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息止干戈

这一日,张雷他们刚刚和清军打了一场,将清军杀死了几万人,趁着这个机会,张雷他们的大军往前面推进了五十里,这个距离已经距离盛京近得不能够再近了,多尔衮马上下令盛京戒严,百姓们这个时候才知道,他们已经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于是大家都惊恐起来,盛京已经经营了这么长的时间,一直以来都是他们大清帝国的版图向外面扩张,什么时候曾经有过这样憋屈的时刻?居然被人们给打到家里面来了,这实在是岂有此理。

多尔衮将攻打宁远和锦州的人马全部都调了回来,直接就往张雷所在的地方而去,再加上一直就在驻守的一支军队,三支军队分为三路朝张雷所在的地方进军。

锦州宁远两地的的守将发觉这些清军突然之间都退败了,顿时感觉到十分惊讶,虽然曾经张雷派军将两地的人马打退,给了两座城池稍微缓冲的时间,但是没过多久清军再一次卷土重来。

一打听之下,大家才明白,原来是张雷率领的大军已经来到了盛京的附近,顿时感觉到万分鼓舞。不仅如此,他们在经过了商量之后,竟然还出兵开始追赶清军,这是包括张雷和多尔衮在内所有的人都始料未及的。

正所谓墙倒众人推,破鼓任人捶,估计说的就是这样一种情况了,多尔衮想自己率领三路兵马来围攻张雷,想要将他打退,但是事实上却是,盛京即将接受来自三个不同的方向的明军的进攻。

张雷听说了这个变故,顿时感觉到很兴奋,他似乎能够料想到三路大军直接将盛京给打爆的情况,于是毫不迟疑地下令进军。

多尔衮没有办法,只能够将所有的兵力都分布于盛京周围,形成了一个牢固的包围圈。他知道自己似乎是做了一个很荒唐的决定,不应该将撤离锦州和宁远的军队,而应该从其他的地方调集军队来。但是现在说这些都已经迟了。不过正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又有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多尔衮马上就以顺治皇帝福临的口吻写了一封诏书,下令各地骑兵进京勤王。

张雷很明白地认清楚了形式,并没有对盛京进行强行攻打。而是采取了围而不攻的政策,里面的人出不来,外面的人也进不去。

消息传到北京,整个朝野顿时就沸腾了起来,特别是崇祯,他自从登基以来就一直生活在满清的阴影之中。随时关注着满清的动向,防止他们往京城打过来,甚至都睡不安稳,但是今天,他终于扬眉吐气了,他终于不用害怕满清鞑子了。

这一天上早朝,他开口便说道:“诸位爱卿。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了,现如今张爱卿不仅仅将满清鞑子从锦州和宁远给赶了回去,更是将清军的老巢也围了起来,这真的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这也证明了满清鞑子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只要我们同心协力,一定可以重新给大明朝带来和平,之前张爱卿曾经有一封奏章写给朕。上面只有一句话,文臣不爱财,武将不惜死,天下太平。你们倒是来说说看,他这样说是什么意思呢?他想表达什么?”

明朝是一个由文官集团高度控制的、政治和经济渐次脱节的王朝,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经济发展。但是就中国人的性格来说,有钱了第一件事情想到的不是流通,而是存起来,就算是几百年后的今天还是一样。钱只有花的时候才是钱,如果把它放在家里面,那就什么都不是。这个行为阻碍了货币的流通,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文官专政,这些靠着之乎者也脱贫致富的人四肢不勤五谷不分,是孔孟学说的忠实拥护者,想要他们去承认并且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那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再加上官员贪污腐败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了经济的全面崩溃。还有就是,因为官员贪污,国库收不上钱,因此就拿不出钱来镇压各地的造反,为此他们必须增加税收,这就更加引起了百姓的不满,造反也就越来越严重,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张雷写的这一句话虽然是来自于岳飞,但是现在用却是再好不过了,想想几年前,他张雷正当其道的时候,对于文官贪污这件事情而实行的措施,甚至比明朝建立的时候朱元璋贪污十两就扒皮还要严厉,虽然没有那么野蛮,但是在具体的细节上面的处理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一段时间,偏远地区的官员不说,就京城附近还有几个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地方,基本上所有的官员连贪污的机会都没有。阻挡别人的财路是一件很让人憎恨的事情,张雷也因为这件事情被所有的官员排斥,最终崇祯将他给革职,都是有原因的。

事实上崇祯他自己的感受是最为深刻的,张雷在的那一段时间,国库的钱可以说是一天比一天多,自打他生下来就没见到过那么多钱。但是张雷一走,各地都借口天灾人祸对金钱的用量大,想尽了各种办法来减少税收的缴纳,崇祯再一次眼睁睁地看着国库里面的钱一天比一天少,虽然他这么聪明的人不可能不知道这些原因是什么,但是他却没有任何办法,因为他手上的兵不够,连打战都不够,哪有空闲来做反腐倡廉这样的工作?

现在张雷再一次把这句话写给崇祯看,就是要告诉他,这不是一个小事情,如果不下定决心解决的话,最终会酿成大祸。

崇祯说完这话,下面的大臣都不说话,他们谁敢说自己的手上是干净的?见大家都不说话,崇祯把东西放在桌子上面,说道:“算了,今天朕的心情好,就不说这个了,讨论其他的吧,最近各地的谋反镇压的情况有什么进展没有?”

见崇祯主动岔开话题,大家似乎都轻松了起来,现场的气氛再一次活跃了起来,按照以往的情况开始奏对。一切都似乎开始美好起来了。

等大家的事情都奏完了,崇祯满脸红光,看起来就知道他很兴奋,他问道:“现如今咱们一扫十几年来的阴霾,将满清打得团团转,盛京已经被咱们大明的数十万雄师给包围了起来,又听说他们的新皇帝刚刚即位。诸位爱卿觉得咱们要不要直接下令张爱卿攻陷盛京,将盛京给纳入大明的版图呢?”

“皇上,这是必须的,最好是让他们的新皇投降我大明朝,那他满清也就覆灭了,多好啊。”有大臣说。

又有大臣说:“皇上。将他们的大草原都变成咱们的,以后就可以圈养马匹牛羊,数量至少可以达到百万之数,对于大明朝可是大有裨益啊。”

“是啊是啊,还可以……”

整个朝堂上面无与伦比地热闹,似乎清朝已经在他们的讨论之中就不复存在了,北方那水草丰美的大草原已经成了大明朝的囊中之物。

就在这个时候。外面来了一名将士,他手中高举奏章,大声说道:“启禀皇上,张大人前线传来急报。”

“哦?刚刚讨论到这里,他就传战报来了,是不是已经把盛京攻下来了?”崇祯眉开眼笑,迫不及待地说道,他身边的王承恩不由得嘀咕。就算是当初突然之间就获得了皇帝的位置他没似乎没有今天这么兴奋吧。王承恩跑下来将那奏章拿给崇祯看,崇祯一下子将那奏章抢过来看起来。

但是,随着越往后面看,他的脸色就越是阴沉,脸上的笑容一点一点地消失不见,到最后的时候都阴霾得似乎要滴出水来了,他猛地一下子把奏章合上。狠狠地说道:“这群吃里爬外的东西。”

现场顿时就安静了下来,崇祯的这个表现,很明显就不是因为明军把盛京给攻下来了之后他听到喜讯应该有的表情,大家都纷纷猜测。难道是清军突然之间爆发出了无穷的战斗力,将张雷给打败了?

所有的人都看着崇祯,但是谁也不敢问,最后还是崇祯身边的王承恩开了口:“不知道皇上为何生这么大的气?”

崇祯气呼呼地说道:“朕现在什么都不想说,你把东西念给大家听一下吧。”说着他随意地拿起张雷发过来的战报丢到王承恩的手中说道。

王承恩也是十分好奇,他自己看了一遍奏章,然后马上明白了为什么崇祯会生气了,不过就他自己客观地评价,张雷说的这些并没有什么大逆不道,反而十分合情合理。

不过既然崇祯要他念,那就念好了。

这奏章并不是张雷一个人上的,而是张雷和卢象升、洪承畴、孙传庭四个人一起联名上奏,奏章上面详细地将这段时间大大小小的战斗的情况都说了一遍,说是已经把盛京给团团包围了起来。但是国家已经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最好暂时息止干戈休养生息,度过这连绵不绝的天灾人祸再说!

也就是说,暂时放清朝廷一马,等国内的战乱平了之后,再来和满清打过。在这奏章的最后面,似乎是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张雷还信誓旦旦地说,今天今天能够将满清打败,那么以后也随便可以将他们打败。

王承恩刚刚将这奏章念完,在场的大臣们马上就沸腾了起来,群情激奋,要是不明真相的人还以为是满清打到北京来了呢。

“眼看着就能够把满清鞑子给完全剿灭了,张大人怎么能够在这个时候停手呢?实在是不应该啊,按照我的说法就应该马上将盛京占领,然后将那些皇亲国戚都抓到京城来关押着。”一位大臣说道,看他脸上的表情,就好像是自己在吃饭的时候眼睁睁地看着一块上好的扣肉但是又不能吃一样。

“就是就是,在这紧要的关头他又开始考虑起了其他的事情,真是太不应该了,你们说他是不是故意的,他这是觉得自己战功卓著,所以就以此来威胁朝廷?”另外一个大臣说道。

“有这个可能,他认为之前他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所以在这个紧要的关头停手,是在为自己之前受到的不公正而报复?”另外一个大臣马上就顺着他的话说道。

第三个大臣说:“谁说不是呢?这个也太明显了,否则他为什么之前那么长的时间都没有一点音讯,现在就来说要息止干戈休养生息了呢?依照臣的看法,他这明显就是不思进取忘记皇恩,皇上,臣以为,现在皇上应该马上下旨,褒奖他一番,然后命令他进军,务必要攻占盛京。否则那些鞑子恐怕会卷土重来。”

崇祯一听这话,马上说道:“对对对,就是这样,朕下旨让他进军,攻占盛京,他们还能不听?”于是当场就开始写诏书,让人带着去给张雷。他似乎忘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张雷好像一直对他的命令都是严奉阴违。而王承恩在他身边看着,张了张嘴巴想要说话,最后想了想还是一个字也没有说。

很快,崇祯就已经把诏书写好了,他让王承恩将诏书拿给那个将张雷的战报拿进来的那个士兵,又嘱咐了几句,然后那士兵马上就出去了。

尽管这样,但是崇祯还是难以平复心中的激愤,狠狠地说道:“这个张雷实在是太让人气愤了,他难道就认为只有自己才能够做到这一切吗?那也太自高自大了,朕将他从一个平民百姓提拔到如今的大将军,他连一点知遇之恩和感恩之心都没有,你们倒是说说看,这算什么?”

王承恩赶紧说道:“皇上息怒,现在皇上已经把诏书发下去了,那他肯定会听从吩咐率军攻打盛京的,不久之后咱们必然会接到胜利的消息,皇上可千万不要因为一件这样的小事气坏了身子,那可就不好了。”

崇祯看了他一眼,站起来一甩袖子,说道:“退朝。”

第358章 卸磨杀驴第360章 削职为民第47章 张氏商会(1)第387章 集 体婚事(7)第60章 时运不济第90章 科普第386章 集 体婚事(6)第180章 转攻巢县第61章 苏家族会第181章 布防第271章 血战(5)第134章 干一票大的第三百七十章 第298章 自行车第282章 临危受命第297章 亡羊补牢第189章 重建中都第192章 看戏的张雷第55章 苏家遭劫第372章 融资(1)第119章 有钱的都是大爷第51章 出海第353章 又见多尔衮第36章 买马第4章 你有病第47章 张氏商会(1)第260章 本岛第264章 掌控琉球(2)第216章 谁得罪谁第243章 被迫撤离第355章 登基第364章 整顿第111章 难民营第238章 败了第332章 伏击李自成第87章 抢瓦特的饭碗第388章 给李自成一个机会第42章 折服第321章 张雷南下第258章 再见小莲第262章 琉球偶遇郑芝龙第163章 出售军火第278章 高阳之战(4)第339章 归去来酒楼第257章 求见圣女第383章 集 体婚事(3)第33章 徐光启第84章 夜袭徐家营第338章 与李自成谈判第230章 心生歹念第64章 都是人才第15章 砸钱第190章 新凤阳第194章 统一第40章 脑筋一转,白银万两第35章 产业链规划第222章 清兵来犯第95章 山的那边第三百五十六章 第193章 郑芝虎之死第141章 开诚布公第93章 高林镇首富第160章 硬闯第75章 老夫子第148章 明朝其实很牛叉(1)第169章 突围战第273章 无毒不丈夫第47章 张氏商会(1)第84章 夜袭徐家营第243章 被迫撤离第309章 海上霸权第152章 文正公徐光启第203章 出征虾夷岛第266章 一臂之力第294章 明升暗降第276章 高阳之战(2)第190章 新凤阳第195章 冯庸面圣第386章 集 体婚事(6)第181章 布防第158章 广州湾第129章 贺逢圣第12章 烟草第274章 杀奔高阳第63章 新的张氏商会第136章 八月初九第132章 张家岛第163章 出售军火第379章 秦洛风回来了第70章 罗德曼教官第三百七十章 第183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二白九十一章 航空母舰第190章 新凤阳第357章 息止干戈第231章 驸马的镖你也敢劫?第364章 整顿第2章 死里逃生第260章 本岛
第358章 卸磨杀驴第360章 削职为民第47章 张氏商会(1)第387章 集 体婚事(7)第60章 时运不济第90章 科普第386章 集 体婚事(6)第180章 转攻巢县第61章 苏家族会第181章 布防第271章 血战(5)第134章 干一票大的第三百七十章 第298章 自行车第282章 临危受命第297章 亡羊补牢第189章 重建中都第192章 看戏的张雷第55章 苏家遭劫第372章 融资(1)第119章 有钱的都是大爷第51章 出海第353章 又见多尔衮第36章 买马第4章 你有病第47章 张氏商会(1)第260章 本岛第264章 掌控琉球(2)第216章 谁得罪谁第243章 被迫撤离第355章 登基第364章 整顿第111章 难民营第238章 败了第332章 伏击李自成第87章 抢瓦特的饭碗第388章 给李自成一个机会第42章 折服第321章 张雷南下第258章 再见小莲第262章 琉球偶遇郑芝龙第163章 出售军火第278章 高阳之战(4)第339章 归去来酒楼第257章 求见圣女第383章 集 体婚事(3)第33章 徐光启第84章 夜袭徐家营第338章 与李自成谈判第230章 心生歹念第64章 都是人才第15章 砸钱第190章 新凤阳第194章 统一第40章 脑筋一转,白银万两第35章 产业链规划第222章 清兵来犯第95章 山的那边第三百五十六章 第193章 郑芝虎之死第141章 开诚布公第93章 高林镇首富第160章 硬闯第75章 老夫子第148章 明朝其实很牛叉(1)第169章 突围战第273章 无毒不丈夫第47章 张氏商会(1)第84章 夜袭徐家营第243章 被迫撤离第309章 海上霸权第152章 文正公徐光启第203章 出征虾夷岛第266章 一臂之力第294章 明升暗降第276章 高阳之战(2)第190章 新凤阳第195章 冯庸面圣第386章 集 体婚事(6)第181章 布防第158章 广州湾第129章 贺逢圣第12章 烟草第274章 杀奔高阳第63章 新的张氏商会第136章 八月初九第132章 张家岛第163章 出售军火第379章 秦洛风回来了第70章 罗德曼教官第三百七十章 第183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二白九十一章 航空母舰第190章 新凤阳第357章 息止干戈第231章 驸马的镖你也敢劫?第364章 整顿第2章 死里逃生第260章 本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