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0 扩地千里,兵指海西

眼见到雍王对于战前那场小纠纷的处理,直至其余诸将退出之后,黑齿常之又忍不住感慨道:“殿下策御有术,不失情义、不没法度,兼于仁威,朝廷大事相任,确是得人。”

李潼闻言后则叹息一声,不乏感慨道:“诸将或任性使气,但察其精忠报国的杀敌之心,则未可称恶,不忍严令勒之,恐伤志气。但若不问,又怕骄纵难收。所以小惩大诫,盼能各有所得。”

他之所以如此处理,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考虑到朝廷对于陇边此胜的犒奖问题。

于青海重创吐蕃人马,不独只是长安幕府因此受益,对于整个大唐社稷而言,也是一桩大喜。但如果考虑到当下时局的具体情势,这件事对朝廷而言就未必尽是好处了。

起码长安幕府因此威名大噪,这对于朝中一些有意限制雍王的人而言,将会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关于这一点,李潼近日也略有设想,觉得朝廷对此处理大概会有两种策略。

第一种就是专门针对雍王,对雍王大加殊荣犒奖,乃至于直接将雍王召回朝中,尊位待之。但是对陇边建功的众将士们的犒奖,则就敷衍应之,不会过分的隆重。

如此一来,既能打断李潼分陕而治的局面、收其事权,让他不能再继续经营私己的势力。

而对陇边功士的薄待,则就可以引导这些人觉得雍王只是在用他们的奋斗为自己谋求功名、尊荣,削减他们心里对雍王的敬仰。即便来年边士入朝,有这样的前车之鉴,怕也不会选择向雍王靠拢。

第二种则就是淡化雍王在这场战事中的作为与存在感,仅仅只是重点褒扬陇右的将士们,通过朝廷的恩赏让这些边士们认清主次,不要忽略了洛阳朝廷的正统性。

或许还有其他情况是李潼所料未及的,但只要朝廷不能容忍长安幕府长期的存在,那么对于青海这一场战功就绝对不会正常处理,肯定是会有一些手段的。

陇边好不容易得此壮胜,李潼当然不愿意因为他与朝廷之间一些暗斗纷争而影响到朝廷正常的赏格封授,使义士热血寒凉。

而且有鉴于朝廷目下的财政形势,怕也很难有大手笔的钱粮犒赏,即便做出一些实物激励,应该也会让长安幕府进行筹措。

李潼如此处理众将触犯军令,同时也是在降低他们对朝廷封赏的期待感。如果朝廷犒奖过于刻薄,他愿意承担这样一个恶名,让边士们不要因为朝廷的犒奖态度而影响到整体对杀敌报国的热情。

如果朝廷只是大开空头支票,却将筹措赏物的压力转嫁给长安幕府,有这样的前计打底,也可以避免长安幕府骤然承担太大的钱物压力。

至于他自己究竟是归朝还是继续留守长安、分陕而治,这不是洛阳朝廷能够决定的。

有关这一盘算计,李潼并没有向黑齿常之透露,这本也不是便将应该考虑的问题。略过此事之后,便又讲起了对于海东占领区域的经营问题。

王孝杰米栅这一场胜利,让唐军直接向赤岭以西拓地两千多里。

黑齿常之所率追击人马在王孝杰米栅外的郊野正面战胜吐蕃人马后,继续向前追击,一直将蕃军追杀到了大非川中段,当吐蕃精锐人马已经渐有重新集结之势的时候,才停止了追击的步伐。

除非吐蕃再次集结大部人马重新杀回,大非川以东的青海地区已经被唐军所实际占领。而且在收军之前,黑齿常之还在大非川西南侧的渴波谷留驻了一部人马以防控此境。

渴波谷位于青海的西南方位,是黄河上游的一处重要山隘,也是从青海进入黄河九曲地区的重要通道。

历史上中宗朝以后,吐蕃逐步渗透、侵占了黄河九曲之地,曾于彼境筑有大莫门城,一直到了开元年间,唐军与吐蕃大战渴波谷,拔起大莫门城,这才逐步瓦解了吐蕃对于九曲之地的控制,之后又经过多年奋战,才将九曲之地彻底收回。

现在唐军前路已经控制住了渴波谷,这意味着提前封锁了吐蕃进入九曲之地的通道,这也是青海此战的战果之一。

可是对于是否长期驻守渴波谷,黑齿常之仍然心存几分迟疑:“蕃国此战虽然大败,但所损多是其附庸部族,其本部真正战没者并不多,因其马力充盈,多弃器杖而走。钦陵之力虽有折、但未尽,一旦疲敝稍缓,必再生争强之念。

我大唐将士自不惧战,但渴波谷所在离境将近两千里,且大非川地势开阔、颇利蕃军离合远袭,一旦远师重设,失于策应,恐劳民伤财、不足长有。”

听到黑齿常之的陈述,李潼也眉头微皱,看着摆在案上的地图有些迟疑不定。

渴波谷地理位置的确优越,如果能够占据此地,向下可以控领整个九曲之地,向上可以直切海西伏俟城。如果唐军还想将吐蕃势力完全的逐出青海地区,此地是一定要控制在手里的。

但不独是青海的蕃军短期内无力再战,陇右唐军在经此一战后,也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休养。伏俟城只能作为未来的一个战略目标,短期内是很难挥兵直向。

渴波谷驻兵艰难,主要就是距离唐军实际占有的海东区域太遥远,中间隔着几乎一整个大非川。就算没有蕃军日常侵扰,想要维持长期的驻军,消耗也是非常大的,一年所废怕是足以消耗掉两三次青海这场战事的消耗。

可若就此放弃此地,李潼又有些不甘心。此战所得,海东只能算是一块鸡肋之地,潜力与前景都比较有限。但若能将整个黄河九曲都纳入唐军监控之下,那此战无论是战略意义还是实际收获就大多了。

而且李潼心里自知吐蕃君臣矛盾日渐尖锐,此次钦陵不败金身被打破,其国中反对噶尔家族长期弄权的声音肯定会再上一个高度,青海地区随时都有可能产生新的连锁反应。

如果唐军能够在渴波谷驻扎一支军队,那么青海一旦有变,就能敏锐的抓住机会继续给予吐蕃重创。

总之,渴波谷此地驻守艰难,但若直接放弃又实在可惜。

沉吟许久之后,李潼才开口道:“渴波谷继续驻扎,并着手筑城。吐谷浑王族西归之后,派驻渴波谷,以我大唐甲士佐之。”

既要在渴波谷维持必要的影响力与战斗力,还要节省远驻成本并降低风险,以胡制胡算是一个折中之计。

青海此战更加剧了钦陵内忧外患的处境,原本在其统率下的吐谷浑诸胡肯定也是人心惶惶,在这样的情况下,再打起吐谷浑故主的旗号来,自然能够更加分化削弱钦陵的力量。

而且,让吐谷浑那些亡国之余顶在前方,大唐便可以继续深入经营开发九曲之地,使其地成为继陇右之后一个新的进取基地。

至于吐谷浑王族愿不愿意,这不在李潼的考虑范围之内,大唐养了你们这些年也算仁至义尽,不回来那就去死。

接下来,李潼又与黑齿常之讨论了一下陇右扩军的问题。此战大唐扩势直抵大非川,所需要防控管理的区域大大扩张,像河源军不足两万的编制肯定大大的不足,扩军势在必行。

李潼打算在陇右增扩二十军、八万人左右的规模,后续再酌情增加。在没有彻底解决吐蕃这一边患之前,陇右起码也要保持十万人的常备武装力量。

这一部分扩军,便不再依照此前的府兵编制,而是直接因地建编、各设番号。这也意味着一旦这支大军建制成型,将不归于洛阳朝廷,而是由长安幕府进行统领,让李潼陇右诸军大使的官职更加的名副其实。

当然,扩军计划虽然宏大,但也很难一蹴而就,单单卒力的征发以及后勤的维持便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所以在今年这段时间里,先将陇右军力扩张到五万人左右,让长期屯戍河源的河源军老卒们得到较长一段时间的休养。

这样一个规模要达成虽然也同样不轻松,但努力一把还是大有可能的。青海这一场大战,陇右虽然投入极大,但斩获也颇丰。

吐蕃拖家带口的后勤作战方式,让唐军在后续的追击缴获中大得便利,所俘虏的蕃人以及诸胡部伍达到了三四万人之多,虽然其中青壮卒力占比不大,但也是一笔可观的劳动力。

除此之外,便是大群的牛马了。讲到储蓄丰厚,驻守青海的吐蕃主力又远非细封部可比,唐军这半个多月的追击,除了一些零星战斗之外,大多数时间都是用在了收缴那漫山遍野的牲口上。初步估计,单单牛马之类便起码有十数万头之多。

哪怕这些畜力只能保留下来一部分,剩下的只能宰杀剥皮食用,也是一笔颇为可观的物资。一旦这些物资尽数运回陇右,足以让陇右近日稍有沉寂的榷场再次沸腾起来。

其实若仅只这些收获,在陇右这个环境而言,战争的投入与直接收获并不成正比。可当国中商贸通道打通之后,诸多缴获都能快速变现,这笔账算起来也足以让人眉开眼笑。

就在陇右各方都在展开轰轰烈烈的战后建设的时候,西域方面的战况也传来了消息,王孝杰于西域大破进犯的吐蕃军众。

两场大捷合成一道捷报,自陇右驰驿传往神都洛阳。

0857借道西康,征伐六诏0926 老将入朝,执笔修典0525 悍将入城,破财免灾0993 情缘玄妙,知错难改0299 登第解褐,嫁娶着新0559 财助人势,百业将兴0525 悍将入城,破财免灾0044 老朽昏聩,不惧一言0692 行台无选,才力告急0050 太平公主0992 岐王为友,不羡知音0720 因田募甲,丹心为国0871 故情难舍,归乡修茔0629 生杀之权,不可轻予0197 先王回迁,陪葬乾陵0175 索性以身相许0568 安境功臣,失土罪孽0886 情多累人,羞于归宫0785 监国元嗣,仁恩普施0003 前途堪忧0692 行台无选,才力告急0895 恪守门仪,宜家宜室0051 《逍遥王》0620 仁愿献计,统摄诸胡0426 闲游苑池,贤内分事0638 关山阻远,凭书寄意0040 内教坊伶人0233 我之乐土,彼之禁区0791 唐业存亡,河北相关0859丈夫无势,何异禽兽0212 独不见,自惶恐0415 慎之慎之,勿负乃祖0303 当街杀奴,鞭刑酷吏0461 来某成亲,障车万缗0938 独步狼窟,有何惧哉0798 持符膺命,以安社稷0317 尚方少监0697 治漕称善,前惟耀卿1042 大罪贼臣,投案请刑0272 阻义者,虽死不道0446 白刃不相饶0070 颂圣台阁体0345 云韶府诸王斗0059 生人探幽0376 纨绔卫府0339 封还敕书,专事云韶0186 上错花轿嫁对郎0333 党羽无数,权倾内外0082 武氏诸众0963 妄论封禅,临淄密谋0159 皇孙李宝雨0623 贼王狡猾,反复无常0345 云韶府诸王斗0863 闻香识色,乐奴而已0767 龙麟潜邸,入此能活0711 情势无感,不堪大用0258 曲江盛会0054 锁喉之臣0440 乱花渐欲迷人眼0408 蜀女英才,羞煞男儿0023 情新因意胜0187 立笔为聘,定此良缘0418 酒不醉人人自醉0058 薛师怀义0240 少陵原逢故0682 孝杰雄言,群相喑声0472 殿下所指,阔步以进0239 名王一言,万众法随0468 三思钦望,共赴黄泉0952 图穷匕见,归义夺城0579 胡酋出降,突厥势崩0476 十道使者,保三争四0449 代王出都,妖氛弥盛0544 先王仁义,前缘早定0560 长安诸水,周游不顺0622 作歌杀蕃,论氏震怒0739 庐陵不动,潼关慎出0336 梁王陋才,不学无术0068 食心婢子0063 明月暂未有0993 情缘玄妙,知错难改0082 武氏诸众0055 一人而敌一族0487 潞王残暴,人势难欺0656 君臣不容,兵戎相见0379 日拱一卒,大位可望0606 恩仇分明,不毁道义1033 当户穷吠,于事何益0987 外苑置业,夫妻同心0664 汉王性僻,不乐成婚0702 群臣外授,相公珍重0123 兵事再兴0393 势在于朕,何问旁人0639 王法煊赫,宇内无敌0178 凤声初啼谁不知0163 加官加封0625 顿兵海东,入定九曲0473 祖孙交心,昭德复相0989 重修故道,参天可汗
0857借道西康,征伐六诏0926 老将入朝,执笔修典0525 悍将入城,破财免灾0993 情缘玄妙,知错难改0299 登第解褐,嫁娶着新0559 财助人势,百业将兴0525 悍将入城,破财免灾0044 老朽昏聩,不惧一言0692 行台无选,才力告急0050 太平公主0992 岐王为友,不羡知音0720 因田募甲,丹心为国0871 故情难舍,归乡修茔0629 生杀之权,不可轻予0197 先王回迁,陪葬乾陵0175 索性以身相许0568 安境功臣,失土罪孽0886 情多累人,羞于归宫0785 监国元嗣,仁恩普施0003 前途堪忧0692 行台无选,才力告急0895 恪守门仪,宜家宜室0051 《逍遥王》0620 仁愿献计,统摄诸胡0426 闲游苑池,贤内分事0638 关山阻远,凭书寄意0040 内教坊伶人0233 我之乐土,彼之禁区0791 唐业存亡,河北相关0859丈夫无势,何异禽兽0212 独不见,自惶恐0415 慎之慎之,勿负乃祖0303 当街杀奴,鞭刑酷吏0461 来某成亲,障车万缗0938 独步狼窟,有何惧哉0798 持符膺命,以安社稷0317 尚方少监0697 治漕称善,前惟耀卿1042 大罪贼臣,投案请刑0272 阻义者,虽死不道0446 白刃不相饶0070 颂圣台阁体0345 云韶府诸王斗0059 生人探幽0376 纨绔卫府0339 封还敕书,专事云韶0186 上错花轿嫁对郎0333 党羽无数,权倾内外0082 武氏诸众0963 妄论封禅,临淄密谋0159 皇孙李宝雨0623 贼王狡猾,反复无常0345 云韶府诸王斗0863 闻香识色,乐奴而已0767 龙麟潜邸,入此能活0711 情势无感,不堪大用0258 曲江盛会0054 锁喉之臣0440 乱花渐欲迷人眼0408 蜀女英才,羞煞男儿0023 情新因意胜0187 立笔为聘,定此良缘0418 酒不醉人人自醉0058 薛师怀义0240 少陵原逢故0682 孝杰雄言,群相喑声0472 殿下所指,阔步以进0239 名王一言,万众法随0468 三思钦望,共赴黄泉0952 图穷匕见,归义夺城0579 胡酋出降,突厥势崩0476 十道使者,保三争四0449 代王出都,妖氛弥盛0544 先王仁义,前缘早定0560 长安诸水,周游不顺0622 作歌杀蕃,论氏震怒0739 庐陵不动,潼关慎出0336 梁王陋才,不学无术0068 食心婢子0063 明月暂未有0993 情缘玄妙,知错难改0082 武氏诸众0055 一人而敌一族0487 潞王残暴,人势难欺0656 君臣不容,兵戎相见0379 日拱一卒,大位可望0606 恩仇分明,不毁道义1033 当户穷吠,于事何益0987 外苑置业,夫妻同心0664 汉王性僻,不乐成婚0702 群臣外授,相公珍重0123 兵事再兴0393 势在于朕,何问旁人0639 王法煊赫,宇内无敌0178 凤声初啼谁不知0163 加官加封0625 顿兵海东,入定九曲0473 祖孙交心,昭德复相0989 重修故道,参天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