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战斗单位

诈为陆军上将。裴承毅自然更加关注陆军的建设情况六

印度战争期间,共和国陆军有旧个主力军,相当于田个战斗旅、力个炮兵旅与力个支援旅,总兵力超过田万。印度战争后,陆军率先裁军,技照新的标准进行整编,即只保留旧个战斗旅、旧个炮兵旅与旧个支援旅,总兵力力万的标准重新组建作战部队,并且调整了3类作战部队的职能与编制。

战斗旅的职能没有太大的变化,仍然是主力战斗部队。以往,根据不同的性质,各战斗旅的人数在妇到的凶之间,比如空降旅的总兵力为屯凹人、空突旅为弼人、步兵旅为碧刀人、机步旅为站刀人、装突旅为匆口人、装甲旅为晒打手 人。改编后,首先是战斗旅的种类大为缩减,仅剩下了空降旅、步兵旅与装甲旅;其次是编制规模大大增强,空降旅的总兵力为鳅凹人、步兵旅为、装甲旅为颍人;最后就是战斗旅的专业职能部队大为增强。各旅的非战斗人员占总兵力的刃%左右。由此可见,针对战斗旅的改编只有一个目的:增强独立作战能力。

炮兵旅的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但需要承担传统的炮火支援任务,还要担负起其他火力掩护部队的任务,比如为作战部队提供野战防空指护,甚至得承担起战术情报支援任务。总体而言,炮兵旅的主要使命就是执行用不着战斗旅、支援旅又无法完成的任务,为作战部队提供各种直接作战支援。编制方面,炮兵旅采用了相对灵活的编制方式,即平时仅有基本部队,到战时才根据作战需要编入加强部队。一般情况下”个炮兵旅中设打手 个旅中编入旧个炮兵营数量由炮火支援指挥部的指挥通道数量决定,如果指挥系统升级,则能编入更多的炮兵营、6个防空营、祈战术情报营实际上就是跟随作战部队行动的特种部队或者由战术司令部派来的特别侦察部队与口斤。后勤保障营,使总兵力超过刃人。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炮兵旅会同时兼顾几个方面,因为没有任何一支作战部队做到面面俱到。即便战场情况恶劣,需要面面俱到,指挥官也应该首先考虑部署更多的炮兵旅,而不是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如此一来,炮兵旅的战斗编制往往会侧重某个方面,总兵力控制在凹人左右,最多不会超过四人。

相对而言,支援旅的改编工作才是重头戏。

按照传统定义,支援旅就是后勤旅,专门负责非战斗任务。事实上,支援旅的首要职责也是负责作战与直接支援作战之外的非战斗任务,但是与传统相比,改编后的支援旅更注重配合作战能力。

说简单点,支援旅的位置向前挪了很大一截。

作战行动中,冲在最前面的肯定是战斗旅,随后是炮兵旅射程达到数百千米的电磁炮大规模装备部队之后,炮兵旅往往会靠后部署,不再跟随战斗旅冲锋陷阵,再往后才是支援旅。战斗中,首先由战斗旅在炮兵旅等火力支援部队的掩护下攻击敌人,并且占领敌人的阵地,肃清残敌之后,战斗旅会停止前进,在短暂休整的同时,由支援旅提供补给,然后再发动进攻。按照新的编制方式,支援旅将紧随战斗旅行动,一般情况下。做到一对一的定点保障。更重要的是,如果有必要。比如需要保持足够的进攻强度、也就走进攻行动不能停下来的时候,战斗旅将不再负责肃清残敌的任务,将由支援旅清扫与控制战场,同时为战斗力提供保障。

毫无疑问,支援旅就是作战部队的力量倍增器。

随着增添了作战职能,支援旅的地位迅速提高。别的不说,一般情况下”个支援旅中至少会有打手 个战斗营,必要的时候甚至能够配备数个战斗营。因为支援旅靠前部署,随时有可能与敌人遭遇,所以非战斗人员的武器配备也得到了加强。为此,共和国陆军投入数十亿元为旧个支援旅的大约甥刀名非战斗人员各采购了支单兵自卫武器,这是陆军在第三次军事改革期间采购的唯一一种新式步兵武器。

由此可见,支援旅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准战斗部队。

按照总参谋部在四只初制订的最新作战守则,在采用一对一的定点保障方式时,支援旅有义务为战斗旅提供补充兵力。也就是说。在战斗激烈的时候,如果无法及时获得补充的作战人员,战斗旅可以从支援旅借人。因为战斗旅本身就是一类战斗部队,在战场上拥哼哼限通过与有限获得权,所以支援旅必须听从战斗旅的指挥。事实上,战斗旅的旅长一般都是陆军准将,而支援旅与炮兵旅的旅长则大都是一二校。由此就看得出来。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战无条件的动用支援旅的资源。”的编制方式,即打手 规模的局部冲突。虽然看上去,“战斗单位”中的前线战斗人员只有总兵力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20万主力部队中,只有大约7万是战斗人员,共和国陆军的战斗力必将大大降低,但是按照总参谋部的推演结果,新的编制体系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共和国陆军的战斗旅,准确的说,走进攻能。

因为没人相信7万作战部队顶得上以往的旧个野战军,所以陆军官兵、特别是高级将领对新的编制体系非常不满,甚至有人公开宣称,特种部队出身的项铤辉正在把共和国陆军变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特种部队。

母庸置疑,这句话绝对不是在赞扬项铤辉。

事实上,陆军将领除了担心战斗力下降之外,最大的担忧就是位置不保。要知道,改变前有旧个军长,而改编后只有旧个“战斗单位。”也就是说,就算平级调动,也将有口个军长“失业”。因为整个指挥体系都在瘦身,加上下任总参谋长来自海军,所以多出来的4位军长很难获得升迁的机会。说直接点,就是有4位军长必须在达到最高服役期限之前退役。毫无疑问,哪怕是混得最差的军长也不希望在必须退役之前退役。不管怎么说,作为指挥几万名官兵的一军之长,算得上是一方霸主了,肯定是很有事业心的人。对这些坠岁左右的军人来说,让他们退役,等于夺走了他们的生活目标。没人愿意退役,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没人支持新的编制体系。

针时这个问题,项铤辉采用了各个击破的策略。

严格说来,在推行军事改革之前,项铤辉就展开行动了。

印度战争结束后不久。项铤辉就召开了陆军高层会议,在宣布即将启动第三次军事改革的消息之后,他跟旧个军长逐斤。“谈心”。从后来发生的事情来看,就在这个时候,项铤辉就向凌云霄、江晚承、罗少鹏、肚子歧与赛柄彪等少将许愿,保证他们能在改革之后继续担任军长级职务,也就是“战斗单位”的指挥官。也就是说,这些人在改革初期反对进行编制改革,肯定是项铤辉故意安排的,其目的无非是要借此机会让董承芳、唐应龙、曲茂康与蔡岁康等一批上了年纪的中将选择退役,为年轻人留出发展空间。为了安抚这些中将,项铤辉不但给予了他们足够的荣誉。还让他们先后晋升为陆军上将。也就是说,让他们取得了和平时期军人所能得到的最高军衔。

对付将领只是一方面,要推动改革,还得让全军官兵心服口服。

田年底,第一个“战斗单位。完成金部练之后,项铤辉亲自安排了一次高强度对抗演习。让凌云霄指挥的“战斗单位”对抗傅卫民指挥的纠军。因为“战斗单位”从诞生的那天开始就是为了进攻,所以演习中,凌云霄主攻。傅卫民主守。

虽然这让人觉得不太公平,毕竟纠军也是一支擅长进攻的部队,但是仍然没有多少人看好“战斗单位”因为凹军的兵力是打手 “战斗单位”的2倍,装甲力量也多得多。在以防御为主的情况下,有足够的把握顶住“战斗单个”的进攻。

耸习结果确实如此吗?

根据当时的相关新闻报道,在仅仅持续了昭个小时的演习中,“战斗单位”以毫无悬念的优势击败了纠军。虽然报道中没有提到具体情况,比如“战斗单位”如何取胜,匆军败在什么地方,但是“毫无悬念”足以说明问题,不是凹军的官兵没有尽力,而是根本打不过“战斗单位”。

正是这次演习,解决了陆军改革的主要问题。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其余。支战斗单位陆续组建完成,并且接受了全套练。

到幻年底,旧支战斗单位都已拥有完备战斗力。

因为按照新宪法的规定,陆军主力部队将不再承担战争之外的其他责任,所以旧斤。战斗单个全都部署原离城市的陆军基地内,其中4个战斗单位部署在海外由凌云霄指挥的第一战斗单全部署在巴基斯坦的拉合尔,由罗少鹏指挥的第二战斗单全部署在印度的维沙卡帕特南,由李继先指挥的第三战斗单位部署在柬埔寨的西哈努克市,由肚子歧指挥的第四战斗单位部署在琉球的那霸,6个战斗单位部署在国内由江晚承指挥的第五战斗单位部署在辽宁省,由赛柄彪指挥的第六战斗单位部署在河南省,由商雪韵指挥的第七战斗单位部署在台湾省,由王学平指挥的第八战斗单位部署在广东省,由傅卫民指挥的第九战斗单全部署在新疆自治区,由李东石指挥的第十战斗单全部署在四”省。以往需要由野战军完成的国内”向交给了武装警察部队,比如拱卫首都的重任就与战斗单一叭有关系,纠军的编制从此撤消事实上凹军的衣钵已经由第九战斗单位继承了下来。

这一变化,反映出了第三次军事改革的主要思想,即提高正规军的职业化程度。

对拥有刚乙人口与上千万平方千米国土的共和国来说,供养力万正规军不算多,如果连这力万部队都无法全力为战争做准备的话,共和国陆军的战斗力肯定有问题。早在半岛战争期间,共和国的军事体制就受到了挑战。当时在第一次战役之后,各主力部队损伤惨重,继续补充作战人员,而从二线抽调的作战人员压根就无法适应战场,导致包括军在内的好几支野战军必须用更多的时间进行休整。在此之后的第二次军事改革格外强调了正规部队的作战能力,并且提高了二线部队的练水准,才使共和国陆军在印度战争期间发挥出了惊人的战斗力,但是仅仅提高练水准是治标不治本应急办法。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得从编制上着手。

作为陆军的中坚力量,力万主力部队的质量必须得到保证。

用项铤辉在向陆军官兵解释第三次军事改革的重要性时的话来说:力万主力作战部队必须确保在任何情况下,打赢一场除了世界大战之外的任何程度的地区性战争,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共和国陆军就算不上全球头号陆军。共和再陆军的改革就没有取得成功,必须进行更加深入的改革。

不管荐和国陆军算不算得上是世界上头号陆军,用力万部队打赢任何激烈程度的的区战争不算太高的要求。

用外界的评论来说,如果共和国不急于取胜。并且更加合理的使用兵力,在印度战争期间,刀万地面对也能击败印军。当然,前提条件是,第三次军事改革提前蚌进行,并且在印度战争爆发前取得全部成果。

作为大国陆军,仅有刃万主力部队肯定不够。

虽然在某些人看来,第三次军事改革中,陆军就是用“战斗单位”取代了原来的野战军,但是这绝不是简单的替换。而是总体战斗力的提升。按照项铤辉提出的改革方案,与“战斗单位”配套的二线部队,也就是“机动单个”才是原野战军的对应部队。也就是说,旧个野战军中除掉刃万精锐人员之外,剩余的大约刃万官兵成为了陆军的二线部队,而原先的二线部队改编为预备部队。因为“机动单位。的主要职责就是维护国内安全,所以需要承担一些社会义务,比如守卫重要军事设施、军事基地、战略仓库等高价值的战略设施,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参与救灾、救火等社会活动。最重要的是,“机动单位。是由野战军直接演变而来,除了番号有所变化之外,编制体系并没发生多大的变化,甚至连指挥体系都与以往一模一样,所以在必要的时候,“机动单个”能够随同“战斗单位。一同执行作战任务,或者为“战斗单位”提供兵员。说简单一点。“机动单位”就是“战斗单位”的战略预备队,是共和国陆军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新的编制体系,赋予了共和国陆军更加灵活的作战能力。

事实上,正是需要更加灵活的作战能力,才对编制做了调整。

用项铤辉的话来说:印度战争之前,共和国陆军一直在家门口作战,而且往往有十分明确的目标,为战争做了充足准备,能够依托本土庞大完善的交通系统,因此在战斗中无往不胜;印度战争之后,共和国陆军必须走出家门,到更远的地方去作战,再也无法依托本土的基础设施,必须具备更加强大的独立作战能力与战略机动能力,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战胜更加强大的敌人。

由此耳见。“战斗单个”确实是最适合未来战争的地面部队。

除了非常强大的独立作战能力之外,战斗单位的战略机动能力也非同一般。在标准配备的情况下,一个战斗单位的兵力在2万人左右,各类武器装备与持续作战打手 时内形成基本战斗力,在办卜时内形成全部战斗力。如果由必架小旧运输机进行空运,能够在落小时内将战斗旅投送到2助千米外的战区,在周之内空运全部作战力量与作战物资。

毫无疑问。“战斗单个”的战略机动能力足够强大。

为了确保陆军的战斗力,除了在编制上着手之外,还得在装备上下手。

严格说来。应该是有什么样的装备,才有什么样的部队。如果装备跟不上,即便编制再完善,也不可能拥有足够强大的战斗力。

对共和国陆军来说,准备确实是个问题。

第55章 包饺子第110章 添油加醋第119章 二次革命第45章 惊天阴谋第51章 醉翁之意第139章 团结的力量第48章 国家宣言第86章 引子第24章 接头第23章 安全事务合作条约第14章 苗头第23章 手到擒来第17章 战争部署第118章 无药可救第34章 全面爆发第45章 部署第2章 大换装第78章 针锋相对第93章 煮熟的鸭子飞了第117章 南方决战第34章 超低空利爪第93章 铁腕首相第18章 渔翁之利序八生死角逐第30章 推倒重来第109章 扩大进攻第72章 代理人第24章 四法案第42章 联合国大戏台第1章 时过境迁第113章 西面开打第75章 一拥而上第84章 排兵布阵第149章 经典突击第48章 玩火者第46章 恶战的征兆第14章 隐秘行动第43章 返回中央第113章 倒计时第37章 风起云涌第113章 西面开打第125章 追赶者第20章 风声鹤唳第90章 大方向第127章 新生力量第46章 好印象第80章 死亡之路第21章 易筋伐髓第94章 变色龙的国家第17章 民族之翼第142章 直接汇报第23章 安全事务合作条约第49章 退缩第70章 窝里斗第33章 亲自作饵第37章 时过境迁第23章 安全事务合作条约第62章 攻防抉择第42章 正面交火第25章 分寸与轻重第84章 战火重燃第22章 空中争雄第28章 战略围剿第20章 谋面第91章 契机第51章 醉翁之意第30章 两手都硬第79章 两个基本点第28章 硝烟升起第12章 合二为一第31章 南亚桥头堡第124章 将帅之别第110章 添油加醋第46章 恶战的征兆第136章 长远谋划第23章 手到擒来第36章 致命决策第45章 斗气第105章 西非战火第39章 善后工作第78章 招决胜负第143章 五加九会议第45章 将计就计第77章 急转直下第64章 继续前进第138章 高兴得太早第3章 余热第181章 战略博弈第19章 赤裸裸的威胁第11章 定策第66章 战争决议第89章 战争影响第9章 国家代言人第54章 疯狂的内战第156章 介入程度第4章 秘密颠覆行动第104章 速度竞赛第132章 决战态势第88章 地面战斗第5章 区别对待
第55章 包饺子第110章 添油加醋第119章 二次革命第45章 惊天阴谋第51章 醉翁之意第139章 团结的力量第48章 国家宣言第86章 引子第24章 接头第23章 安全事务合作条约第14章 苗头第23章 手到擒来第17章 战争部署第118章 无药可救第34章 全面爆发第45章 部署第2章 大换装第78章 针锋相对第93章 煮熟的鸭子飞了第117章 南方决战第34章 超低空利爪第93章 铁腕首相第18章 渔翁之利序八生死角逐第30章 推倒重来第109章 扩大进攻第72章 代理人第24章 四法案第42章 联合国大戏台第1章 时过境迁第113章 西面开打第75章 一拥而上第84章 排兵布阵第149章 经典突击第48章 玩火者第46章 恶战的征兆第14章 隐秘行动第43章 返回中央第113章 倒计时第37章 风起云涌第113章 西面开打第125章 追赶者第20章 风声鹤唳第90章 大方向第127章 新生力量第46章 好印象第80章 死亡之路第21章 易筋伐髓第94章 变色龙的国家第17章 民族之翼第142章 直接汇报第23章 安全事务合作条约第49章 退缩第70章 窝里斗第33章 亲自作饵第37章 时过境迁第23章 安全事务合作条约第62章 攻防抉择第42章 正面交火第25章 分寸与轻重第84章 战火重燃第22章 空中争雄第28章 战略围剿第20章 谋面第91章 契机第51章 醉翁之意第30章 两手都硬第79章 两个基本点第28章 硝烟升起第12章 合二为一第31章 南亚桥头堡第124章 将帅之别第110章 添油加醋第46章 恶战的征兆第136章 长远谋划第23章 手到擒来第36章 致命决策第45章 斗气第105章 西非战火第39章 善后工作第78章 招决胜负第143章 五加九会议第45章 将计就计第77章 急转直下第64章 继续前进第138章 高兴得太早第3章 余热第181章 战略博弈第19章 赤裸裸的威胁第11章 定策第66章 战争决议第89章 战争影响第9章 国家代言人第54章 疯狂的内战第156章 介入程度第4章 秘密颠覆行动第104章 速度竞赛第132章 决战态势第88章 地面战斗第5章 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