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黄河决口

“加五成?我没有听错吧,就算是现在这些工人的工钱在整个大明朝也都是最高的了,怎么还要再增加五成?”冯庸脚步一顿,转过头来惊讶地问道,增加五成,这可不是一点点的小数目了。

现在几十万人,如果每个人的工钱都增加五成的话,那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也难怪冯庸他会惊讶了,因为在他看来这完全就不符合商业的规律——他做了这么多年的帐房先生,自然以商人自居。

张雷可不在乎这些,他从来都不会去计算自己现在有多少钱,对他来说够用就很多了,因为他一直以为钱只有花出去的才是钱,存起来的那顶多就是一堆金属罢了。

“这个你还担心什么,刚刚这不是你给我看的吗?花出去的钱可都通过我们的那些商铺给全部赚回来了,那我们给他们多少工钱都不会亏啊,到时候还不是要进我们的口袋?只是要把握好度才好。”张雷说。

冯庸一想,好像也是这么个道理,便说道:“好吧,既然张大人都这么说了,那我这就下去准备去了,相信这一下子多了一半的工钱,那些人肯定会十分高兴的。”

张雷随后便开始查看其他的各地送上来的情报,数十万的工人,张雷可不会奢望他们个个都安分守己,自然会有一些捣乱的人,这些人张雷都需要通过自己的情报系统来发现,然后及时清理出队伍。

突然。姜玉阳从外面急冲冲地推开门就冲进来,将张雷给吓了一跳。看他脸色有些不对,张雷不由得问道:“老七,发生了什么事情?你可是现在情报处的处长,遇事要淡定才对。”

“张大人啊,实在是没有办法淡定下来啊,我刚刚才接到下面的消息,黄河决口了啊,我们的人淹死不少。那些有心之人就拿这件事情来做文章,说是我们惹怒了上天,要惩罚我们。你说这事情怎么淡定?”

“黄河决口?”这个消息实在是太震撼了,张雷也没有办法冷静下来,他一下子几乎是从自己的作为上面弹了起来,“你的这消息是从哪里来的?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情?”

姜玉阳皱了皱眉头,说道:“唉。就是前几天发生的事情,下面的人报上来的,肯定不会是假的,张大人,咱们现在应该怎么办?如果不处理好的话,恐怕对张大人的声誉会有影响啊。”

“何止是有影响。这简直就是要我的命啊,走,什么都别管了,带上人去黄河决口的地方去看看去,最近这天又没有发什么大水。怎么就决口了呢,这不科学啊。”张雷急急忙忙地说道。

“真的要去吗?那好吧。我马上下去准备马车来。”姜玉阳说。

张雷却说道:“马车速度太慢了,我们骑马去,用不着带上什么东西,让骑兵一队跟着就好了。”

姜玉阳还从来没有看到过张雷如此模样,他也意识到这件事情似乎真的是非同小渴,于是一点儿也不敢耽搁,只不过小半个时辰的时间,骑兵一队五千人就已经全部到位了。这五千人里面大部分是跟着张雷的老部下,还有一部分就是招募过来的能人异士,他们对于张雷的作用就好像是禁卫军对于崇祯的作用一样。

张雷的动作自然惹得大家的关注,张雷也不会有时间解释,带着人,他们一路往山西而来,到了遇到的景象去一年之前已经大为不同了,繁华了许多,战乱造成的影响已经很少看到了。

“看来这里恢复得不错啊。”虽然是赶着去处理事情的,但是张雷看到这一幕,也还是十分欣慰,这些可都是自己的业绩。

姜玉阳笑着说道:“这个倒是真的,张大人许久不在外面走动了可能不知道,就我们在外面的人可是十分清楚,经过这一年半载的时间,半个江山都好像是大变样了。百姓已经从动乱之中脱离了出来,这都是张大人的功劳啊。”

“如此那我就满意了,本来就是想着你们能够好好地帮我把这里治理好,现在看来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只不过这黄河决口这件事情就真心让人费解了。”张雷说。

一行人从山海关一直来到了运城。

运城,因“盐运之城”而得名,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属于晋南地区,是山西的南大门,古称河东。运城地处晋、陕、豫三省交界处,北依吕梁山与临汾市接壤,东峙中条山和晋城市毗邻,西、南与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隔黄河相望。运城历史悠久,是人类及中华民族文化的祖根,是人类的起源地,是人类第一次用火的地方,是人类最早食用盐、开始冶炼和农耕文明的地方,是华人祖先最早聚集生活的地方,更是最早称中国、中华、华夏的地方,素有“五千年文明看运城”的说法。运城是“衣食住行”的发源地,“琴棋书画”的诞生地。中国最早诗歌总集《诗经》的源头、先秦古籍《山海经》的出处等,都在运城。

运城有一片很大的水域,往西南方向通过永济渠与黄河在风陵渡交汇。而这个风陵渡,则是张雷这一次出门的目的地。

运城的官员早就已经知道张雷他们即将到来,已经做好了接待的准备,张雷他们一到运城之后就马上安排了住处。张雷哪里有心情去住宿,只是带着人马上便往出事现场去了。

风陵渡正处于黄河东转的拐角,是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塞,跨华北、西北、华中三大地区之界。自古以来就是黄河上最大的渡口。千百年来,风陵渡作为黄河的要津,不知有多少人是通过这里,走入秦晋。金人赵子贞《题风陵渡》就有一句:“一水分南北,中原气自全。云山连晋壤,烟树入秦川。”

事情是这样的,就在不久之前,工人们施工的时候,因为遇见了一块巨大的石头,没有办法人工挖掘,便有人提意说用炸药,经过商量后大家认为这个方法是可以的,但是他们没有考虑到这里本来就是河滩湿地,土质疏松,再加上火药的剂量可能太大了一些,在将那石头全部炸碎的同时,也将一处地下水给炸了出来。地下水流动带走了泥沙,浸透了地基,竟然惹得黄河堤坝塌陷,导致黄河水汹涌地往风陵渡奔腾而来。

如今的风陵渡已经成了一片汪洋,张雷他们还隔着很远很远的距离,就已经遇上了维持警戒的士兵,但是士兵很少,那些惊慌失措的人们还是时不时地进入张雷的眼睛。他不得不将自己带来的这些人里面的一大部分派出去一起维持秩序,而张雷则只不过带了一两百个人便继续往事发地点而去了,尽管陪同的人都说前面危险,但是却丝毫改变不了张雷的决心。

在一个小山坡上面,张雷停了下来,倒不是因为他改变了主意,而是在他的前面似乎已经变成了一片汪洋大海,前面已经没有路了。

有历史记载的2千多年中,黄河下游发生决口泛滥1500多次,重要改道26次。有文字记载的黄河下游河道,大体经河北,由今子牙河道至天津附近入海,称为“禹河故道”。公元前602年黄河第一次大改道起至公元1855年改走现行河道,其间1128年前,河走现行河道以北,由天津、利津等地入海;以后走现行河道以南,夺淮入海。历史上,黄河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因此,这一次因为操作失误而造成的决口,张雷并不觉得有什么好奇怪的。但是在有心人的大肆宣扬下,这却成了张雷惹得苍天震怒的表现。

在一处小小的山头,看着下面的浑浊的黄河水,张雷停了下来,他在思考着,自己应该怎么样做,其实要想黄河以后永远不泛滥决口那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不说现在,就算是三四百年后的那些人也不可能有彻底解决的办法。张雷能够想到的事情就是清理河道,将淤积的泥沙给清理出来,将一些地方的地势压低一些,至少让它们不至于成为“地上河”。黄河作为中国第二大的河流,要想彻底清理,这个工程有多大可想而知。

但是张雷是不会退缩的,他相信中国众多的人口一定能够完成这样的壮举,但是这必须要经过周密的计划,首先就是重新设计河道,还有就是那些沉积物如果挖出来之后又要运到哪里去。还有就是人手,张雷初步估计至少要数百万的民工才行,而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稍有不慎就会有人造反。远在秦朝的时候,修长城就是这么个情况,所以张雷不可能不防范。

在山头站了一个多时辰,那风吹得张雷都有些浑身麻木了,他才似乎从沉思里面回过神来,他对一直站在身边陪伴着的姜玉阳说道:“老七,走,回去吧。”(。)

第353章 又见多尔衮第一百三十一章 第305章 大意之祸第149章 明朝其实很牛叉(2)第132章 张家岛第120章 和倭寇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第81章 连环计?第313章 与清决战(3)第188章 好的政权是不畏惧战争的第181章 布防第290章 断张雷一臂第85章 补兵第381章 集 体婚事(1)第207章 这场战争第292章 飞机第83章 仇崖救场第82章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第三百七十章 第87章 抢瓦特的饭碗第123章 蚂蚁也可以成为武器第234章 皮岛沦陷第62章 张氏商会的价值第二白二十五章 献礼第107章 规划第222章 清兵来犯第22章 毛遂自荐第三百八十章 第30章 引火烧身第198章 满清为什么要汉人剃发第316章 与清决战(6)第255章 腰杆都挺直了第87章 抢瓦特的饭碗第94章 炸了第34章 相见恨晚第232章 史可法弹劾张雷第363章 满门抄斩第142章 报纸的作用第88章 首席工程师第139章 奉旨成婚(上)第322章 对敌张献忠第三百七十八章 第367章 手下留情第358章 卸磨杀驴第247章 增收之策第353章 又见多尔衮第三百八十章 第138章 寻求庇护第112章 硝烟乱(3)第123章 蚂蚁也可以成为武器第170章 援汉中第51章 出海第60章 时运不济第211章 硝烟乱(2)第281章 任丘之战第254章 心理素质太差了第22章 毛遂自荐第270章 血战(4)第223章 活靶子第一百八十四章 第318章 与清决战(8)第154章 天工开物写到哪里了第94章 炸了第326章 放粮征兵第274章 杀奔高阳第141章 开诚布公第9章 烤烟房第19章 火柴梗第120章 和倭寇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第334章 不能胡来第93章 高林镇首富第220章 清军攻朝第37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第283章 又造反了第122章 岛上的原住民们第381章 集 体婚事(2)第350章 进军盛京第100章 镖师选拔第二白九十一章 航空母舰第1章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第106章 惹不起的对手第268章 血战(2)第126章 偶遇故人第40章 脑筋一转,白银万两第116章 理所当然的恩赐第26章 传动式切割机床(2)第339章 归去来酒楼第88章 首席工程师第318章 与清决战(8)第139章 奉旨成婚(上)第257章 求见圣女第259章 再见小莲(2)第134章 干一票大的第148章 明朝其实很牛叉(1)第65章 海盗老窝第377章 黄河决口第279章 高阳之战(5)第157章 找郑芝龙借个岛第164章 作战邀请第6章 小莲献身第255章 腰杆都挺直了
第353章 又见多尔衮第一百三十一章 第305章 大意之祸第149章 明朝其实很牛叉(2)第132章 张家岛第120章 和倭寇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第81章 连环计?第313章 与清决战(3)第188章 好的政权是不畏惧战争的第181章 布防第290章 断张雷一臂第85章 补兵第381章 集 体婚事(1)第207章 这场战争第292章 飞机第83章 仇崖救场第82章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第三百七十章 第87章 抢瓦特的饭碗第123章 蚂蚁也可以成为武器第234章 皮岛沦陷第62章 张氏商会的价值第二白二十五章 献礼第107章 规划第222章 清兵来犯第22章 毛遂自荐第三百八十章 第30章 引火烧身第198章 满清为什么要汉人剃发第316章 与清决战(6)第255章 腰杆都挺直了第87章 抢瓦特的饭碗第94章 炸了第34章 相见恨晚第232章 史可法弹劾张雷第363章 满门抄斩第142章 报纸的作用第88章 首席工程师第139章 奉旨成婚(上)第322章 对敌张献忠第三百七十八章 第367章 手下留情第358章 卸磨杀驴第247章 增收之策第353章 又见多尔衮第三百八十章 第138章 寻求庇护第112章 硝烟乱(3)第123章 蚂蚁也可以成为武器第170章 援汉中第51章 出海第60章 时运不济第211章 硝烟乱(2)第281章 任丘之战第254章 心理素质太差了第22章 毛遂自荐第270章 血战(4)第223章 活靶子第一百八十四章 第318章 与清决战(8)第154章 天工开物写到哪里了第94章 炸了第326章 放粮征兵第274章 杀奔高阳第141章 开诚布公第9章 烤烟房第19章 火柴梗第120章 和倭寇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第334章 不能胡来第93章 高林镇首富第220章 清军攻朝第37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第283章 又造反了第122章 岛上的原住民们第381章 集 体婚事(2)第350章 进军盛京第100章 镖师选拔第二白九十一章 航空母舰第1章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第106章 惹不起的对手第268章 血战(2)第126章 偶遇故人第40章 脑筋一转,白银万两第116章 理所当然的恩赐第26章 传动式切割机床(2)第339章 归去来酒楼第88章 首席工程师第318章 与清决战(8)第139章 奉旨成婚(上)第257章 求见圣女第259章 再见小莲(2)第134章 干一票大的第148章 明朝其实很牛叉(1)第65章 海盗老窝第377章 黄河决口第279章 高阳之战(5)第157章 找郑芝龙借个岛第164章 作战邀请第6章 小莲献身第255章 腰杆都挺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