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74 故事险恶,祸根难躲

太平公主从来也不是一个大度的人,刚才展园直堂中临淄王断然拒绝她的请求、让她下不来台,尽管马上转变态度进行补救,但当时那一种局促与窘迫的心情却已经铭记心中。

所以当她思忖一番讲出这番话的时候,也在认真端详着临淄王,要看清楚这小子会是怎样的反应。

并不宽阔的车厢中,为了留出足够的礼防距离,李隆基要蜷缩着身体,后背紧贴在车厢板壁上,姿态有些别扭。太平公主话音刚落,他身躯陡地一僵,旋即掩在脸庞上的衣袖略沉,视线一瞥眼前这位姑母,然后又快速的收了回去。

但就是这一瞥,却让太平公主感觉到车内气氛骤然一冷,仿佛被什么凶物注视到。这感觉来得快去的也快,恍惚间似乎只是一个错觉。

“隆基、隆基实在不知姑母言意所指……我、我怙恃俱无,向来便少亲近恩长耳提面命、遮瑕斧正,懵懂谋生,或有行差踏错茫然不知。但、但我绝不是刻意出错,姑母若有所察,恳请垂言教我!”

电光火石之间,李隆基脑海中已经闪过了诸多念头,继而便向太平公主跪伏请教,为免幞头触及公主膝裙,下半身甚至都拱出了车厢。

终究只是一个被诡谲世事吓得心有余悸的半大儿郎啊!

眼见临淄王这样的反应与颤抖的语调,太平公主展颜一笑,笑容中颇有几分身为长辈的慈爱与包容,心中也不免略生感慨。

此前她说临淄王与当今圣人旧年略有相似,虽然确是有感而发,但也不乏虚夸。

两人身世处境的确有可作类比之处,但当年圣人的处境却比临淄王当下凶险恶劣得多。

但那小子城府深厚,举动谋划之间深藏不露,当年看客难有洞察,一直等到越发的势大,才让时流惊叹感慨,血脉的隔代遗传的确强大,二圣的权谋禀赋重现于这个孙子身上,而且还青出于蓝胜于蓝,做出了超越与创新。

眼前的临淄王的确有几分当年圣人的风采,但也只是流于表面的皮相却难及真髓,被人稍作试探便露了怯,若与当年的圣人易地而处,不说日后的种种发展变数,只怕当时便要遭了武氏诸王的毒手。

临淄王究竟做过什么,太平公主不甚了解,一则此前对此子关注本就不多,二则过去大半年的时间里她也不在长安。

但这小子究竟在想什么,太平公主自信能够猜度大概。眼下虽然已经是开元新朝,但妖氛浓厚的武周旧年、两京斗势、兄弟阋墙种种动乱却也没有过去几年。

世道诸众或许没有切身的利害得失而感受不够深刻,但她们这些近系的宗室却都亲身经历那一场场的变故,人生际遇也因此发生了极大的改变,难免会有一些杯弓蛇影的余悸深藏于怀。

这种浸透到骨子里的危机感让人寝食不安、无力消除,自然也就下意识的想要经营出一份势力、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起码能够不失自保之力。

这种感觉,就像是熬过大荒之年后,哪怕接下来是连年的丰收,民家也难免热心于储蓄,存粮备荒,不敢懈怠。

类似的心情,太平公主本就有深刻的体会,由己度人,自然能对临淄王的心境猜度个八九不离十。这小子心思敏捷,急于掩饰,反倒让太平公主看得更清楚,也更生出要将之拿捏把控起来的念头。真要细剖心迹,倒有几分失意之人、抱团取暖的想法。

经历过家破人亡、夫妻两界的惨剧,太平公主更加体会到人间何者才最可信。当年她与圣人兄弟们往来密切,也有类似的想法。

但圣人起势速度实在太快,一晃眼之间便成长起来,完全将她这个姑母甩在了身后,彼此地位不再平等。

到如今,当时的少年已经成了高高在上、人莫能近的皇者,太平公主对此也是心情复杂,因自己当年的眼光而有自豪与欣慰,也因为圣人对她的疏远与漠视而感到心寒。

当年心怀诸种虽然没有尽数明言,但太平公主却觉得彼此该有一种相亲不弃的默契,可现在她却成了那个被抛弃的人,仿佛明珠遗在暗室,被尘埃一寸寸的吞没光辉。

那种悲凉与失落,或许不足以令人痛彻心扉,但也足以让人竟日幽怨,难再开怀。

眼前的临淄王诸种特质流露,让太平公主恍惚间有了一种一切重来一次的感觉,当年各种思虑因此变得鲜活,重新焕发生机,促使着她想要控制眼前少王的悲喜与人生。

或许这也是一种报复吧,一种不可宣于言表的情怀。圣人待她都越发的冷漠,但是对临淄王似乎有一种物喜其类的欣赏,几个堂弟中唯独对临淄王另眼相待,拔授四品加事磨练。

我虽然错过了你,但却不会错过你的这个投影。你既然抛弃了我,那我就要让眼前这个瓜葛密切的少王对我言听计从,你所欣赏的宗家少壮,反而成了我的门生爪牙,你又会不会失望抱怨?会不会因为对我轻率的疏远抛弃而有懊恼自责?

或许,这当中也伴随着几分补偿当年未能陪伴成长的遗憾……

“三郎毋须如此凄惶,即便不言故情,当今宗家除了那些趋炎附势的支节之属,真正的血脉近亲还有几人?民间黔首都有宗社亲朋相作扶助,我家门血亲更需要相亲相近、同守一份富贵美满!”

脑海中杂絮如麻,恍惚间太平公主抬手轻拍着临淄王后脑温言说道,视线却有几分迷茫散乱,似乎着眼不在当前的画面。

听到太平公主这异常温和的语气,李隆基微微错愕,视线微微一侧看到这姑母神情竟真有几分不似伪装的慈爱温情,尽管心中仍不失抵触,但脸上却涌现出满满的孺慕情怀:“良言入耳,暖人肺腑!今日始知我于人间并非孤独,少年于世最贪亲恩,若非分在两邸,我真想日日朝夕侍奉高堂……”

这话说的同样亲密暖心,但却让太平公主从自己的思绪中抽离出来,脸上的神情略转冷淡,但笑容却更热情了几分。

她托托李隆基肩膀,示意平坐起来,才又正色说道:“三郎可知,你最大的错在何处?”

李隆基到现在对这问题还有几分惊疑回避,闻言后只是再作恭谨姿态:“恳请姑母赐教!”

“你错就错在啊,张口必言贪顾亲恩,骨子里却只是冷淡疏远!”

太平公主凝望李隆基片刻,有些怒其不争的叹息说道。

李隆基听到这话后,眸底顿时闪过一丝不自然,没想到被这姑姑看穿他外热内冷的本质并不客气的直言出来。

只是他还没来得及开口辩解掩饰,太平公主便又继续说道:“当年神都动乱如何,你我都有切身经历。宗庙险堕,社稷板荡,圣人当国时所面对便是这样一片狼藉。虽然临此危难,但区区几年时间里便巩固家国、内外咸安,更远赴边疆,扬威西国。看客们只觉得热血澎湃,但当中所付出的辛勤努力,人又能知几分?”

李隆基有些不解这话题怎么转到硬夸圣人身上去,只是颔首附和并感慨道:“憾我才能浅薄,未能为君分劳分忧。”

“圣人虽然襟怀壮阔,但也塞满了家国天下,余者杂情小事,无暇入怀深思。凡所亲近之众,或有感天威莫测、不近人情,但这也并非有意的疏远,只是没有精力分顾周详。”

太平公主虽然苦口婆心的劝慰临淄王,但仍觉得自己乃是亲中特殊一个、不该被一视同仁的疏远。

她顿了顿之后又继续说道:“三郎你或自感孤苦无依,所享的亲情不够厚重,但不该觉得是圣人有欠亲眷。天下万众俱是子民,顾大失小,也是世情难免。但这当中真正的根源,还是在于你并没有托出真心来敬爱你的祖母啊!”

“我、我怎敢……隆基无时不刻不想敬奉祖母,周全孝道,可是、可是祖母荣养深宫,饮食尽享精养,起居不失照料,心怀赤情但身却难近,满腔热念无从表达。我知时流常因旧事误解与我,就连、就连姑母也难免……但我真的是无从自辩,即便擅作申诉,又恐掀扬旧尘……”

李隆基听到这里真是有些慌,他内心中对太皇太后真的是新仇旧恨层叠累加,既有来自于父母的旧恨,又有太皇太后冷落乃至于刁难他们兄弟的新怨。只是这一份怨恨,真的不能随便流露出来,哪怕被人点破,也决计不能承认。

见临淄王一脸慌乱、急于掩饰的模样,太平公主又暗叹一声,稍作沉吟整理思绪后才又说道:“症结便在此处,不会因为回避便自己消解。莫说三郎你,就连我……唉,故事的确不堪细说。我只问你,究竟有没有想过如何去修补祖孙的亲情关系?你祖母已是年近八十的老妪,难道还要让她委屈自己、垂首下顾,才能安享孙息满堂的天伦之乐?”

听到这里,李隆基也已经明白太平公主要表达什么。他身世虽然不乏敏感,但因这份敏感所产生的危机却并不在于圣人,圣人忙碌于家国大事,近年来勤政亲征,他们兄弟在圣人心中所占分量实在不大。

至于世道的亲近和疏远,主要还是来自于太皇太后。正是因为与太皇太后的关系恶劣,才因得知者对他们兄弟冷眼有加。

虽然心知症结所在,但李隆基却并没有加以修补的想法,或者说不知该要如何修补。正如他自己所言,太皇太后常年深居内苑万寿宫,他连接近都接近不了,更不要说修补关系,难道也学当年的圣人去凭诗传情?

别说他写不出另一首《慈乌诗》,就算写得出,梦中常见父母血污凄惨的身影又能原谅他?

更何况,在他看来,太皇太后眼下不过一个幽居老妪,对世道时局的影响力大大衰减。再怎么修补关系,得益也是有限,不值得挖空心思去钻营。

见临淄王只是沉默不语,太平公主又笑语道:“先前还痛哭不该卖弄愚直,眼下怎么又犯蠢了?血脉相连,一藤之属,想要亲近起来,方方面面都有可以用功处,又岂止于朝夕的相处!”

“请姑母赐教良策!”

李隆基虽然心底抵触向太皇太后求宠,但见太平公主一副妙计在怀的模样,便也顺着话题再作请教。

“生人必有两家亲眷,今我宗家唯仰圣人恩宠。但另有一门,如今却是凋零残破,你祖母年事渐高,想也乐见两家并昌!”

太平公主又笑吟吟说道,然而她话音刚落,李隆基却已经挥拳砸在车壁上,怒声道:“隆基或不可称皎皎,但胸怀大义有存!若姑母所谓良计是要我折节同污于武氏贼余,请恕我风骨难屈,只能辜负姑母赐教的好意!”

太平公主也没想到临淄王反对如此剧烈,听到她这么说,一拳砸下竟然连自己的坐席都震了一震,一时间也略有惊愕,有些忘了接下来要说什么。

李隆基这会儿真是盛怒之下掩饰不住,直接叩车低呼道:“请御者暂停,道既不同,实难同驾!今日冒犯的罪过,来日归邸盛宴谢罪,无论姑母是否过府具席!生人以来,虽然不称英伟,但能向阳而生,绝不向阴湿处蜿蜒!”

太平公主听到这话,脸色又转为铁青,咬牙恨恨道:“好,儿郎果然是有一副好风骨,不逊你父当年!当年我几多出于大局的规劝,他只是不听,最终落得逃出宗庙、身死荒郊的下场!原来在你父子眼中,我只是一个与人同污、贱堕门庭的秽物!我兄目我是家门败类,但我不忍见他骨肉受别者虐害,既然要皎皎赴死,不如由我出手送行!”

“你!”

李隆基在车厢中已经半立起来,听到太平公主竟发出死亡的威胁,一时间又是怒火攻心,扶住车壁的手掌陡地握起,呼吸顿时也变得粗浊起来。

眼见这侄子不负恭谨,一副盛怒的斗兽姿态,太平公主隐隐感到方才被凶兽注视的感觉怕是并非错觉。

但她经事极多,又不会被这一份无能的狂怒震慑住,抬眼直视过去冷笑道:“长寿旧年,王尚懵懂,可知你母身死前后曲隐?”

李隆基听到这话,身躯陡地一颤,继而喉中发出低沉的吼声:“你说!”

“当年承嗣强争储位,唯你父母安居深宫、不知危难将至。你父用巧,使你兄弟往云韶府翻乐制曲,于彼道逢武懿宗,相见争执,若非圣人解围,几难脱身,你还记得?”

太平公主讲起旧事,李隆基听完后先是有些茫然,然后脸色渐渐变得难看起来。

一则当年他年纪尚小,记忆本就不深刻,二则当时不久后的春节他便再也没有见过他的母亲,隐隐是猜到彼此间或有些关联,下意识将那些旧事在脑海中抹去,不愿回忆起来。

可是随着太平公主主动讲起,当年一些人事印象再次翻新出来,他顿时便觉得心绪紊乱,呼吸也沉重起来。

“你兄弟当年意气难遏,不知外朝掀起多大波澜,更有你母族窦氏当年在西京使员行刺圣人的旧恶翻起。桩桩乱事,遭承嗣总揽发难,元日大酺将你父逼出献位,皇朝嗣序险遭更改。之所以能够平安涉过,你道真是你父天命厚眷?恰是当年,你们母子怨恨的圣人及我竭力维持,外朝诸臣奔走搭救……”

见临淄王对旧事记忆确是模糊,太平公主也不介意放大自己在当中的作用,继续冷笑道:“你母身死当日,我恰居禁中等候参礼,知我为何不救?虽有瓜葛,但情是疏远,我些许浅能,只能保住我兄长安全!人命当有丰俭之数定,若所享超过了份内,强活只是一个祸根!”

“圣人竟遭刺……”

这一桩西京旧事,李隆基是完全不知,他记忆中倒是有印象当年母亲一直抱怨圣人刁难其族,现在惊闻此事,心中警兆陡生,额头上冷汗直涌,因为想到不久前还将几名窦氏族员纳入自己的府中,只道拾取一些父母的遗泽,却没想到是将祸患主动揽入门中。

“故周世道险恶,你父子究竟身受几分?莫说世道于你家皆有亏欠,当年自有能者力挽狂澜!如今尚能活在人间,仰仗的是亲众包容庇护,大不必长作负气模样!若真觉得此世污浊,难容皎白,皇陵尚有你兄弟结庐之处,若仍在人间使气斗怨,即便不死我手,也必死人手!”

讲到这里,太平公主已经是一脸的烦躁,趁着车驾停下、护卫们已经聚集在车外之际摆手道:“本不愿细话故事,既然不相同道,无谓勉强,滚出去!自此之后,不必往来!”

“我、我……求姑母活我!”

李隆基脸色变幻一番,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已是涕泪横流。

太平公主虽然讲起当年旧事,但却语焉不详,真假难辨,给李隆基带来的触动并不多大。

真正让他感到震惊的,还是窦氏戚族居然曾刺杀圣人,让他深深感受到当年世道的险恶,他所知实在浅薄。

因为这份无知,许多潜在的祸患根本无从躲避,若没有太平公主这种亲历故事的人加以提醒,可能他真的自取死路而无所察觉!

0456 谁沐代王恩威0854杞人忧天,狂念徒劳0098 禁宫隐细0295 无妄之灾0990 名臣欺世,子嗣无能0915 赞普居内,杀贼有臣0221 窥望河西0733 人事纠缠,有情难阻0421 攸宁设局,千骑营变0692 行台无选,才力告急0881 漕渠流脂,谷米满仓0934 德祐农本,社稷之福0405 都水使者,畿内藏丁0010 悲惨的一家人0630 扩地千里,兵指海西0820 传法远邦,教化外民1048 飞禽伤谷,囤积必刑0079 神宫巍峨0309 无人如我待你好0740 北衙军壮,圣人不朝0681 王公年高,帐席以待1049 武后宾天,扶柩归京0092 仇人相见0990 名臣欺世,子嗣无能0608 乌合成军,诸部为备0905 圣人有爱,蕃人得幸0881 漕渠流脂,谷米满仓0332 安西告捷,台省振奋0867 有花堪折,解我相思0921 御驾亲征,收复青海0100 不望独活0866 诸子不才,不可付事0624 驻兵莫离,窥望临洮0378 坐皇帝,立皇孙0750 庐陵奇货,群众相谋0670 王教昌明,我亦渴慕0202 大唐带货王0426 闲游苑池,贤内分事0030 百骑军士0914 奴种辱我,唯以血偿0394 梁王虽强,自有能者0568 安境功臣,失土罪孽0143 被抄家的丘神勣0549 昭德强悍,群相喑声0254 邪言钻心0164 官拜尚辇奉御0778 爵人于朝,刑人于市0722 孽情难守,一别两宽0468 三思钦望,共赴黄泉0990 名臣欺世,子嗣无能0736 长情在守,不争短愉0213 珠玉散尽,只为彰才0232 能杀我者非足下0628 社稷永固,百蕃恭服0899 少年怀春,至今难寤0511 宗室入朝,西京惊变0026 圣母临人,永昌帝业0513 桀骜不驯,当弃则弃0737 豫王西行,祭拜皇陵0685 庐陵器小,不能守国0369 诸武争位,建安得筹0233 我之乐土,彼之禁区0672 蕃女感恩,版籍进献0174 天恩浩大,不敢辜负0966 皇朝养士,恩出光禄0317 尚方少监0482 世道烘炉,我亦菽谷0240 少陵原逢故0989 重修故道,参天可汗0921 御驾亲征,收复青海0906 彼之存亡,我之疥癣1015 波斯归义,群胡法治0596 霸业成败,功在土浑0393 势在于朕,何问旁人0798 持符膺命,以安社稷0759 圣驾渡河,姑且一论0543 诸夷滋扰,以血还之0584 黑齿出迎,甘为鹰犬0058 薛师怀义0355 大河漕帮0635 诸情不协,国事维艰1007 释奠礼成,齿胄为继1022 留情有度,子姑待之0123 兵事再兴0510 良策难行,太平夺事0381 妈宝裴光庭0887 殊荣称羡,争作奴婢0692 行台无选,才力告急0946 天时在我,应时而兴0779 靖国格式,宫门立馆0340 选月大图,宰相托女0672 蕃女感恩,版籍进献0725 水土不同,或橘或枳0741 北衙军事,分一杯羹0721 燕子筑巢,无惧恶雀0903 公私谋计,各有取舍0809 幸逢明主,执法不阿0968 满城珍宝,聚此一户0106 禁中逆乱0312 本钱自收,一本万利
0456 谁沐代王恩威0854杞人忧天,狂念徒劳0098 禁宫隐细0295 无妄之灾0990 名臣欺世,子嗣无能0915 赞普居内,杀贼有臣0221 窥望河西0733 人事纠缠,有情难阻0421 攸宁设局,千骑营变0692 行台无选,才力告急0881 漕渠流脂,谷米满仓0934 德祐农本,社稷之福0405 都水使者,畿内藏丁0010 悲惨的一家人0630 扩地千里,兵指海西0820 传法远邦,教化外民1048 飞禽伤谷,囤积必刑0079 神宫巍峨0309 无人如我待你好0740 北衙军壮,圣人不朝0681 王公年高,帐席以待1049 武后宾天,扶柩归京0092 仇人相见0990 名臣欺世,子嗣无能0608 乌合成军,诸部为备0905 圣人有爱,蕃人得幸0881 漕渠流脂,谷米满仓0332 安西告捷,台省振奋0867 有花堪折,解我相思0921 御驾亲征,收复青海0100 不望独活0866 诸子不才,不可付事0624 驻兵莫离,窥望临洮0378 坐皇帝,立皇孙0750 庐陵奇货,群众相谋0670 王教昌明,我亦渴慕0202 大唐带货王0426 闲游苑池,贤内分事0030 百骑军士0914 奴种辱我,唯以血偿0394 梁王虽强,自有能者0568 安境功臣,失土罪孽0143 被抄家的丘神勣0549 昭德强悍,群相喑声0254 邪言钻心0164 官拜尚辇奉御0778 爵人于朝,刑人于市0722 孽情难守,一别两宽0468 三思钦望,共赴黄泉0990 名臣欺世,子嗣无能0736 长情在守,不争短愉0213 珠玉散尽,只为彰才0232 能杀我者非足下0628 社稷永固,百蕃恭服0899 少年怀春,至今难寤0511 宗室入朝,西京惊变0026 圣母临人,永昌帝业0513 桀骜不驯,当弃则弃0737 豫王西行,祭拜皇陵0685 庐陵器小,不能守国0369 诸武争位,建安得筹0233 我之乐土,彼之禁区0672 蕃女感恩,版籍进献0174 天恩浩大,不敢辜负0966 皇朝养士,恩出光禄0317 尚方少监0482 世道烘炉,我亦菽谷0240 少陵原逢故0989 重修故道,参天可汗0921 御驾亲征,收复青海0906 彼之存亡,我之疥癣1015 波斯归义,群胡法治0596 霸业成败,功在土浑0393 势在于朕,何问旁人0798 持符膺命,以安社稷0759 圣驾渡河,姑且一论0543 诸夷滋扰,以血还之0584 黑齿出迎,甘为鹰犬0058 薛师怀义0355 大河漕帮0635 诸情不协,国事维艰1007 释奠礼成,齿胄为继1022 留情有度,子姑待之0123 兵事再兴0510 良策难行,太平夺事0381 妈宝裴光庭0887 殊荣称羡,争作奴婢0692 行台无选,才力告急0946 天时在我,应时而兴0779 靖国格式,宫门立馆0340 选月大图,宰相托女0672 蕃女感恩,版籍进献0725 水土不同,或橘或枳0741 北衙军事,分一杯羹0721 燕子筑巢,无惧恶雀0903 公私谋计,各有取舍0809 幸逢明主,执法不阿0968 满城珍宝,聚此一户0106 禁中逆乱0312 本钱自收,一本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