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74 唐王博大,予我从容

叶阿黎这一番投献的举动,让接下来宴会的氛围变得欢快中又透出一些古怪。

欢快主要是武攸宜在那里积极的暖场,只要有雍王在场,他便没有什么矜持和架子可言,甚至主动入场与众伶人们唱跳起了一些雍王旧作。

这也让在场其他人放下了架子,李潼甚至都操弄几种乐器,领衔众人演奏了几曲,也算是繁忙的公务之余一点难得的恣意消遣。

至于古怪,那就深刻得多了。在场宾客,男女俱有,各自身份格局不同,也都从刚才发生的事情当中各生感悟。

行台的官佐们通过雍王接受蕃国公主投献一事,意识到雍王殿下在处理番邦蛮夷的问题上,迫切需要更大的自主权,以至于都不再怎么关注朝廷的看法。

可以想见,未来的大行台在这方面的政令措施必然会更加的强硬有力。抛开诸边蛮夷对此是何态度,大行台与朝廷之间的矛盾也必会因此而变得更加深刻。

对于这一点,几名行台官佐们心中既不乏忧虑,同样也有着隐隐的期待。朝廷虽然格外开恩、特加殊荣,让雍王正式的分陕而治,但对大行台的态度却远谈不上友好。

此前大行台初创,人事繁芜、没有头绪。面对朝廷在方方面面的掣肘与压制,都没有足够的精力与势力去应对。

可现在,行台政务局面已经基本理顺,内外军事结构也已成雏形,雍王终究没有让追随他的人失望,即刻便通过这样一件事向世道人众表示,他仍然是斗志昂扬。

男人们考虑的是朝情大势的影响,在场一些命妇们感想则就更加的细腻复杂。

虽然那蕃国公主口口声声无涉私情,但雍王权势、风采如此,凭心而论,如此人物当于面前,世间有什么样的年轻女子不会动心?

雍王回镇长安后,随着青海大胜,关内情势越发稳定,下半年以来,迁居于长安的官宦人家陡增。

抛开男人们对大行台统治的信心与热切,妇人们则敏锐感觉到长安城中年轻女子越来越多,以至于两市脂粉价格都逐日上涨,雍王坊居外的长街上,常有花枝招展,香风阵阵。意图如何,不言自喻。

其实对一些恪守礼法的大户命妇来说,她们对雍王的择偶标准真是不怎么感冒。

仍然留守神都、出身中原名门的王妃郑氏且不说,如今追随在长安王邸的两位女眷,唐孺人只是关中小户出身,杨孺人则更加寒酸,竟然是蜀中商户的出身。

尽管两位孺人各有姿容动人之处,但这出身明显是不能让人敬重起来。这也显示出雍王门风微堕,不够严谨,是一个贪恋表象的好色之徒。

如果说两位孺人出身不高,但起码还是真真正正的唐人。但现在就连这样一个出身蛮夷之地的蕃女都对雍王炽念流露,这就让诸命妇们有些接受不了。

雍王虽然小节不持,但如此名望、势力与风采,那也是瑕不遮瑜,引人倾慕。即便内庭虚席待充,自有唐家女子殷切盼望,岂容番邦外者妄作贪求!

所以接下来的宴会氛围虽然欢快热烈,但此间的主人、番邦公主叶阿黎却倍遭冷遇。男人们关注点在雍王,同样也不便与这位公主热络攀谈。

至于妇人们,则就是明显的排斥与孤立了,全都聚在两位孺人席侧,谈论着各种两京风尚与权门轶事,对那蕃国公主全不理会。

宴会持续了将近两个时辰,蕃国公主孤身在京,家无男丁主持招待,也不好竟夜叨扰。随着雍王起身表态归邸,宴会便也进了尾声。

临走前,李潼又问了一些生活上的小事,并安排一名西大内内常侍暂领公主家相。

当然不是杨绪,这老小子就是一个典型的小人,心思咋多、失于尺度,真要让他留在这里,凭这蕃国公主的心机手段,转天可能会连西大内宫苑格局路径都打听的清清楚楚。

同时,李潼也示意蕃国公主择日前往行台,正式讨论一下其封邑处置措施问题。他虽然私人接受了这位公主的投献,但也并不能真的以家臣视之,一些后计问题,仍然需要行台跟进处理。

不过李潼针对蕃国东域的设想,是有着很浓厚的个人风格,行台官佐们未必能够完全领会认可,所以真正实施起来,仍然需要这位蕃国公主大力配合。

送走了雍王殿下并一众宾客后,叶阿黎返回了邸中,人散席空,华贵的厅堂中不免寂寥。她在厅堂门口站了片刻,见到仆役们正在忙碌的收拾残席,便也不再入内,径往居室而去。

整座府邸,风格以奢华为主,居室也同样如此。只是相对于中堂的贵气逼人,居室的陈设要更加内敛,器物并没有太多的珠光宝气,但无论材质还是工艺也都是珍惜异常、匠心满满。

没有了外人在场,居室中唯几员叶阿黎从蕃国携来的心腹随员,叶阿黎也终于完全放开了心防,纵身扑卧于香榻软衾上,长长的伸了一个懒腰,然后才用蕃语感叹道:“今日经历诸多,才明白大论钦陵为什么对唐国生涯念念不忘。这样的起居,这样的享用,才是世间贵人真正的处境啊!”

站立榻前的女将军也忍不住感慨道:“唐国的这些贵人们,也不必操心牧庄里牛羊膘肥毛短,无事之际怕是整天都在思索该要怎么巧用人间物料。”

叶阿黎闻言后哈哈一笑,并点头道:“这话说的不差,一路途行所言,唐国境中沃土绵延,生民乡邑聚居,更有长安这种聚户十万余的雄大都邑,只要掌权治世者不是昏聩蠢人,田亩恒有所出,劳力恒有所用,又能有什么生机困难?

更不要说中国土地所传不只唐国一代,王朝或有兴衰,但礼仪法规却能长久传承下来,又怎么是我国乍兴能比拟上的?悉多野家领国短年,已经不能遏止国中的各种纷争,若是往年还可以托幸于荫蔽,小心求活。但如今四边都知我国秉性凶悍,一旦唐国掌权是雄才之主,便不会再容忍我国优居高原之上。”

“主上对唐国似乎也高看了一些,其国富足不假,但我国发迹于艰难,人力凶悍能用。只凭大论钦陵一人,便几败唐国。大论青海战败,只是因为国中分兵不援,否则胜负还是难测。”

女将军对本国还是颇有认同感,听到主人盛赞唐国,却将本国贬低得一无是处,还是忍不住反驳道。

叶阿黎闻言后又是一笑,叹息道:“桑姆你只道大论势弱而败,难道唐国不是如此?他国中权位更迭,这位雍王殿下所领的也仅仅只是帝国一隅罢了。唐国还有更加广阔的河北、中原、江南与岭南,这些方面人物之力也都没有投用青海啊。更何况,雍王在于大论交战之前,同样也分兵去攻漠北的突厥,一样都是大胜……”

听到主人历数种种,女将军无从反驳,她对唐语并不精通,入唐多时也如耳聋口哑,对唐国的了解实在不深。

不过听到主人言必称雍王,女将军还是忍不住皱起了眉头,忍了又忍,还是没忍住,开口闷声道:“主上今天宴席上,是要把封邑、领民全都献给唐国的雍王?东域虽然不是主家固有的世领,但也是用叶茹换来,主上就这样献给外人,子孙何以为家?

往年主上在国中那么刚强,树敌颇多,甚至被逼得在国中不能立足,不就是为的要保家业不被人侵夺?怎么眼下到了唐国,不待旁人索要,反倒主动赠送给别人?”

女将军讲到这里便深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那唐国确是样貌出众,远胜国中青年,待主上也和气有礼。可、可他终究是一个外人,是唐国万众追捧的大王,即便有一时的情欢,也绝不会长久的专情包庇主上。他今日来访,还携了两位娘子,样貌也、也都不差主上多少……那些唐人的贵妇,她们待主上是什么态度?唐人、从心底里就是瞧不起咱们蛮夷,主上就算领邑捐献,又能守得几分好?”

这位女将军一旦打开话头,便讲得滔滔不绝,可见这番话在心中也是积压多时。

叶阿黎听其一通言语,一时间也是默然良久,眉眼间也稍露凄楚之态,好一会儿后才低声道:“桑姆你说的这些,我又怎么会不懂?见到那位雍王殿下,我真从心底觉得,若此生需择一配偶,这必是当然之选。但且不说我只是一个蛮夷之种,单单家门那份残忍的伦情,我又有什么资格、有什么脸面去向这样的人物自献?

国中封我东域,本就不存善心,不要说赞普、大论不能容我,只怕我那母亲也难以忍受我割取她的孙波。就算不献,单凭我能守住东域几时?我不与国中人家交涉,是因为我所有的还要远胜过他们,他们一旦有了占有的希望,就一定会用力窃夺、加害于我。

但唐国富领四极,我所有的在这位雍王殿下看来,其实不算紧要。国人是野中的凶徒,为了一头羔羊就能拔刀杀人。可圈厩牛马成群的牧庄主人,丢了一匹牦牛甚至都懒得寻找。我托献给雍王殿下,才能有更多的从容。至于说私情的心意,我自知不配,甚至就算那位雍王有意,都要自惭躲避,更何况这本就不会……”

女将军本以为自家主上心智被迷惑,所以作此劝言,可是听到叶阿黎这番回答后,又忍不住顿足道:“主上如何不配?那唐王再如何出色,总也是人间人物,只要是人间人物,我家主上就配得上!”

叶阿黎听到这话又是一乐,修长体态侧卧榻上,又忍不住幽幽一叹:“唐国不可轻入,我如今能体会大论心态,大凡对自己有所要求,既见人间至美,绝不再屈意就次。此方水土养人,桑姆你要好好保养,我也只与你相守终老了。”

0291 献业求命0529 奉命者正,逆命者邪0094 大酺礼毕0660 东域赤尊,和亲唐王0168 大凶出洛,人共杀之0306 魏王不寿0613 谷米入仓,军食不匮0434 旧案新翻,大臣难逃0132 老马不行,非是良骥0204 谁都别惹我0796 东西杀敌,叛唐必死0320 高句丽遗民0106 禁中逆乱0618 兴亡继绝,不足成事0848 大将薨逝,北疆不安0676 宣法入蕃,礼佛得庇0940 功成此役,扬威此役0421 攸宁设局,千骑营变0209 枝上桃李子0563 天家德种,合御苍生0720 因田募甲,丹心为国0562 群商捐用,驮马巨万0415 慎之慎之,勿负乃祖0782 无米难炊,四面追赃0159 皇孙李宝雨0771 恩威所给,公器所归0463 诛除诸武,归政李氏0022 万古愁难销0933 半生功业,壮极青海0714 演武潼关,却乱关东0927 朕既为君,爱民如子0554 贵人入坊,平康震惊0310 才堪宰辅,资望未及0811 集英群才,开馆纳士0943 贼来受死,不留降口0407 嫁女骤显,爵封县男0499 成器忤我,不堪为储0653 蕃国王母,深宫问事0214 少王异图,乃有妄行0689 庐陵幽在,可引垫足0611 金城聚货,飞钱入胡0214 少王异图,乃有妄行0097 壮力当赏0963 妄论封禅,临淄密谋0125 风雨飘摇的宰相们0701 幽州都督,东夷都护0693 法剑之下,唯有奸邪0630 扩地千里,兵指海西0308 吾皇万万岁0583 太宗遗风,端倪可见0293 大王英明,后事畅想0671 王眷赴宴,如临敌阵0656 君臣不容,兵戎相见0031 不是一路人0509 捐尽封户,为国却贼0832 遣离京畿,别置外州0169 酷吏授首0117 权门恶事0443 军器难窃,武库可夺0278 巨富惊人0998 六诏克定,吐蕃穷途0640 玄暐横死,杀机四伏0667 川西王属,岂为蕃土0928 旗纛之下,俱朕肱骨0729 妖才邪逞,不足敬重0990 名臣欺世,子嗣无能0100 不望独活0636 王若归朝,春宫待之0192 太平公主登门0450 祸入禁中,殃及池鱼0500 陈兵河沿,以待贼师0376 纨绔卫府0924 诸方来朝,群蕃入拜1027 势难相忍,各自修行0163 加官加封0419 皇嗣谋反,分押千骑0256 捐麻续缕,祈君长命0611 金城聚货,飞钱入胡0351 关中群贵多尚势0285 恶人自须恶人磨0312 本钱自收,一本万利0007 上阳宫官0874 狡兔三窟,营持有道0530 名臣良主,知遇相逢0527 故衣义举,功存百姓0013 王的起居日常0823 母子生隙,少主强悍0212 独不见,自惶恐0732 民爵普授,两税试行0662 赤尊几重,能继统否1004 皇子通经,出阁入世0196 卑职愿从大王0945 国运之争,不容退缩0930 三年盛储,一战雄图0781 借尔奴首,以儆效尤0599 赤岭为界,阻敌阻我0878 人间惊艳,实难争美0700 雍王献货,且入宫库0200 捐麻入社,义气感召
0291 献业求命0529 奉命者正,逆命者邪0094 大酺礼毕0660 东域赤尊,和亲唐王0168 大凶出洛,人共杀之0306 魏王不寿0613 谷米入仓,军食不匮0434 旧案新翻,大臣难逃0132 老马不行,非是良骥0204 谁都别惹我0796 东西杀敌,叛唐必死0320 高句丽遗民0106 禁中逆乱0618 兴亡继绝,不足成事0848 大将薨逝,北疆不安0676 宣法入蕃,礼佛得庇0940 功成此役,扬威此役0421 攸宁设局,千骑营变0209 枝上桃李子0563 天家德种,合御苍生0720 因田募甲,丹心为国0562 群商捐用,驮马巨万0415 慎之慎之,勿负乃祖0782 无米难炊,四面追赃0159 皇孙李宝雨0771 恩威所给,公器所归0463 诛除诸武,归政李氏0022 万古愁难销0933 半生功业,壮极青海0714 演武潼关,却乱关东0927 朕既为君,爱民如子0554 贵人入坊,平康震惊0310 才堪宰辅,资望未及0811 集英群才,开馆纳士0943 贼来受死,不留降口0407 嫁女骤显,爵封县男0499 成器忤我,不堪为储0653 蕃国王母,深宫问事0214 少王异图,乃有妄行0689 庐陵幽在,可引垫足0611 金城聚货,飞钱入胡0214 少王异图,乃有妄行0097 壮力当赏0963 妄论封禅,临淄密谋0125 风雨飘摇的宰相们0701 幽州都督,东夷都护0693 法剑之下,唯有奸邪0630 扩地千里,兵指海西0308 吾皇万万岁0583 太宗遗风,端倪可见0293 大王英明,后事畅想0671 王眷赴宴,如临敌阵0656 君臣不容,兵戎相见0031 不是一路人0509 捐尽封户,为国却贼0832 遣离京畿,别置外州0169 酷吏授首0117 权门恶事0443 军器难窃,武库可夺0278 巨富惊人0998 六诏克定,吐蕃穷途0640 玄暐横死,杀机四伏0667 川西王属,岂为蕃土0928 旗纛之下,俱朕肱骨0729 妖才邪逞,不足敬重0990 名臣欺世,子嗣无能0100 不望独活0636 王若归朝,春宫待之0192 太平公主登门0450 祸入禁中,殃及池鱼0500 陈兵河沿,以待贼师0376 纨绔卫府0924 诸方来朝,群蕃入拜1027 势难相忍,各自修行0163 加官加封0419 皇嗣谋反,分押千骑0256 捐麻续缕,祈君长命0611 金城聚货,飞钱入胡0351 关中群贵多尚势0285 恶人自须恶人磨0312 本钱自收,一本万利0007 上阳宫官0874 狡兔三窟,营持有道0530 名臣良主,知遇相逢0527 故衣义举,功存百姓0013 王的起居日常0823 母子生隙,少主强悍0212 独不见,自惶恐0732 民爵普授,两税试行0662 赤尊几重,能继统否1004 皇子通经,出阁入世0196 卑职愿从大王0945 国运之争,不容退缩0930 三年盛储,一战雄图0781 借尔奴首,以儆效尤0599 赤岭为界,阻敌阻我0878 人间惊艳,实难争美0700 雍王献货,且入宫库0200 捐麻入社,义气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