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新焦点

二着半岛电视台发表评论,仓球舆论盅速转向

这个时候,观武关心的不仅仅是美国会不会通过英国来肢解欧盟,还关心半岛电视台在这个时候发表这种言论的用意。

众所周知,半岛电视台是一家阿拉伯电视台。

虽然从各斤,方面看,半岛电视台与共和国几乎没有共同点,但是在旧年之后,半岛电视台就成为了共和国的“半官方电视台。”可以说,只要是共和国当局需要透露,又不好通过国家电视台透露的消息,基本上都会让半岛电视台来发话。半岛电视台在力旧年之后倒向共和国,主要就是共和国在第四次印巴战争中帮助了巴基斯坦,而巴基斯坦又是伊斯兰国家。

不管怎么说,在接下来的刃多年内,半岛电视台通过发布众多准确率极高的“独家报道”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电视台之一。在冲年的时候,半岛电视台就准确预测了共和国的换届选举将非常激烈。在当年年底的全球新闻媒体排行中,半岛电视台首次超过了美国的成为全球第一大综合类新闻机构。

用一些西方人的话来说,半岛电视台能够成功,不是因为卡塔尔政府奉行新闻自由开放的政策,而是因为共和国的全力支持。早在半岛战争期间,就有几家美国新闻机构指责半岛电视台与共和国的情报机构有染,充当共和国的喉舌,并且以此来影响战争进程。比如当时半岛电视台一直在报道中暗示,如果美国增兵,共和国不但不会退让,还会不惜一切代价的打赢战争,如果日本卷入,共和国将考虑对日本本土进行战略打击。总的来说,受半岛电视台与共和国当局特殊关系影响,美国当局在做出任何战略决策之前,都得充分考虑半岛电视台发布的消息。

正是如此,当半岛电视台暗示美国正在通过英国肢解欧盟的时候。利益引起悍然大波。

当然,最关注这起报道的就是欧洲人。

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如果欧盟是铁板一块,就算美国真想肢解欧盟,也不可能得逞,更别说一家电视台的新闻报道了。

关键就在这里,在很多欧渊人眼里,特别是大陆国家的欧州人眼里,美国一直在打压欧盟,也就一直在想办法肢解欧盟。

要知道,秘打手年,希腊宣布退出北约之后,点,有很多人认为,这是美国的阴谋。

从根源上看,早在力世纪,即希腊当局为了加入欧盟,找到美国的高盛公司,通过发行金融产品的方式降低国债水平,达到入盟要求的时候,美国就在为打垮欧盟做准备。到了次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希腊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并且由此引发了欧盟的主权债务危机,让欧元遭受了发行以来最严峻的考验当时欧盟甚至有可能因此而解体,就被看成是美国为打垮欧盟采取的一次重大行动。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就算欧盟能够幸免于难,也将成为美国手中的工具,而欧元也将失去强势地个,根本不可能成为国际货币,对美元构成威胁。问题是,当时就出了意外情况。随着共和国在四3年宣布在常温超导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美国迅速调整战略,打击政策变成了拉拢政策。可见,美国当局对局势的判断非常准确,知道共和国很快就将成为美国的头号敌人,而作为美国传统盟友的欧州国家则是需要拉拢的对象。

只不过。美国当局并没想到,共和国没有说大话,而是有备而来,仅仅阵之后,就推出了第一代电动汽车,并且通过第四次印巴战争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更大的发言权。更让美国当局始料不及的是,东海战争中,共和国因势利导。利用日本发起超限战争的机会,引发了规模更大的金融风暴,并且将金融危机演变成为全球性大萧条,达到了对世界格局重新洗牌的目的。受此影响,美国没能顺利拉拢欧盟,反而在大萧条期间不得不高筑贸易壁垒,以保护本国企业。

对欧洲人来说,从团年到哟年的20年,绝对是重新认识世界的力年。

要知道,在这2饼间,很多欧州人对遥远的东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也对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的关系有了新的看法。更重要的是,在这力年间发生的很多事情,让大陆国家的欧洲人对欧洲与美国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在大萧条期间,美国做得最错的一件事情就是利用英国来压制欧盟。

当时,美国做得最过分的事情就是在英国加入欧元区的问题上大做文章,让欧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本站新地址已员改为:刚一口肥…8。酬敬请登陆阀使!

众所周知,2馏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英国的金融体系,使英国丧失了欧州金融中心的地位。归根结底,不是英国不够强大,也不是伦敦的影响力不够大,而是英国没有加入欧元区,而是坚持保持独立货币,冲而无法与其…际川;习家合作,对付金融危机产生的冲然在当时才尔;英国是因祸得福,因为没有加入欧元区,避开了波及整个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并且通过英傍贬值,将危机转嫁给了其他国家,但是在紧接看到来的大萧条中,英国的处境就变得格外艰难了。要知道,大萧条是经济危机,而且是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而不仅仅是金融危机。别说英国,就连美国都得通过贸易壁垒来保护国家利益,欧元区的欧洲国家更是拼命抵抗美国的压力,因此而倒向共和国。

以当时荆情况,英国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加入欧元区,而是完全到向美国。

显然,后者的危害性更大。在碰打手年的时候,华尔街的几家投资银行就给英国当局开出了“解药。”即接受他们的金融改革方案,而他们则为英国当局提供融资。显然,这不是解药,而是毒药。如果英国政府采纳了华尔街的方案,结果就是沦落为美国投资银行手中的玩欧,希腊就是英国的前车之鉴。事实上,决策权不是在英国政府手里,而是在英国的选民手里。

可以说,保守党能够在大萧条初期坚持下去,就是因为没有上当受骗。

也就是说,英国当局选择了前者,即通过加入欧元区,利用整个欧盟的力量来对抗大萧条。

事实上,这条路确实走对了。

整个大萧条期间,英国的经济并没有出现严重问题,失业率一直控制在慨左右,而在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期间,英国的失业率最多的时候接近打手甥。由此可见,共和国与欧盟在大萧条期间的相互优惠政策也帮了英国。

问题就在这里,美国肯定不希望英国与大陆国家混到一起,最终成为真正的欧洲国家。

受此影响,美国当局做的事情很简单,那就是通过制造丑闻,让保守党政府下台。虽然美国情报机构神通广大,加上英美维持了几个年的同盟关系,在一系列丑闻的打击下,保守党政府没能坚持到最后,但是美国当局并没完全得逞,毕竟保守党在大萧条期间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挽救了英国,争取到了足够多的选民。也正是如此,英国政局才会混乱不堪,出现三党同大的局面。本站新地址已员改为:刚一口阳…8。酬敬请登陆阀陵!

不管怎么说,到了引世纪灼年代末,没有欧洲人把美国当成真正的盟友。

事实上,就连英国人都认为美国是靠不住的盟友。要知道,英国为了加入欧元区,不但导致保守党政府垮台、进入了政治动荡期,还甩为华尔街的金融大鳄阻击英错,损失了数万亿欧元,使英国经济在大萧条后期半死不活,从而被意大利超越,沦落为二流国家。如果不是保守党拥有东山再起的实力,迫使工党与自民党联合政府不得不高度重视经济问题,恐怕英国还会被西班牙超越。

总的来说,在半岛电视台放出了美国有可能肢解欧盟的风声后,局势就不再平静了。

可以说,就连颜靖宇在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访问工作都受到了影响。

当时,欧洲人讨论得最多的问题就是,有没有必要在没有英国的情况下,即以大陆国家为主来推动一体化进程。

显然,这不是一个简单问题。

因为英国是欧元区国家,如果把英国排除在一体化进程之外,就得担心英国利用欧元做文章。要知道。英国要想对付欧盟,办法多的是,而且根本防不了。别的不说,只要英国当局加大财政赤字,就能让欧元遭到重创,从而让整个欧盟的经济遭到重创。虽然在没有外来影响的情况下,英国当局不会这么做,毕竟欧盟经济完蛋了,英国经济也活不了,但是考虑到外来因素之后,就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要知道,美国的经济总量是英国的旧倍。在美国的帮助下,英国至少不会跟欧盟同归于尽。考虑到美国与英国的特殊关系,就算英国当局不会选择玩火自焚的蠢办法,美国也能利用其他手段,比如让华尔街的金融企业出手,通过英国来打击欧盟。

由此可见,要把英国排除在一体化之外,难度非常大。

比如说,在敌洲大陆国家推行新的货币体系,相当于让一体化进程倒退数十年,重新回到经济一体化时代。更重要的是,如果大陆国家主动排斥英国,不但会离心背德。还有可能导致大陆国家分裂。要知道,除了英国之外,还有像西班牙、荷兰这样的大陆国家与美国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如果法德意向英国举起屠刀,这些国家肯定会有所顾虑,甚至因为担心遭到法德意打击报复,从而在一体化问题上拖后腿。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大陆国家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拉拢英国。

如此看的话,半岛电视台的报道就别有用意了。

当时,删就针锋相对的提到,半岛电视台受到共和国当局指使,发表了旨在破坏美欧关系的不实报道。

问题是,这次指占二视台的不是共和国当局,而是法德意等几个欧明国孑※

在颜靖宇蒋问欧洲之前,法国当局就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即利用共和国的渠道来影响国际舆论。

换句话说,半岛电视台的报道,是要堵上美国人的嘴,并且警示英国人。

显然,效果非常不错。

打手月3日,颜靖宇飞往阿姆斯特丹的时候,即美国总统到达伦敦的时候,就有上万名保守党的支持者前往希斯罗国际机场抗议示威,要求美国总统滚出英国,不要蛮横插手英国内政。

虽然英国当局出动了上千名警察去维持秩序,还在从机场到市区的公路沿线部署了上千名军人,但是因为示威者过多,而且示威人群的情绪非常激动,所以美国总统没有按照计划乘坐劳斯莱斯轿车前往白金汉宫,而是搭乘英国空军的垂直起降运输机去了郊区的空军基地,再通过英国政府建设的战略防御系统的地下通道进入伦敦,最终在无人知情的情况下进入了白金汉宫。

为了避免造成不利影响,英美当局都没有宣布美国总统改变行程安排的事情,而是让一名替身搭乘英国提供的防弹轿车从机场前往白金汉宫。当然,并没有发生英国安全部门与美国总统特勤人员预料的事情,车队顺利抵达了英国皇宫。

问题是。美国总统在这个时候访问英国的意义已经不大了。

根据一家英国民间机构在打手日做的随机电话调查,在接受调查的英国人中,只有不到为力人支持与美国改善关系,大约有怂人认为英国的对外政策应该与经济政策一致,即立足于欧州,而不是充当美国的马前卒,还有旦凹人认为英国应该采取独立自主的政策,绝对不能与美国走得太近,其他人则没有明确态度。由此可见,如果由自民党领导的联合政府在对外政策上过于倾向于美国,肯定会失去选民的支持。因为英国的大选是7年一次,而上一次大选是,所以下一次大选将在猫年举行。更重要的是,如果英国政府的态度过于激进,很有可能导致国会议员反水,从而被迫解散,或者被迫提前举行大选。

显然,只要英国提前举行大选,保守党上台就成定局。

众所周知,保守党绝对不会与美国同流合污,而会积极与大陆国家合作。

问题就在这里,如果自民党与工党的联合政府稳打稳扎的推进与美国亲善的政策,那么在猛打手年的时候,自民党与工党输掉大选的可能性仍然非常巨大。只要保守党赢得大选,上台执政,英国就将跟美国说再见,至少会在基本政策上与美国分道扬镀,使美国失去控制欧盟的重要砝码。

对美国当局来说,需要考虑的不是能不能用英国来肢解欧盟,而是在现在引爆问题与在两年后引爆问题,哪个能够对欧盟造成更为沉重的打击。

事实上,这也是共和国领导人需要关心的问题。

打手日,随同颜靖宇访问欧盟国的国务院总理阎尚隆就单独离开华沙,提前赶往布鲁塞尔,与前来参加双边合作发展研讨会的英国外交大臣进行了非正式会晤,交换了一些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

因为颜靖宇没有打算访问英国,所以很多人认为,这是共和国在替法德意拉拢英国。

阎尚隆与英国外交大臣说了些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共和国的态度,即共和国愿意以对待其他欧盟成员国的方式来对待英国,并且给予英国平等的地位。当然,这得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英国与美国划清关系。

从这也看得出来,共和国与法德意等国确实在唱双簧。

要知道,当时最担心英国“到戈”的肯定不是共和国,因为不管怎么说,欧盟强大也好、衰微也好,只要无法在未来的全面战争中成为美国的帮凶就行了,共和国当局绝对不会指望欧盟成为盟友。如此一来,美国利用英国来分裂欧盟,反而是共和国愿意看到的。只是以当时的情况,为了避免欧盟集体“跳槽”共和国当局肯定得有所防范,比如在对外政策上站在大陆国家这边。

真正担心英国的,正是法德意这样的大陆国家。

前面就提到过,只要英国反水,法德意等国的日子就不好过,欧盟的未来也将非常黯淡。可以说,法德意与其他支持欧盟一体化的国家的最高利益就是维护欧盟的团结统一,绝对不能容许任何势力在欧盟搞分裂,并且使用一切手段来防范与打击有可能导致分裂,甚至产生更大危害的外来势力。

到这个时候,英国成了全世界的焦点。

第3章 攻心为上第49章 保留第15章 真正的敌人第148章 人心惶惶第27章 实战考验第19章 奔向目的地第26章 搭台唱戏第16章 联合指挥部第24章 接头第14章 隐秘行动第11章 转机第42章 大显神威第32章 临时搭档第102章 重获自由第68章 必争之地第9章 以退为进第31章 两重天第89章 战争影响第13章 救场第75章 内外并重第15章 战略威胁第98章 东冲西突第31章 岛内风波第91章 契机第58章 争分夺秒第59章 积极应对第7章 危机暗伏第30章 有限冲突第94章 空中决斗第95章 陡增变数第52章 不屈第97章 石激起千层浪第29章 野心家第98章 狂暴工具第68章 奇迹第52章 传话筒第99章 否极泰来第182章 美国企业的滑铁卢第95章 前程第97章 虚张声势第60章 致命威胁第154章 另外一个角度第121章 见风使舵第39章 正中下怀第34章 艇长的选择第42章 冷战阴影第62章 惊弓之鸟第140章 战术创新第29章 疯狂备战第9章 共和国模式第147章 擅自行动第26章 最高精神领袖第69章 司令官的价值第145章 智勇双全第71章 民主表决第35章 一鼓作气第84章 海上决战序四深海之狼第65章 X艇第19章 导弹突击第43章 重逢第99章 火急火燎第110章 决战部署第125章 艰难的开端第11章 为战争做准备第150章 利害关系第95章 陡增变数第20章 重大消息第46章 隔岸观火第114章 突然袭击第49章 核战争阴云第99章 进军夏威夷第52章 一挑三第66章 首轮战略轰炸第22章 空中争雄第39章 拆东墙补西墙第78章 烧烤元首第49章 因循守旧第157章 再起硝烟第133章 高地第14章 苗头第7章 人财两不误第175章 政治领袖第5章 众望所归第123章 暗中角力第63章 总理的决断第123章 游戏规则制定者第17章 高潮迭起第61章 功败垂成第75章 内外并重第109章 持续消耗战第30章 超大规模第121章 天军登场第25章 权力交接第15章 新兴时代第61章 未来陆军第41章 应对措施第48章 圆满结果第69章 前因后果第19章 赤裸裸的威胁
第3章 攻心为上第49章 保留第15章 真正的敌人第148章 人心惶惶第27章 实战考验第19章 奔向目的地第26章 搭台唱戏第16章 联合指挥部第24章 接头第14章 隐秘行动第11章 转机第42章 大显神威第32章 临时搭档第102章 重获自由第68章 必争之地第9章 以退为进第31章 两重天第89章 战争影响第13章 救场第75章 内外并重第15章 战略威胁第98章 东冲西突第31章 岛内风波第91章 契机第58章 争分夺秒第59章 积极应对第7章 危机暗伏第30章 有限冲突第94章 空中决斗第95章 陡增变数第52章 不屈第97章 石激起千层浪第29章 野心家第98章 狂暴工具第68章 奇迹第52章 传话筒第99章 否极泰来第182章 美国企业的滑铁卢第95章 前程第97章 虚张声势第60章 致命威胁第154章 另外一个角度第121章 见风使舵第39章 正中下怀第34章 艇长的选择第42章 冷战阴影第62章 惊弓之鸟第140章 战术创新第29章 疯狂备战第9章 共和国模式第147章 擅自行动第26章 最高精神领袖第69章 司令官的价值第145章 智勇双全第71章 民主表决第35章 一鼓作气第84章 海上决战序四深海之狼第65章 X艇第19章 导弹突击第43章 重逢第99章 火急火燎第110章 决战部署第125章 艰难的开端第11章 为战争做准备第150章 利害关系第95章 陡增变数第20章 重大消息第46章 隔岸观火第114章 突然袭击第49章 核战争阴云第99章 进军夏威夷第52章 一挑三第66章 首轮战略轰炸第22章 空中争雄第39章 拆东墙补西墙第78章 烧烤元首第49章 因循守旧第157章 再起硝烟第133章 高地第14章 苗头第7章 人财两不误第175章 政治领袖第5章 众望所归第123章 暗中角力第63章 总理的决断第123章 游戏规则制定者第17章 高潮迭起第61章 功败垂成第75章 内外并重第109章 持续消耗战第30章 超大规模第121章 天军登场第25章 权力交接第15章 新兴时代第61章 未来陆军第41章 应对措施第48章 圆满结果第69章 前因后果第19章 赤裸裸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