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积极谋划

止圳战争问题。会议与氛顿时紧张了许????????????与大多数人预料的一样,介绍问大体情况后,袁晨皓就把话题转向中亚地区,继续鼓吹向俄罗斯开战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当上总参谋长之前,袁晨皓就主张拿俄罗斯开刀。

猛6年初,哈萨克斯坦爆发军事政变,俄罗斯悍然出兵。在军情局证实政变与俄罗斯情报机构有关之后。军队内部就出现了出兵哈萨克斯坦,控制大中亚地区的声音,而当时袁晨皓明确支持以强硬手腕控制中亚地区。

所谓的“大中亚地区”包括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与土库曼斯坦在内的6个国家。因为在美国撤军之后,共和国通过巴基斯坦在阿富汗扶持了亲华政权 以及通过上海合作组织拉拢了吉尔吉斯斯坦与塔吉克斯坦,所以刃年代末,共和国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就超过了俄罗斯。

中东战争之后,共和国与俄罗斯首次就中亚地区问题进行正式磋商。明确两国的势力范围。磋商一直持续到力口年底,也就是《伦敦条约》第二阶段削减工作即将开始前。共和国才做出重大让步,承认俄罗斯在乌兹别克斯坦与十库曼斯坦的主导地位,而俄罗斯承认共和国在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的主导权,因为啥萨克斯坦是该地区的头号大国,不但国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资源最丰富,还是俄罗斯与共和国的战略缓冲区,所以双方均没有主导权。

由此可见,俄罗斯通过军事政变控制哈萨克斯坦,已经越过了警戒线

正是如此,共和国军队内部才出现了“惩戒”俄罗斯的声音。

问题是,共和国与俄罗斯在中亚问题上并没签署任何具有实际意义的国际条约。毕竟两个大国瓜分中亚地区,蛮横干涉6个国家的内政。放在哪里都说不通。更重要的是。两国是在中东战争之后达成的秘密协议,也就是说。当时美国的影响力正在提升,为了避免让美国再度插手中亚事务,共和国与俄罗斯都没有大张声势,最终以秘密协议的方式,确妄了两国在中亚地区的势力范围。

如此一来。共和国要想借哈萨克斯坦军事政变做文章,存在师出乏名的问题。

对袁晨皓来说,当时他还是总参谋部作战处处长。即便已经是总参谋部的第一人。影响力超过了总参谋长,可是在重大决策上,他的话语权仍然非常有限。

猛7年初,正式就任总参谋长之后,袁晨皓开始大肆鼓吹“俄罗斯威胁论”

抛开个人因素,袁晨皓在很多场合的言论,足以被外界认为是共和国准备向俄罗斯动手的信号,甚至会被认为是共和国在为战争做最后的宣管怎么说,作为共和国军队的总参谋长。时匆不忘来自北方的威胁,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当然,也确实无法排除共和国当局在这件事情上的深刻用意,即利用袁晨皓的言论,让战争深入人心。为国内外的民众提个醒,以免在战争爆发的时候,让人觉得过于突兀。更重要的是,袁晨皓的言论实际上给了共和国当局更多的选择。换个角度看,如果共和国在开战后首先拿俄罗斯开刀,或者直接以向俄罗斯用兵来引发战争,会让人觉得完全在情理之中,因为共和国军队的总参谋长早就“打了招呼”哪怕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即共和国没有主动进攻俄罗斯。甚至不把俄罗斯当成敌人。也会让人觉得有一定的道理,毕竟兵不厌诈,声东击西是再简单不过的军事计谋。

问题是,在这件事情上,肯定无法排除个人因素。

前面多次提到,别说超越裴承毅。要想取得裴承毅那样的军事成就。袁晨皓都得在军队里更有作为。

当上总参谋长只是第一步,如何当好总参谋长才是关键。更重要的是。在袁晨皓之前,除了前任总参谋长之外。其余的总参谋长都是战功赫赫,就连来自海军的林啸雷都指挥共和国军队打了几场漂亮仗。如果仅看来自陆军的总参谋长,在袁晨皓之前的彭茂邦与项铤辉更是战功彪炳,名留青史的军事统帅。众所周知,从林啸雷开始,总参谋长的任期就缩短到了旧年,而且只会越来越短,不会越来越长。如此一来。袁晨皓要想成为名留青史的军事统帅,就得抓紧一切机会。

用一些西方新闻媒体的评论来说,最想打仗的不是裴承毅,而是袁晨皓。

暂且不说这一评论是否过于偏颇,从实际情况出发也确实如此。对裴承毅来说,战功多寡已经没有多少意义,至少在他成为国家元首之后,民众最在乎的不是战功,而是治理国家的能力。对袁晨皓来说。情况恰恰相反,哪怕他已经是总参谋长,要想让全军将士相信他的实力,他也得在战场上建立新的功勋。

落到现实问题上,更加不能忽视袁晨

虽然没人否认陆军在世界大战中的主导地位,不管怎么说,规模越大的战争,陆军就越发重要,但是在面对具体问题的时候,以袁晨皓为代表的共和国陆军将领肯定希望背靠本土好好打上一仗,而不是像中东战争那样,在离本土数千千米的地方作战。这并不表示袁晨皓害怕在境外作战,也不表示共和国陆军的战力有问题,只是作为陆军统帅,必须考虑全面战争带来的影响。

说直接一点,北上用兵,关系到本土安全。

事实上,这也是袁晨皓一直强调应该优先在中亚用兵的根本理由。

弥年代初,“中国一南亚共同体市场”扩大为“中国一中亚一南亚自由经济合作区。”包括中亚6国在内的 0多个国家融入了这个以共和国为主的大经济体,而且按照计划,最终形成包括中亚6国、南亚8国(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孟加拉国、斯里兰卡与马尔代夫)、东南亚国(缅甸、泰国、老挝、束埔寨、越南、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与印度尼西亚)、东亚2国(朝鲜与琉球,日本在历年宣布重新建国后,共和国在同年承认琉球为独立主权国)、以及伊朗、伊拉克、叙利亚、苏丹等国在内的,以共和国为中心的全球性经济体。在这个巨大的战略框架中,中亚不但是共和国与俄罗斯的战略缓冲区,还是共和国通往西亚与北非的跳板,其重要性不言自明。

也许有人认为,这与本土安全无关。

事实上,“本土安全”绝非一个简单的安全问题。从世界大国的立场出发。本土安全不但包括传玩意义上的安全问题,还包括了经济、贸易、外交等等领域的安全问题。在构建战略框架的时候,共和国当局也充分考虑了战争对本土安全造成的影响。别的不说,印度战争爆发前。共和国耗费巨资。修通了从略什到伊斯兰堡的铁路。当时,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共和国这么做是为了对印度进行战略包围。问题是,印度战争之后,共和国当局不但没有放弃这条铁路,还对其进行扩容提速。将年通行能力由刃。万吨提高到了化凹万吨,并且在第二期提速工程完成之后,提高到了及凹万吨。如果第三期提速工程顺利完成,到毖年初能够达到 刀。万吨。共和国耗费巨资兴建从阿拉伯海经帕米尔高原进入新疆的铁路线,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必要物资贸易线的安全性。说直接点,海湾、中东与东非的物资只需要到达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或者卡拉奇港就能用铁路送入共和国,无须前往东印度洋、更无须经过马六甲海峡。考虑到美国在迪戈加西亚与澳洲西北地区的军事存在。这条运输路线能够大大提高重要战略物资的运输安全性。谁也不能否认,这条运输线与中亚地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设想一下,如果让俄罗斯控制了中亚地区,哪怕只控制了前苏联的几个加盟共和国,没有进军阿富汗,部署在塔吉克斯坦的俄军也能对这条运输线构成致命威胁。至少会迫使共和国在中亚地区部署重兵。

在战略安全问题上,根本没有商椎余地。

早在年初的军事高层会议上,袁晨皓就重点强调了中亚战略运输线的重要性。按照他的观点,虽然这条运输线在战时的运输能力也就只有 亿吨左右,仅为通过印度洋输入共和国的物资总量的十分之一左右,但是这十分之一的运力却能够决定战争胜败,因为在共和国需要进口的刀种重要战略资源中,有丑种来自西亚与东非,其中7种的主产地在西亚与东非。更重要的是,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稀有金属矿的全球主要产地有5个”一是东南亚的老挝,二是东非的苏丹、三是西非的尼日利亚、四是南美洲的秘鲁一智利一玻利维亚、五是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实际产地还有共和国、美国与俄罗斯,只是这三个国家要么封存了所有的稀有金属矿,要么不对外出口),而与共和国关系密切的就有老挝、苏丹与尼日利亚。老挝近在咫尺、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尼日利亚远在西非、战时可利用度并不大,关键就是东非的苏丹。到历年,从苏丹进口的稀有金属矿与稀有金属初级成品占到了共和国总消耗量的四成左右。由此可见,确保苏丹的稀有金属矿顺利进入共和国,绝对是确保共和国战争机器正常运转的关键所在。虽然海运的效率远高于陆运,而且平常也以海运为主,但是在战争时期,海运的风险远高于陆运,所以确保从巴基斯坦到共和国西北地区的铁路交通线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基于这个目的,袁晨皓一直坚持将中亚地区设为主要战区。

因为一直由袁晨皓负责制订战争计刮。所以在之前提交审议的几份计发中,均把中亚当成主要战场,而且均以积极进攻来化解危机。

品直接点,如果有必要的话,其和国应该率井向俄罗凯一六

为此,在曰年初,袁晨皓就在编号“甲曰州”的战争计划中明确提到,在主动进攻的情况下,共和国军队最多只需要6个月就能扫荡整个中亚地区,歼灭盘踞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与土库曼斯坦境内的俄军,将战线推进到伏尔加河东岸。即便不向俄罗斯本土进军。也能确保在中亚地区的战略优势。当然。整个计划中。最关键的不是作战时间与作战范围,而是作战投入。按照袁晨皓的估计,只要进攻果断迅猛。最多只需要动用5个主力战斗单位与5个标准战斗单位,即投入万万地面部队,外加飞口架作战飞机(包括支援航空兵的运输机)与5个独立炮兵单位(为了加强陆军的独立作战能力,在历年的时候新增了独立炮兵单位,其编制规模与战斗单位的炮兵旅相当),弹药等作战物资的消耗速度在每日田万吨到 曲万吨之间,6个月的总消耗量在口亿吨左右。虽然物资投入总量非常惊人。远超过中东战争,但是考虑到战区范围与交战对手,以及基本交战性质,这点消耗量就不足为奇了。更重要的是,如果只需要投入万万地面部队的话,还不会对共和国在其他方向上的作战行动产生太大影响。

可以说,袁晨皓的这个计利非卓有吸引力。

根据未获证实的消息,时任国家元首的颜靖宇就对这一计划非常感兴趣,甚至单独找袁晨皓谈了几次。

问题是,在这个计发小中,袁晨皓疏每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那就是,发起战争容易,结束战丰困难。

俗话说,就是骑虎容易下虎难。

在中亚地区主动发起进攻,等于向俄罗斯宣战。虽然以共和国的国力,击败俄罗斯不是什么难事。用一些将军的话来说,别说将俄罗斯赶出中亚地区,只要共和国能够承受足够的战争伤亡与损失,甚至能将俄罗斯赶出亚州。但是与俄罗斯的战争,绝对不是一场规模有限的局部战争。军情局早已证实,俄罗斯与美国签署了秘密军事同盟条约。只要共和国军队越过国境线,进入俄罗斯境内,美国就会向共和国宣战。战争爆发后。俄罗斯肯定会死咬不放,到时候谁也无法保证共和国军队不会越过国境线。事实上,袁晨皓的计划中已经明确提到。必要情况下,共和国军队会越境作战。也就是说。与俄罗斯的战争。实际上就是世界大战的开幕式。从实际情况出发,美国肯定不会等到俄罗斯被揍得奄奄一息才参战,肯定会积极主动应对共和国的挑战。总而言之,战端一起,共和国就得做好打世界大战的准备,别指望用一场局部战争来打垮俄罗斯。只要是世界大战,共和国陆军就不会停留在中亚。肯定会在趁胜追击。到时候,就算共和国军队不打过去,俄军也会打过来。不管是政治家、还是军事家,都不会冒险放弃主动权。也就是说,共和国肯定要在中亚方向上、准确的说是俄罗斯方向上投入重兵,万万地面部队解决不了问题。坠万地面部队都不见得能打败俄罗斯,到时候也许要投入 四万、甚至数百万地面部队。毫无疑问。如此巨大的投入,必然会对共和国在其他方向上的作战行动产生影响。

换个角度看,这又何尝不是美国积极拉拢俄罗斯,鼓动俄罗斯在中亚地区制造事端的根本目的呢?????正是如此,颜靖宇才把这个疑难问题留给了裴承毅。

也许有人会认为,作为军人出身的裴承毅,在战争策略上更加积极主动。问题是,在对俄问题上,裴承毅必须小心谨慎。

说直接一点,就是共和国要不要率先与俄罗斯开打。

客观的讲,如果能够使俄罗斯保可以说,共和国也一直在为这个目标努力。不然不会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一让再让,甚至对美俄秘密结盟的事情视而不见。不管怎么说,只要俄罗斯没有参战,就军队没有打到美国本土(夏威夷、阿拉斯加也算美国本土),俄罗斯就没有参战的义务。结果很明显,俄罗斯肯定想在最有利的时候参战。如果俄罗斯严格按照秘密同盟条约来做,即共和国军队打上美国本土后才参战,对战争的影响并不大。因为到这个时候,美国败局已定。俄罗斯参战与不参战都无法改变战争结局。由此可见。美俄秘密同盟条约实际上是一份只对俄罗斯有利的条约,是美国为了拉拢俄罗斯的同盟条约。

问题是,俄罗斯会等到最后时刻才参战吗?

共和国的领导人可以对俄罗斯一再忍让,却不能不考虑这个问题。(未完待续

第19章 导弹突击第46章 备用计划第43章 坦诚交流第60章 造势第130章 两手准备第18章 双门事件第59章 积极应对第23章 问题累积第38章 定位第17章 敏感话题第10章 最佳男演员第139章 初见成效第129章 登陆作战第33章 雄辩第46章 导弹消耗战第23章 创造机会第159章 成功一半第105章 西非战火第37章 最大限度的保证第63章 得意忘形第111章 处处被动第6章 一路走好第109章 猛然醒悟第15章 焦头烂额第122章 全面销毁核武器第29章 稳定因素第93章 时机成熟第68章 抢先攻击第145章 打破僵局第20章 风声鹤唳第25章 差距第186章 调兵遣将第6章 一路走好第24章 金融风波第1章 激活第98章 粮草先行第26章 海军参谋长第146章 王牌对王牌第153章 重塑形象第133章 最高指示第53章 当务之急第25章 意外失足第108章 当机立断第97章 高消耗战争第155章 先决条件第84章 渺茫的希望第172章 追求幸福的权利第127章 讨价还价第65章 政治家的对话第30章 半小时第21章 动荡的根源第72章 图兰风暴第103章 强烈反差第5章 变革时代第65章 政治家的对话第8章 人才第1章 财神爷第58章 高端之争第5章 实力与信心第24章 众矢之的第25章 输掉的战争第81章 壁垒第64章 别无选择第1章 迟来的条约第85章 战略封锁第52章 制空王牌第8章 外交归外交序三狮群围猎第110章 决战部署第144章 物降一物第61章 山地之王第43章 返回中央第86章 最后的孤岛序一利剑出鞘第103章 有惊无险第44章 死对头第111章 新风向第65章 没有硝烟的战斗第15章 群策群力第3章 通往战争的大门第50章 暗中交手第128章 上弦之箭第25章 变脸第21章 思想工作第131章 风卷残云第182章 美国企业的滑铁卢第80章 轻重缓急第60章 协同作战第68章 奇迹第138章 最后的难题第63章 失控第98章 齐心协力第3章 群英会集第8章 长江后浪推前浪第7章 借势第78章 以假乱真第30章 取舍第103章 春雷第113章 倒计时第63章 想当将军
第19章 导弹突击第46章 备用计划第43章 坦诚交流第60章 造势第130章 两手准备第18章 双门事件第59章 积极应对第23章 问题累积第38章 定位第17章 敏感话题第10章 最佳男演员第139章 初见成效第129章 登陆作战第33章 雄辩第46章 导弹消耗战第23章 创造机会第159章 成功一半第105章 西非战火第37章 最大限度的保证第63章 得意忘形第111章 处处被动第6章 一路走好第109章 猛然醒悟第15章 焦头烂额第122章 全面销毁核武器第29章 稳定因素第93章 时机成熟第68章 抢先攻击第145章 打破僵局第20章 风声鹤唳第25章 差距第186章 调兵遣将第6章 一路走好第24章 金融风波第1章 激活第98章 粮草先行第26章 海军参谋长第146章 王牌对王牌第153章 重塑形象第133章 最高指示第53章 当务之急第25章 意外失足第108章 当机立断第97章 高消耗战争第155章 先决条件第84章 渺茫的希望第172章 追求幸福的权利第127章 讨价还价第65章 政治家的对话第30章 半小时第21章 动荡的根源第72章 图兰风暴第103章 强烈反差第5章 变革时代第65章 政治家的对话第8章 人才第1章 财神爷第58章 高端之争第5章 实力与信心第24章 众矢之的第25章 输掉的战争第81章 壁垒第64章 别无选择第1章 迟来的条约第85章 战略封锁第52章 制空王牌第8章 外交归外交序三狮群围猎第110章 决战部署第144章 物降一物第61章 山地之王第43章 返回中央第86章 最后的孤岛序一利剑出鞘第103章 有惊无险第44章 死对头第111章 新风向第65章 没有硝烟的战斗第15章 群策群力第3章 通往战争的大门第50章 暗中交手第128章 上弦之箭第25章 变脸第21章 思想工作第131章 风卷残云第182章 美国企业的滑铁卢第80章 轻重缓急第60章 协同作战第68章 奇迹第138章 最后的难题第63章 失控第98章 齐心协力第3章 群英会集第8章 长江后浪推前浪第7章 借势第78章 以假乱真第30章 取舍第103章 春雷第113章 倒计时第63章 想当将军