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干宋正式拉开了帷幕

虽说种种迹象都表明,大干王朝并没有出现一统军政两界的权臣,吕将、张世等留守大臣也都非常忠于李存,但李存还是留了几个心眼。

首先,李存这次回来,带回来了四支亲卫军,即亲卫前军、亲卫后军、子弟兵和游奕军,总兵力多达近四万人马,而且这还不算大干王朝最强大的水军东海水军。

其次,李存即将到达应天府时,派人先行一步,秘调吴璘率领两万中府军秘密前来港口迎接自己。

关键,李存在决定回来之前并没有通知任何人,就是调东海水军全军过来,李存都没有事先说明让他们过来干什么,可以说,李存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直到李存安稳得到达了应天府的港口上,李存才遣人去通知吕将、张世等大臣前来接驾。

事后证明,李存的所有小心谨慎其实都是没有必要的。

大干王朝没有变天,甚至连点迹象都没有,吕将、张世等大臣,全都是忠于李存的。

对此,李存并没有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觉悟。

而且,如果有下一次,李存肯定还会这么干。

毕竟,这种事,不出事则已,出事了,那可就是身家性命全都没了的大事。

所以,这种事,是不能意气用事的。

回到已经建出来了一片规模不小的皇宫了之后,李存并没有立即就休息,而是先召集文武百官上朝,宣布自己回来了。

本来,李存其实也就是想露一下脸,让文武百官知道知道自己回来了,并不准备办理什么政务。

结果,李存照例让刘宣宣布「有本早奏,无本散朝」后,李光突然出列,连着奏禀了三十几本——这可能还是因为李光事先没有准备,否则没准会奏上百本。

李光奏禀得包罗万象,涉及到的人员从吕将、张世到满朝大半文武。

其中还有吕将女干邪专横、结党霸权,张世任人唯亲、骄奢Yin逸等问题。

紧接着,

去年的状元陈康伯也出列,上奏了十几本,其中也有涉及到吕将、张世等朝中重臣和皇亲国戚的。

随后,又有一些御史上奏,他们也都奏了不少大干王朝的大臣们的问题和时政上的问题。

要是单看李光、陈康伯等人的奏章,那大干王朝的官场可谓是黑暗至极,并且在制度上存在着及其严重的问题。

好在——

李存手上还有武德司、亲军都卫府和军情处这三大情报机构。

这使得李存人虽然不在朝中,但却对自己手下的文武百官了若指掌。

像吕将、张世这样的重臣身边,每个情报部门都不只安插了一个密探。

不夸张的说,吕将、张世这些重臣,就是一晚上和他们的妻妾几次,李存要想知道,都会知道的清清楚楚。

那李光、陈康伯等人奏禀得这些人事到底有没有?

有。

不过肯定没有李光、陈康伯他们形容得这么严重。

就比如李光、陈康伯他们弹劾吕将女干邪专横、结党霸权,其实就有些过了。

吕将毕竟是宰相,在李存不在朝中的这段时间,遇到一些急需处理的事情,吕将肯定是要专权处理的,还有,吕将要是不任用一些对他唯命是从的人,他的工作也没办法开展。

至于吕将他们做错了的一些事。

李存是这么考虑的。

俗话说:「干的多,错的多。」

犯错的,其实都是那些做实事的人,只有那些不干实事的人才会一直不犯错。

有些大干王朝的大臣在工作中偷女干耍滑,能少做事儿,尽量少做

事儿,以免负相应的责任。

而有些大干王朝的大臣则踏踏实实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甚至积极的去做更多的事情。

不过往往犯错最多的也就是后面这类大臣。

——愿意和喜欢做事的大臣,往往是本着良好的意愿和初衷做事,可有时难免会因为能力不足或考虑不周而导致一些失误。

一个王朝要想发展壮大,肯定离不了做实事的大臣。

如果一个王朝的大臣个个都怕担责任犯错误,都不愿意做事儿,那王朝还谈何发展壮大?

而只要做事,就难免会有不足之处,因为人无完人,不可能都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

大干王朝需要多一些做实事的大臣,如果没有了愿意做事的大臣,那大干王朝必然会停滞不前,乃至倒退。

所以,与那些懒政、怠政,不干事、不担当,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大臣相比,李存更愿意用那些会犯错的干实事的大臣。

当然,要用这样的大臣,作为皇帝,李存肯定要懂得体谅和帮大臣承担一些过错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李光、陈康伯等人既然弹劾了,那该走得过程,肯定还是得走的,真有问题的,该处理的,也必须得处理,毕竟,李光、陈康伯等人也是在做实事。

而且,等事情出了结果,李存再进行特赦,不是更能收买人心?

原本——

李存准备走个形式,就回后宫跟方百花她们那些妃嫔和李标他们那些自己的子女团聚的。

可由于出了李光、陈康伯他们这些意外,李存只能一直处理到深夜,才宣布散朝。

等李存回到后宫时,才发现自己的一众妃嫔和一众儿女全都在眼巴巴的等着自己回来。

好多李存的子女甚至都已经等得睡着了。

见李存终于回来了,好多李存的妃嫔,都想将怀中的孩子叫醒,让他们见见自己的父皇。

不过却被李存给制止了,李存说:「都别叫了,太晚了,朕此次回来,短时间内不会再走了,有都是时间跟他们共享天伦之乐,不差这一时,都先回罢,明日朕尽量早点回来,大家一块吃顿饭。」

说话间,李存就从方百花怀中抱过来了已经三岁多的李标,然后在不少妃嫔的羡慕中拥着方百花去了方百花的寝宫。

方百花对此是既高兴又欣慰,但她嘴上则说:「臣妾已然安排好了辽妃她们及众皇子、公主……」

——李存这次回来,将自己在燕云地区新得的一众妃嫔和在燕京生的那些儿女全都带回来了。

这是必然的事,虽然李存已经完全收复了燕云地区,但李存的根基还是南方的这十四个路疆土,所以李存肯定得将自己的妃嫔和子女放到这个更安全的大后方。

折腾了方百花好一阵了之后,李存又搂着方百花说了好久的夜话。

说真的,小两年没见方百花了,李存是真有些想她了,所以难免就跟方百花多说了一些。

方百花当然愿意听李存跟她说话,可方百花又怕舟车疲劳又在她身上折腾了那么长时间的李存累到。

所以,方百花搂着李存的腰,柔声说:「官家,睡吧,咱们来日方长。」

次日,一大早,李存就起来了。

在方百花的伺候下,李存穿好衣服又吃过了早饭之后,按照自己的习惯,先跟自己师叔练了一阵道家的养生功夫。

一直到了晨时,李存才来到垂拱殿。

此时,吕将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时了。

昨天比较匆忙,李存并没有特别注意吕将的变化。

今天近距离仔细一看,李存才发现,还不到

四十岁的吕将,竟然有差不多一半的头发都白了。

再结合武德司、亲军都卫府和军情处探得的,吕将每天都要工作差不多十个时辰,就连吃饭的时候,都在处理公务。

李存哪还能不知道,吕将现在这个样子,是累出来的?

这其实也是李存对吕将这么宽容甚至是「包庇」的原因之一。

吕将见到李存了之后,并没有寒暄,而是开门见山的问:「陛下准备何时伐宋?」

这种事,李存能瞒别人,却不会瞒自己的宰相。

毕竟,干宋这样的事,需要的是举国之力,可不是只靠李存自己干就行的。

如此一来,李存必须得跟大干王朝的大管家吕将说清楚,让吕将有所准备。..

所以,李存直截了当的答道:「明年秋收后。」

见李存不是今年伐宋,吕将大松了一口气,然后拜道:「陛下圣明。」

今年,两淮地区大旱,而兰州地区也发生了大地震,规模甚至比宋京畿、河东、陕西等地还大,更麻烦的是,大地震之后,兰州又发生了大洪水,导致数百万人受灾。

再加上,今年南方这十四个路还支援了燕云地区不少粮食。

这使得大干王朝的国库也不是那么充盈。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李存不管不顾的伐宋,那么大干王朝能不能接住赵宋王朝那千疮百孔和遍地灾民的疆土,还真不好说。

还好,李存考虑到了大干王朝的现状,缓了一年伐宋,给大干王朝,也给吕将等大臣一年的准备时间。

李存母庸讳言的问:「朕再给你一年时间,你可有把握准备好?」

吕将沉吟了少许,照实说道:「若无太大的灾难,按照过往两年各州县送来的报表,我大干应当能接收大宋的疆土,毕竟,从前一直都是南方供养中原地区的。」

李存一听吕将的话,就知道吕将的底气不足。

李存没说话,等着吕将的后文。

吕将知道,他根本瞒不住特别重视情报收集又洞察一切的李存,所以他也只能有什么说什么:「李侍郎、陈御史他们所言,地方上贪腐严重,虽有些夸大其词,但并非空穴来风,臣怕地方上虚报钱粮收入,届时拿不出中原所亟需钱粮。」

其实不仅吕将担心这件事,李存也很担心这件事。

没办法,贪腐是任何朝代都不得不面对的敌人。

虽然大干王朝成立至今也不过才两年多一点,但现在也已经有明显的贪腐抬头了。

关键,不仅是吕将,甚至就连李存,都不知道下面的贪腐到底达到了何种程度,会不会影响到李存接收赵宋王朝的疆土。

李存沉默了一会,下定决心道:「查一查罢。」

吕将提醒李存:「这种事并不好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怕只怕,朝廷派人去查的时候,他们找与之勾结的豪门大族将钱粮还上了,待朝廷派的人走后,他们再将钱粮还给与之勾结的豪门大族,还有……官官相护。」

听吕将说出这番话,李存就知道,吕将也想解决这些问题,否则他不可能提醒李存,那些贪官常用的手段。

话说,贪腐这种东西,确实不太好查,尤其是在这个科技并不太发达的时期。

老朱那么狠,为了治贪腐,怒杀了十五万人,都是治标不治本。

由此可见,治贪腐并不是靠蛮劲的,而是靠巧劲的。

别人有没有办法,李存不知道,可李存却是有这个办法。

那就是雍正治贪官的那一套。

很快,李存就下令户部,全面清查亏空的钱粮。

为了避免出现官官

相护的情况,李存首先派出了钦差大臣。

这些人大多都是由李光推荐的,为首的就是李存特别看好的陈康伯。

陈康伯他们这些人不仅和地方上没有瓜葛,而且都是一些精明难缠的人,他们全都拎得清事情的重要性,知道如果不秉公执法,李存肯定会收拾他们的。

再者,李光推荐的陈康伯他们这批人,大部分人品都不错,算得上都是有政治抱负的。

当然这还不够。

为了确保这些大臣能做到公平公正,李存还从各地抽调了一些候补州县跟着一块到地方和钦差一起查账。

一旦查出有贪污的官员,立马就地免职,然后再从调查团里选择一个同级官员接任。

李存明白,官官相互是官场的顽疾,新上任的官员往往会帮前任补窟窿,然后自己又留下一大笔亏空,让下一任官员接着补。

这就导致了,贪污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有窟窿的地方越来越多,窟窿也越来越大。

但这回后任是来查账的,自然不会为前任打掩护,因为那样倒霉的还是他自己。

所以,贪官自然无处遁逃,只能低头认罪接受处罚。

而且,新上任的后任不会再给他补漏洞,他自然也就不会再为前任背锅,于是就连他的前任,甚至前任的前任有贪污挪用,都逃不掉最终的惩罚。

当然了,在这个交通并不发达的时代,李存派下去查桉的人,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到达地方,在此期间内,那些贪官可能会听到风声,然后想办法补救。

如何补救?

要么就是他自己将贪污的钱粮全都补回来。

这算他逃过一劫。

要是他打着向当地的富户借钱借粮来填补亏空,那李存敢保证,那些富户的钱粮绝对会肉包子打狗有借无回。

不仅如此,如果钦差查到这样的事了,李存还会以贪污和行贿的罪名将贪官和富户一块治罪抄家问族。

李存又成立了会考府,由李光来主持。

从此,各地方缴纳税钱或者报销开支,各部院动用钱粮和报销经费,都要通过会考府会,也就是稽查核实。

一道一道的程序走下来,不论是职位多高的官员,都做不了手脚。

届时,上面的官员没办法通过职位之便获利,那下面的官员也不可能只花一点钱,就把自己之前贪污下的大窟窿补上。

同时,李存在对待贪官上还坚持了两步走。

即:先罢官,再抄家问族。

李存还下令,不论查到谁,都绝不宽待,不论曾经立下过什么功劳,都坚持功是功、过是过的理论,只要是参与了贪污,欠了大干王朝的钱粮,就一定收拾你。

不想被收拾,也行,自己偷偷的把窟窿全都堵好,别让事发。

否则,不仅是贪官,就连他们的亲族,也一并要被抄家问族。

你还别说,他们的亲族是无辜的。

贪官贪墨的钱粮,难道就他自己花了、吃了?

得说,李存治贪的手段确实有点狠了,毕竟,不少贪官都是跟李存起家的人。

可为了大干王朝能够长治久安,李存必须得下这个狠手。

而在治贪的同时,李存也亲自抓转年的春耕和海上贸易,确保自己有足够干宋的钱粮。

这里顺便说一句,继洪武元年和洪武二年李存派出船队拿着他绘制的简易地图前去中美州和南美州寻找红薯、玉米和土豆,李存在洪武三年又派了一支更大的船队拿着他绘制的地图前去中美州和南美州寻找玉米、红薯和土豆。

由此不难看出,李存对玉米和红薯的执着。

扯远了。

洪武三年,降雨适中,大干王朝的十七个路(南方十四个路加上云中路、燕京路和平州路)全部大丰收。

加上,李存大力治理贪腐。

大干王朝的国库变得前所未有的充盈。

另外,为了以防万一,李存还特意派陈遘跟高棉、大理以及中南半岛的其它国家「买」了不少粮食。

李存还在各个港口高价悬赏大食的好马。

同时,李存也借着这一年多时间,将大干王朝的军备升了一下级。

总而言之,经过这一年多的进一步准备,李存终于做好了干宋的一切准备。

洪武三年十月末,李存又悄然的返回了燕京。

干宋正式拉开了帷幕……

第一百三十一章 步步为营第二百七十三章 改朝换代第一百六十一章 吴国公真风流也第三百五十一章 赵构再见邢秉懿第一百八十二章 哥是皇帝了第三百二十六章 三年横扫草原,二十年横扫世界(求月票!)第一百零八章 衣锦还乡第一十九章 赔了夫人又折兵第三十六章 三分之势第二百零三章 怨妇李清照第十章 榜样的力量第三十八章 二害相权取其轻第一百六十八章 李朝亡第三百九十九章 被李存戴了绿帽子第一百六十一章 吴国公真风流也第二百一十六章 登科后第六十五章 锁城?第六十章 二浙第一世家第二百一十二章 彻底撕破脸第九十六章 方腊:我拥兵万第一百九十四章 别怪朕狠第三十四章 整军和监军第二百一十一章 李存离古一帝又进了一步第一百二十三章 妻凭夫贵第三百一十八章 一路上见闻(求月票!)第二百六十章 如有神助的赵跑跑第一百三十七章 胜负第二十三章 出征第三十三章 武德司第一百九十八章 赵佶:我大宋已立于不败之地第二百四十四章 赵桓的妃嫔全处第三十九章 梁小娘子第三百六十三章 已然开启的工业革命第六十一章 规矩奴家懂第二百五十七章 横扫河北、河东第三百六十六章 赵桓“进大观园”第二百零六章 干宋的借口有了第三百三十八章 陈箍桶:苗傅、刘正彦听封(求月票!)第三百六十三章 已然开启的工业革命第三百一十六章 约为父子之国(求月票!)第一十三章 这便是我李存的仁慈第二百五十章 李清照和赵明诚再相见第一百八十一章 登个基称个帝第一百八十五章 太后,朕来了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存:我娘说,落袋为安第一百八十八章 让朕做你的英雄第三百六十七章 显肃皇后郑氏第一十二章 首重纪律第三百六十九章 开始干金第七十七章 伏击第二十一章 吃了?吃了!第一百二十一章 种师道:仗,是这么打的第四十章 我代你调教一十二日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存:我吃瓜第一百零六章 最后的倔强第三十四章 整军和监军第一百六十四章 李存:我就要玩这么大第三百五十四章 赵构被阉了第三十七章 阳谋第二百一十一章 李存离古一帝又进了一步第二百三十二章 赵宋皇后嫁给大干皇帝第九十六章 方腊:我拥兵万第一百八十五章 收复燕云竟如此简单第九章 好伙食能顶半个指导员第一百九十三章 枕边风第三百五十一章 赵构再见邢秉懿第三十一章 英雄就该享用美人第二百六十八章 到李存享受的时候了第三百七十七章 第一位战死的皇子第二百一十一章 李存离古一帝又进了一步第一百七十四章 赵佶:李存回来了?!第三百七十七章 第一位战死的皇子第二百三十三章 润第一百零八章 衣锦还乡第六十七章 赵家世界朱家坏第二百九十九章 儿子多到泛滥成灾(求月票!)第九十三章 谭稹:我有破敌之计第一百二十二章 方腊:包康,你骂谁?!第二百四十五章 赵佶:赵桓你真是你爹的好儿子第三百八十二章 李存十一年前布下的棋子第三百零五章 捉到完颜宗望了(求月票!)第二百一十四章 从战火当中崛起的两员大将(求月票!)第八十四章 如出一辙第八十四章 如出一辙第三百三十八章 陈箍桶:苗傅、刘正彦听封(求月票!)第二百三十九章 再送帝姬(新年快乐!)第三百八十九章 大军全面压境第三百二十五章 钱贵妃:官家,臣妾真不能再怀孕了第一百七十九章 李存:小孩子才做选择题第二十二章 见过弟妹第二百一十四章 从战火当中崛起的两员大将(求月票!)第二百四十章 帝姬母女第三百四十章 李彦仙鞭打赵构(求月票!)第一百四十八章 苍天饶过谁第一百二十五章 粮食的战争第二百三十七章 赵桓觉得自己又行了第二百七十章 李存入主东京汴梁城第三百四十四章 赵构的新妃嫔与李存的初磨合第二百一十二章 彻底撕破脸第八十九章 割地和亲
第一百三十一章 步步为营第二百七十三章 改朝换代第一百六十一章 吴国公真风流也第三百五十一章 赵构再见邢秉懿第一百八十二章 哥是皇帝了第三百二十六章 三年横扫草原,二十年横扫世界(求月票!)第一百零八章 衣锦还乡第一十九章 赔了夫人又折兵第三十六章 三分之势第二百零三章 怨妇李清照第十章 榜样的力量第三十八章 二害相权取其轻第一百六十八章 李朝亡第三百九十九章 被李存戴了绿帽子第一百六十一章 吴国公真风流也第二百一十六章 登科后第六十五章 锁城?第六十章 二浙第一世家第二百一十二章 彻底撕破脸第九十六章 方腊:我拥兵万第一百九十四章 别怪朕狠第三十四章 整军和监军第二百一十一章 李存离古一帝又进了一步第一百二十三章 妻凭夫贵第三百一十八章 一路上见闻(求月票!)第二百六十章 如有神助的赵跑跑第一百三十七章 胜负第二十三章 出征第三十三章 武德司第一百九十八章 赵佶:我大宋已立于不败之地第二百四十四章 赵桓的妃嫔全处第三十九章 梁小娘子第三百六十三章 已然开启的工业革命第六十一章 规矩奴家懂第二百五十七章 横扫河北、河东第三百六十六章 赵桓“进大观园”第二百零六章 干宋的借口有了第三百三十八章 陈箍桶:苗傅、刘正彦听封(求月票!)第三百六十三章 已然开启的工业革命第三百一十六章 约为父子之国(求月票!)第一十三章 这便是我李存的仁慈第二百五十章 李清照和赵明诚再相见第一百八十一章 登个基称个帝第一百八十五章 太后,朕来了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存:我娘说,落袋为安第一百八十八章 让朕做你的英雄第三百六十七章 显肃皇后郑氏第一十二章 首重纪律第三百六十九章 开始干金第七十七章 伏击第二十一章 吃了?吃了!第一百二十一章 种师道:仗,是这么打的第四十章 我代你调教一十二日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存:我吃瓜第一百零六章 最后的倔强第三十四章 整军和监军第一百六十四章 李存:我就要玩这么大第三百五十四章 赵构被阉了第三十七章 阳谋第二百一十一章 李存离古一帝又进了一步第二百三十二章 赵宋皇后嫁给大干皇帝第九十六章 方腊:我拥兵万第一百八十五章 收复燕云竟如此简单第九章 好伙食能顶半个指导员第一百九十三章 枕边风第三百五十一章 赵构再见邢秉懿第三十一章 英雄就该享用美人第二百六十八章 到李存享受的时候了第三百七十七章 第一位战死的皇子第二百一十一章 李存离古一帝又进了一步第一百七十四章 赵佶:李存回来了?!第三百七十七章 第一位战死的皇子第二百三十三章 润第一百零八章 衣锦还乡第六十七章 赵家世界朱家坏第二百九十九章 儿子多到泛滥成灾(求月票!)第九十三章 谭稹:我有破敌之计第一百二十二章 方腊:包康,你骂谁?!第二百四十五章 赵佶:赵桓你真是你爹的好儿子第三百八十二章 李存十一年前布下的棋子第三百零五章 捉到完颜宗望了(求月票!)第二百一十四章 从战火当中崛起的两员大将(求月票!)第八十四章 如出一辙第八十四章 如出一辙第三百三十八章 陈箍桶:苗傅、刘正彦听封(求月票!)第二百三十九章 再送帝姬(新年快乐!)第三百八十九章 大军全面压境第三百二十五章 钱贵妃:官家,臣妾真不能再怀孕了第一百七十九章 李存:小孩子才做选择题第二十二章 见过弟妹第二百一十四章 从战火当中崛起的两员大将(求月票!)第二百四十章 帝姬母女第三百四十章 李彦仙鞭打赵构(求月票!)第一百四十八章 苍天饶过谁第一百二十五章 粮食的战争第二百三十七章 赵桓觉得自己又行了第二百七十章 李存入主东京汴梁城第三百四十四章 赵构的新妃嫔与李存的初磨合第二百一十二章 彻底撕破脸第八十九章 割地和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