!第八十五章 搅水之手第六卷 为政 第五章 入微第五十二章 圣旨到第七章 夷汉盟约式争吵第十五章 先整了再说第五十七章 风光一小把第一百零三章 村子的未来第六十七章 第三课(三)第六卷 为政 第四章 特战总结第一百一十六章 万骑大战第八章 军事变革大讨论(三)第一百章 誓师大会第一百一十一章 发冲冠(二)第十五章 楚国,再见!第十八章 别亦难第三十一章 结拜第八十六章 大唐第一辩论赛(十六)第八十三章 偶然因素第六十九章 又一把刀要出世第十二章 潜龙出海第六卷 为政 第一章 胜利的烦恼第二十章 无处可逃第二十七章 击掌为盟(二)第五十三章 伤心之誓第九十六章 太监将军第三十一章 刺杀日第三十四章 道家信徒第三十一章 积极防御第九十六章 太监将军第三十七章 廖居素人才疏(二)第二十章 禁军大选拔(一)第三十九章 新奇连连第八十四章 重整旗鼓第六卷 为政 第二章 诚如君愿第七十一章 陪他们玩玩第八十一章 闭门会议第一百三十章 外力!外力!(一)第七十四章 大唐第一辩论赛(四)第一百零六章 一日三贤归(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尸山血海(二)第三十九章 你们粮店转型吧第五十章 超级市场(七)第九十九章 增减之计第四章 南唐的福建子?第六卷 为政 第三章 前倨后恭第六章 西边来人了!第三章 一把刀引发的局(下)第七十四章 大唐第一辩论赛(四)第一百一十二章 战局恶化第七十九章 公审大会第一百零三章 庶民之碑(三)第七十一章 乡兵之歌第三十章 青蛙们的参观第五十章 大争辩第一章 胜战论第二十章 一个冲锋就搞定?第二十二章 禁军大选拔(三)第八十二章 以美丽的名义第五十六章 做个交易吧第五十三章 关键是节奏第九十七章 敢一战否?第十一章 欢乐日(三)第十六章 大招聘(二)第一百零一章 禁军比武(三)第十八章 走,到刺史府去!第六十七章 奇怪三题第六十二章 决裂第一百零四章 桂州大战(三)第五章 血盟之誓(一)第四十九章 先打了再说第七十三章 反伏击第五十三章 同喜同贺第一百一十一章 发冲冠(二)第四十四章 再下一城(一)第五十章 大争辩第六十七章 国之良将第八十章 好人之坏第七十六章 人体解剖第九十五章 血盟之约(二)第五十三章 刀之盟约(三)第三章 军纪官和技术官第十六章 铁人三项第九十八章 皇家家宴(二)第九十九章 禁军比武(一)第三十六章 开业前夕第十三章 这个弯拐得有点大第九十一章 大唐第一辩论赛(二十一)第九十六章 血盟之约(三)第三十七章 冰火两重天(二)第九十六章 太监将军第四十二章 方与圆第七十六章 又见林恶魔
第九十八章 依偎着取暖第八十五章 第一次约会第六十二章 决裂第三十五章 巧遇第十九章 别给脸不要脸!第七十八章 战争檄文第四十一章 雷霆一击(三)第二十六章 战!战!战!第八十五章 搅水之手第六卷 为政 第五章 入微第五十二章 圣旨到第七章 夷汉盟约式争吵第十五章 先整了再说第五十七章 风光一小把第一百零三章 村子的未来第六十七章 第三课(三)第六卷 为政 第四章 特战总结第一百一十六章 万骑大战第八章 军事变革大讨论(三)第一百章 誓师大会第一百一十一章 发冲冠(二)第十五章 楚国,再见!第十八章 别亦难第三十一章 结拜第八十六章 大唐第一辩论赛(十六)第八十三章 偶然因素第六十九章 又一把刀要出世第十二章 潜龙出海第六卷 为政 第一章 胜利的烦恼第二十章 无处可逃第二十七章 击掌为盟(二)第五十三章 伤心之誓第九十六章 太监将军第三十一章 刺杀日第三十四章 道家信徒第三十一章 积极防御第九十六章 太监将军第三十七章 廖居素人才疏(二)第二十章 禁军大选拔(一)第三十九章 新奇连连第八十四章 重整旗鼓第六卷 为政 第二章 诚如君愿第七十一章 陪他们玩玩第八十一章 闭门会议第一百三十章 外力!外力!(一)第七十四章 大唐第一辩论赛(四)第一百零六章 一日三贤归(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尸山血海(二)第三十九章 你们粮店转型吧第五十章 超级市场(七)第九十九章 增减之计第四章 南唐的福建子?第六卷 为政 第三章 前倨后恭第六章 西边来人了!第三章 一把刀引发的局(下)第七十四章 大唐第一辩论赛(四)第一百一十二章 战局恶化第七十九章 公审大会第一百零三章 庶民之碑(三)第七十一章 乡兵之歌第三十章 青蛙们的参观第五十章 大争辩第一章 胜战论第二十章 一个冲锋就搞定?第二十二章 禁军大选拔(三)第八十二章 以美丽的名义第五十六章 做个交易吧第五十三章 关键是节奏第九十七章 敢一战否?第十一章 欢乐日(三)第十六章 大招聘(二)第一百零一章 禁军比武(三)第十八章 走,到刺史府去!第六十七章 奇怪三题第六十二章 决裂第一百零四章 桂州大战(三)第五章 血盟之誓(一)第四十九章 先打了再说第七十三章 反伏击第五十三章 同喜同贺第一百一十一章 发冲冠(二)第四十四章 再下一城(一)第五十章 大争辩第六十七章 国之良将第八十章 好人之坏第七十六章 人体解剖第九十五章 血盟之约(二)第五十三章 刀之盟约(三)第三章 军纪官和技术官第十六章 铁人三项第九十八章 皇家家宴(二)第九十九章 禁军比武(一)第三十六章 开业前夕第十三章 这个弯拐得有点大第九十一章 大唐第一辩论赛(二十一)第九十六章 血盟之约(三)第三十七章 冰火两重天(二)第九十六章 太监将军第四十二章 方与圆第七十六章 又见林恶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